美國發動貿易戰直指「中國製造2025」,美方不斷升級貿易戰,在這樣的背景下,8月6日,深圳教育信息化產業促進會在深圳召開「教育信息化2.0」研討會。這雖沒有必然的關聯,但深入去解讀,會發現「中國製造2025」與「教育信息化2.0」的內在關係,以及所體現的國家意志。
「使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發揮全球引領作用,為國際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教育部2018年4月13日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提出了新的戰略定位。
「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推進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結合國家「網際網路+」、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慧等重大戰略的任務安排。」從教育信息化2.0出臺的背景可感受到國家的雄心壯志。中國要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最終實現製造業強國的目標,需要適應未來發展的人才作為支撐。
「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是新時代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選擇,對於構建教育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效途徑。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顯著特徵,是『教育現代化2035』的重點內容和重要標誌。」
從這些論述不難看出,教育信息化2.0不僅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也體現了國家的意志。國家還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強調發展智能教育,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導權。
為什麼美國要阻擊「中國製造2025」,就是不想讓中國挑戰其在創新科技的主導地位。《中國製造2025》提出,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如何適應未來科技發展的需要,必須要有新的教學理念和實施的路徑。深圳大學教授曹曉明提出,面向教育信息化2.0,要進行教育生態重構,要做好新時代、新教育的答卷,提出面向未來,教育要培養怎樣的人? 適應未來社會的人才該如何學習?學校如何承擔人才培養的主體責任?培養創新者的路線圖是什麼? 技術如何支撐學校的創新?等一系列的問題。
曹曉明教授認為,教育信息化2.0更側重以「數據」為基礎、以「智能」應用為途徑、以開放教育「生態系統」構建為核心、以「人本」服務為目標。必須融合併發展信息生態學的系統觀和教育生態學的生態理念,以「生態化」的視角來解決當前教育信息系統出現的相關問題,為教育信息化建設及其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
教育信息化2.0確立「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到2022年,基本實現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
專家預言:「今天,如果我們不與時俱進,那麼,要不了多久,我們就會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
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預示未來是一個高度關聯、無孔不入的智能世界。以往依靠智商和經驗熟練工種的崗位早晚會被計算機和機器人替代。專家預測,未來二十年,現有60%的職業會消失,新職業會產生。
教育信息化2.0,是孩子未來成長的根基,沒有信息化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孩子將很難適應未來的工作和生活。
在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要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培養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具備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學會學習、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的素養。
深圳市龍華區書香小學校長聶細剛提出,面對教育信息化2.0,首先校長的管理理念要2.0,師生信息素養要2.0。他希望企業的創新教育裝備開發要多與學校、老師和學生交流,要開發出適應教育的產品,好的技術要跟教育深度融合才有生命力。
深圳市南山區珠光小學王春平提出,信息科技助力卓越治理,教育服務要著眼於學生個性化、綜合素養和為幸福人生奠定基礎。信息化讓校園管理、老師工作和學生學習更加高效便捷,智能個性化更體現人本關懷。
深圳市教育信息技術中心主任楊煥亮盛讚深圳教育信息化產業促進會在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發揮的作用。他強調要提升供給側服務的能力,要做有溫度的教育裝備,教育裝備要綠色安全健康,要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著想。
國家結合教育信息化各類試點和「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示範培育推廣計劃」的實施,認定百個典型區域、千所標杆學校、萬堂示範課例,匯聚優秀案例,推廣典型經驗。
深圳教育信息化產業促進會秘書長李烈槐提出,協會要落實「上接天庭,下接地氣」的要求,為會員企業提供更多國家政策層面的前沿資訊,連結有信息化技術需求的學校資源,通過發揮好專家團隊的作用,使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讓企業在服務好教育中得到成長,更有作為。
武漢天喻等公司介紹相關的教育裝備技術和運用,提出協同發展,實現共建、共享、共創、共贏的智慧教育產業生態。
在研討會上,杭州灣新區提出發展的五大夢想:產業夢、創新夢、城市夢、文化夢、品質夢,著力發展智能終端產業,特別重視教育裝備創新產業的入駐。
寧波杭州灣新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胡小慶表示,2016年,寧波市成功獲批成為全國首個「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寧波市專門設立了「中國製造2025」產業扶持資金。新區制訂出臺了智能終端產業專項扶持政策,未來三年扶持資金將超過100億元。
浙江同天工業設計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博介紹杭州灣高端教育裝備創新產業城的規劃,將以創新設計為抓手,以智能化教育裝備為核心,致力於打造集研發設計、體驗交易、研學旅行、生產製造於一體的現代教育裝備產業集群,立足環杭州灣經濟圈及長三角產業和市場基礎,輻射、服務整個華東地區。
政府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專家學者和300多家企業的代表近500人參加了教育信息化2.0的研討會。對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有了更清晰的實施路徑。
研討會結束兩天後,8月8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宣言」署名文章,題為《風雨無阻創造美好生活》。提出要「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對拼搏在市場大潮中的企業家、埋頭在創新攻關中的科研人員、憑窗苦讀憧憬未來的青年學生等群體都提出了號召。讓人感受到面臨的挑戰和擔負的責任。
「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無阻是心態,風雨兼程是狀態。今天的中國,正經歷成長的風雨。『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無論什麼樣的風雨,都無法阻擋中國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腳步。」
教育信息化2.0,體現著國家的雄心壯志,也關係到孩子未來成長的根基,更有與教育信息化相關的從業人員要擔當的使命。未來如何?都在現在的投入和付出。「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本文作者:餘峻才,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公眾號:深教促進會(微信號:sjcjh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