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張家口宣化區下八裡村,大型遼代墓葬群,考古發掘和歷史發現
1989年4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這兩座墓葬的發掘工作開始了,經過初步勘探兩座墓葬保存完好,沒有被盜痕跡,考古隊想到在18年前附近不到50米位置發掘時墓葬存在謎團,在這次的發掘專家們也聯到一起研究,將這墓定為1號墓,其中一座墓的墓室為單室六角形墓室為2號墓,另一座墓則為單室圓形墓室3號墓,兩座墓都是磚砌結構。
-
遼寧葉茂臺墓群已發掘 遼代千年墓門開啟(組圖)
新聞背景 法庫縣葉茂臺鎮境內,在1000多年前曾是遼代契丹人休養生息的一方區域。從1953年至今,在漫長的半個世紀中,這裡曾經相繼發現了20餘座遼代墓葬;經過考古專家考古發掘,先後出土了大量的國寶級珍貴文物。葉茂臺遼墓群,已被確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河北宣化區遼代墓葬群,困擾考古界謎團,在二十年後發掘破解結果
1號墓附近考古人員先後發現數座墓葬,它們和1號墓同屬於張氏家族,然而在這些墓裡面沒有發現木雕人臉面具之謎的任何線索,真到在7號墓裡面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一隻棺箱裡面陪葬衣物竟然是套在一隻人形草偶上面,只可惜考古人員本想提取它們進行保存可它們很快就化成灰燼。
-
河北宣化發現遼代大墓,墓中驚現十二星座,還出土千年飯局
像杭州半山發現的戰國水晶杯、三星堆青銅立人、商青銅鴞卣等等,發現之初無不讓考古專家驚訝。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的就是發現於河北宣化的一座遼代大墓。上世紀70年代,考古專家在河北宣化河子鄉下八裡村發現了一座遼代墓葬,專家經過研究和史料記載發現墓主人名叫張世卿。遼代大安年間宣化遭災,餓死者無數。他拿出穀物2500擔,以解災民之難。
-
下八裡遼代壁畫墓群完成防水保護
本報訊記者耿建擴從河北省有關部門獲悉,位於張家口市宣化區下八裡村的遼代壁畫墓群防滲水工程近日全面竣工,這一工程由國家文物局投資105萬元,共完成了全長240米的地下防滲防水工程,可以保證98幅精美壁畫不受水蝕影響,其中包括我國最早的中西合璧天文圖。
-
朝陽一處遼代古墓葬被盜挖,村民及時報警立功
來源:朝陽生活派2020年9月6日,小編獲悉,遼寧省朝陽市凌源遼代古墓葬「落太溝墓地」所在地被盜挖,致使古墓葬遭到一定程度的損毀,破壞了「落太溝墓地」的原始風貌,有關歷史文化信息丟失。2018年10月22日下午,李老蔫、翟某、李某某攜帶鎬和李老蔫提供的鐵鍬等工具,到遼寧省凌源市米落太溝一古墓處盜挖時,被當地村民發現,翟某被當場抓獲,李老蔫逃離現場。經遼寧省文物保護中心鑑定:遼寧省凌源市米落太溝裡,是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記錄的遼代古墓葬「落太溝墓地」所在地,被盜掘地點為遼代墓葬,遼代墓葬是受國家保護的古墓葬,具有特別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
河北宣化掘出遼代古墓,最大墓室僅10平米,造價卻超過北京三環房
比較有意思的一些古墓,看似面積狹小,實則別有洞天,比如在河北宣化,就有過很多著名的考古發現,宣化是張家口一個區,更是一座能夠代表中國古建築藝術的古城,清化樓有第二黃鶴樓之稱,城牆更是有很好的保留下來,當然除了這座古城的地上建築,它的地下也可以說是一個聚寶盆。
-
遼代帝王陵墓和其他朝代有什麼區別?
遼代是由契丹族建立起來的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大體與中原五代與北宋時期相當,並長期與北宋政權並立。隨著契丹與漢人的接觸日益密切,尤其是「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政策出臺後,遼代便開始了二元政治體制建設。遼代喪葬制度具體有濃鬱的民族特點和地域特徵,兼具多樣化與民族化的雙重特點,是中國古代傳統禮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內蒙遼代貴妃墓主身份驚人 價值堪比海昏侯墓
原文配圖:圖為遼代貴婦墓出生地墓誌。 針對這一發現,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數專家認為,遼代貴妃墓這一身份的確定,其價值與意義堪比之前轟動一時的海昏侯墓葬發掘。完全可以說,南有海昏侯,北有貴妃墓。 遼代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國北方地區建立的封建王朝,蕭姓貴族在遼代是顯赫的皇權貴族。
-
遼代最盛行的水壺,外形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據考證,在漢晉時瓷製壺開始流行,歷代燒制有大量不同種類的瓷壺,如西漢的扁壺雞頭壺唾壺,唐代的鳳頭壺,以及我們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遼代馬鐙壺。馬鐙壺是遼代特有的陶瓷器型,譯成雞冠虎皮囊,後世模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樣式而燒制的陶或瓷虎,用來裝水或藏酒,同時也是斷代遼代墓葬的重要依據。
-
寧夏彭陽縣發現商周遺址 專家推斷墓葬系諸侯級別
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新華社銀川12月2日電(記者於瑤、許晉豫)記者從1日召開的寧夏彭陽縣新集鄉姚河塬商周遺址專家論證會上獲悉,考古人員今年在彭陽縣紅河流域開展區域系統考古調查過程中發現了姚河塬商周遺址。從遺址規模、墓葬等級、鑄銅作坊看,專家推斷遺址發掘的大墓系諸侯級別。
-
山西垣曲發現周代高級貴族墓葬群,帶銘文銅器引關注,網友求「翻譯」
山西考古又獲重大發現:垣曲北白鵝出土周代虢國重器,出土文物500餘件套,帶銘文銅器近50件套計14篇12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稱:垣曲北白鵝墓地考古發掘有重大發現,通過對9座墓葬、17個灰坑與出土的500餘件套各類文物確認,北白鵝墓地是一處兩周之際位於成周王畿之內的周朝王卿高級貴族的墓地
-
美輪美奐,1986年遼代陳國公主墓出土文物欣賞
陳國公主墓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在1985年當地修建水庫時被發現,墓葬保存完好,經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國寶級精美遼代文物,此件為公主的高翅鎏金銀冠。這是駙馬的鎏金銀冠,兩件工藝都極為精美。
-
為什麼是銅被人類先發現和使用而不是鐵呢?
那麼,為什麼是銅被人類先發現和使用而不是鐵呢?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青銅時代,什麼是鐵器時代。鐵器時代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冶煉鐵器是土耳其(安納託利亞)北部西臺先民墓葬中出土的銅柄鐵刃匕首,距今4500年(公元前2500年)。
-
首座火燒痕跡大溪文化墓葬出土
代玉彪說,大水田遺址地處三峽水庫消落區,2013年在文物安全巡查時被發現;2014年3月至9月,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對該遺址開展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共完成發掘面積1300平方米,發現大溪文化、商周、戰國中晚期至西漢早期、六朝、唐宋遺蹟470餘處,其中灰坑211座、墓葬258座、房址1座、溝3條,出土陶、石、玉、瓷、銅、鐵、骨質器物小件1700餘件(套)。
-
透過遼代繪畫看遼代契丹文化,契丹人到底是如何狩獵的?
(一) 狩獵在壁畫遼代的壁畫一般都出現在王公貴族的墓室中,而這些又以狩獵畫為主。遼代古墓至今已發掘了一千多座,而其中帶壁畫的就有近百座這對研究遼代文化有著很大的作用。它們主要出現在今天的內蒙古東南部,河北北部以及河南地區。
-
一張河北遼代墓出土的「美酒佳餚」表真是太棒了
河北省的張家口中,一位普通村民在澆地時突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當水擴散到這個地區時,他總是無緣無故地被滲透進去,似乎永遠不會被填滿。專家們來到這裡後,發現了10座遼代古墓,這些墓葬應該是張氏家族的群墓,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剛到這裡,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張大桌子,四周的牆壁都是壁畫。這些壁畫歷經千年不褪色,色彩異常鮮豔,仿佛是不久前的畫。
-
同光中興時期的機制銅紐扣為國人帶來西方工業文明的一縷陽光
鵲橋會銅鎏金機制幣式扣是舊時人們服飾上的一種紐扣,它於19世紀從西方傳入我國,後由外國洋行在我國本土生產。同光中興時期像架路威治洋行一樣的外國對華貿易機構有幾百家,他們在華的貿易包羅萬種,銅鎏金機制幣式扣就在其中。銅鎏金機制幣式扣最初都由外國洋行進口而來,後來隨著這些洋行對華貿易的深入,許多洋行在我國本土建廠開始生產。
-
陝西周原遺址確認發現一座西周晚期城 (組圖)
陝西周原遺址確認發現一座西周晚期城 (組圖)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2014年01月09日18:50 新發現墓地20處 其中有9座帶墓道大墓 此次調查大致理清了墓地的數量,了解了多數墓地的規模和範圍,共確認墓地與零散墓葬點共77處,其中墓地64處,包括商文化京當型4處、先周墓地4處,西周墓地56處,20處系本次調查發現。 在7處墓地中發現、記錄了9座帶墓道大墓。
-
重慶十大考古發現:5000多年前墓葬裡 墓主身體是蜷曲的
記者發現,在十大考古發現中,巫山縣就佔了3項。為何巫山會有這麼多重要的考古發現?三峽博物館副研究員、考古學博士賀存定說,巫山的地理區域比較特殊,從地貌環境來看,處於大江大河、高山峽谷地區,也有山間小盆地,這些因素都決定了這是一個古人類生存演化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