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挺火的電影《八佰》,聽很多人說都看哭了。
但嬤嬤預言,接下來還有一部全國性大片即將上演,雖然沒有大牌明星助陣,也沒有令人讚嘆連連的打鬥名場面,但一幕幕場面那也是真情流露,感人至深吶!嚶嚶嚶……
圖片來源:soogif
沒錯了,那就是:
第一次上幼兒園!
每年都會上演的一次的全國大型現場哭鬧大戲,讓無數爸媽想想都會抖三抖!
等孩子去上幼兒園了才知道,原來兒歌裡「爸爸媽媽去上班,我去幼兒園」的天使寶寶是別人家的。
真到上學那天,有的娃啊哭得那一個撕心裂肺,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圖片來源:soogif
想想自己小時候上學也哭了好幾天鼻子呢,又怎麼好意思教育自己的崽「不許哭」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娃第一次上幼兒園的事情吧!
分離焦慮
為什麼孩子去上幼兒園會哭?因為:
分離焦慮
孩子小小年紀一直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生活,突然一下子要娃「背包離家」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而且還沒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實在太令人害怕了!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
圖片來源:Pixabay
分離產生焦慮。突然要一整天都看不見爸爸媽媽,心理壓力別說有多大了,能不哭嘛?
另外0~4歲是孩子建立秩序感的敏感期,新舊環境的巨大差異,也讓孩子極度沒有安全感。
如何克服分離焦慮?
對於孩子:
培養獨立性
在入園前先幫助孩子逐漸建立獨立性,教孩子學會不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也能獨處。
具體鍛鍊方法:
陪寶寶在家玩的時候,告訴寶寶爸爸媽媽有事情要暫時走開10分鐘,問寶寶能不能自己單獨在客廳玩一會。
圖片來源:Pixabay
平時有帶孩子去上早教班的爸爸媽媽,也可以利用上早教班的機會,陪孩子上一會課後和寶寶說有事情要暫時離開讓寶寶後面單獨上課,讓寶寶逐步適應親近的人不在身邊也可以習慣。
培養基礎技能
孩子在幼兒園不比在家裡,事無巨細可以被時時照顧到。這種時候,爸爸媽媽們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要開始有意識地教寶寶學會一些簡單的生活技能了。
比如學會獨立上廁所,可以自己用飯勺吃飯,自己穿鞋子等。
圖片來源:Pixabay
別小看這些小事情,可是直接關乎到寶寶在幼兒園的適應情況呢!同時也要教孩子,遇到自己搞不定的事情,要及時告訴老師。
具體鍛鍊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讓孩子模仿,學著你來做。
比如:吃飯的時候,可以準備兩個勺子,一個餵食,另一個給寶寶自己跟著學怎麼用勺子吃飯。
圖片來源:soogif
上廁所時,帶著寶寶一起給寶寶示範,如何脫褲子,尿尿完了再怎麼把褲子提起來等等。
提前熟悉環境
現在的很多幼兒園都有幼兒園開放日,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提前熟悉幼兒園及其周邊環境。提前了解幼兒園裡面的設施設備等,如廁所在哪裡,好玩的滑滑梯,小操場在哪裡。讓孩子提前熟悉環境,也更容易適應新環境。
圖片來源:Pixabay
角色扮演
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角色互換,假裝寶寶是大人,爸爸媽媽是小朋友。要上學了,「小朋友」應該怎麼做,呀呀呀,哭天搶地不肯上學的小朋友樣子真的好難看喲。
這時候,估計很多娃都會一臉鄙夷地說「我去上幼兒園的時候才不會這樣呢」。在角色互換中讓寶寶潛移默化進行「自我心理說服」。
保有期待
可以給孩子讀有關幼兒園生活的繪本,或者是有認識的已經上幼兒園的孩子,可以找他們聊聊天,事先了解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幼兒園有很多的小朋友可以一起玩遊戲等等。
圖片來源:soogif
對於家長:
有時候孩子沒焦慮,家長反倒心裡難受起來了。
送孩子去幼兒園時,千萬不要一步一回頭,戀戀不捨,跟瓊瑤女主似的。但也別大步流星連句再見的都不說一溜煙跑掉了。
圖片來源:soogif
正確的做法應是和孩子好好告別,比如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來次擊掌鼓勵孩子,並告訴孩子說放學就會來接他/她。
對於不想讓爸爸媽媽離開的孩子,有個方法,爸媽們不妨試一下:
在帶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告訴孩子吃完早餐、吃完午餐、中午再睡一下,然後吃一次小點心和小朋友玩一會兒媽媽就來接你了。
孩子會自己去數事件,完成一件就離媽媽來接自己就更近了,自然開開心心的。
圖片來源:Pixabay
不過記得放學了要準時去接孩子哦,小朋友可是很「記仇」的,言而有信才能讓第二天的上學之路更順暢呀!
對於孩子還是父母也好,即將到來的九月開園都是人生第一次。但作為父母,縱使千般不舍與擔心,但我們終將要學會放手,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啊!
圖片來源:Pixabay
喜歡今天的內容記得點擊關注和分享讓更多爸媽知道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