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是珠江水系西江的第二大支流,主要流經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和貴州省東南部,據《中國地名辭源》:柳江古稱溜水,溜從水,留聲,水急貌,柳為溜之訛字。柳江流過千年歲月,對於兩岸的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在貴州與貴州兩省區有榕江縣、從江縣、柳州市、柳州市所轄柳北區、柳南區、柳江區、三江侗族自治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均以柳江為名。
柳江的全長773公裡,流域面積57173平方公裡,跨黔桂湘三省區30個縣市;有寨蒿河、古宜河、龍江、洛清江等主要支流。幹老堡口及柳州是上中下遊的分界,上遊在貴州省境稱為都柳江,廣西境稱為融江、柳江;河口為西江幹流紅水河段和黔江段的分界點。幹流發源於貴州省獨山縣堯梭鄉裡臘村九十九個潭(另說拉林鄉磨石灣),上遊貴州省內稱都榕江 (都柳江),經貴州三都、榕江、從江等地,在廣西三江與古宜河會合後稱融江;經融水、融安,在柳城縣匯入龍江後稱柳江;經柳州市,至象州縣石龍鎮三江口和紅水河匯合後匯入黔江。
柳州是廣西區域經濟中心之一,她是一座具有2100年歷史的古城,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西江支流柳江沿岸,這裡是體操王子李寧、著名文學家王拯和傳說中的歌仙劉三姐的故鄉。據《中國地名辭源》:市沿古柳州之名,柳州因紀念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謫居於此得名;又說因柳江得名,又據《舊唐書·地理志》:以州界柳嶺為名。
柳州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柳侯祠、通天巖柳江人遺址、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柳侯公園、魚峰公園、龍潭民俗公園、馬鞍山、鵝山、都樂巖風景區等景點;境內有廣西科技大學、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廣西科技師範學院柳州校區等院校。下轄5個區、5個縣:柳北區、城中區、魚峰區、柳南區、柳江區,柳城縣、鹿寨縣、融安縣、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城中區,總面積 5292 平方千米,人口351.2萬。
柳北區地處柳州市市區北部,這裡是柳州市市政府駐地,九曲柳江環東南西三面而過,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因處柳州市區北而得名。境內風光獨特,有雀山公園、君武森林公園、花果山生態園、十二灣林場、江灣休閒觀光區等景點;其中雀兒山是柳州名勝,自古就有北雀軒昂駕鶴高的讚譽,是縣城之主山也。
下轄9個街道,3個鎮:躍進街道、柳長街道、勝利街道、白露街道、鋼城街道、雅儒街道、雀兒山街道、解放街道、錦繡街道,石碑坪鎮、沙塘鎮、長塘鎮;總面積282平方千米,人口44.1萬,區人民政府駐地勝利路。
柳南區地處柳州市區西南部的柳江西南岸。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因處柳州市區南部得名;下轄8個街道、3個鎮:河西街道、柳南街道、柳石街道、南站街道、鵝山街道、銀山街道、潭西街道、南環街道,太陽村鎮、流山鎮、洛滿鎮;區人民政府駐地河西街道潭中西路,總面積164.19平方公裡,人口36.07萬。
境內柳江段屬柳州市百裡柳江景區,有文筆山海拔419米是柳州市區第二高峰;有柳州市動物園、劉蕡墓、胡志明舊居、柳州動物園、軍事博物園、鵝山公園、河西水上廉政文化公園、劉家大院、新石器中期文化遺址鹿谷嶺遺址、張公嶺環山工事等景點。
柳江區位於柳江中遊,是柳州市五個市轄區之一,有中國西部百強縣之稱;1937年改柳州縣更名柳江縣,2016年3月撤縣設區;以柳江為名;據《說文》:溜水出鬱林郡,柳江即古溜水,後世訛其字耳;又據《太平寰宇記》 卷168柳州馬平縣: 潯江在州南三十步,亦名柳江。
這裡是聞名中外的柳江人古人類文化遺址所在地,境內風光秀麗,有臥龍巖、北弓水庫等景點。下轄1個街道、7個鎮:拉堡街道,成團鎮、土博鎮、裡高鎮、穿山鎮、進德鎮、百朋鎮、三都鎮,總面積1773平方公裡,人口45.8萬,區人民政府駐地拉堡街道。
融水苗族自治縣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明初融水縣併入融州,洪武十年(1377)降融州為融縣,1952年改融縣為融水縣(移治長安鎮),同年改大苗山苗族自治區。1955年更名大苗山苗族自治縣。1966年改現名;以境內有融山和融江得名;又說因柳江上遊一段的別稱融江(融水、融水溪)得名,據《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因在舊融縣境,故稱融江。境內有貝江、雙龍溝、元寶山、龍女溝、老子山、雨卜苗寨、七彩農場等景點;其中雨卜旅遊村被評為柳州市十大美麗鄉村,元寶山是廣西第三高峰的元寶山。
下轄7個鎮、13個鄉:融水鎮、和睦鎮、三防鎮、懷寶鎮、大浪鎮、洞頭鎮、永樂鎮;大年鄉、良寨鄉、拱洞鄉、紅水鄉、白雲鄉、同練瑤族鄉、汪洞鄉、杆洞鄉、滾貝侗族鄉、香粉鄉、四榮鄉、安太鄉、安陲鄉,總面積4665平方公裡,人口51.98萬,縣人民政府駐地融水鎮。
融安縣地處廣西北部柳州市,隋朝設融州,因融江為名,又說因界內融山為名;唐朝更名融水縣;明朝改設融縣;1952年由融縣改現名;據《中國地名辭源》:取融縣、長安鎮各一字得名;又說取融縣平安之意;縣城長安鎮是湘桂黔三省區交界處的商品集散地,是廣西近代四大名鎮之一,素有小柳州之譽。
下轄6個鎮、6個鄉:長安鎮、浮石鎮、泗頂鎮、板欖鎮、大將鎮、大良鎮,雅瑤鄉、大坡鄉、東起鄉、沙子鄉、橋板鄉、潭頭鄉,縣政府駐長安鎮,總面積290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32.76萬,境內有大良門仙湖、紅茶溝森林公園、沙子石巖、石門仙湖、大洲生態農業旅遊區、南江犀洲島漂流景區。
三江侗族自治縣因境內匯聚潯江、榕江、融江三條江得名,《廣西縣名考原述略》:匯潯江、榕江、苗江流於老堡口,即最初縣治所在,縣以此為名。她是廣西唯一的侗族自治縣,也是全國5個侗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的縣份,素有中國侗族在三江、千年侗寨·夢縈三江」的美譽。
這裡旅遊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鬱,被譽為世界樓橋之鄉、百節之鄉、世界侗族木構建築生態博物館,境內有鼓樓230餘座,風雨橋200餘座,曾亞洲金旅獎最具民俗特色旅遊縣、美麗中國十佳旅遊縣、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等榮譽稱號;主要有石門衝、程陽八寨景區、丹洲景區等景點。
榕江縣舊稱古州,是江南八百州之一;她地處湘黔桂三省交界處,古有「黔省東南鎖鑰,苗疆第一要區」之稱。因榕江(溶江、容江、都柳江)得名,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榕江以多榕樹得名,以榕樹與江水得名。下轄1個街道、9個鎮、10個鄉:車民街道,古州鎮、忠誠鎮、寨蒿鎮、朗洞鎮、樂裡鎮、平永鎮、栽麻鎮、平江鎮、八開鎮,崇義鄉、平陽鄉、兩汪鄉、計劃鄉、仁裡水族鄉、三江水族鄉、塔石瑤族水族鄉、定威水族鄉、興華水族鄉、水尾鄉;總面積3315.8平方千米,人口37.99萬,縣人民政府駐地古州鎮。
這裡是苗侗祖源文化的集散地,有天下第一侗寨之稱的三寶侗寨;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苗族蘆笙舞、侗族薩瑪節等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縣內有中國以至世界獨一的苗王廟(苗王宮),有紅七軍軍部舊址、鎮臺衙門、兩湖會館、福建會館、月亮山、八萬山、榕江苗山侗水風景名勝區等景點;享有「風情濃鬱、璞玉渾金、無跡不古、山水獨秀」的美稱。
從江縣屬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明正統七年(1442)福祿永從長官司改永從縣,取永遠服從之意;1913年下江廳改下江縣,以在榕江下遊得名;1941年二者合併,據《中國地名辭源》:各取一字置從江縣。下轄1個街道、12個鎮、7個鄉:丙梅街道,丙妹鎮、貫洞鎮、西山鎮、宰便鎮、下江鎮、洛香鎮、停洞鎮、往洞鎮、加鳩鎮、鬥裡鎮、慶雲鎮、東朗鎮,高增鄉、加榜鄉、谷坪鄉、加勉鄉、翠裡瑤族壯族鄉、剛邊壯族鄉、秀塘壯族鄉;總面積3244平方千米,人口32萬,縣人民政府駐地丙梅街道。
境內山水多綺麗之姿,民族風情原生古樸,被稱為是貴州省乃至全國旅遊景點數量最多、原生性最強、保存最為完整的縣份之一,是貴州省東線優先重點發展旅遊區之一;有岜沙苗寨、加榜梯田、佔裡村、增衝鼓樓、流架風雨橋、小黃侗寨等景點,其中佔裡村被譽為中國人口文化第一村,加榜梯田是中國四大最美梯田之一。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