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1月23日消息:盆景是中國的;盆景在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盆景要發揚光大;要向社會普及盆景文化;中國盆景要走向世界……此類呼聲很大,說著說著,盆景仿佛成了一種使命。玩笑話,事實上,盆景產業確實夠大,有人估計僅江蘇省就有千億級市場。如將盆景分為八個派系,江蘇則佔3個,分別是蘇派、揚派、通派。此外,還有上海的海派盆景,廣東的嶺南派盆景,四川省的川派盆景,安徽省的徽派盆景,浙江省的浙派盆景。這些個千億級市場如何激活呢?
產品——面向大眾,如何讓其接納?
盆景屬於花木界高端產品,價格高昂不說,對受眾群體的文化也有一定要求。要面向大眾,首先要解決兩個問題:價格和趣味。而高昂的價格又是什麼造成的?是樹樁的品種、造型、年份,以及盆、基座的用材和年份。品種的價格,一般是根據珍貴程度和生長速度來定,相同規格的黃楊要比松樹貴得多;樹樁的造型,則需要有良好的審美,也就是文化,這個是綜合素質,一下子很難提高;樹齡,早先盆景多選老樁且樹形高大,一則古樸一則綺麗,隨著資源開發過大和生態政策出臺,人工培育的樹木開始增多。
綜上,雖然盆景講究個「盆、景、基」,但大致兩者,即用材與年份,盆景之所以昂貴也皆因此二者。再有「文化」為魂的渲染,想不高端都難。因此,要想實現「小眾」到「大眾」的轉變,必須培養出新的審美來克服對年份、材料、文化的過度依賴。
盆的年份很好解決,大眾更多在意盆的美觀而不是年份,陶、石等材料都可;樹的年份,已被如今流行的微盆景解決,少有陽臺和院落的城市居民並不需要大型盆景,最愛的是一小盆栽書桌上做點綴,並據了解,過去的文人、詩人玩得就是這種小型的,也就是託在手上玩的,或者是擺在古琴的架子上作裝飾;基座,大眾需要基座的並不多,即使需要也如盆一樣,不會對材料有太高的要求。而文化就難了,參加很多盆景展會,期間總會聽到專家們講文化,但所謂的盆景文化又是什麼?這種文化如何普及給大眾?筆者曾經聽一位培育四十多年盆景的老先生講過,盆景最貴貴在養護之情,這種私情在高端文玩中可行,但如何轉化為大眾可接受的價值呢?蘇東坡等文人喜愛盆景,本質上還是他們從中找到趣味,那對於大眾來說,盆景的趣味又在哪裡呢?所以在製作上還要滿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段消費者的需求,還要考慮客戶的養護技術和時間問題。
供應——滿足市場,如何跟上需求?
一旦激活這個市場,將有成千上萬的訂單量,而談到量就不可避免的要談到工業化。河南農業大學林學院副院長、河南省花卉協會盆景分會會長孔德政認為,盆景產業化發展,將有效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以形成高效商品;同時,產業化也將使得盆景價格降低,益於普及,從而逐步邁入千家萬戶。同時,他解釋道,「盆景產業化,意味著要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布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經營一體化、服務社會化、管理企業化,形成一條龍的經營體制。」
工業化依賴技術的革新。去年景博會上,一位老者就說了日本的工業化很出色,「日本的盆景養護是搭棚來養,裡面可以調溫度、陽光、水分,包括營養什麼的全部調好。」所謂的工業化生產,可以理解成現在熱門的植物工廠,對溫度、光照、水分都可以很好的控制,但是同樣重要的營養呢?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營養不僅僅相關肥料,還是基質(土壤)問題。在本次壘土新品推介會上,一位盆景商說道,「我們的盆景是帶土栽培,就是因為這個土壤的問題,導致盆景很難普及,如果在這上面有突破,那對盆景走向千家萬戶是非常重要的。」
工廠化設備很重要,如此大規模的市場,政策也十分重要。現在,業內普遍呼籲,盆景產業要真正做大做強,離不開政府特殊配套產業政策的引導和扶持。其中,化解苗木基地土地流轉、財政專項補貼、金融信貸、人才培養等共性難題成為當務之急。
以上,僅就國內市場而言,進入國際市場難度就更大了。雖然中國有世界園林之母的榮譽,但文化與我們一脈相承的日本實力絕不容小覷。此外,近些年來歐美國家的盆景產業也發展迅速,在借鑑我國的優秀特點之外,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國家對於盆景展會也是相當重視,世界盆景友好聯盟大會僅在中國舉辦一次,而美國、日本已有多次。
推薦閱讀:
產業化發展讓盆景走向大眾走向國際
時隔28年 日本崎玉將再辦世界盆景友好聯盟大會
浙江:寧波唯一盆景園已開工改造
湖北:荊門市菊花盆景造景奪目
(來源:中國園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