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疫情帶來的影響很大,但我的求職思路在這個過程中拓寬了。走出澳門,走進大灣區,我對現在的這份工作很滿意!」
來自澳門大學的黃嘉慧,今年通過第三屆灣區大學生就業實習雙選會,已入職普強時代(珠海橫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以智慧語音識別、語音分析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為核心的人工智慧企業,2018年榮獲首屆橫琴科技創業大賽第一名。
保障珠澳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深化兩地青年人才合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這是珠海共青團千方百計服務珠澳青年就業的一個縮影。
力度:累計9萬崗位助力「一站式空中就業」
第三屆灣區大學生就業實習雙選會由珠海市青年聯合會聯合多家單位開展。與往屆不同,本屆雙選會以線上方式運行,依託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精準匹配求職者、用人單位和目標職位。珠澳兩地高校畢業生登錄公益招聘平臺小程序,便可獲取最新的招聘信息,實現簡歷「一對一」投遞,全程「無接觸、一站式、不收費、可持續」。平臺還設有專人提供諮詢,高校畢業生可以通過添加微信獲取免費諮詢服務,尋求最優求職結果。
這種創新的線上招聘模式一經推出,就受到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的青睞。據統計,本屆雙選會參加單位超300家,發布職位超2000個,其中,港澳知名企業超20家,崗位超100個。
戰疫情,穩就業。與第三屆灣區大學生就業實習雙選會同時進行的,還有粵港澳大灣區公益性大學生就業春風行動暨空中雙選會。活動由澳門商報、珠海市青年聯合會等單位共同開展,在澳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等4所高校設置「空中分會場」,累計提供超8萬個就業崗位,吸引約1.1萬名學生參與。
文彥斐來自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通過「空中招聘會」順利拿到了珠海華發集團的錄用通知書。「遇到『最難畢業季』,壓力有點大,解決了就業問題,心頭一塊石頭就落地了。」文彥斐說。
此外,「展翅計劃」為高校學生提供2500個高質量實習(見習)崗位,「千校萬崗」項目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大中專畢業生開發並推送200個專屬崗位,「珠海青年」微信平臺每周定期推送超300個就業崗位……有力度,求實效,一張珠海共青團服務珠澳青年就業的「空中版圖」越織越密。
跨度:連續3年組織澳門大學生跨境實習
日前,由珠海市青年聯合會、橫琴新區澳門事務局聯合主辦的「琴澳同心·築夢飛翔」第三屆澳門大學生暑期橫琴實習計劃啟動,90名澳門高校大學生在珠海找到了稱心的實習崗位。
蘇偉強就讀於澳門大學法學專業,即將在橫琴新區管委會澳門事務局進行為期4周的實習。他說:「這次實習能讓我們提前感受內地的職場文化,了解大灣區的發展前景和珠海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成就,相信對以後的求職會有很大幫助。」
據主辦方項目負責人介紹,澳門大學生暑期橫琴實習計劃已連續舉辦3年,為契合澳門大學生的專業特點和橫琴新區的產業特點,主辦方重點在中醫藥、高新科技、金融服務、文創旅遊等多個行業領域開發實習崗位。「實習期間還將組織學生前往珠海各大名企實地參觀交流,並邀請青年企業家與學生面對面分享創業就業故事,引領澳門大學生深度體驗大灣區生活方式。」
在團珠海市委書記侯文濤看來,在粵港澳大灣區澳珠極點建設過程中,支持澳門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強澳門青年對祖國向心力,是珠海共青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應有之義,而實習是一個很好的抓手和平臺。「很多澳門的大學生在珠海實習一段時間之後,對城市的宜居、宜業、宜遊有了深刻的親身感受,慢慢就會萌生到珠海就業創業的想法並付諸行動。」
溫度:布局10家「驛站」確保求職無憂
應屆畢業生求職住宿成本高,初來乍到不了解城市情況和就業信息,這是很多大學畢業生遇到的普遍難題。
青年有訴求,團團有行動。珠海市人才辦、團珠海市委、珠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正緊鑼密鼓籌劃的「珠海青年人才驛站」項目正是希望以「有溫度」「實打實」的「門店」服務,引領青年與城市共成長。
據介紹,團珠海市委計劃與青年創業園區、酒店合作,在全市布局10家「珠海青年人才驛站」,預計每年可為逾4000人次到珠海求職就業青年提供最高7天臨時住宿、城市推介、就業指導、政策宣講、社會融入等「一站式」服務。「符合條件的青年只需登錄一個專門線上平臺,在線申請,後臺第一時間審核,即可快速引領申請者就近辦理『拎包入住』手續。」項目負責人說。
在珠海市金灣區,服務大學生求職的「青年驛站」已在先行探索。站點內設置青年書吧、休閒區等區域,為入住者提供閱讀學習、討論交流、政策解讀、就業指導、參觀學習、團建活動等服務。來自黑龍江的大學生劉震是金灣「青年驛站」三灶站的首位入住者,她用手機記錄了自己的入住體驗,對這個「溫暖的落腳點」讚不絕口,並向家鄉的同學和更多的大學生朋友強烈「安利」了珠海的求職環境。
「怎麼為珠澳年輕學子提供最切實的就業服務?如何幫助他們在特殊時期重振信心?」侯文濤介紹,發揮共青團組織動員優勢、人才智力優勢和廣泛聯絡優勢,為珠澳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搭建高效精準的對接平臺,為青年提供更多元的就業服務,這是珠海共青團提升大局貢獻度和青年獲得感的重中之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武欣中 通訊員 李少源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0年07月30日 05 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