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丨「內聖外王」的理想人格追求

2020-12-17 大道知行知行堂

「內聖外王」是儒家關於人格理想與實現王道政治的核心思想,「內聖」主要指的是「聖賢人格」,「外王」主要指的是「王者之政」。「內聖外王」最早出現於《莊子》,在《莊子·天下篇》中有感於「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主張要「備於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配神明,醇天地,育萬物,和天下,澤及百姓」。

雖然「內聖外王」最早在道家文獻中提出,但是這一思想卻是儒家一貫奉行的人格理想和經世路向。儒家歷來重視「內聖外王」,通俗一點說,內聖,就是加強自我修養,追求聖賢氣象,踐行君子人格,修身養德,做一個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經世濟民,治國理政,注重政績,做一個有事功的人。

在孔子的思想中,內聖和外王是相互統一的,內聖外王就是修己安人,內聖是基礎,是修己,外王是目的,是安百姓。孔子儒家主張,只有內心的不斷修養,才能成為「仁者」「君子」,也只有在內聖的基礎之上,才能夠拓展實踐,外化行動,安邦治國,從而達到外王的目的。

《大學》中提出「三綱領」和「八條目」是內聖外王的具體化。「三綱領」是: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注重自我和親民的統一。八條目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裡將修身作為安身立命的出發點,將治國平天下作為外王的實現。這八個條目也被視為實現儒家「內聖外王」的具體途徑。儒家的「內聖外王」被最簡明的概括為「修齊治平」,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可以說,「內聖外王」是儒家思想體系最核心的價值理念。「內聖」和「外王」的統一,就是學問和事功的結合,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的結合,因而被視為完美人格的體現。

儒家《大學》所謂「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實際上體現了一種從心靈秩序到社會秩序的過程,從內在的修養過渡至外部的強大的過程。

儒家「內聖外王」的理想追求的是聖賢氣象,在現實世界的追求則是一種君子人格,這種君子人格剛柔並濟,內外兼通,乾坤合一,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儒家君子的行為乃是「剛健有為」的行為,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堅韌與執著。

儒者將「內聖」與「外王」合一,因此歷來儒家都主張創造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價值,這就是「內聖外王」的追求。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大儒,如範仲淹、王陽明、曾國藩等,他們不僅自身修養境界高,而且在事功上有建樹,成為真正「三不朽」的大儒。

需要指出,「內聖外王」雖然體現的是儒家最高的理想人格和價值追求,但「內聖外王」的思想在中國傳統社會常常會出現「內聖不外王,外王不內聖」的局面。可見,兩者的融合非常艱難。無論如何,儒家「內聖外王」作為一種人格修養思想,主張「德性」和「事功」的統一,即便在今日也自有其不可忽視的價值所在。中華文化中自古有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價值追求,這也是內聖外王的生動寫照。

在現實社會中,「內聖外王」的理想是我們每個領導幹部都有啟發。要充實自己的內心世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更要努力親民,夙夜為公,達成外王的事功。追求內聖外王,就是要在「修己」中「安人」,真正達到以「德」治人。在市場經濟條件之下,更要我們經常的反思,檢討自己的言行,思量個人行為的準則,從而真正使內心世界強大,使我們能夠實現自己的經世濟民的理想。

本文原載於《學習時報》(作者沈小勇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內聖外王」的說法出自《莊子》,為何會成為儒家的核心思想?
    在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裡,儒家思想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其核心就是關於理想人格的塑造,簡而言之,即所謂的「內聖外王」四個字,這是中國古代修身為政的最高標準,也是儒家的基本命題。「內聖」是指在內在精神修養方面達到聖人的精神境界,「外王」則是在現實社會中建功立業,實現儒家「天下大治」的社會理想。然而,「內聖外王」的說法卻來自道家的莊子。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建君:個人魅力型權威與「內聖外王」
    而在中國的歷史傳統中, 「內聖外王」是很多士大夫的人生信條。那麼,什麼是「內聖外王」?如何做到「內聖外王」?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建君教授的分享。第二種類型是那些擁有或實踐了高尚的人格和行為而受到人們景仰的人,如聖雄甘地,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印度的特麗莎修女等。特麗莎修女的個人魅力來自於她偉大的人格。她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一生為貧窮和疾病的人們排憂解難,從日常細微的行動中表現出非凡的大愛。
  • 道家的修身養性即是內聖外王之道
    「內聖外王」是由道家提出的一個為王之道,語出自道家名著《莊子》,這一理論被儒家所採用,而且得到了發揚光大。「內聖外王」的意思就是做帝王必須首先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才能在外表現出王道,就是只有聖人才能為王的意思,這是道家關於「內聖外王」的理解,到了儒家那就變成了帝王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才能威震四方,得到萬民敬仰。歷史上公認的真正做到「內聖外王」的帝王只有四位。
  • 如果INTP人格追求廣度知識,那麼INTJ人格追求知識
    1、 INTJ人格的內在這是大多數人對INTJ專家人格的第一印象。如果INTP人格追求廣度知識,那麼INTJ人格追求深度。在Ni(內向直覺)和Te(外向思維)的雙重指導下,專家人格在相關領域的思維水平和專業見解上都可以遠遠超越普通;同時,他也富含高智商偉人,如尼古拉·特斯拉,史蒂芬·霍金,卡爾馬克思。然而除了這種冷酷無情的「刻板印象」,INTJ人格對社會認同的內在渴望和追求藍圖的積極戰鬥精神往往被忽視。
  • 如果說INTP型人格追求的是知識的廣度,那麼INTJ型人格追求的則是
    INTJ型人格的內在冷酷、縝密、完美主義、不近人情.....這是大部分人對INTJ專家型人格的第一印象。如果說INTP型人格追求的是知識的廣度,那麼INTJ型人格追求的則是深度。在Ni(內傾直覺)與Te(外傾思考)的雙重主導下,專家型人格在相關領域的思維層次、專業見解均能遠遠超越普通水平;同時,該人格也同樣盛產如尼古拉·特斯拉、史蒂芬·霍金、卡爾·馬克思等高智商偉人。然而,在這樣冷酷無情的「刻板印象」之外,INTJ型人格內心對社會認可的渴求、以及追求目標藍圖時的積極鬥爭精神往往極易被人忽略。
  • 「外圓內方」:虛幻的人格理想
    對封建時代的儒家官員來說,外圓內方一直是最理想人格境界,事實上,歷朝歷代銅錢的形狀就是外圓內方。所謂「內方」,指的是內心所堅持的原則,是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和願望;所謂「外圓」,則是指迫於封建官場的惡習,不能把正面的原則直接袒露出來,採用官場通行的圓滑手段實現自己正面的目的。
  • 內聖外王到底是什麼意思?
    《寬恕的道場》系列文章匯總《寬恕之路》系列文章匯總今天是公眾號開通第876天,原創發文第1567篇第一屆(蘇州)奇蹟圓桌論壇發起倡議書(草)內聖外王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也許還會看到這個人的個性品質,正如上主之師的人格特質一樣,他們謙遜、美德、努力、以愛為基,他們創造了人類的福祉和共同價值,他們具有領導力、仁慈、堅定,他們不斷地學習進步迭代成長,他們的一生都在學習、成為、形成(KK語)。 看到這些夠了嗎? 我們要學習他們的社會標籤和名望地位,還是要學習他們的品德、特質,修養,博知?
  • 「內聖外王」出自《莊子》,為何常見於北宋以後?
    「內聖外王」最早雖出於《莊子·天下篇》,相關想法卻常見用於北宋以後的儒家思想中,學者梅廣表示:「內聖外王到北宋的時候,這句話才成為文化用語。」但它的背景發展卻不如一般儒學研究者所喜見。梅教授考察後得出此結論認為:內聖外王是魅力無窮的道家語言。它既非先秦儒學的用語,也非理學家講學論道的用語。它的流行是因為程明道首先用它來稱道邵康節。
  • 用MBTI人格理論解讀《陳情令》中的16種人格類型(下)
    《陳情令》中的人物飽滿豐富,幾乎可以涵蓋大部分人格類型。在上篇中已對其中8種(綠黃)做了解讀,這一篇將分析剩下的8種(紅藍)。想了解mbti可關注作者之前的文章,或百度搜索「mbti職業性格測試完整版心情香蕉」93題測試,測一測自己是哪一種人格類型。
  • 「君子」人格,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所以《論語》開篇就是一則「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第一)。這一段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出必須有熱愛學習的品質, 「學而時習之」是勤勉學習的特質,視學習為人生所必需,而且一切有利於學習進步的切磋交流都樂見其成。
  • 君子人格的文化生成
    在這個意義上,古典君子人格理想,其實是中華先民知識和能力的集大成理想。在今天這個知識膨脹而社會分工卻越來越細的時代,這樣的人格理想,具有特殊的人格精神啟示。  然而,這種關於知識和能力的集大成理想,並不是原生君子人格的最高境界。「君子不器」的哲學解讀,還須深入思考《老子》首章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與其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榮格12種人格測試,榮格12種人格原型分析與解讀,你是哪一種人格原型?丨九型人格免費自測題
    榮格12種人格原型分析與解讀,你是哪一種人格原型?英雄型的人終生都在追求公正平等,不畏強權是他們充滿勇氣的最佳證明。畢生追求:鋤強扶弱害怕的事:被人當做弱雞軟肋:自傲,愛撕逼天賦:強大競爭力,勇氣四、照顧者照顧者型的人內心充滿了同情和憐憫。不幸的是,其他人可能會利用這一點來滿足自己的私利。
  • 到底什麼是「內聖外王」
    【正文共:1254字 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在儒家傳統的哲學裡,一直都有「內聖外王」
  • 九型人格測試完整版,九型人格測試144題,解讀你在職場中屬於哪種人格丨9型人格測試
    該類型人格受強大的原則性驅動,極為向善。他們渴望一個道德、公正且美好的世界。有些人齊心協力來減少汙染,淨化棲息地;有些人為了打造理想的家園,對待生活一絲不苟,連毛巾要怎麼疊、調味品怎麼擺都極有講究。第二型:追求聯繫第二型人渴望通過愛和能給雙方帶來滋養的關係與他人建立聯繫。他們關心他人,善於發現他人的需求並予以滿足。
  • 淺讀榮格八維【人格篇】——INFJ型人格解讀
    她們忠於理想與倫理,蟄居在人群中,並不高調顯眼,她們總能融入於不同社群、默默地勸導。在與人的交往中,發展成熟的INFJ將理想與信念傳遞給每個人(2nd Fe,6th Fi),潛移默化地發掘每個人的可能性,使他們能夠成為他們自身(2th Fe)。而在早中期發展的INFJ則有可能過度顧及他人,忽略了自身的感受,難以做到知行合一,從而引起自我抗衡與自我否定(6th Fi)。
  • 人格傾向測評:nico人格傾向測評、人格傾向測評免費版對比、人格傾向測評 SM、真實人格測試!
    測試解讀、九型人格第一型分析、nico人格傾向測試在哪、sm人格測試軟體叫什麼、女生m接受項目測試表。測評體驗價16.9 元測試題:97題丨報告頁數:10頁測試完成後,生成的報告將永久保存↑掃描 二維碼 馬上參與測試↑  你將獲得什麼?
  • 中國傳統哲學的理想人格論及其現代意義
    ●中國傳統哲學的理想人格論代表和彰顯了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即將「內聖」即主觀世界的改造作為「外王」即客觀世界的改造的前提,關注和追求的重點首先並非是人對外在自然、外在世界的認知和作用,而是對人自身心性的求索和修煉;並非是向外尋找人與自然或存在者與「存在」相統一的中介,而是從人自身內部來探究和實現人與自然、人與「道」的統一。
  • MBTI十六種人格測試,16種人格類型解讀丨十六型人格測試
    這時候,邁爾斯和她的母親布裡格斯希望可以找到一種方法來了解每個人的人格屬性,以便幫助人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但是她們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適合的人格類型測試方法。於是她們決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經過很多年的努力,她們參考了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做出了MBTI測試表格。在1942年的時候就被用於戰爭中的人員分配問題。
  • 陳焰老師:什麼是內聖外王?
    先秦·莊周《莊子·天下》:「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它是一個層次的問題。首先「外王」是戰勝別人戰勝自己。但是戰勝別人在中國文化有兩個層面,一個叫「霸道」,這個像西方人做的這一套,戰勝別人我就贏了,我就有更好的生活。
  • 淺讀榮格八維【人格篇】——ISTJ型人格解讀
    但事實並不是如此,ISTJ人格在發展成熟後,往往擁有高責任感,高效率性,高條理性,實事求是,注重解決實際問題並能有效解決,也會以健康合理的方式表達自身的情感。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以榮格八維,進行對ISTJ這個人格類型的深入解讀,展示其視野風格、思維模式中八維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