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募格課堂。作者:serendipity
一、我是具體的申請者
郵件的內容並不是僅僅表達自己報考該老師的決心或者意願,更重要的是在於通過自身的介紹,來讓老師認識了解自己,我們不僅是報考人,也是具體的申請者。
二、基本信息
首先,在郵件中需要寫出自己的名字和學校院系,有的學生寫了一大堆自我介紹,但是最後卻忘記寫自己的名字,博導專門發郵件來問考生的名字。這是一件小事,但是平時做事也得細心,儘量多檢查多斟酌。總之,自身的基本學習情況、生活狀態、性格特長、政治立場等要表達清楚。
三、報考該導師的原因
其次,闡明為什麼要報考這位導師。一般考生按照自己的當下與未來的研究方向來選擇導師,也就是因為導師的研究方向與自身的科研方向相近。
為了在博士期間更快的上手,協助老師工作,跟上老師的節奏,因而選擇跟隨這位導師深造。在郵件中可以闡明博導研究的領域正是自己目前探索的課題,你對該主題研究比較深入的話,還可以向博導表明你的建設性的想法,敬請老師指點,一般當看到有和自己興趣和方向一致的學生,老師還是樂意去交流的。
除了向老師表達明智的想法,還可以具體列舉老師所發表的A1論文與自己發表的a1論文主題一致,B2論文和自己b2論文的論文主題也一致……
曾經有位學長當時發郵件就是這樣介紹的,把自己手頭上有的幾篇論文的主題與老師相一致的論文主題一一列舉出來,既能讓導師感受到你對他的科研的了解,同時也展示了你自己的寫作經歷,一般遇上這樣的學生,老師一般都會回復歡迎報考。
四、我有什麼樣的能力
這裡的能力包括幾個方面:第一,學術成果。一般在這裡列舉自己已發表的論文,包含有用稿通知的論文,列明:題目,刊物名,刊物號,第幾期,第幾作者,如果是多人作者,則寫明共幾位作者,自己是第幾作者,這樣方便老師查閱,曾有學長專門提及這個標明作者的問題,因為他當時未寫清楚作者,在面試的過程中,有老師專門指出了這個問題。如果你有自己編著的書籍也可以列舉出來,參編的也行。也有學生列舉了自己參加的學術論文集(不出版),這些代表作在申博的過程都是加分項。 第二,參與的科研項目。闡明自己在某項科研項目中承擔了什麼角色,做了哪些工作,是否獨自申請過課題,參加過什麼社科基金,基金名稱及編號,結項成果是什麼等,按照年份或者重要性給予排列,這樣方便老師查閱。 第三,業務能力。介紹自己在以往的學術生涯中的科研技能,會用哪些軟體製圖,展示自己做出來的圖,是按照什麼樣的邏輯來製作的;常用的外文資料庫有哪些,譬如:Elsevier\Science Direct,Wiley Online Library,Springer,Taylor&Francis, Web of science ,EBSCO,Proquest,JSTORS等,這些外文資料庫在不同寫作主題下的區別和聯繫是什麼;
平時做研究的方法是什麼,目前正在研究什麼主題或者課題,進展如何等等,有的學生也會將自己對論文寫作中的創新點與標點符號進行說明,充分展示自己對學術的興趣和業務能力。此外,還可以將自己的簡歷以及具體的若干篇代表作作為附件添加進郵件中,方便導師進一步地了解自己。
五、注意事項
導師對學生的能力很看重,因而在寫郵件時要集中闡明自己的背景和學習信息,儘可能地真實地展現自己的意願與能力。在與導師不相識的情況下,你發的自我介紹的郵件就是相互了解的第一個窗口,因而這是重要且必要的。
有的老師還會對報考自己的學生所在院系的相識老師、或者寫推薦信的老師打電話或發郵件問該生的情況,也就是通過學生的周圍人員來進一步了解情況自己將來要招收的學生的背景,然後多人相比,綜合權衡後再回復是否同意報考,對學生發的郵件進行反饋。這種老師一般比較心細,確證學生所說的情況是否屬實,謹慎對待自己的招生工作,嚴格招生的標準。這種導師看似很嚴,但實際上也是對學生負責的表現。 如果老師歡迎報考,那學生報考就行,在選擇報考博導的時候,儘量一開始確定好,在第一個導師沒有拒絕你的情況下,不要再給第二位同院的博導發郵件,以免因為自己考慮不周等原因,給第一位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在初試和複試的過程中吃虧。
如果老師回復的郵件是已經有多人報考他的博士了,那麼你應當結合自己實際的科研成果來估量,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勝算。如果老師郵件回復建議報考其他博導,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大家報考這位導師,如果盲目地堅持這位老師很可能自己最後會變成分母。 一句話,導師儘量要選擇最合適自己的!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