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分組」那些事兒

2021-02-19 拇指城外貿版

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大學「分組」那些事兒」。

一年多之前,我還是那個剛進大學的freshman,由於大學之前所有的學習任務都是獨自完成,完全對「分組」沒有清晰的了解,至多的理解就是一群人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

第一次小組合作有點甜

在第一節「綜合英語」的課上,老師讓我們進行分組,完成每個單元文化閱讀的presentation,。我很自然地和坐得近的同學組成了一隊。輪到我們組做展示之際,因為是第一次合團體作業,大家都顯得很興奮,對整個過程充滿了新鮮感,齊心協力、完美地完成了任務。那時,我初嘗到的是小組合作的甜頭。

 

有些小組合作讓人有些心累

一個小組中,總是會有一兩個人比較積極,(又或者說責任感,)催促著同一組的人儘快完成作業。若是組員配合也就還算幸運,要是其他人屬於那種催一次動一下的,那麼積極的人會越來越累,越來越提不起勁。最後可能導致兩種結果:一,大家乾脆都撂挑子不幹;二,在半催半就的狀態下,勉強完成了小組作業,但這也是他們的最後一次合作。



微信現在幾乎充斥了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有學習方面的課題小組討論群、工作方面的領導分發工作群、生活方面的好友吐槽聊天群……一旦你不看手機兩節課,這些群就會有幾十加的聊天記錄。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弄個群組

現在只要碰到要小組完成作業,我的解決方法是:先拉個群,再一起擲骰子,誰點數最大誰當組長,接下來的是就由組長去張羅。當然,前提是,你正好有個負責的組長。

 

也不幸的例子,有些微信群組在建立之初,發過幾個表情活躍過,之後再無動靜,被遺忘到了聊天記錄列表的最末端。最慘的是,在離小組作業的deadline還有一兩天的時候(有些甚至只有一晚),終於有人吱了聲,霎時間,聊天數量蹭到100+。接下來,就是幾個不眠之夜,等到做小組pre的時候,大家的臉上都掛著大大的黑眼圈,滿臉倦容。
 

分組這事,也看運。分的好,講不定成為長期夥伴;分不好,恨不得分分鐘撕X,完成作業後,將這個群聊「刪除並退出」。



老師讓我們組隊完成作業,為的是讓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學會和同事合作,每個人各盡所長,發揮資源的最優配置。

可他還是獨行俠

看到過這樣的組,一個小組做出的PPT,可每個部分完全沒有銜接,只是把每個人的內容複製黏貼到同一個模板上。大家各自上臺各講各的,全然不顧整體的時間控制,為的只是把自己辛苦準備的那部分內容講完。這樣完成作業,完全失去了它作為團隊合作的意義,而自身也沒有任何的發展,依然停留在高中生的階段。



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劉瑜在她的文章裡寫,「懷才不遇,逆水行舟,一個人就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當一個隊伍只有一個人的時候呢?

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孤獨和無奈,看不下去的你在微信群聊中發了一段話,等你的組員夥伴回復,傻傻等在屏幕前。許久沒有動靜之後,你自己把要做的任務列出來,做不做看他們自己的了。

一個隊伍只有一個人,對自己的頭腦和心靈都是莫大的煎熬,不能火大,不能吵架,要有包容,要學會寬恕。


每個小組就好比一個個聚焦鏡頭,把平時不易顯現的優缺點放大。

有些人既然當得起一大堆人的領導,卻不能完成一個小組的小任務。

分組時,你運氣好,和某個學生會校領導分到了一起,想想自己終於可以抱大腿啦,內心歡呼雀躍。

然而,(轉折說明沒有好事發生),本以為高枕無憂的你完全沒在管這件事,可是有一天,你發現離ddl只有短短幾天了,可是你的組員小夥伴還在外邊轟趴。這就非常尷尬了。

 

也有些人,雖然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卻把小團隊的榮譽放在心上。她之前對你而言只是一個平平凡凡不起眼的人,可在相處合作的過程中,發現她有主見但不強勢,認真聽別人的意見,不推脫自己的失誤,踏踏實實地把自己的部分做好。這樣的人才值得深交。



正因為分組這茬事有著很大的可能性,會讓你結識不同有趣的人,所以我仍對分組有著不死心的幻想和嚮往。

 

既然分到一起,那麼老天自有安排。

你經過填志願、高考,分進了我貿,會認識一大堆有趣厲害的校友;進了我貿之後,又被分進了不同的班級,會和某些同學成為好友;進而,又分進了不同的宿舍,會與不同地域的室友一起生活;當然,你也有可能會分進不滿意的小組,遇到了差強人意的組員,經歷一段略帶痛苦的時光。

分組是隨機的,老天的安排也一定會有他的道理。比如,你會因此碰到很聊得來的朋友,也可能會遇到你的Mr.Right,會看清某些人的真實品性,會讓你在這過程中變成無論是知識,還是情商方面的更強的人。




相關焦點

  • 大學裡的分組作業 太!不!公!平!!!
    上過大學的都知道,接下來就剩一堆作業。其實我倒不是很討厭做作業,畢竟我品學兼優,好幾天沒去上課了。但相比那些水的不能再水的腦殘考試,我覺得如果你想在老師面前體現自己的專(zhuang)業(bi)水平,一份nice的作業還是很值得我們去走心的。於是昨天,正當我想大展身手盡情裝逼的時候,老師卻笑著告訴我這次我們要完成的是分組作業,大家自己組隊,分工完成,月底交。
  • 畢業那些事兒:我們的「任性標語」
    原標題:畢業那些事兒:我們的「任性標語」隨著畢業季的到來,大學生的離愁別緒也越來越濃。近年來,各大學的大學生表達離愁別緒的方式也在不斷創新,並且逐漸在大學校園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標語文化」。這也構成了畢業季的一道另類Style。這次小編就為大家細數一下,畢業季那些我們曾經熟悉的「任性」標語。
  • 柚語音 | 臺灣高考的那些事兒
    歡迎大家來到柚語音0505期,今天就讓柚子鋪的小夥伴——珮雯,帶我們走進"科普柚語音",了解「臺灣高考那些事兒之第一彈」。三類高中升學考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
  • 浙大頂尖博士團隊與您暢聊「與學習有關的那些事兒」!
    (以下內容轉載自浙江大學官方)浙大愛迪生班:平均績點4.3,保研名次包攬前五,最新一屆深造率高達100%,不斷斬獲多項國內外學科競賽一等獎王文婷以專業第一的成績保研成為電機與電器方向直博生,智能汽車競賽別看王文婷現在是個編程小能手,在初入大學時,她也曾經對編程感到迷茫。大一時,編程是王文婷的一塊短板。因為缺乏基礎和成績的打擊,她十分害怕編程。
  • 你不知道的韓國大學那些事兒
    小培深知小夥伴的強大的求知心理和積極的好學態度,所以就整理了韓國大學那些比較有趣的不為大眾所知道的那些事兒,讓小夥伴們能夠全方位360度無死角地了解到學校的情況,最後做出正確的選擇哦~ 你可能不知道首爾大學除了綜合排名排第一之外,校園面積在韓國高校中也是榜首哦~還有在校學生說想要知道首爾大學的天氣,可能要看的不止是首爾的天氣,還要看江原道偏遠山區的地帶的天氣,這才是最有參考價值的
  • 在大學,我最討厭的就是分組作業!
    我學的專業偏向於應用型學科,所以實踐是我們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我以為經過大一一學期我已經習慣了這種模式。但是,在我和班級裡的那些人,組了四五個小組以後。顯然,我崩潰了!分組真的是一件及其麻煩的事情。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會找和自己關係近的朋友組隊,以為這樣會讓彼此更放鬆。
  • 出國留學的那些事兒-泰國格樂大學
    留學泰國那些事兒「求學」,一個讓人看起來既陌生又熟悉的字眼,有時候甚至感覺這個詞語有些生硬,但是字面意思又很好理解。首先求學就是要在一所學校裡學習,第二是探求學問。求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我們通過面對不同的事情明白很多道理,通過解決不同的事情得到一次又一次的磨練,讓自己不斷地成長。
  • 領導班子分組管理的弊端
    在一些單位有領導班子分組管理的制度,值班的時候領導班子分成幾組來帶班,分別帶著幾隊人馬,這樣可以大大節省人力,讓人們有緩解疲勞的可能。只是,時間長了這樣的分組管理制度就會出現很多弊端。會出現山頭主義。有的帶班領導即便遇到了不好的事兒,出了事故也忙著捂蓋子,讓所有的人都不能說,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處理好,也就等於沒發生了。不然,宣揚出去就是自己的責任,吃不了兜著走。有的領導這方面經驗不足,帶班的時候經常出些小問題,一有問題就匯報,讓大領導心生猜疑,會說「怎麼他們這班人總是出事呢?」其實別的組也出事,只是人家不報而已。如此一來,誰的能力大就看誰能捂住蓋子,誰能擔事兒了。
  • 孕期那些事兒,那些被排擠或被照顧的經歷
    孕期那些事兒聊著聊著話題就轉到了孕期被排擠的這事兒上,這個話題也將聊天推上了高潮。孕期那些事兒小小媽:「你這明顯是被打壓了呀,哎,這種歧視孕婦真的還挺多的,我當時也被打壓過。孕期那些事兒芸媽:「那個多媽,你是不是想多了?
  • 大學分組沒什麼的,想退學而已.
    一年多前,我還是一個剛進大學的小新,由於大學之前所有的學習任務都是獨自完成,講真,我對完全對「分組」沒有清晰的了解,至多的理解可能就是一群人共同完成一件事吧。 大一的第一節課是大學英語,老師除了介紹課程大綱之外,剩下的時間都讓我們分組。 所謂的分組就是輪到該組就要進行本期學習單元的presentation。 一群人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所以很自然而然地就和坐得近的同學組成了一隊。
  • 大學那些事兒,即將入學的大一新生們必須知道的知識點
    導語九月份即將到來,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大一新生就要進入大學了。大學是一個嶄新的平臺,意味著你們進入了一個新的學習階段。那現在是不是有很多的同學對大學充滿了期待呢?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的要踏上大學之旅了呢?眾所周知,大學相比於高中來說是天堂。
  • 那些年我們一起經歷的高考那些事兒,你還記得嗎?
    打好高考這一仗 高考那些事兒——我是怎麼睡著的 2007年高考,我是文科生 高考那些事兒——給自己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這個決定我命運的一天,一切準備就緒,趕赴考場,可在即將走進考場的那一刻,我的準考證居然玩起了躲迷藏,書包翻了個底朝天,還是不見蹤跡。
  • A Little Bit of Genius 天才那些事兒
    今天,諾德安達教育集團發布了一個全新的播客系列,名為「天才那些事兒」。在此系列中,學生主持人們將與許多不同領域的嘉賓們討論此次的主題「創意」。 諾德安達教育集團的播客系列是我們為學生提供的眾多機會之一,以確保嘉賓們的成功事跡能激發孩子們的靈感。
  • 家長裡短II嫂子和小姑子的那些事兒,能有什麼事兒?
    即便有事兒,又能有多大的事兒?01 矛盾由來在家的這些日子,聽母親說那些家長裡短的碎事兒,哪怕不發表意見,只要靜靜地當個傾聽者就好。很多事情聽聽就過去了,然而有些人、有些事,比如嫂子和小姑子的那些事兒,總讓人難以釋懷,何況,那還是與我妹妹有關的。妹妹結婚後,婆家便賣了自己的宅基地,和兒子兒媳生活在一起。那棟房子——妹妹的嫁妝,幾千平米的大院。
  • QQ分組變了!網友:爺青回!
    QQ分組變了!網友:爺青回! 打開QQ分組,也許你能找到答案 ▼ 不變的分組,不忘的少年初心 打開很多人的QQ分組,能想起 那些年讀過的青春傷痛文學
  • 好書推薦之《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在我的書單中屬於可看可不看的書,於是便沒有去買實體書,最近因為朋友那剛好有一套閒置,便借來翻閱,一看便停不下來了,確實是一本好書。但是《明朝那些事兒》給我的感覺是那些不愛歷史的人也會喜歡看,因為它的語言非常接地氣,作者根據自己看過的史書,結合自己的理解,用通俗直白且幽默風趣的語言將明朝歷史呈現在讀者眼前,在作者筆下,歷史不再枯燥,變得生動有趣,歷史史實化為一個個吸引眼球的故事,歷史人物也變得有血有肉,仿佛在看劇本,又仿佛就是在看電視劇,可以讓人身臨其境,就像網友評論:「文章以通俗的小說方式
  • 【8月7日微預告】說說膽結石那些事兒
    8月7日,我們邀請到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宋振順教授為大家解讀膽結石背後的那些事兒。相信大家對膽結石都不陌生,目前我國膽結石發病率超過了10%,這時一種常見疾病。那你知道膽結石是如何形成的嗎?膽囊的主要作用是儲存肝臟分泌的膽汁,在人體進食後,它將膽汁釋放出來,參與對食物的消化。如果膽囊中出現了一些由不同成分構成的結石,這種情況就叫膽結石。
  • 【乾貨】培訓現場趣味分組10個經典小遊戲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培訓那些事兒」,獲得乾貨。
  • 分組選大學命中率更高
    分組篩選大學,可能提高命中率……考生增多,並沒有什麼,盯緊招生計劃變動情況,可提高報考精度。今年,金榜主推「累加計劃+位次後移」法,就是以招生計劃為核心,提高志願填報命中率的戰法。如果大家在報考人數激增的情況下,還怕浪費分數,非要以40%或50%的後推比例來選院校定專業,也根本就不是誤差的事兒了,而是腦子本身不清楚。分組篩選大學,命中率更高金榜在此前系列文章中反覆提及,報考前一定要瞻前顧後,看清目標大學前後這個區間所有大學的「位次後移比」。
  • 深扒英國那些事兒、石榴婆、谷大白話……
    谷大白話、英國那些事兒、嚴肅八卦……這些每天刷屏我們的網紅帳號背後到底是何方神聖?事兒君那麼萌敢說不是妹子?谷大的粉絲這麼多還要工作?同道原來除了搞星座還是創業達人……媒趣君嘔心瀝血為你深扒這些神秘的刷屏大軍 ,結果絕對讓你大跌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