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讀過的書大多都會忘記,那麼我們讀書還有什麼意義?

2020-12-13 彤說

陳果是學哲學的,我們都知道。所以一些想不通的問題問問她,基本都能得到智慧的回答,因為哲學是智者智慧的總結。

陳果讀書很多,她把優秀的哲學家、有造詣的藝術家,以及她所敬佩的人稱之為「閃電般的天神」,每一次閃電划過的地方,黑暗就淡了一層,人類就亮了一分。

有人問陳果:我們讀的大部分書都被忘記了,我們讀書還有什麼意義?

以前看到過一則比較犀利的回答:你吃的飯也被排洩了,你吃飯還有什麼意義?讀書與吃飯一樣,食物變成營養滋養我們的身體;讀書變成營養,滋養我們的靈魂。所以讀書多的人都自帶光環。

這句話我非常認可!簡單粗暴,清晰明了。

今天在陳果的課裡再次聽到這個問題,陳果用她哲學的思維,給了這個問題一個更為細緻的回答,亦讓我深感佩服。

陳果說:

我們讀的大部分書都被我們忘記了,忘記的原因一般可以分成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書裡的東西跟我們的生活無關,我們平時用不上,於是忘記了。

比如對於一些文藝工作者來說,中學、大學時學到的高等數學、物理學、化學等,因為一直用不上,也就再也想不起來了,全都還給老師了。

第二種情況是書裡有些東西你真的覺得好,比如文筆很美,描述很逼真,但這只是你作為一個讀者,一個局外人,從理性的角度覺得他們好。這個結論來自你的頭腦,不是發自你的內心,這個好是你的頭腦分析判斷的結果,而不是你的內心真正受到了觸動,真正發生了震蕩。

好的東西是那些你根本難以抗拒的東西,它會滲透進你的精神層面,靈魂世界。你發自內心覺得好的東西會使你不由自主有所覺悟,會使你發生內在的成長和蛻變。

所以那些你的頭腦覺得好的,理性上覺得好的東西固然很好,卻實實在在很難在你的心裡紮根,因為你的心不曾向他敞開,你的心不曾將他引為知己,這些東西,除非你很用力去記住,否則你註定會忘記。

以前讀到過一句話:那些不曾觸動我們內心的東西,我們註定會忘記,而我們會忘記,是因為他們值得忘記。

畢竟人的腦容量有限,應該用來存儲最美妙,最有價值的生命中發生的記憶。所以那些沒有真正打動過你,影響過你,在你的生命中水過無痕的東西,值得忘記,你也註定會忘記。所以,忘記也就忘記了吧,也不必為此痛心。

第三種情況是,書裡有一些東西,曾經真實的打動過你,但隨著日久年深你逐漸想不起來當時那句話究竟是怎麼說的,當時那本書究竟是怎麼描繪的。因此,你以為你忘記了,事實並非如此。

人的記憶伴隨著時間流逝,新的記憶會覆蓋舊的記憶。最新的記憶往往覆蓋在最表層,過去的記憶就像種子一樣被埋到地底下。每一個真正打動過你的東西,其實你都不會徹底忘記,這顆種子一直都在你的心裡。只是很多新的記憶就像新的土壤一樣把它覆蓋了,掩埋了,你以為看不見它了,事實上它沒有消失,它只是埋的更深了,進入了你的潛意識層面。

這些意識就像種子一樣,靜靜地埋在你的潛意識裡,等待著一些特定的條件把他喚醒。一旦條件成熟,他會瞬間萌芽,然後突然之間那些你以為你已經忘記的人,已經忘記的事,已經忘記的東西瞬間會近在眼前,記憶猶新。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類似的體驗。曾經讀到過一段讓你心潮起伏的話,你深深的被他打動。但時間久了,好像已經忘記了,因為很多時候,你努力去回想,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了。但是時過境遷,若干年後某一次不經意之間,一個似曾相識的場景,一件看似平常的生活瑣事,或者身邊的人說的一句無心的話,突然一下子好像把你點醒了,讓你突然回憶起了那段話。而且,那個當年讓你不明覺厲,卻一知半解的道理,突然間你好像有了一層新的領悟,豁然開朗。

事實上,只有那些不屬於你的東西,你才需要用力去記住,而那些真正屬於你的東西,你不需要刻意去記,因為它們已經長在你的生命裡,他們和你融為一體。就好像你從來不需要刻意去記住,你有一顆心臟、有一雙眼睛,不是嗎?

一樣的道理,真正屬於你的東西,長在你生命裡的東西,你是不需要用力氣記住的,因為你根本不會忘記。「不思量,自難忘」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那麼,讓我們再回到這個問題本身:讀書還有什麼意義?讀書說到底就是在學習有用的東西。而那些真正對你的生活有用的知識,你一旦學會是不會忘記的。

同時讀書還有一個層面。那就是在找懂你的人,在找知心的話,在找那些真正內在於你的東西,那些埋在你的潛意識深處,卻被你忽略和錯過的東西,找那些你不需要用力去記住,因為與生俱來就是長在你的生命裡的東西。

所以,我們讀書不是僅僅在讀別人,更是在讀自己,在讀別人用他的話說出來的自己,再借別人的思想之光找到自己。

——End——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讀過的書都會忘,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聽聽網友怎麼說
    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勸我們要多讀書,我就很納悶,因為讀書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寧願喜歡和小朋友愉快的玩耍,而且讀過的書都會忘記,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去辛辛苦苦的讀書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知道我看了網友關於這個問題的精彩回答網友:呂秀才起初我讀書是為了功名,後來讀著讀著心裡就沒底了,那麼多書,衝動,衝動到後來吧,突然就反應過來了,怎麼說呢,就拿交朋友來說用的是心,他不是用學問,咱們讀書不是為了去炫耀,而是為了更好的溝通
  • 復旦陳果:你讀過的書裡,藏著你的格局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組合起來,就是我們的人生。作者 | 念念來源 | 樂問官方服務號(lewenguanfang)要論外表,陳果或許不是最美的,但在很多學生和粉絲眼裡,她卻是當之無愧的「復旦女神」。看過視頻的人應該都會有同感,課堂上的陳果,神採飛揚,妙語如珠,言談舉止間都在散發著一種自信的風採,充滿了感染力。正如她自己所說,她已經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在不知不覺間就能照亮他人。
  • 既然讀過的書都忘掉了,那麼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讀書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有的人寧願花大把時間追劇,也不願意花時間看一本書。很多人都曾抱怨過,自己讀過的書都忘掉了!其實,你真的是忘記了嗎?不,你沒有忘記!一天,孫子問:「爺爺,我試著像您一樣讀《聖經》,但我不能完全理解它,而且,我一合上書就全忘記了」。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呢?爺爺拿出一個裝煤炭的籃子,讓孫子去河邊打水。孫子來來回回嘗試了很多次,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去質問爺爺,爺爺提醒他看看籃子。孫子一看,原來之前骯髒烏黑的籃子,已經被他來回裝水而清洗的乾乾淨淨!
  • 暑期讀書|一本告訴我們讀書意義的書《兔子坡》
    我覺得兔子坡這本書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兔子坡象徵著我們守護的家鄉,祖國乃至地球,每個年輕的孩子們都如小喬奇這般無畏,勇敢,我們這些成年人,因為經受了一些磨難,對於新事物也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不敢輕易的嘗試,還有一些人會如阿納達斯叔公那樣,會極力反對,惡意中傷,這是不同的人面對新事物或者說是自己不懂的事情時的反應,有好奇,有懷疑,有質疑,有反對,所以希望孩子們多讀書,儲備自己的知識能量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讀過的書你還記得嗎?
    雖然讀了近20年的書,但我不敢說自己是個讀書人,更是離文化人還有很遠的距離,想想讀書這些事還是挺自卑的。小時候家裡的書很少,沒有看書的習慣,更別提什麼啟蒙教育了,百家姓和弟子規都沒有聽說過,家裡有的毛選,也看不懂。
  • 讀過什麼書我已經忘記,但是閱讀的快樂還記憶猶新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也沒有接受過什麼讀書識字方面的啟蒙。可是自從邁入小學的門檻後,我就喜歡上了閱讀。在剛學會了拼音後,我就會拿著字典一邊查一邊識字讀書。每學期最開心的就是拿到新課本,然後提前閱讀一遍又一遍。
  • 我們看過的書,最後都忘記了,那讀書和寫作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面目全非」的我,對於這些早已記不起內容的書,突然覺得當初讀的太早也沒有什麼意義,但卻猛然間想起這樣一句話,大概是這樣說的,「我們曾經吃過的食物,變成了我們的骨和血,我們曾經讀過的那些書,漸漸滲入了我們的思想。」
  • 讀過很多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可能是你的讀書方法有問題
    」如今,我們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也開始讀各種書,但很多人都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讀了很多書,但是讀過就忘了,對自己的人生好像也沒有什麼幫助。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這些大家們都是騙人的嗎?當然不是,出現這個問題,是你的讀書方法有問題。
  • 知乎高贊:讀的書大部分都忘了,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讀書,對一個人的思想的改變也是如此。 你看過的書,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愛過的人,最後都會長成你的「骨頭和肉」。 這讓我想起音樂詩人李健,一檔節目到他家做採訪,結果被他的書架驚到了。
  • 讀書,有什麼意義
    讀書有何意義?言不盡,意無盡。我是政協委員,就從政協讀書說起。開展政協委員讀書活動,是適應網際網路時代大勢更好履職的新要求,是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水平的新平臺,是做好界別群眾工作、擴大團結面的新探索,是培育協商文化的新途徑,是提升專門協商機構成色品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
  • 讀書的意義:不為銘記於心,只為曾經留下過書香痕跡
    其實很多人應該都曾經迷茫過,到底讀書的意義在哪呢?誰知有個姐妹說,你可別抱有這樣的思想,我們幾個誰也不比誰光鮮,你上了大學,這可是我們幾個想都不敢想的夢。雖然現在看起來比你安穩,但是你沒看見的是,我們幾個光鮮背後的艱辛。讀過書的肯定是比沒讀過書的強,現在我們就很後悔為什麼當初沒有好好學習,聽父母的話。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呢?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讀了那麼多年的書,但是後來都忘得差不多,那麼讀書的意義在哪裡呢?」對於這個問題有數以千計的回答,有一個回答讓我印象深刻。讀書就是為了不遇見不想遇見的人。讀書,失去的是過眼雲煙,得到的卻是一雙飛翔的翅膀,最終獲得的是一份無與倫比的人生。也有人說,讀書的意義在於獲得智慧,所以有字書和無字書要一起讀。有的人大字不識,卻一生讀盡無字書,同樣堪稱飽學之士。
  • 20句對讀書意義的回答,讀完豁然開朗!
    「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讀書有兩個作用:一是讓我自以為非,一是讓我有一間自己的房子,有內心生活。」「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讀書就是將別人的思想,變成一塊塊石頭,然後建築起自己的思想殿堂。」「當你讀書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還很少。」「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如果讓你推薦一款「熱乾麵」,你會想到什麼?方便?好吃?還是像我一樣,大腦一片空白?如果這時候,有人跟你來一句:「煙籠寒水月籠沙,不止東湖與櫻花,門前風景雨來佳,還有蓮藕魚糕玉露茶.....買它買它就買它,熱乾麵和小龍蝦。」請問:你是什麼感覺?
  • 掌握高手讀書的秘訣,讓讀過的書變成加分項,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孩子上了小學,我直接辦了借書卡,每天晚上睡前都會陪孩子看書。孩子書看是了不少,可當孩子依然寫作文發愁、當孩子每次看完書不知所以然、當老師讓講書的內容孩子講不出來之後,我發現孩子看了那麼多的書,知識、經驗、見識都沒有漲。
  • 陳果老師讀錯個字就那麼要緊嗎
    總之,這個讀錯字的陳果老師被人盯上了,陳果因網絡被大家熟知而紅,也因網絡讓人們都知道她讀了白字,真是成也網絡敗也網絡啊。本來,我一個半瓶子水的人是沒資格說人家陳果老師的讀錯字的事,可是看到這麼多網友在這裡指責、苛刻的批評陳果老師,就有點不忍。我這樣說可不是為陳老師說話的,也不是給陳老師洗地的,很不是和親愛的網友們過不去。
  • 讀書的家庭與不讀書的家庭,兩者差別是特別大,那我們要讀什麼書
    多年以前,我媽媽每當她要勸我要好好讀書的時候,正常都會這麼講:「你讀書,是為你自己好,我們哪怕是夾棍子要飯,也要供你們讀書,你讀出書來,你自己享福,我們享不到你福!」我不反對我媽媽講的這一番話,但是,每回,我都覺得我媽媽講這句話的時候,那種語氣裡透出來的誠意,明顯地不足。
  • 讀書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看完茅塞頓開!
    有人曾在知乎上提問讀過很多書但是都忘掉了那麼讀書的意義在哪裡?正如提問者所說的一樣蝶憶江南讀過很多書很多很多的細節都忘掉了但是,有一些思考有一些感悟永遠留在了腦海裡現在我讀過的文學書大概超過了30本快到40本了吧我還記得我終究是愛你的這本書大概的情節
  • 讀書的意義何在?讀了那麼多年書,現在我終於明白了
    讀書的意義何在?我一再反覆的詢問自己,我靜靜地坐著,思考著自己在那麼多年讀書生涯中的點點滴滴。我最大的愛好就是閱讀各種書。什麼雜誌,歷史書籍等,這些書我都非常喜歡。因為,書可以讓我在知識的海洋裡穿梭、遨遊,讓我找到無窮無盡的快樂。
  • "我讀了那麼多書,為什麼毫無意義?""下面是我的思考"
    我們所說的的世界觀,也就是通過書籍所呈現的方法論而總結出來的一種真理的表現,認知是促進實踐的源泉所在。02所以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讀書呢? 如果你說有很多人沒讀多少書,還不是可以成為成功人士。03因此,可以說,你讀過多少書,總會以另一種形式給你不一樣的結果。所以該如何培養自己好的讀書習慣呢? 我們不妨可以這樣做。 1、先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