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高手讀書的秘訣,讓讀過的書變成加分項,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2020-12-12 有餘力就學文

自我記事起,沒有見老爸讀過書,但我的床底下卻堆了幾紙箱的書,那些都是老爸年輕時候讀的書。閒來無事的時候,我就會把它們扒拉出來,看看書名。長大後,偶爾我會拿出幾本隨便翻翻,就是因為這隨便翻翻,讓我記住了一些故事情節,記住了一些名言名句,與人聊天時有時候會引用裡面的句子或詞語,身邊的人就會調侃說我是文化人。我自己知道自己肚子沒有貨,僅僅是因為看過了一些書而已。但就是這隨便翻翻,讓我知道了世界之大,知道了多種活法。這就是我對書的全部想法,至於說書中的「黃金屋」我是沒有找到。可能老爸也沒有找到,所以後來不讀了。

有了孩子之後,我想引導孩子看書,我在潛意識裡認為,看書肯定有好處,最起碼孩子以後寫作文不愁,孩子說話會有水平,眼界會變寬。總之看書就是為了「長知識、長經驗、長見識」。

從孩子一歲的時候,我抱著孩子看侄子幼兒園時期的繪本,讓孩子玩書,反正也是廢書,孩子弄壞了不心疼。

孩子上幼兒園開始,我就辦了一個繪本借讀卡,只要一有空就帶著孩子去看繪本,最後到繪本館關門的時候我們差不多把那裡的繪本都看完了。不幸的是孩子長大後也忘了差不多。

孩子上了小學,我直接辦了借書卡,每天晚上睡前都會陪孩子看書。

孩子書看是了不少,可當孩子依然寫作文發愁、當孩子每次看完書不知所以然、當老師讓講書的內容孩子講不出來之後,我發現孩子看了那麼多的書,知識、經驗、見識都沒有漲。我開始反思了,一定是哪裡出錯了,孩子明明看了那麼多書,有的還是我陪著一起看的,看的東西都跑哪裡了,孩子的大腦裡怎麼一點都沒有留存。讀書是否真的有用,還是我們的讀書方法有問題。

在這種迷茫之下我翻開了《高分讀書法》。因為作者西岡一誠是通過正確的讀書改變了命運,考上了東京大學。

西岡一誠高中時候上的是一所無名學校,到高三的時候分數還在中下等,但是他卻想考東京大學,結果可想而知。第二年復讀的時候,他分析了東大以往的入學試題,才明白東大注重的不是你讀過多少本書,而是關注你是否會思考、活用這些從書中獲取的知識。改變對讀書的認知以後,西岡一誠迅速崛起,順利考上了東京大學。

《高分閱讀法》就是西岡一誠總結自己多年的讀書經驗和東京大學的學生的讀書經驗,讓讀者都能從被動讀書變成主動讀書者,與書對話,提高我們的讀解能力;把書讀透,鍛鍊我們的思考能力;學會輸出,把書中的信息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並運用起來。如此,才算沒有白讀一本書,而這也是高手讀書的秘訣。

一 讀書前,你錯過了哪些重要線索

我經常給女兒提背英語課文。每次翻開課本,我都會問,這一單元重點學了哪些句型,女兒就會哇啦哇啦地把課文裡的句子都說一遍,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說,為什麼不看標題,每個標題就是這個模塊要講的重點句型,可是孩子每次都看不到。

同樣,孩子做閱讀理解也是這樣,拿起一篇文章直接就讀,讀完以後做題的時候遇到這篇問題講述了什麼,她就開始去課文裡逐句尋找,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忍不住提醒,你可以看看題目啊!你寫作文怎麼起題目,題目不就是對一篇文章最精華的總結嗎?

對待一本書也是這樣,但是書的內容更豐富,除了看書名,我們可以看看封面、封底、腰封,這裡有對書名的補充信息,也有書裡重要信息的透露,通過看這些你就會知道這本書大概在講什麼。另外書的勒口上一般會有作者簡介或者本書內容的簡介,看完這些你可以知道你讀這本書能知道哪些信息。再有就是開頭的序言,看過序言一般就會大概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看完這些緊接著就會出現書的目錄,目錄千萬不能錯過,好比我們上山,看目錄就相當於我們登山之前先查看了地圖一樣,讓我們對書的排兵布陣有了一個大致了解,進入山中之後我們才不會盲目,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也知道下一站和終點在哪裡。

每篇文章,每本書,作者寫出來就是讓人讀,並且能讀懂的,所以都會在顯眼的位置留下好多線索,如果你選擇視而不見,上山前不看看路徑,不找入口、出口,而是選擇一頭扎進文字裡,那樣的讀書只是讀字而已。

二 讀書時與作者對話

讀書前的基本工作完成後,你心裡對這本書要講什麼會有大致了解。具體作者是怎樣講的,或者針對這一問題作者有什麼高明的建議或方法,帶著這些問題讀書,在書中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發現了一本好書——《親愛的漢修先生》,不想讓孩子錯過,覺得好主要是內容好,通俗易懂,字不多,孩子不容易反感;形式好,通篇就是一個小孩子寫給一位叫漢修的作家的信和自己的日記;作者的謀篇布局好,想成為作家的雷伊給自己喜歡的作家寫了一封信,想知道成為作家的方法,而作家的回信卻是一連串的問題。在這些「有心」的提問下雷伊開始回答作家一個一個的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很有趣,為了寫回信,讓孩子開始主動思考許多事情,同時也鍛鍊了自己的寫作能力。而這個過程就是成為作家的過程——多觀察、多思考、多寫。這也是書中沒有出現的「漢修」先生想讓雷伊知道的。

覺得這本書好,於是借來讓老二讀,老二每天在家裡讀,一天20分鐘,讀了5天,

第一天:「媽,這就是一本日記,我也每天寫日記,有啥可讀的。」

你接著往下讀,沒準會有新發現。

第五天,老二終於讀完了。

我問:「這本書寫了些什麼?」

「就是一個叫雷伊的小孩給一個叫漢修的作家寫的信,還有自己寫的日記。」

「那書中的雷伊是怎麼開始寫日記的?他為什麼要寫日記?」我問。

「老師讓每個孩子給自己喜歡的作家寫一封信,雷伊給漢修先生寫了一封信,漢修回了信同時在回信中問了許多問題。雷伊的媽媽非得讓雷伊回答那些問題,所以漢修就開始寫信了。可是我一直想知道漢修給雷伊的回信到底寫了什麼,可始終沒有,書裡全部都是雷伊一個人寫的話。」

這就是孩子的讀解力。實際上好多大人也存這樣的問題,看書的時候一頭扎進情節裡,只顧著讀書裡的故事情節,而對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卻視而不見。

因為這本書字不多,所以當我說陪孩子再看一遍的時候她沒有拒絕。看第二遍之前,我說既然你心中有疑問,你就找一找漢修先生信中所講的內容吧!漢修為什麼讓雷伊回答那麼多的問題?

就像西岡一誠所講,如果把書比作一條魚,作者想要表達的主要內容就是魚的骨頭,而魚肉雖然鮮美,但那只是作者為了吸引人、用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的裝飾,而有的讀者就完全被魚肉吸引,忽略了魚骨,所以也看不到書的全貌了,當然也不會知道作者的真正目的。

與作者對話,就是站在記者的角度,帶著對書的疑問去讀書,在書中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三 書讀完了,你獲得了知識還是得到了信息

沒有得出自己的結論,讀書無非是瀏覽一百年信息而已。只有自己主動得出結論,這樣才能把書中的信息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讀完了書也許你會恍然大悟,哦!原來作者是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啊!可是讓你把這個道理講出來了的時候,也許你含含糊糊說不清。這就是因為我們只是獲取了一些信息而已,知道了作者講了什麼。

要想讓一本書的價值最大化,真的做到讀透一本書,通過一本書想獲得知識,那我們不僅需要知道作者講了什麼,還要知道作者是怎樣講的,我們要找到作者的態度,觀點。並且學會辯證地看待這些答案,畢竟這些只是作者的一家之言。對作者的答案我們可以思考、驗證,最好就是讀同主題不同作者的書,從不同的側面再了解這個問題,然後你就會知道作者所站的角度。同時也會形成自己的見地。

最後,試著用一篇文章把感想寫出來,或者寫一篇書評客觀地評價一下這本書。到了這部分,你才是真的讀懂了這本書。

一本書的好壞,是由讀那本書的人決定的。

孩子也看完了第二遍,看完之後,女兒說這本書真好。因為她發現了「漢修」是建議讓「雷伊」多寫,「漢修」也是通過讓「雷伊」回答問題引導雷伊開始寫日記的。而在「雷伊」寫日記的過程中也開始了思考很多事情。女兒說她自己也要繼續寫日記。

只知道寫作講究方法,原來讀書也是有方法的。我之前只是一味地引導孩子讀讀讀,根本沒有想過閱讀目的、閱讀方法,所以即使看了那麼多書也只不過是徒勞地浪費了時間而已。

西岡一誠的《高分閱讀法》就是讓我們讀書的時候可以擁有5種能力,讀解力、理論思考能力、歸納能力、客觀思考能力、應用能力,有了這些能力,讀書才會成為我們人生的加分項,才能讓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成為可能。

相關焦點

  • 高考十年後,才發現讀書改變不了命運
    老一輩的人總是相信「讀書改變命運」,可實際上他們沒有意識到讀書的根本目的。書籍本身並不能帶給我們什麼,書本身的價值體現在於競爭工具,持有這個工具是加分項但不起到決定的作用。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在做人與人之爭,讀書多的人只是多了一分準備而已。讀書就像一份技能,你有讀書的技能,他人就可以有他人的技能。
  • 以讀書為基礎的寫作:靠讀書也能月入上萬,讓你讀過的書變成錢
    很多人在疑惑著,以讀書為基礎的寫作,而且還能夠靠讀書月入上萬?這是偽命題。因為大家都是讀了那麼多年的書籍,怎麼除了自己的學歷之外,好像還沒有特別的技能,除非是專項修煉。這是網上比較火那套【弘丹】靠讀書也能月入上萬 讓你讀過的書都變成錢->讀書變現視頻教程,是已完結版本。如今,副業賺錢的方式有很多種,但你知道,讀書也能賺錢嗎?以讀書為基礎的寫作,是一種全新的賺錢方式,你只要認真讀一本書,也可以實現月入過萬。這種問題就是拆解稿/聽書稿。
  • 讀書是普通人成功最輕鬆的路:3個小習慣,讓讀書改變你的命運
    腹有詩書氣自華,在我們身邊不乏有許多鮮活的例子,比如央視主持人董卿、朱廣權,又或者湖南衛視何炅,音樂人高曉松等人,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大腦,培養我們獨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而不讀書的人,常常人云亦云,無法看懂世界。無數事實告訴我們,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教你通過讀書,改變人生
    本文作者/麗蘭導語 為什麼有些人讀了很多書,依然沒辦法改變命運?而有的人,即使沒有讀太多的書,甚至只讀過那麼一兩本,命運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呢?在我看來,讀書沒有改變的原因,一定是沒有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如果不懂得如何去讀書,無論你讀多少本,沒能給自己帶來改變,那就等於是白讀了。
  • 讀書改變命運:劉強東讀書創業逆天改運
    ▼ 說到「命運」二字,關乎每一個人,這個詞的兩個字,怎麼理解呢?我們常說:「人的命天註定」。又常常說:「逆天改命」。我覺得:「命可能先天註定,人決定不了自己生於什麼樣的家庭,自己出生的年代,自己出生的環境;但是運可以改變,你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人生的運程。」
  • 麥肯錫精英告訴你:掌握這套讀書技巧,你也可以通過讀書改變人生
    從「只有武略」到「學識出眾」,呂蒙運用孫權所指導的一套讀書技巧,通過讀書刷新了魯肅對自己的認識,也激勵著我們尋找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通過讀書去改變自己的人生。然而,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絕非易事,因為沒有哪一種讀書方法放之四海而皆準。
  • 讀書能翻轉人的思維,讀書能改變人的命運
    人的命運有很多種可能性,希望帶給大家更多的改變。於然(新疆,俄羅斯族) 「讀書能改變命運」,這句話常常被人視為心靈雞湯式的安慰,對我卻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和同行的一位教研員,也是我的朋友閒聊時提到這個問題,我說:這些老師肯定沒有讓學生讀過那本《數理化……》,他馬上接了一句:《……通俗演義》。話一出口,我們兩人都愣了。
  • 既然讀過的書都忘掉了,那麼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讀書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有的人寧願花大把時間追劇,也不願意花時間看一本書。很多人都曾抱怨過,自己讀過的書都忘掉了!其實,你真的是忘記了嗎?不,你沒有忘記!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呢?爺爺拿出一個裝煤炭的籃子,讓孫子去河邊打水。孫子來來回回嘗試了很多次,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去質問爺爺,爺爺提醒他看看籃子。孫子一看,原來之前骯髒烏黑的籃子,已經被他來回裝水而清洗的乾乾淨淨!爺爺說:孩子,這跟你讀書的時候發生的事情是一樣的。
  • 讀過很多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可能是你的讀書方法有問題
    古往今來,古今中外,無數的大家都在不斷談論著讀書的意義和重要性。高爾基說:「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莎士比亞認為:「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大文豪蘇軾發願要「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 給輟學孩子的信催人奮進:讀書改變命運
    不懈的追夢、圓夢才能改變生活,改變自己。「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待何時?」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酷愛書吧!讀書過程中有苦有樂。學習很辛苦。學習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一般需要十幾年的刻苦努力。「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跑馬,易放難追。」
  • 告訴你的娃,讀書才有資本選擇命運
    湖南留守女生676分錄取北大:孩子,你不讀書哪裡有選擇的權利?作者:喬巴命運本來不公,讀過書才有資本和它鬥到底。1自由的本質是選擇的權利這兩天有個新聞衝上了微博頭條。7月30日,湖南耒陽。有句話說得好:對普通人而言,一生之中,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並不多,能夠抓得住的,更是少之又少。Nick的經歷告訴我們,讀書也許是其中最好的一條路。學歷不能改變一切,但仍是人生逆襲的捷徑。好好讀書,也許它不能保證你站上巔峰,但能護住你不跌入谷底。那張薄薄的錄取通知書,也許就是我們命運的分水嶺。
  • 曾國藩認為,讀書不但可以改變命運,還能改變氣質
    他甚至認為,作為一個家族,不必有人做大官,因為像他能身居高位,實在是有運氣成分,但不能不讀書。曾國藩認為,讀書不但可以改變命運,還可以改變氣質。讀書能改變命運,這是顯而易見的,曾國藩本人就是例子。他的曾氏家族,雖然是曾子的後裔,但在湘鄉這一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過名人,更沒有出過顯貴。曾家雖然在當地也算是小康之家,但離後來的名門望族相去了十萬八千裡。
  • 工地收到通知書的搬磚男孩畢業了:原來,讀書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時光回到四年前,一位收到錄取通知書的男孩引起了社會的廣大關注,他就是魏凱倫。不同尋常的是,他的錄取通知書是在工地中收到的。看到這,小編不禁感慨,讀書究竟會怎樣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那麼,讀書上大學便是最有效地去改變他們原本生活且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方式。而對於那些出生在山裡的人來說,讀書和上學是他們走出大山,與外面世界對話的一次機會,這個機會一旦錯過了,就很難有下一個機會帶他們走出大山了。
  • 夜思丨讀書能改變命運嗎?
    思索後他寫下:至少應該通過努力讀書,得到命運的一次眷顧。人生海海,眾生芸芸,最終定義我們是誰的,不是身份和地位,而是我們有過怎樣的熱忱和夢想。你認為,讀書能改變命運嗎?讀書能改變命運嗎?學校有學生成績不好,老師們估計被問得煩了,就打發他們去找東子,說那傢伙是解題高手,有難題去找他。後來,東子有空的時候,客串起了周末老師的角色,給差生們講解題目。他雖是學生身份,卻比老師講題更接地氣。漸漸的,在他的輔導下,那些差生們的成績逐漸有所進步。家長們很奇怪,本來以為周末不回家的孩子又跑出去玩了,沒想到月考的成績卻上去了,百思不得其解。
  • 2021年,想要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你需要架起一座「行動的橋」
    工作思路變得更有條理性和清晰,也讓自己的人生可控04.不足之處在21天訓練營期間,報了另外一個7天講書訓練營,同時接了2本書的書評寫作。再加上白天要上班,所以感覺非常累。正所謂「貪多嚼不爛」,有時候根本沒時間看書,只是聽了下早上的領讀,讀書筆記也有「完成任務」之嫌。
  • 知識就是力量,李嘉誠這樣告訴你讀書是如何改變命運的
    「讀書無用論」在一些偏遠的農村開始盛行,很多農民認為孩子讀書無用,到頭來不但沒有找到好工作,反而花掉家裡的積蓄。甚至有人覺得,讀書是在荒廢大好時光,與其這樣還不如早點步入社會,掘到「第一桶金」。 任何時候都不要相信什麼「讀書無用論」,僅僅以眼前的利益和功利心態來看待讀書的話,讀書大部分時候沒什麼用處。讀書改變命運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 怎樣閱讀才能把書中的知識為我所用——讀書秘訣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提到要把讀書筆記融入在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和活用這五個階段。讀書筆記可以用摘抄+感想的格式來寫。摘抄可以讓你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同時加深印象,同時在摘抄的下方,寫下感受和想法,哪怕只是一句話,哪怕只是:寫的太好了。因為把讀書筆記控制在自己能力允許的範圍內,才能長久地堅持下去。
  • 為什麼要讀書,如何讀書,告訴你我的8個讀書方法和答案
    我們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一路走來,讀過的書不少,但是進入社會後,那些學過的知識大部分都忘了,在學校中大多數讀的書本知識,也只是為了考試。所以進入社會後,一看身邊有厲害的人,讀過的書很多,掌握的知識很廣,頓時就會覺得自己孤陋寡聞,什麼也不知道。其實大學畢業後我們仍要學習,人的一生中都要不斷豐富自己,讀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
  • 為什麼父母總是讓我們多讀書?讀書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嗎?
    但現在想來,可能是他們經歷了不好好讀書帶來的一些挫折、磨難,所以才會如此強硬的要求我們必須要好好讀書吧!也許他們很想讀書,但奈何當時家裡沒有讀書的條件,所以,不得不放棄。生活在上世紀的父母們,家中大多兄弟姐妹眾多,若要讓所有孩子都有書讀,除了一些大富人家,平常人家必然是負擔不起的!
  • 讀過的書都會忘,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聽聽網友怎麼說
    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勸我們要多讀書,我就很納悶,因為讀書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寧願喜歡和小朋友愉快的玩耍,而且讀過的書都會忘記,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去辛辛苦苦的讀書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知道我看了網友關於這個問題的精彩回答網友:呂秀才起初我讀書是為了功名,後來讀著讀著心裡就沒底了,那麼多書,衝動,衝動到後來吧,突然就反應過來了,怎麼說呢,就拿交朋友來說用的是心,他不是用學問,咱們讀書不是為了去炫耀,而是為了更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