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跳海大院(ID:meerjump)
反正院辦是沒有,周末對學習桌進行整理打掃時陷入沉思,學生時代的各種筆都還在,唯獨橡皮擦連個屁影都沒有。橡皮擦的一生
「為什麼你老是不能完整用完一塊橡皮擦?」是一個值得寫進《十萬個為什麼》的世界性人類難題。人類會犯錯,也要養成知錯能改的好習慣,於是上帝派來橡皮擦。對於學生,橡皮擦有三大作用,首先是用來擦除錯誤,再者是用來籠絡友誼。臨考試前,問狗友借(切)一塊橡皮擦,不管有沒有溫書,總之有橡皮擦就會自我安心一點能考個高分。而且考試遇到不懂的選擇題,拋橡皮擦來決定選啥就是了。圖源知乎@阿骨
民間也有這麼一種說法,通過觀察橡皮擦,可以看出你家孩子學習情況如何。像這種光滑規整偶爾有個小黑點的,證明上課偶爾開個小差,或者打瞌睡,但總得來說,還算是在乖乖上課的代表。像這種被掰成幾塊的,要麼是有義氣人緣好,要麼是很喜歡走神,大概是被點名提問,還要經過狗友的提醒才知道老師在問啥問題。
而且這一塊的人群會有偏科傾向。
不止一個人愛用訂書機迫害橡皮擦
圖源IG@syuanjhu0427
圖源@9ood_m3m3s
院辦有一次因為翹掉晨間體操被班主任發現,於是處罰一個人打掃教室。我仍記得17:40分黃昏籠罩的教室,一個人修行掃地時,掃出了八塊橡皮,我把它們壘好放到講臺上,企圖幫這群在教室走散的橡皮找到他們的家長。納悶的是,第二天我一早過來發現橡皮都不見了。也有人一覺睡醒,發現課桌多了幾塊橡皮擦,這都順應那句老話,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橡皮擦的遺失案件,可以構成詭異的高校傳說,我連名字都想好了。可以叫《十七中學之會吃橡皮的地板》,也可以叫《有腿橡皮擦之靈異事件》。我向院辦小白借來了一塊橡皮擦來檢驗大院的地板
看來也是一個會吃橡皮擦的地板
(危)
它可能如同火種,被切成一塊塊,散落在每個同學的抽屜裡,書包裡,褲兜裡,從而得到傳承延續.總之總之就是不在筆袋裡,不屬於你。圖源知乎@大大大大大慄子
其實在歷史長河中,人類馴服橡皮擦這件事情永無休止。要麼從自身出發,把橡皮擦戴在脖子上,又或者養成用完立馬放回鉛筆盒的習慣。圖源翻攝自@爆怨公社
然而更多的是從橡皮擦本體出發,往浪漫派和沙雕派為主要發展方向。浪漫派的作品,無非是把傳統的橡皮擦往好看、唯美的方向改造,日本的某品牌就搞了一個不同以往的透明款橡皮擦:但儘管如此,能使用到盡頭的人實際少之又少,因為它們很大的概率是用來收藏的。而沙雕派這邊就更要命了,有人搞了一個「會尖叫橡皮擦」。每擦拭一次,世界上就會多一次如同《Lost Rivers》的高分貝死亡噪音,警醒著你要珍惜它短暫的壽命。當然如果是半夜三點使用時把你爸吵醒,唯有解釋說你在用功讀書,才得以消除緊張的氛圍。但萬物回歸到最後便是「大」,只有物體變大了,才能引起你的注意,以及旁人的注意,於是便有了巨無霸橡皮擦。從體積來說,是普通橡皮擦的120倍大,大概這麼大:當大橡皮的出現,人類似乎找到了馴服橡皮擦的終極答案,甚至想著可以當傳家之寶,實現百達翡麗的那句廣告語——沒有人能擁有百達翡麗,只不過為下一代保管而已。不過再大的橡皮擦也會有丟失的一天,橡皮擦它還是桀驁不馴的無生命物種。無論你的橡皮擦是方的圓的,黑的黃的,1元的200元的,總會有丟失的那一天,能把一塊橡皮完整用完的是稀有物種,這是一個值得寫入應聘簡歷的人生經驗。有經驗者說:「用指尖掐著最後一丁點的細塊,你分不清它到底是橡皮還是橡皮屑,然後慢慢在你手中消失。」圖源知乎@kaws
首先是爽,其次是自豪,這些正向的感覺短暫襲來後,便是空虛的無力感。圖源知乎@含情脈脈榕同學
圖源B站@敬漢卿
不過當一個黑洞補全,又會有新的問題出現,那些讀書時期丟橡皮擦的人,往往也是長大後丟手機鑰匙錢包雨傘打火機的人。現在院辦土土每天回家之前必做的工作內容是——把上鎖抽屜裡的打火機逐個逐個數一遍。院辦已盡力尋找每張圖片的來源,如仍有侵犯到你的權益,請在後臺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做出相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