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蕭峰
來源:健康縣域傳媒
2020年的最後一天,這一年實在太難了,但我們終將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迎來全新的2021年。這一天,我們能從各個渠道讀到不同口味的新年獻辭,那些關於痛苦時刻的記憶,關於不確定的迷茫,還有那些讓人滿心歡喜充滿期待的夢想。
此刻,新冠疫情的惡魔依舊在全世界肆虐,「幸運」的是中國奇蹟般的成了一方「淨土」。此刻,我們可以在片刻的寧靜之後,還能有足夠的時間和心境去寫屬於自己的新年獻辭,還能夠用更加平靜的心態去猜想未來的趨勢。
我們作為一個深入紮根中國縣域基層醫療8年的團隊,今天我們不想用煽情的文字去做一份獻辭,更想結合我們自己的觀察與研究,去大膽地做一個關於中國「十四五」時期,縣域衛生健康發展趨勢的十大猜想。
猜想就是猜想,猜對了也不必得意,我們深信的未來一定不會太差;猜錯了也不必沮喪,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只是盼望明天的路會更好走一點。得之,我幸;不得,亦我幸。
歲末,縣域醫療領域最引人關注和令人振奮的信息就是江蘇省崑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崑山市中醫院、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和邳州市人民醫院獲得江蘇省三級甲等醫院的等級評審並正式掛牌。兩年前,江陰市人民醫院和宜興市人民醫院率先獲得三甲牌照,就在半年前,浙江省東陽市人民醫院成為浙江省第一家三甲縣級綜合醫院,就在今年年初,又有幾家三甲縣級中醫院獲批。
近幾年來,安徽、山東、湖北、四川、廣東、重慶、湖南等地陸續產生數量都在個位數上的縣級三甲醫院,其中以三甲中醫院居多,尤其是今年以來,部分省份陸續打開三甲縣醫院的評審通道,各地縣級醫院紛紛成立「三甲辦公室」,為順利申辦三甲摩拳擦掌。
儘管剛剛發布的《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0版)》中的有關規定看起來「有些嚴」,甚至擔心縣級醫院晉升三級的難度增加,但這也阻擋不了縣縣建成三甲醫院的雄心壯志,可以想見,這是一代又一代縣域醫療人內心最虔誠的夢想。
中國2860個區縣市,未來五年,可以預測中國將出現不少於1000家三乙甚至三甲縣域綜合醫院或中醫院。
近些年來,在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的背景之下,縣級中醫院普遍獲得了能力提升的機會,尤其是在很多中醫院開始扮演醫共體牽頭醫院角色的當下,為了能帶動更多的鄉鎮衛生院發展,縣級中醫院也必須要通過各種方式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真正成為與綜合醫院平分江山的又一個縣域醫療龍頭。
而現實當中,由於各種原因,縣域內中醫院的體量和服務能力與綜合醫院相比,還是存有很大差距,新的發展機遇,縣級中醫院崛起之路開啟,與綜合醫院在縣域內的醫療服務平分秋色是所有中醫院人的夢想,如夢想實現的時代正在到來。
中國2860多個縣區市,41000個多鄉鎮,37000多家鄉鎮衛生院,為近8億縣域農民健康提供保障,構成了中國基層醫療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不久前,筆者在山東的一個會議上聽到該省衛健委基層處負責人介紹,山東省目前已經有35家二級鄉鎮衛生院,還有一批有一定能力的中心衛生院也在做二級醫院的評審申報。而近幾年來,筆者曾走訪調研全國十多個省的基層醫療機構中發現,尤其是江浙的縣域鄉鎮衛生院能力提升明顯,一部分中心衛生院無論是醫療服務量還是業務能力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二級醫院。
在分級診療制度的原則要求下,按照服務人口數3萬到20萬不等的鄉鎮衛生院所在轄區內人口醫療服務測算,鄉鎮衛生院提供的基本醫療需求也在急劇增加,有關專家甚至認為,按照現在的這個發展趨勢,未來五年,將會有不低於2000家鄉鎮衛生院面臨達標升級的訴求,「畢竟等級評審是對能力評價的最好體現」。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襲,讓中國政府下定決心投入真金白銀幹了兩件大事:縣域醫院建設PCR實驗室和基層發熱診室。
短時間內,全國的縣域醫院都具備了核酸檢測能力,同時標準化的發熱門診建設也在各地落地。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尤其是近期全國各地四處「冒煙」似的疫情散發狀態之下,這兩項能力為中國疫情防控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平心而論,基層鄉鎮衛生院建立平戰結合狀態下的標準化的發熱門診將是未來防控新冠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最重要的前沿陣地。
猜想五:改善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引領縣域醫院高質量發展
2020年是國家推動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6年來,在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的指導下,各級醫療機構都在積極落地關於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各項內容,各級醫院也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改善醫療服務行動案例。我們認為,縣域醫院已經成為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落地的主力軍。
中國有1萬多家縣域醫院,醫療技術能力的提升將會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但是積極通過改善醫療服務能力來快速提升患者對醫院的依從性,正在成為縣域醫院的一個重要法寶,尤其是在通過網際網路技術來實現的醫療服務真正改善成為現實。
比如,關乎數百萬護理人員未來發展方向的「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的探索,已經在部分縣域醫院服務的成為「金字招牌」,更加貼心、專業的「網際網路+護理服務」大大解放了縣域護理人員的生產力,除了職業認同感的大幅提升和個人收入的改善,甚至開始引領護理上門服務新潮流。
可以預判,改善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將勢不可擋的引領縣域醫院高質量發展。
猜想六:縣域醫療中心正在形成,醫共體模式需迭代升級
根據縣域醫療服務格局的特色,我們大膽預測「十四五」期間,醫共體模式將進一步迭代升級:現在醫共體的牽頭單位正在努力建成更加獨立的縣域醫療中心,而醫共體的核心成員單位鄉鎮衛生院也正在迎來能力建設和發展的新時代。
平戰結合背景下的基層醫療現狀,將進一步促使以醫防融合作為核心能力的鄉村醫療衛生一體化建設更加緊密。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的就醫格局之下,擁有一定醫防融合能力的鄉鎮衛生院正在成為分級診療背景下最基層的「疾病守門人」。
不久前,安徽太和縣人民醫院拿到了該省的第一張網際網路醫院牌照。一大批縣域醫院正在申報網際網路醫院資質,可以預判,縣域網際網路醫院建設將成為縣域醫院的標配。
未來醫療機構的發展,如果沒有智慧醫療的武裝,定難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AI技術的深度應用,遠程醫療的上下貫通,物聯網時代的互聯互通都將在包括縣域醫療機構內的各種場景應用勢不可擋。
第一,如何構建真正有服務能力的網際網路醫院也成為縣域醫療管理者面前一道難題,縣域網際網路醫院建設的標準以及服務的邊界,構建更加規範的並被縣域老百姓認可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能力;
第二,基層醫護人員關於智慧醫療技術與知識的學習也必不可少,更新迭代,層出不窮的應用技術如何與臨床的有效結合併實踐應用與臨床,這也是醫護人員必須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第三,網際網路醫院業務的開展如何與國家正在推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保持同步,讓最需要的人能便捷高效的享受到網際網路醫療帶來的服務。
隨著一大批縣域三甲醫院的產生,可以預判,長期困擾縣級醫院發展的留不住人才的局面正在得到改善,「十四五」期間,將會有越來越多縣域醫療機構已經有能力招聘到並留住優秀人才。
我們曾經對僅有的三十幾家縣級三甲醫院做過調研,他們都曾經歷過人才流失嚴重的痛,但是隨著醫院等級和能力的提升,近些年來,醫院一方面招聘高端人才的機會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經過醫院的各種培養和提供發展的機遇,優秀人才留在縣域的比例也大幅提升。
這個結果確實令人振奮。在山東省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醫院自己培養的大量醫學研究生已經真正成為醫院發展的中堅力量,這家醫院想盡辦法把優秀人才送出去再請回來,如今的良性循環讓醫院能力建設生機勃勃
留得人才在,不愁沒發展。
除了個體診所,縣域還有民營醫院嗎?縣醫院都活不好,民營醫院還能活的了?很多人對於謎一樣存在的縣域民營醫院的現狀常常發出上述的疑問。
現實是,長期以來,很多縣域社會辦醫機構的發展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甚至在中國西南區域一些縣裡,民營醫療的床位數已經開始與縣域綜合醫院持平甚至超過,有些公立醫院的院長直言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某個民營醫院。
一項調查顯示,相當一段時間內,縣域成為社會辦醫機構的「陽光地帶」,一是因為投資屬性的社會辦醫,對於急需要投資支撐的縣域政府來說,申辦資質審批更容易;二是特定專科醫院的專科服務能讓社會辦醫機構精準找到生存發展的痛點;三是,更加靈活的人才和薪酬機制,對於縣域內的專科精英人才有更大的吸引力;四則是醫保監管失靈所造成的醫療灰色地帶,騙保成了不法機構收益的重要來源。
進入「十四五」,隨著縣域公立綜合醫院和中醫院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醫共體內鄉鎮衛生院基本醫療能力建設的加強,民營醫療體系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已成定局,加上國家醫保部門對於騙保行為的嚴厲打擊,一些生存灰色空間難以為繼,靠騙保生存的民營醫療機構強制退出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2860個區縣市,4萬多個鄉鎮,66萬個村衛生室,為縣域近9億農民提供各類醫療健康服務,圍繞縣域健康發展所產生的各類服務產業也數不勝數,億萬級縣域健康產業已經產生,但長時間來,這些所謂產業布局魚龍混雜,不成體系,更難以構建標準化的服務能力,也讓這個市場的健康和真正的服務能力急需改善。
十四五期間,在網際網路和智慧醫療技術的引領下,醫療健康服務業的規範化標準化和高度集中的趨勢明確,因此也會在資本的助推下產生億萬級的縣域健康相關產業平臺。
但同時也要提醒,資本助推不能變成資本裹挾,政府必須要構建嚴格的監管機制來監督「割韭菜」式的資本玩法,保護產業發展環境的健康,最終也是保障廣大縣域百姓的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