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覽天下|什麼是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2020-12-15 易聯眾

郡縣治,天下安。

即使在城市化進程的背景下,縣域依然我國社會的主體。2018年,全國共有縣級區劃數2851個,其中市轄區970個,縣級市有375個,縣有1335個,自治縣有117個。我國縣級和縣級市的行政區域面積為896.15萬平方公裡,佔全國面積的93.02%,戶籍人口為10.27億,佔全國人口比例73.6%;地區生產總值為436354.6億元,佔全國生產總值比例53.17%;人均GDP為42485元,為全國人均GDP(64644元)的65.7%。縣級公共財政支出遠遠高於公共財政收入(75098.8億元和29675.6億元)。

了解自身現狀是推進改革的的前提。

為配合縣域醫共體改革,我們利用2018年的衛生統計年鑑和財務年報數據為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畫像。

本文中的縣域指縣級(自治縣)及縣級市。

01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組成

2018年,我國縣域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數共有801359個,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執業(助理)醫師和註冊護士分別為4.63人、1.82人和1.80人,遠遠低於城市的平均水平(10.91人、4.01人、5.08人)。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為4.56張,遠遠低於城市的平均水平(8.70張)。

圖1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構成

1.縣醫院

縣醫院主要承擔縣級區域內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急危重症搶救與疑難病轉診,培訓和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相應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以及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等工作,是政府向縣級區域內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載體。

縣級醫院按照註冊類型分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按照醫院分類可以分為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院和專科醫院。2018年縣域內縣醫院共有15553個,其中綜合醫院有10420個,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和民營醫院有2527個,專科醫院有2479個。縣域醫院床位數為4239955張,佔全國醫院的比例為50.5%。全部縣級綜合醫院平均規模為181張,衛生部門辦縣級醫院平均規模為372張,且2005-2018年呈現出增長的趨勢(圖2)。無論是服務量還是資源量來看,衛生部門辦縣級醫院佔比均是在30-40%之間(表1)。

圖2 2005-2018年衛生部門辦城市醫院和縣級醫院平均規模單位:張

數據來源:2005-2018年全國衛生計生財務年報資料

數據來源:2005-2018年全國衛生計生財務年報資料

2.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018年,縣域鄉鎮衛生院有36847個,其中中心衛生院有105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有9225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2279個。床位數為1407218張,佔全國床位數比89.24%。縣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院的床位數的平均規模分別為21張和30張。

3.村衛生室

2018年,縣域內村衛生室有622001個,村衛生室人員總數為1441005人,平均每村衛生室人員為2.32人,每千人口農村人衛生室人員數為1.54人。門診部有3961個和診所等有100814個。

4.專業公共衛生機構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主要包括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綜合監督執法機構、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急救中心(站)、血站等,原則上由政府舉辦。2018年,縣級疾控預防控制中心有2097個。縣域衛生監督所有1829個。縣域縣婦幼保健院有1914個。

5.獨立設置的醫療機構

建立醫學檢驗實驗室等獨立設置醫療機構,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圍繞城鄉協同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探索合理配置資源、有效盤活存量、提高資源配置使用效率的醫療衛生服務體制架構,促進社會力量辦醫,推動黨和政府為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所做出承諾的實現。

目前,主要有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醫學檢驗實驗室、血液淨化機構、病理診斷中心4類獨立設置醫療機構。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開辦獨立設置醫療機構,並向集團化、連鎖化方向發展,引入社會力量,增加優質資源數量。

02縣域衛生的特點與問題

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存在主要問題是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依然短缺、服務供給主體和內容單一、資源配置失衡,難以滿足群眾健康需求規模不斷擴大、需求層次不斷提升、需求內容日益多元化的挑戰,健康服務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主要職責是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復、護理服務,向醫院轉診超出自身服務能力的常見病、多發病及危急和疑難重症病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包括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村衛生室、醫務室、門診部(所)和軍隊基層衛生機構等。

1.縣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專科能力不強

縣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主要有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構成,大部分縣級醫院都是二級醫院。從2018年現狀來分析,縣域外住院人次數佔比高達40%。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救治難度較高學科建設有待加強。同時也需要亟待提升兒童、康復、精神等專科資源及技術水平。

2.縣域內資源結構失衡

基層服務能力仍是突出的薄弱環節,人員技術水平亟待提高,服務設施和條件需要持續改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仍是制約發展最突出的問題。從現有的數據可以看出基層住院患者佔比僅佔17%,大量基層床位數閒置,病床使用率僅為58.4%。

3.縣域優質人力資源嚴重不足

由於培養周期長、激勵機制缺失、執業環境惡化等因素的影響,優質衛生技術人員數量並沒有與醫療需求同步增加。對於縣級醫院缺少專科的帶頭人,而基層缺少合格的執業(助理)醫師和全科醫生。

4.服務模式亟待轉型升級,服務體系碎片化仍然嚴重

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比較薄弱,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缺乏銜接協同,機構間缺乏有效銜接,醫防分割、上下斷裂、碎片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割斷了慢性病防、治、康、促的連續過程,難以有效應對慢病高發挑戰。

03縣域衛生發展面臨的挑戰

1.縣域居民健康需求的總量和質量都快速提升

隨著縣域內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差距增加,人口流動將會帶來大量公共衛生防控的需求,同時人口老齡化和大量慢性病患者出現,這會導致疾病譜發生相應的改變;隨著醫保的擴面和人均籌資水平提高,居民對衛生健康服務的要求提高;居民就診模式發生變化。

2.「十四五」社會經濟發展轉型帶來經濟發展速度的下降

目前,我國實行的是分級財政管理體制,中央、省、市、縣等各級財政分別負責本級政府辦醫院,縣級服務體系投入的主體是縣級財政。「十四五」期間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期,這帶來整個經濟發展為趨穩趨勢,有可能帶來財政收入增速下降或持平,其也是「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的面臨的巨大挑戰。同時「十四五」也是我國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五年規劃,該時期需要鞏固全面小康成果和社會發展更為關注民生,而衛生健康是民生一項重大工程。

3.經濟社會發展和交通便利促進患者就醫選擇增加,縣域內衛生服務體系面臨更多競爭

「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人均收入水平增高,同時也帶來交通快速和便捷,這種狀況為患者去縣級醫院就診和縣外就診提供便利的條件。這種促進縣域的服務體系要提供更好的專業及環境來吸引患者在縣域內就醫。

4.「健康中國」為縣域服務體系發展指明方向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要求在「病有所醫」上持續取得新進展,特別是「健康中國」樹立大衛生、大健康觀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明了發展方向。同時也為醫療服務體系轉向防治結合提供了重大的機遇。

04醫共體改革是縣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總抓手

1.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要求基層創新

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出發「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縣域緊密型醫共體是適應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要求。

2.醫共體發展符合了以人為本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發展方向

整合型醫療服務的興起是近年來國際醫改最為顯著的發展趨勢和重要內容,其最終的目的是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降低醫療成本。德國、美國、英國及泰國等都有相應的實踐。而在中國,縣域層面上緊密型醫共體是以人為本整體型健康服務體系的實踐。

3.醫共體發展體現了新時期衛生治理能力

醫共體構建涉及政府部門和各級不同類型醫療衛生機構,涉及到政府部門包括衛生、醫保、發改、編辦、財政等,根據權責對等原則,需要明確不同政府部門、醫共體、醫共體成員單位之間權力與職責,因此這需要構建權責對等和分工明確的治理體系,促進縣域內衛生治理能力的提升。

4.醫共體促進縣域防治結合有效融合

傳染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精神病、職業病等疾病預防控制難度逐步加大,僅僅依靠「治療」是遠遠不夠的。醫共體建設理念是基於「大健康」,發揮不同類型醫療衛生機構的職能和作用,真正能夠做到在醫療機構內部的醫防有效融合。

來源:醫共體實戰

作者:王書平 胡曄康

【拓展延伸】

易聯眾是國內民生信息服務行業上市公司(股票代碼:300096),秉承「一切業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業務化」的大數據驅動業務發展理念,堅守「助力民生事業長足發展」的企業使命,重點圍繞「健康醫療、民生服務、產業金融」等民生領域,提供全方位的整體解決方案和綜合運營服務,致力於成為中國領先的民生信息服務綜合運營商。

易聯眾深耕衛生健康、醫療保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民生信息化20年,具備豐富醫改實踐經驗,圍繞「大健康、大醫療、大數據」,助力三明綜合醫改、福建醫保改革,參與國家衛健委、醫保局及人社部相關規範、標準等編制,承擔了國家醫保局信息化平臺五個核心系統建設、衛健委電子健康卡等核心應用建設,逐步形成了以醫療健康信息化為主的「醫、藥、保、健、養」產業布局,滿足社會公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

相關焦點

  • 江華:紮實推進縣域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村衛生室通過遠程網絡醫療平臺,讓縣人民醫院的專家遠程心電檢查,結果顯示為帶狀皰疹後遺症神經痛,並申請與縣人民醫院的內科專家進行遠程會診,內科專家通過視頻與患者交流,了解了患者的基本情況後做出了診斷,對治療方案進行了調整後,繼續在衛生室治療,很快得以康復。 這是該縣推進遠程會診服務脫貧攻堅,打造江華縣域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
  • 我國首部縣域醫療法規出臺:提高村醫收入、保障|醫療衛生|慢性病|...
    11月27日,山西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傳來消息,作為全國首部關於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地方性法規,《山西省保障和促進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 青州市打造現代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齊魯網濰坊12月8日訊(青州電視臺  李子君  通訊員  陳凱)近年來,青州市立足實際,發揮區位優勢,著力構建診療和預防結合、急慢病分治、公立和民營醫療機構協調發展的現代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 益陽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方便群眾就近就醫
    今年9月,由安化縣衛生健康局統一調配,劉鵬輝從羊角塘鎮中心衛生院調至柘溪鎮衛生院。自此,柘溪鎮衛生院配齊2名全科醫生,村民們不用轉診,不出遠門,就能實現看病無憂。這是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明顯提升的一個縮影。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與人民群眾健康生活水平息息相關,是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的重點。
  • 易覽天下|什麼是醫保的「三個目錄」?
    為了能讓廣大參保人更直觀、便捷地了解醫保政策,國家醫療保障局結合已經發布的《醫保政策問答手冊》內容編寫了一圖讀懂系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醫保的「三個目錄」?「三個目錄」就是基本醫療保險對藥品、診療項目以及醫療服務設施的報銷範圍目前常見病、多發病的主要治療用藥都已納入目錄。
  • 縣域圖強—-關於「十四五」中國縣域衛生健康趨勢的十大猜想
    而現實當中,由於各種原因,縣域內中醫院的體量和服務能力與綜合醫院相比,還是存有很大差距,新的發展機遇,縣級中醫院崛起之路開啟,與綜合醫院在縣域內的醫療服務平分秋色是所有中醫院人的夢想,如夢想實現的時代正在到來。中國2860多個縣區市,41000個多鄉鎮,37000多家鄉鎮衛生院,為近8億縣域農民健康提供保障,構成了中國基層醫療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 山西立法保障和促進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 增加鄉村醫生收入
    央廣網太原11月28日消息(記者張說地)11月27日,記者從山西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了解到,作為全國首部關於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地方性法規,《山西省保障和促進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 山西出臺辦法保障和促進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 增加鄉村醫生收入
    山西新聞網11月28日訊(記者 馮耿姝)11月27日,記者從山西省人大常委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全國首部關於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地方性法規,《山西省保障和促進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辦法》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 國辦印發《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_39健康網_新聞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不足,利用效率不高。中西醫發展不協調,中醫藥(含民族醫藥,下同)特色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發展相對滯後。公立醫療機構所佔比重過大,床位佔比近90%。資源要素之間配置結構失衡,醫護比僅為1∶1,護士配備嚴重不足。專科醫院發展相對較慢,兒科、精神衛生、康復、老年護理等領域服務能力較為薄弱。  三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碎片化的問題比較突出。
  • 民權縣人民醫院:推進縣域醫療中心建設,構建「三位一體」急救體系...
    記者:馬源 來源:健康縣域傳媒   「建立科學完善的綜合指標評價體系,是加強醫院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日前,河南省民權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杲金良在《健康縣域傳媒》組織的公益直播中說道,建立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強調以患者為中心,注重強化醫療質量和醫療服務的持續改進,全面規範醫療執業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強化醫院綜合質量管理,從而確保醫療安全。   民權縣位於河南省東部,隸屬商丘市。
  • 覽海醫療舉辦運動醫學沙龍 「保醫聯動」成發展關鍵詞
    為了進一步推動和強化與商業保險機構的深度合作,12月23日上午,覽海醫療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覽海醫療」)在上海浦東舉辦了「覽海醫療運動醫學沙龍暨商保答謝會」。本次沙龍邀請到了國內運動醫學領域內的知名專家作主題分享,MSH、平安健康、招商信諾、安泰、中意人壽等30餘位商保公司代表出席活動。
  • 構建現代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加快把深圳打造成醫療衛生高地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綦偉)7月17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偉中主持召開市醫改領導小組會議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強調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引,踐行新發展理念,按照中央、省的部署,加快構建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人民需求相適應、健康深圳相適應的現代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 非公立醫療機構成為我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要補充
    近年來,我市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效增加和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鼓勵和引導社會辦醫,促進了社會辦醫療機構健康有序發展,緩解了我市醫療資源不均衡的現狀,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醫療服務需求,非公立醫療機構已成為我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補充力量。
  •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重慶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5...
    提高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5.堅持分類分級,強化信息支撐。統籌不同區域、類型、層級醫療衛生資源的數量和布局,分類制訂配置標準,分層分類構建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利用「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推廣普及居民健康卡,推動智慧醫療、信息惠民和健康服務業發展,促進分級診療、雙向轉診,轉變醫療衛生服務和管理模式,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目標。
  • 鄉寧縣醫療集團召開縣域心腦急慢結合管理體系化建設啟動會議
    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縣醫療集團啟動了急、慢病管理計劃,向上藉助上級醫院技術優勢,向下加強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合作,致力於建立規範化的急、慢病管理服務體系,提升急慢病管理能力,提升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識。12月11日在鄉寧縣醫療集團召開全縣貫通——縣域心腦急慢結合管理體系化建設啟動會議。
  • 茂名市衛生健康局組織開展專題培訓助推全市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此次培訓班由茂名市衛生健康局、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主辦,廣東省基層衛生協會承辦,旨在推進我市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促進縣域醫共體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取得新的突破,提升縣域基層醫療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和水平。開班儀式上,茂名市衛生健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梁波作開班動員講話。
  • 科區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提高醫療服務能力
    「十三五」期間,科爾沁區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抓重點、攻難點、推試點,出實招、辦實事、惠民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群眾就醫感受明顯改善,衛生健康事業取得新成就。五年來,科區醫療衛生體制各項改革有序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16年,科區啟動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佔業務收入比重提升了3.17個百分點,4家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工作全面推開,3家區級公立醫院與19家鄉鎮衛生院建立對口幫扶關係。
  • 逐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入推進健康房山建設
    「十三五」時期,房山區緊密圍繞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升「四個服務」水平,嚴格落實「六為」工作思路,堅持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大力提升衛生與健康服務水平,醫療衛生保障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 深圳加快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深圳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背後,離不開全國知名的深圳醫改。為了補上資源不足的短板,深圳通過持續加大政府投入、強化「三醫聯動」改革,逐步建立完善以健康為導向的創新型醫保制度、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逐步健全,社會力量辦醫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軌道。
  • 「十三五」期間嘉興醫療衛生服務從「以治病為中心」逐漸向「以...
    五年來,嘉興市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搶抓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機遇,不斷提高區域醫療衛生綜合實力和人民健康水平。在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幹窯分院,幹窯居民陸連芝的母親因為心臟問題住院。這得益於縣域醫共體改革。2019年2月,幹窯鎮衛生院加入了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醫共體,總院專家到分院開展定期坐診、技術幫扶、人才培養。同時,點點滑鼠,就能實現雙向轉診。在繼續深化醫改,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同時,我市積極開展「健康嘉興」建設,落實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秀洲區人民醫院(新塍醫院)等,把中醫藥服務與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