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清華大學:一個培養領袖 一個涵養學術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七日電 題:兩岸清華大學:一個培養領袖 一個涵養學術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一九五五年,梅貽琦奉召返臺,開始在臺灣新竹籌辦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次年,以這個原子所為基礎,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肇始。

  至此,在中國大地上,兩校同名、同校訓、同歷史、同文脈,北京清華大學和臺灣新竹清華大學隔海並立。

  一個培養領袖 一個涵養學術

  北京清華大學是當今大陸最高學府之一,有意思的是,這個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的學府,除了在育人和學界獨領風騷外,還成為當今中國政治領袖的搖籃。

  翻開履歷,當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胡錦濤、吳邦國、習近平三位,皆是北京清華門生。胡錦濤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吳邦國就讀於無線電電子學系,而習近平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有所成,摘得法學博士桂冠。

  與此不同的是,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培養了包括一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內的十三位「中央研究院」院士,而「中研院」院士代表臺灣學術最高榮譽。

  北京清華大學港澳臺辦公室副主任夏廣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認為,海峽兩岸的兩個清華大學在為中華民族培養精英人才方面,承擔了共同的歷史使命,也是大學的本分。

  曾任北京和新竹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秉承其志,以孕育「大師」為目標。

  夏廣志說,大師在於育人,能培養出經國治世之才,乃大師之功績;能夠得中華英才而育之,是兩岸清華的光榮。

  梁啓超校訓 傳承兩岸

  儘管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後來續建,但仍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校訓,顯示其文脈傳承、一以貫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源於周易乾坤二卦,卦辭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一九一四年冬,梁啓超應邀赴清華演講,講題為《君子》,即以此辭,勉勵清華學子,「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砥柱」。是次演講以後,清華即以此八字為校訓,作圖制徽,永久流傳。

  夏廣志說,梁啓超先生引用古典的校訓,不僅勉勵清華學子,更是為整個中國青年一代所提;這個校訓被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秉承,實際上是對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學生的一種鞭策,也有助於臺灣青年學子對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的認同。

  海外清華校友會 會長輪流「坐莊」

  拋開兩岸政治上的分歧,夏廣志認為,在學術、教育、文化和民族情感上,兩岸學子不分彼此。「我們身上都流著中華民族的血液,我們有共同的校訓,中華文化是彼此共同的文化信仰。」

  留學美國之時,夏廣志也參加了清華大學海外校友會的一些活動。他向記者講述了校友會的一些故事。

  儘管有兩個清華大學,但在海外,兩岸清華大學組成了一個校友會。「今年你當會長,明年我當會長」,據夏廣志介紹,在有兩岸清華校友的地方,會長往往由雙方輪流擔任。

  他說,校友會裡的兩岸清華學子在許多對外問題上沒有分歧,但不可否認,在面對兩岸社會現實時,會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但兩岸清華的血緣關係不受影響。「我們是親兄弟,相處中合作,爭議皆屬常事。」

  南北清華交流 基於血緣關係的傳統項目

  二00一年是北京清華大學創辦九十周年,也是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創辦四十五周年。時年四月二十二日,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赴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致賀,四月二十九日,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到京參加北京清華校慶。

  「對於我們來講,兩岸清華的交流是一個傳統項目」,夏廣志說,北京清華和臺灣的臺大、新竹交大、成功大學等都有交往,但是,兩岸清華一脈相承,有血緣之親,師生往來多於、也早於其他學校。

  據悉,清華大學每年赴臺交流的三百多名老師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去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而雙方在納米材料、能源、化學等方面幾乎年年都有合作。

  時下暑期,臺灣學生應清華邀請,來大陸訪問者絡繹不絕。其中,李政道夫婦發起的「莙政學者」項目、京臺交流周、兩岸同心西部行等,頗受歡迎。夏廣志說,兩岸學生在一起溝通感情,最為難得。

  面對兩岸教育交流如火如荼之勢,大陸方面近期再度放寬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的要求。夏廣志表示,臺灣當局應加快採認大陸學歷之進程,這符合學生和業界迫切期待。

  「去年,臺灣當局兩任『教育部長』鄭瑞成、曾志朗以奧運會代表團顧問身份訪問清華,談到這個問題,我感覺我們的同行還是有意要推進的,民眾也是積極願意,但可能來自政治方面的障礙更多一些。」

  夏廣志說,就北京清華而言,希望能有更多的優秀臺灣學生來報考深造。就臺灣青年而言,能夠到大陸求學,對改善兩岸青年一代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有重要意義。如果臺灣青年人將從事與大陸相關的工作,熟悉大陸的文化與環境,包括在大陸建立起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的人脈關係,都具有實際意義。(完)

相關焦點

  • 海峽兩岸清華大學化學系學術研討會舉行
    作為百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4月8日至4月12日,由化學系副主任林金明教授領隊,9位教授和12位博士生赴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參加第四屆海峽兩岸清華大學化學系學術研討會。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副校長鄭建鴻教授、化學系主任劉瑞雄教授和系副主任黃喧益教授等40餘名師生出席會議。
  • 2019兩岸清華大學學術研討會舉行
    2019兩岸清華大學學術研討會舉行清華新聞網7月12日電 7月5日,2019兩岸清華大學學術研討會在青海大學舉行。會議由清華大學和新竹清華大學共同主辦、青海大學承辦,議題內容涵蓋信息科技與納米科技兩大領域。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新竹清華大學副校長陳信文、青海大學校長王光謙出席會議。
  • ADATA威剛科技、臺灣清華大學攜手培育兩岸菁英計劃
    全球知名儲存領導品牌ADATA威剛,近日參與臺灣頂尖學府國立清華大學兩岸科技人才培育計劃,提供大陸學生來臺就學獎助計劃與多項企業實習機會,實踐「用人唯才」的國際品牌目標。  此行活動分別為11月8日在南京大學及11月23日在浙江大學舉辦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研討會議。
  • 蘇州召開兩岸清華大學科技論壇
    蘇州召開兩岸清華大學科技論壇來源:《江蘇經濟報》2017-10-16 陸曉華昨天,兩岸清華大學(蘇州)科技論壇在金雞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論壇圍繞創新、智能和環保主題,分別就人工智慧、環保科技,以及產學研合作等方面展開研討。這是分處北京和新竹的兩岸清華大學第一次在蘇州舉行該學術論壇。
  •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成立大會暨首屆清華兩岸論壇舉行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成立大會暨首屆清華兩岸論壇舉行  清華新聞網11月26日電(記者 趙姝婧)11月25日上午,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成立大會暨首屆清華兩岸論壇在主樓舉行。記者 苑 潔 攝  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主持大會並宣讀了關於成立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的決定,張志軍為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 「中共中央臺辦和國臺辦兩岸經濟與產業研究基地」授牌。這標誌著原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升格發展而成的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作為理論深化、實踐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新型涉臺研究智庫,邁出了新的發展徵程。
  • 兩岸清華大學共慶建校90周年
    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新竹清華在整個臺灣的大學當中學術地位還是蠻高的,特別是在一些理科方面,新竹清華在很多方面做得很不錯的,我想我們兩個學校,兩岸的清華今後通過這種學術交流,在學科上的互補,我想互相之間都會受益的。
  • 臺灣也有清華大學 盤點兩岸那些同名的高校
    臺灣也有清華大學 盤點兩岸那些同名的高校 2016-10-18 13據臺媒報導,臺灣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的合併案獲臺當局有關部門審核同意,兩校將於2016年11月1日正式合併為「清華大學」,並於2017學年起合併招生。  高校合併之事,不論在大陸還是臺灣都不算新鮮事。不過,這則新聞卻引起很多大陸人的興趣,大家驚訝原來臺灣也有「清華大學」。
  • 臺灣為何有一個清華大學?這裡沒老蔣嘛事,是美國「施捨」的
    但是,在清華大學的建史上曾有過三個階段,即:北京的清華大學、西南聯大、臺灣的清華大學(新竹)。西南聯大作為清華大學的一個階段,是因為抗戰爆發而搬遷的,其基礎都是原在北京的清華大學,這個很好理解。但是臺灣的清華大學是怎麼回事,你知道多少?
  • 兩岸大學生領袖共建臺青登陸第一家園分享會在榕舉行
    向未來——兩岸大學生領袖共建臺青登陸第一家園分享會」在海峽青年交流營地拉開帷幕。清華大學全球學校與學生發展評價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剛,在榕創業臺灣青年、省「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塗佳榮,在榕就業臺灣青年、福州市勞模獲得者曾仁宏等嘉賓與120名兩岸大學生領袖營學員暢言相談,助力福州建設臺青登陸第一家園。
  • 一個清華學子的兩岸情緣
    一個清華學子的兩岸情緣來源:新華網 2013-8-16 李嬌陽  「要做真正的兩岸交流,不能只是組織一兩次沙龍和講座,我們希望做兩岸青年學子之間深度的交流。」剛剛卸任清華大學學生海峽兩岸交流協會會長的何松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
  • 金禾中心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會議預告
    金禾中心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會議預告
  • 兩岸茶業最高水平學術研討會在臺灣新竹舉辦
    25日在位於新竹市的臺灣清華大學舉辦。這場由兩岸茶業界聯合舉辦的最高水平學術研討會,吸引了兩岸相關領域研究的近百名頂尖專家學者參加研討。  大會收到論文120多篇。其中,大陸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領銜、來自13個省區市的6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提交了90篇論文。  分別作為兩岸茶業學術研究領域「泰鬥級」人物的陳宗懋院士和臺灣「中研院」吳仁混院士,在會上報告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 素養導向,數學育人——記臺灣清華大學「兩岸素養導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研究交流活動」
    2019年5月20日——5月22日,溫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章勤瓊博士,攜大陸一行6位學者教師來到丘逢甲詩中的寶島臺灣,參加臺灣清華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主辦的"兩岸素養導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研究交流論壇"。 5月20日上午9時,論壇在臺灣數學教育學學門召集人姚如芬教授的致辭中正式拉開序幕。
  • 清華大學使用全英文教材教學:培養學生國際化水準,提升學術之路
    清華大學,一直都代表著我國教育的頂尖水平,尤其是2019年的相關國際頂尖大學的排行榜單中,清華大學更是史無前例地進入到了第17名的排名,這非但是創造了我國內地大學在世界上的排行紀錄,就算是兩岸三地的高校都算在其中,也算得上是最好的排名了。
  • 清華大學公管學院舉辦2020年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會議
    (全文共8778字,預計閱讀10分鐘)11月7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簡稱「學術顧問委員會」)2020年會議在清華大學舉行。在此特殊背景下,本次會議以「全球治理挑戰與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為主題,正合其時、意義深遠。陳旭表示,希望各位委員直抒己見、暢所欲言,繼續為公管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推動全球治理變革貢獻真知灼見和良方良策。開幕式後,學術顧問委員會進入年會會議階段。中方委員清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邱勇通過視頻向大會致辭。
  • 兩岸清華大學共慶百年校慶 學子攜手社會公益
    兩岸清華大學共慶百年校慶 學子攜手社會公益中國新聞網 2010-04-26   清華大學25日在此間宣布啟動百年校慶,在此後的「校慶年」中將與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聯合舉辦學子服務兩岸社會公益活動。  百年校慶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張毅介紹,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將以「校慶年」的方式進行,從2010年4月25日慶祝建校99周年開始,至2011年7月31日,其中2011年4月24日為百年校慶紀念日。期間,學校將在校內、社會和海外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學術論壇、社會服務、海外交流、師生活動、校友互動和百年慶典等。  此外,清華大學將與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聯合慶祝舉辦校慶活動。
  • 海峽兩岸室內設計師學術交流會在廈門舉行
    海峽兩岸室內設計師學術交流會在廈門舉行 2010年06月12日 09:40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2017兩岸太極學術論壇在臺北大學舉行
    你好臺灣網1月21日消息 (記者 呂貝娜、曲飛)日前,由臺北大學與中華學院太極武藝學會共同主辦的2017兩岸太極學術論壇暨「新簡易二十四式太極拳」系統課程研習營在臺北大學及臺灣苗慄舉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四川大學、臺灣中國醫藥大學、臺灣中興大學等兩岸16所高校大學生參與其中。
  • 兩岸清華大學明年將共同舉辦百年校慶 加強交流
    新華社臺北3月20日電(記者向建國 李寒芳)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20日在臺北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證實,兩岸清華大學明年將共同舉辦百年校慶。通過總結百年經驗,加強兩校合作交流,共創國際頂尖成就。    明年4月24日是清華大學成立100周年的紀念日,清華大學和新竹清華大學將共同慶祝百年校慶。
  • 以學術資源涵養「四史」用通俗話語傳播「四史」
    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梅兵說:「以豐厚學術資源涵養『四史』學習教育,華東師範大學發揮高端學術平臺和智庫優勢,提供紮實的學術和人才支撐,讓理論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在『四史』學術研究和學習教育宣講中擔當起學術責任和社會責任,從而更好地實現以史為鑑,資政育人。」推動「四史」學術研究和資政智庫建設6月28日,華東師範大學社會主義歷史與文獻研究院組建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