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清華學子的兩岸情緣

2020-12-14 清華大學新聞網

一個清華學子的兩岸情緣

來源:新華網 2013-8-16 李嬌陽

  「要做真正的兩岸交流,不能只是組織一兩次沙龍和講座,我們希望做兩岸青年學子之間深度的交流。」剛剛卸任清華大學學生海峽兩岸交流協會會長的何松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

  談及任內的得意之作,何松說,當然是去年邀請臺灣新銳導演九把刀來校講座。

  九把刀的講座是這個學生社團首度在清華大禮堂舉辦大型活動。為了確保講座成功,何松與協會骨幹們反覆開會,精心籌備。「籌辦過程簡直就是煎熬,不過值了!九把刀來了大禮堂全場滿座,外面還有聽眾不斷叫嚷著想要進來。」何松回憶說。

  清華大學學生海峽兩岸交流協會成立於2006年,由該校數名學生赴臺交流後回京發起成立。2012年5月,正就讀清華大學2009級自動化系的何松成為第八任會長。

  由於高中時代就對臺灣問題感興趣,何松進入清華後參加社團時很自然地選擇了學生海峽兩岸交流協會。而促使他積極投身兩岸交流,則源自他的一次寶島之行。

  2011年夏天,何松帶領協會骨幹成員,代表清華大學赴臺參加由臺灣師範大學主辦的「孔子行腳」支教活動。臺灣之行讓何松既收穫了真摯的友誼,也強烈意識到兩岸青年相互了解的欠缺。

  在臺灣偏鄉初中支教時,他們驚訝於臺灣中學生對於大陸地理、歷史知識的不了解。參訪臺北時,兩岸學生在交流中對部分社會問題的看法分歧也很大。

  這些感受讓何松在主辦協會的活動時更注重實效。經過一年籌備,協會今年首次自主立項舉辦主題為「中國夢•兩岸夢」的暑期赴臺實踐,受到兩岸學子的密切關注。

  由於在促進兩岸青年交流上的突出表現,學生海峽兩岸交流協會今年連續第六年被評為清華大學「十佳協會」,何松也被評為十佳會長。

  此外,協會成員之間的「深度交流」也頗見成效。協會第五任會長、來自福建的任晶晶與副會長、來自臺灣的沈柏安明年就要結婚了,而何松本人也被報送研究生,並在協會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時代給了兩岸青年更多的交流機會,這種機會青年除了要增進友誼,更重要的是進行思想的深度溝通,並讓兩岸社會傾聽更多來自青年的聲音。」何松說。

 

 

 

相關焦點

  • 兩岸清華 水木同源
    清華師生期待宋楚瑜明日演講 兩岸清華 水木同源南方日報 2005-05-10   本報北京電 昨日,清華大學的校園網上熱鬧非凡,宋楚瑜成了持續幾天以來點擊率最高的關鍵詞。昨日記者從清華大學有關部門獲悉,清華學子熱切關注的宋楚瑜演講將於明天上午9點半在清華大學中央主樓舉行。    學生關注臺灣何時承認大陸學歷  清華大學參與負責宋楚瑜此次演講活動工作的夏廣志老師告訴記者,演講入場券非常緊張。清華的校園網上,宋楚瑜的演講也引來了大家對兩岸關係的思考。其中,最讓學子們關注的是:臺灣何時能夠承認大陸學歷?
  • 海峽兩岸青年結下「冰雪情緣」 助力北京冬奧會
    1月27日,「青春兩岸,助力冬奧」2018臺灣青年北京冬奧體驗營活動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來自臺灣的30餘名青年學子與北京的青年學子一同體驗冰雪運動,既增進了兩岸青年之間的友誼,也為北京冬奧會助力。1月27日,「青春兩岸,助力冬奧」2018臺灣青年北京冬奧體驗營活動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來自臺灣的30餘名青年學子與北京的青年學子一同體驗冰雪運動,既增進了兩岸青年之間的友誼,也為北京冬奧會助力。
  • 兩岸清華大學:一個培養領袖 一個涵養學術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七日電 題:兩岸清華大學:一個培養領袖 一個涵養學術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一九五五年,梅貽琦奉召返臺,開始在臺灣新竹籌辦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次年,以這個原子所為基礎,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肇始。
  • 兩岸第一屆清華心理論壇在臺灣新竹舉行
    情牽兩岸 共築一心兩岸第一屆清華心理論壇在臺灣新竹舉行清華新聞網5月10日電 5月3日至5日,由兩岸清華心理學系共同舉辦的第一屆清華心理論壇在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舉行,新竹清華大學副校長林聖芬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辭。
  • 一壺馬祖高粱的兩岸情緣
    (原標題:一壺馬祖高粱的兩岸情緣) 新華社臺北11月20
  • 兩岸清華競爭 臺清大欲付全獎
    兩岸清華競爭 臺清大欲付全獎 2011-05-04 14:29     來源:人民網     編輯:白皛  據「中央社」報導,兩岸清華今年同慶百歲,開拓合作契機,不僅共組實驗室,更達成雙聯學位共識。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說,「再沒有哪個學校可以像清華一樣,兩岸競合又互補」。  兩岸清華同根同源,不僅校歌、校訓、校徽和校花一樣,清華人「永遠的校長」梅貽琦在兩岸清華都先後擔任過校長。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愈趨密切,新竹與北京清華的互動也日趨頻繁。
  • 兩岸共同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暨清華學子 抗日名將孫立人誕辰...
    海峽兩岸有關機構日前分別舉辦紀念活動,回顧抗戰歷史,弘揚民族精神。 華廣網特約記者孫迪: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
  • 情牽海峽兩岸,「楚才作文」成就港澳臺學子「文化情緣」
    經過多年耕耘,「楚才」已成為海峽兩岸青少年交流中持續時間最長、覆蓋範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國家級平臺,更是不少港澳臺學子一年一會的老朋友。「兩岸學子因楚才競賽而激蕩思維、相互競技;得獎學生因頒獎典禮而認識交流、產生友誼。」臺灣聯合報教育事業部總經理潘素滿近日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江日報主辦的楚才作文競賽,以我手寫我心、我口說我事、小我現大我為主軸,鼓勵學生寫出有想法、有創新,並且體現真情實感的文章。
  • 臺灣寫真:體育舞蹈牽起兩岸曼妙情緣
    臺灣寫真:體育舞蹈牽起兩岸曼妙情緣 2020年01月23日 08:3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體育舞蹈又稱國際標準交誼舞(國標舞),19世紀20年代起源於歐洲,20世紀先在臺灣地區風靡,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大陸也興起國標舞熱潮;兩岸民間藉由體育舞蹈,牽起一段段曼妙情緣。
  • 兩岸清華大學共慶百年校慶 學子攜手社會公益
    兩岸清華大學共慶百年校慶 學子攜手社會公益中國新聞網 2010-04-26   清華大學25日在此間宣布啟動百年校慶,在此後的「校慶年」中將與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聯合舉辦學子服務兩岸社會公益活動。雙方將在研究基金支持下啟動兩項關於材料和能源的研究項目;啟動學子服務兩岸公益事業的活動,分別到「5•12」汶川震區和臺灣「8•8」水災地區服務;兩岸清華師生還將在慶典晚會上展開互動。「更多的細節雙方還在討論中」,張毅說。
  • 年輕創意助推養老創新,兩岸獲獎學子榮耀「加冕」!
    在本次大賽中獲得各項大獎的兩岸學子榮耀加冕。本次大賽由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福建省民政廳、廈門市火炬高新區管委會指導,清華海峽研究院、福建省幸福助老扶老發展中心、廈門市工業設計協會、第四屆海峽兩岸老齡產業博覽會主辦,廈門全頻道國際展覽有限公司、海峽雲頂(廈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 兩岸青年學子踏訪常德桃花源:秦人村裡做新郎
    中新社常德七月十日電 題:桃花仙源祈平安秦人村裡做「新郎」——海峽兩岸青年學子踏訪常德桃花源  作者劉雙雙  洞庭之濱、沅水之畔的湖南省常德桃源縣,有一處堪稱人間勝景的絕妙去處。這便是一千六百年前晉代詩人陶淵明筆下所描述的「人間仙境」——桃花源。
  • 兩岸清華攜手合作 開啟網絡在線學習平臺
    原標題:兩岸清華攜手合作 開啟網絡在線學習平臺  中新網8月18日電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兩岸清華大學今天(18日)宣布,攜手正熱門的「磨課師」合作,讓兩岸清華學子能透過網絡在線修習對岸的課程。   數字學習使知識獲得呈現爆炸性成長,讓參與全球頂尖大學課程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 一個清華,一個北大!這兩名奉賢學子,厲害了!
    上清華還是上北大?喜 報2020年上海高考零志願批次錄取工作完成,奉賢學子傳來捷報網友熱議網友:我是清華得不到的學生。網友:一般般吧,只有我小時候才想上清華。網友:清華的錄取通知書一看就跟我沒啥關係。網友:只有在手機屏幕上欣賞的份。網友:送給我吧,我可以自己去北京拿。
  • 一位臺輪老船長的兩岸情緣
    有生之年,他希望能一直駕著船,來往於海峽兩岸之間的港口。  作為大陸68個「兩岸海運直航港口」之一,福建省泉州市蚶江鎮石湖港立足於當前的「小三通」政策,服務於兩岸往來,一直走在對臺貿易的最前沿,是泉州地區對臺貿易的主力軍。在石湖港,曾蒸鏡和他的船員一直開展小額貿易。
  • 李律杉:宜興與臺灣的文化情緣|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
    體驗營共遴選大學生營員30名,大陸和臺灣各15名,分別由鳳凰網和臺灣《旺報》通過前期徵稿和面試從兩岸高校中遴選。本文為兩岸大學生的報名徵稿選發。自2007年開山後,宜興大覺寺以不收門票的創舉正式對外開放,以佛教作為觸媒,給兩岸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更為高效便捷的途徑,短短數年就吸引了眾多海峽兩岸的觀光客前來參訪旅遊。
  • 兩岸四地No.1高校都是誰?
    2019軟科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結果已經揭曉,排名囊括了我國大陸地區、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領先的百強研究型大學。作為兩岸四地高等教育界的翹楚,四地的No.1高校也最能代表四地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
  • 新媒體連接兩岸 臺灣網絡紅人們的大陸情緣
    UP直播團隊部分成員在手機玻璃牆後留影。如今每年多次往返於兩岸的她,希望成為兩岸青年的橋梁,把美好的事物通過新媒體傳遞給更多人。  寫書記錄大陸遊  電梯小姐、街頭藝人、超市蔬菜包裝工、圖書館咖啡侍者……在艾咪組建的短片拍攝團隊中,同伴們從前有著不同的職業身份。月薪不足3萬元,工作缺乏成就感,他們選擇了離開。因共同的拍片熱情相互結識,艾咪和同伴們開啟了創業之旅。
  • 清華學子重返母校 時間郵筒給30年後自己寄信
    作為一方樹人之地,從「留美預備學校」到現代化綜合性大學,清華已經走過整整百年。這所中國著名學府今天(24日)迎來百年校慶日,海內外五萬清華學子重返母校,兩岸清華也將共慶華誕。  從22號開始,為期3天的校慶嘉年華為5萬清華學子安排了豐富的活動,中國之聲記者也從多角度進行了報導。記者李謙今天一直在清華校園中採訪,與上萬清華學子共同感受著校慶的喜慶氛圍。
  • 華僑大學建築學院:兩岸青年學子光明之城實體建構體驗營
    由於社會分工的發展,建設與使用都產生了一種分離,這是我們建築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悖論。我們建築當中很多問題,都是這種分離引起的。團委引導團員理清工作思路,鼓勵團員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建設強而有力的團員隊伍,凝聚團組織力量,攜手海峽兩岸青年各大高校學子共同打造光明之城系列活動,挖掘和推廣實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