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清華學子的兩岸情緣
來源:新華網 2013-8-16 李嬌陽
「要做真正的兩岸交流,不能只是組織一兩次沙龍和講座,我們希望做兩岸青年學子之間深度的交流。」剛剛卸任清華大學學生海峽兩岸交流協會會長的何松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
談及任內的得意之作,何松說,當然是去年邀請臺灣新銳導演九把刀來校講座。
九把刀的講座是這個學生社團首度在清華大禮堂舉辦大型活動。為了確保講座成功,何松與協會骨幹們反覆開會,精心籌備。「籌辦過程簡直就是煎熬,不過值了!九把刀來了大禮堂全場滿座,外面還有聽眾不斷叫嚷著想要進來。」何松回憶說。
清華大學學生海峽兩岸交流協會成立於2006年,由該校數名學生赴臺交流後回京發起成立。2012年5月,正就讀清華大學2009級自動化系的何松成為第八任會長。
由於高中時代就對臺灣問題感興趣,何松進入清華後參加社團時很自然地選擇了學生海峽兩岸交流協會。而促使他積極投身兩岸交流,則源自他的一次寶島之行。
2011年夏天,何松帶領協會骨幹成員,代表清華大學赴臺參加由臺灣師範大學主辦的「孔子行腳」支教活動。臺灣之行讓何松既收穫了真摯的友誼,也強烈意識到兩岸青年相互了解的欠缺。
在臺灣偏鄉初中支教時,他們驚訝於臺灣中學生對於大陸地理、歷史知識的不了解。參訪臺北時,兩岸學生在交流中對部分社會問題的看法分歧也很大。
這些感受讓何松在主辦協會的活動時更注重實效。經過一年籌備,協會今年首次自主立項舉辦主題為「中國夢•兩岸夢」的暑期赴臺實踐,受到兩岸學子的密切關注。
由於在促進兩岸青年交流上的突出表現,學生海峽兩岸交流協會今年連續第六年被評為清華大學「十佳協會」,何松也被評為十佳會長。
此外,協會成員之間的「深度交流」也頗見成效。協會第五任會長、來自福建的任晶晶與副會長、來自臺灣的沈柏安明年就要結婚了,而何松本人也被報送研究生,並在協會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時代給了兩岸青年更多的交流機會,這種機會青年除了要增進友誼,更重要的是進行思想的深度溝通,並讓兩岸社會傾聽更多來自青年的聲音。」何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