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穀質量快速檢測技術研究取得積極進展

2020-12-13 同花順財經

原標題:稻穀質量快速檢測技術研究取得積極進展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穀生產國和消費國。目前我國稻穀的質量檢驗手段和檢測水平落後,多採用感官評價法,主觀性強、檢測速度慢、檢測精度受到影響。尤其是前幾年「轉圈糧」等問題的出現,對收購過程中新鮮稻穀的合理評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為滿足稻穀質量檢測的需要,經過10多年的努力,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成功研製了多項先進的稻穀質量檢測技術,開發了多套專用的稻穀質量檢測儀器,制定了相應指標的快速檢測方法,多套成熟技術已經在行業內推廣應用。

1.圖像處理技術在稻穀加工及外觀品質檢測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近10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圖像處理技術在糧食行業內逐漸應用。目前已經研製成功並推廣應用的儀器為JMWT12大米外觀品質檢測儀。該儀器基於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採用專用分析處理軟體檢測稻穀品質指標,利用米粒表面顏色檢測大米的堊白粒率、堊白度、不完善粒、黃粒米等指標,利用米粒長度檢測大米的整精米率、碎米率等指標,具有快速、準確、客觀的優點;無需任何儀器調整即可快速同時檢測稻穀的整精米率、堊白度、黃粒米、不完善粒、碎米等多項指標,評價結果完全符合國標的要求,具有重複性和再現性好等優點。2012年原國家糧食局標準質量中心組織制定了行業標準《LS/T 6104-2012糧油檢驗稻穀整精米率測定圖像分析法》,國標《GB/T 35865糧油檢驗稻穀整精米率測定圖像分析法》於2018年12月1日頒布實施。兩項標準目前已在600多家科研單位、檢測單位和糧油加工、流通企業應用。

近年來,在進出口貿易交易過程中,隨著我國大米對長粒米和中短粒米的準確分類和判定要求的提高,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標準質量中心組織相關研究人員在大米外觀品質檢測儀的檢測應用基礎上,對進口大米粒型分類判定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採用已有大米外觀品質檢測儀和圖像分析方法,在全國稻穀以及進口大米粒型的檢測數據分析基礎上,結合國際食品法典標準(CAC)CODEX STAN 198-1995中的第三種分類方法,組織制定了《LS/T 6116-2017大米粒型分類判定》,並於2016年6月14日頒布實施。目前該成果已經在海關等檢驗部門得到廣泛應用。

2.大米加工精度檢測儀器和檢驗方法引入國標

加工精度是稻穀整精米率等質量指標正確評價的前提條件,也是大米品質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目前米粒加工精度的檢驗主要依據《GB/T 5502糧油檢驗米類加工精度檢驗》規定,通過直接比較法和染色法2種方法判定。直接比較法操作方便快捷,但是由於通過人眼目測米粒皮層並判定留皮程度較困難,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因此加工精度等級標準樣品製作缺乏手段,可比性不強。

國標染色法也是通過目測與標準樣品對比判斷大米的加工精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皮與胚乳的差別,使人眼較易區分,但是染色法穩定性不好。這些判定方法極易造成檢測不準,加工企業會因此對大米過度加工,不僅降低了大米的營養價值,更給加工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為了滿足行業的需求,院屬企業北京東方孚德技術發展中心與日本佐竹公司合作研製出了基於圖像分析技術的大米留皮程度檢測方法,該方法是採用新的染色技術對加工後的大米進行準確染色,提高染色的穩定性。然後對染色後大米採用圖像分析方法,快速、準確檢測出大米的留皮百分比,準確檢測出大米的加工精度。

目前大米加工精度檢測儀已經研製完成,大米加工精度的國標方法《GB/T5502-2018》已經修訂完成,成果在行業內推廣應用200多套。該技術輔助大米加工精度標準樣品的研製單位準確研製出了LS/T 15121~15123系列大米加工精度標準樣品。該標準方法和標準樣品被引入《GB1354-2018大米》。

3.近紅外法檢測稻穀食味等品質,製造適用於中國的大米食味計

大米的食味值是評價稻穀和大米質量的關鍵指標,在稻穀的流通和加工方面應用廣泛。但是食味的評價方法一直採用感官評價方法,檢測效率低,主觀性強,重複性和再現性差。2009年北京東方孚德技術發展中心與日本佐竹公司合作,在日本成熟技術基礎上,研製出了適用於中國使用的大米食味計。該儀器利用近紅外分析原理,採用先進的固定式光柵光譜儀,利用智能模糊理論與近紅外光譜數據進行結合,綜合評價大米食味,並直接對未經蒸煮的大米或糙米樣品的食味值、水分、蛋白質、直鏈澱粉等指標進行客觀判定。操作簡便,樣品無需前處理,避免人工和前處理條件造成的誤差;分析快速,從進料到結果顯示只需60秒,可以快速檢測多項指標;儀器精度符合近紅外儀器對水分、蛋白等檢測指標的要求,符合GB/T24895、GB/T24896、GB/T24897要求;大米食味計較人工感官評價的重複性和再現性良好,可以保證穩定的檢測需求。該技術已經被「中國好糧油」標準引用,儀器食味值檢測符合好糧油LS/T3108-2017和LS/T 3247-2017的要求。

4.稻穀新鮮度快速檢測技術已成為國家「推陳儲新」政策執行的關鍵檢測手段

稻穀新鮮度快速測定技術是檢測稻穀品質是否新鮮的專有檢測技術,是為了保證國家儲糧安全、推進國家「推陳儲新」政策執行的關鍵檢測手段。

前些年由於「轉圈糧」等問題的出現,糧食收儲監管手段不斷加強。為了保證儲糧安全,避免收儲糧食過程造成的糾紛,北京東方孚德技術發展中心與日本佐竹公司合作研製了稻穀新鮮度測定儀。該儀器基於稻穀加工成的大米與染色試劑反應後溶液的顏色不同,利用光學比色法的快速檢測技術準確檢測稻穀的新鮮程度,5分鐘即可檢測一個樣品,多樣品檢測時15分鐘即可檢測6個樣品,非常適合於新鮮稻穀的快速篩查。該儀器將不同新鮮程度的稻穀檢測結果進行了數值化,免受人為因素影響,檢測準確、客觀,再現性良好,方法的穩定性良好。5年來全國範圍大量的實驗驗證結果表明,該技術檢測的稻穀新鮮度值與其儲藏時間具有顯著負相關關係;當年新稻穀與往年陳稻穀新鮮度值有明顯區分,區分度均達到85%以上,滿足國內稻穀新鮮程度的檢測。公司在大量稻穀普查和數據統計的基礎上,制定了新鮮稻穀的判定方法,通過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標準質量中心組織的專業技術人員的適用性驗證評審。制定了行業標準《GB/T 6118-2017糧油檢驗稻穀新鮮度測定》。目前新鮮度檢測技術已經應用於稻穀收儲現場新鮮稻穀的快速篩查,為保證我國的儲糧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

來源: 農產品期貨網

相關焦點

  • 液體發酵靈芝菌絲體多糖檢測技術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黃青課題組,在應用紅外光譜快速定量檢測液體發酵靈芝菌絲體多糖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建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建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新聞中心訊 記者 顧淑霞 通訊員 楊衛】2月22~23日,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組織以金怡廉院士為組長的 15 名專家對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的建設計劃進行了可行性論證。
  • 食品快速檢測市場前景樂觀,冠宇儀器為您提供多種食品檢測設備
    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在研究和應用方面近幾年取得了迅速發展,檢測技術日益趨向於高技術化、系列化、速測化、便攜化,分子技術和生物傳感器等現代檢測技術和手段諸如快速檢驗紙片法、免疫學技術、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免疫捕獲PCR、螢光定量PCR、ATP生物發光法、微型自動螢光酶標法等)等,已越來越多地應用於我國食品安全檢驗中
  • 國家性艾協會舉辦HIV DNA定量檢測技術新進展及質量控制研討會
    文章來源於公眾號:中國艾協動態原文標題:【學術交流】中國性病愛滋病防治協會學術委員會實驗室及檢測學組 在京舉辦「HIV DNA 定量檢測技術新進展及質量控制研討會」2020年9月23日,中國性病愛滋病防治協會學術委員會實驗室及檢測學組在北京首農香山會議中心召開了「HIV DNA 定量檢測技術新進展及質量控制研討會」。
  • 微流控精準組裝及外消旋體手性測量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孫佳姝課題組在微流控精準組裝及外消旋體手性測量方面取得進展。手性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性質之一,在蛋白質摺疊、DNA複製、不對稱催化等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生物分子(如胺基酸)的手性檢測在化學、醫學、製藥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圓二色譜(CD spectroscopy)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手性檢測方法之一,但該方法僅能檢測少量種類的手性胺基酸,且無法直接測量由等量對映異構體組成的胺基酸外消旋體。
  • 清華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洪波課題組微創腦機接口臨床研究取得進展
    清華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洪波課題組微創腦機接口臨床研究取得進展  清華新聞網5月6日電 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洪波副教授課題組在微創腦機接口和大腦皮層功能定位方面的研究論文近日分別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神經影像》(NeuroImage)和《神經外科雜誌》 (Journal
  • 「第九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大會...
    :00 基於氣相富集的重金屬快速檢測技術研究 報告專家:中國農科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毛雪飛副研究員
  • 寵物人畜共患病快速檢測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聯合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成功建立寵物(犬貓)狂犬病、結核病、弓形蟲病、附紅細胞體病和鉤端螺旋體病等5種人畜共患病檢測技術方法,與經典方法比對,證明其簡便快速、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研製出弓形蟲快速診斷試劑盒;完成新獸藥申請書1項;申報國家專利2項;並進行了上海犬貓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學調查。
  • 俞大鵬-趙清課題組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納米孔DNA測序技術被認為是實現第三代快速,低成本,長鏈直讀DNA分子測序最有競爭力的技術之一,對研究人類遺傳病因,個性化醫療等諸多領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當溶液中的長鏈DNA分子在電場驅動下穿過一個尺度在納米量級的小孔時,離子電流會由於DNA分子的阻塞作用形成瞬時下降,而對於電流下降的分析可以得知穿孔分子的尺寸,大小,構型等生物學特徵。
  • 學校新型多糖疫苗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學校新型多糖疫苗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2021-01-10 23: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農科院研發成功一項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記者董峻)中國農業科學院一個科研團隊日前在農業汙染物快速檢測技術上獲得新突破。科研人員研發成功一套快速檢測系統,5分鐘左右即可檢出農產品中的多種農藥殘留。據這項研究的牽頭人、中國農科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教授王靜介紹,這一技術集成了免疫檢測、圖像識別、人工智慧、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試紙條經微信小程序拍照後上傳、後臺對數據進行分析後,檢測結果即可顯示在手機上。
  • 鰱鱅魚基因組進化與物種形成研究取得進展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在線發表了題為Whole genome sequencing of 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and bighead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 provide novel insights into their evolution and speciation的研究論文
  • 徵信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我國社會信用環境顯著改善
    會議認為,2019年以來,徵信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尤其是今年以來,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徵信工作,創造性地改善小微企業徵信服務,穩妥有序推進徵信業對內對外開放,二代徵信系統成功上線運行,動產擔保統一登記試點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徵信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成效顯著,徵信事業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 這6所大學在「新冠肺炎」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3所不是985大學
    作為我國科研的主要力量,高校也在積極開展新冠肺炎研究,為我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那麼,哪些大學已經在新冠肺炎研究上取得了重要進展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一、浙江大學疫情發生後,浙江的重症病人都集中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 高螢光強度和光穩定性螢光染料研究取得進展
    高螢光強度和光穩定性螢光染料研究取得進展 2016-06-13 09:44:20 來源:全球紡織網   6月7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生物技術部徐兆超研究員帶領團隊
  • 中國海洋大學在海水汙染物檢測傳感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11月17日,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明崗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線發表了題為「Tuning interfacial energy barriers in heterojunctions for anti-interference sensing」(《調控異質結界面能壘實現抗幹擾傳感》)的研究成果
  • 對比2018,研究CAR-T的公司取得了哪些進展?
    CAR-T治療早在1989年首次被提出,但從2011年起對於此療法的研究才有了緩慢的進展,直到2105年,相關研究呈突飛猛進的增長趨勢,圖2為相關領域專利的申請趨勢圖[1]。2017年8月,諾華公司Kymrial(靶向CD19的CAR-T細胞)被美國FDA批准上市,標誌著CAR-T細胞療法真正進入臨床應用。
  • 東華大學納米材料研究有重大進展
    東華大學納米材料研究有重大進展 2005-11-10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承擔的《高聚物基納米特種功能纖維及製品
  • 汙水處理軟測量技術研究進展
    與常規目標指標的檢測方法相比,這些基礎指標檢測耗時短、費用低,獲得的相應的目標指標耗時較短、費用低廉。軟測量的這些優點使其在部分工業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也為汙水處理設施水質指標的日常監測與實現汙水廠運行智能化提供了新的解決途徑。近年來,國內的研究人員在汙水處理領域對軟測量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通過綜述現有文獻,概述了軟測量技術測量汙水處理相關水質指標的進展。
  • 全自動印刷品質量檢測技術
    例如:獨特的新技術和良好、穩定的印刷質量。但獨特的新技術和良好、穩定的質量是很難用金錢衡量的,況且在質量方面,要使企業長期擁有良好且持續穩定的總體質量,必須擁有一個合理的、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無論是生產商還是最終用戶,大家都希望得到良好的、穩定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