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不止拳腳相加 精神和錢財控制也屬家暴行為

2020-12-16 湘湘帶你看社會

原標題:你可能不知道,這些行為也是家暴!

今天(11 月 25 日),是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關於家庭暴力的相關討論,也再一次登上了微博熱搜。都說家是避風的港灣、情感的歸宿,然而現實中屢屢發生的家庭暴力,卻讓這個本該承載著脈脈溫情的地方變成了不少人的噩夢。

在很多人的概念裡,家庭暴力就是丈夫打老婆。事實上,婦女、老人、小孩、殘疾人等,都是我國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來自全國婦聯的數據顯示,我國2.7億個家庭中約有30%存在家庭暴力,有16%的女性承認遭受過配偶的暴力,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後才報警。

在家暴形式方面,儘管毆打等身體侵害仍是「主流」,但謾罵、恐嚇等精神暴力的嚴重性也越來越凸顯。而且,施暴主體也更加多元化。令人欣慰的是,自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家暴受害者有了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意識,越來越多的人敢於向家暴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大家可能不熟悉的家暴行為。

一、「家暴行為」存在五大誤讀

誤解1:家庭暴力只發生在窮人家

誤解2:家暴是因為喝多了酒

誤解3:他只是說話難聽,他沒打你

誤解4:他打你、控制你,是因為愛你

誤解5:為了孩子,我可以忍

家暴者為什麼會有施暴心理?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處在高壓狀態。工作上的壓力、家裡婆媳關係……人的情緒很容易失控。對於一些家暴者來說,他們在外面受了委屈、掌控不了局面,回家之後就想掌控一些權力,想在小家庭當中實施一下。這就是施暴者的控制欲望在作祟。最初可能是說話音量提高。接著,可能會去找戀人的缺點,去否認她,挫敗她的自信。第三步,就是製造肢體衝突,讓她閉嘴。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突然被什麼事情觸發了,就變成了那種很難理解的狀態。

在中國白絲帶志願者官方網站,有專門的心理諮詢熱線。曾經有施暴者打電話進行心理諮詢。據這位家暴者後來描述,當他在敘述「我想讓孩子媽媽閉嘴」的時候,對方反問了他一句話:「她是一個人,她有說話的權利嗎?」是啊,她有說話的權利,有表達的權利。

後來,也有諮詢師給出了三點很重要的建議。一是施暴者的覺察——應該要去了解自己憤怒的臨界點,自己要辨別出來。二是脫離現在的環境,去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三是最好能在當地找一個可靠的心理諮詢師接受持續的心理治療。

二、你可能不知道,這些行為也是家暴!

謾罵、恐嚇等精神暴力都屬家暴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條規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專家解讀:從行為類型來看,除了身體暴力,明確包括精神暴力,「等侵害行為」給了法官具體情況的自由裁量空間,可以把性暴力納入「等」的行為類型之中。

同居關係發生暴力也算家暴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法規定執行。

專家解讀:在附則中增加準用條款,擴大了主體適用範圍,有著同居關係、撫養照料關係、家庭僱傭關係等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都可依照反家暴法規制。例如:保姆虐待女嬰並向其口中吐痰,亦算家庭暴力。

精神和錢財控制也屬家暴行為

知名美妝博主宇芽曾講述,自從和前男友在一起後,家暴和各種貶低大罵接踵而至,她不僅遭受了肢體上的暴力,在精神上和錢財上也受前男友的控制,還曾一度被威脅恐嚇。在視頻裡,她哭訴自己半年來的遭遇,後悔自己沒有在第一次遇到的時候就留下證據並報警,直到最後一次,男友的施暴導致她下半身失去知覺才清醒。

僅僅是電梯這段視頻就讓人不寒而慄

這個光著上半身的男人衝到電梯裡

對女孩進行拖拽

最後生生把她拖了出來

除了遭受肢體上的暴力

宇芽在精神上和錢財上

也在被暴力,被洗腦

對此,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楊曉林表示,「從家庭暴力的表現形式來看,肢體暴力只是其中一種,家庭暴力還表現為經濟暴力、情感暴力、性暴力等各種形式。」

家庭暴力根據不同的尺度,有不同的區分方式

家庭暴力並不僅僅是毆打、殘害等此類身體暴力行為,還包括精神暴力和性暴力。

北京市石景山區檢察院檢察官曹麗薇曾在接受採訪時介紹:「精神暴力行為的發生要達到經常性才能構成家庭暴力,而一般程度上夫妻吵架不能說就一定是家庭暴力。」

身體暴力:夫妻一方毆打另一方致死、致殘、重傷的;夫妻間經常性的拳打腳踢、咬、掐、擰、推、搡、扇耳光等人身傷害或羞侮行為;婦女在孕產期間遭配偶毆打的;在離婚訴訟期間毆打或唆使他人毆打配偶的;由第三者介入的對配偶的身體傷害行為。

精神暴力:夫妻一方對另一方經常性的威脅、恫嚇、辱罵造成對方精神疾患的;以傷害相威脅,以損害家具、傷害動物、打罵孩子相恫嚇造成對方精神恐懼、安全受到威脅的;為達到精神控制的目的對配偶經常性的當眾或私下惡意貶低、羞辱、挖苦、奚落、嘲笑、謾罵致對方不堪忍受的;經常刁難、幹涉、猜疑、阻止限制對方行動自由,影響對方正當工作生活的;公開帶第三者回家同居羞辱配偶的。

性暴力:經常以暴力強行與配偶發生性行為,造成傷害後果的;酗酒後以暴力強行與配偶發生性行為,致對方不堪忍受的;患有傳播性性疾病以暴力強行與配偶發生性行為的,以暴力方式強行對配偶實施變態性虐待的。

經濟暴力:對另一半實行經濟控制。

冷暴力:漠不關心、不理不睬、不過性生活、不做家務等。

三、當遭受家庭暴力後,我們應該如何做?

家庭不是法外之地,家暴的真相只有一個,就是有人施暴。停止關於「為什麼動手」的發問,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施暴者的懲戒上,才能形成對家庭暴力「零容忍」的社會氛圍,才能築起反家暴的銅牆鐵壁。

[來源:大眾網 編輯:古德]

【來源: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妻子遭遇家暴報警,丈夫拳腳相加,竟然打斷輔警兩根肋骨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揚州新聞頻道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10月23日,江蘇省揚州市高郵武安的李某報警稱,自己遭遇家暴,被丈夫陳某打傷了。民警趕去調解,沒想到,陳某非常不冷靜,竟然對輔警一番拳腳,還打斷了輔警的兩根肋骨。執法記錄儀顯示,當時民警正在批評教育陳某。沒想到,陳某突然情緒激動,對輔警拳腳相加。原來事發當晚,揚州市高郵武安派出所接到當地居民李某(化名)報警稱,自己被老公打了。
  • 老公家暴,婆婆為我做家暴證人,終於把婚離了
    汽車一路疾馳,她終於回到了自己闊別多年的家鄉,帶著小女兒和兒子來看望婆婆。其實嚴格來說這已經不是自己的婆婆了,但自從和老公離婚後,她心裡一直惦記著她。當年的她深受家暴摧殘,卻一直為了兩個孩子不敢離婚。每次一提離婚,老公又免不得一頓拳腳相加,還說永遠不會允許她帶走孩子。離又離不掉,日子過的又難熬,她每天都活在淚水與恐懼中。原本她以為自己忍著不離,就可以為孩子換來一份相對安穩的生活,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當老公又一次醉酒後,竟然把拳頭揮向了四歲的兒子,她拼命阻擋卻抵抗不了一個男人的力量。
  • 這些行為,說明TA有家暴傾向
    電視劇播出後,一些家暴受害者勇敢地站了出來。曾有觀眾致電馮遠徵,表示正是因為這部電視劇,結婚4年的姐姐才向家人坦白,自己就是一個「梅湘南」。在此之前,姐姐和姐夫每周都回家和父母團聚,家人從未發現姐夫有這樣的暴行。
  • 多數人不知道「經濟控制」也算家暴
    核心提示: 婚姻生活中,家庭暴力已成為影響和破壞婚姻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實施至今已經2年時間,使得反家庭暴力有法可依。除過毆打、殘害、限制人身自由等傳統的家庭暴力方式,您知道還有哪些情況屬於家暴的範疇嗎?如果遇到經濟控制、冷暴力等暴力行為你會認為這是家暴行為嗎?
  • 《與敵共眠》:冷暴力、精神控制才是家暴最恐怖的一面
    家庭暴力究竟有多可怕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家暴往往意味著對受害者進行言語上的侮辱以及行為上的攻擊。但事實上,「家庭暴力」所包含的內容遠比眾人以往認知中複雜得多。除去常見的身體暴力以及語言暴力以外,家庭暴力還包括性暴力、經濟控制和精神暴力。在這幾種類型的家庭暴力中,精神暴力是現實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暴力手段。而電影《與敵共眠》就是講述了妻子羅拉擺脫偏執狂丈夫馬丁長達三年時間的精神暴力的驚悚故事。
  • 網爆29歲偶像家暴女友,娛樂圈家暴,連佟麗婭小章子怡也未能倖免
    2020年真的不一樣,尤其是娛樂圈的爆料那真是一個接一個的,有點兒層出不窮的模樣了,前天還爆料張丹峰和洪欣已經離婚的八卦,接著又有了29歲偶像家暴女友逼其墮胎的新聞,這個娛樂圈是怎麼了,出軌的出軌,家暴的家暴,辛苦賺的血汗錢打下的事業為何那麼容易迷失自我,斷送前程呢?
  • 家暴對象不分男女,不僅包括身體暴力,以下三種行為都屬於家暴
    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的行為。家庭暴力包括哪些行為?根據有關國際公約、國外立法例以及被普遍認可的學屆理論研究成果,家庭暴力包括身體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經濟控制四種類型。
  • 提醒所有「家暴」孩子的父母:你的行為,將毀掉他們的一生
    隨後對小明拳腳相加,下手之重常人難以想像,當鄰居聽到聲音,將小明從他爸爸手裡救下時,小明已經奄奄一息了。 小明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一直喃喃地說:「我想爸爸死掉,這是今年的生日願望。」之後便因為傷勢太重,搶救無效死亡。
  • 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也是家暴受害人!
    《辦法》對「家庭暴力」的定義增加了包括侮辱、誹謗、散布隱私、威脅、跟蹤、騷擾等屬於精神暴力的家暴行為。廣東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永康稱,近年來有一些案件,一些夫妻通過網絡來散布配偶或者家庭成員的隱私,對家庭成員造成精神上的傷害。「所以我們定義裡面也明確,包括利用網絡採取的精神暴力也是納入調整範圍。」陳永康稱。陳永康提到,在起草《辦法》時,曾考慮將「家庭經濟控制」的內容納入到家庭暴力的定義中。
  • 原生家庭:你的這些家暴行為,已經在毀掉孩子的人生
    什麼樣的行為算是家庭暴力?孩子犯了錯受到的適當懲罰不算是家暴,我這裡所說的家暴行為是持續性存在的,它只是打著為了孩子的旗號發洩著自己的情緒!可能孩子什麼也沒做,但是父母由於事業、感情、健康等方面不順利,情緒暴躁,就會被這樣「有毒」的父母一頓暴打!
  • 封面評論|「500元生活費」的「家暴梗」具普法意義
    提起家暴,似乎人人都自認為知道「家暴」的含義。顧名思義,家庭暴力,自然是動輒打罵,暴力施虐了。但是,從法律意義上看,這並非全部。不信請看下題:「每月給老公500元生活費算不算家暴?屬經濟控制家暴」(3月1日澎湃新聞)。今兒是元宵節,但這題不算燈謎,而是一道普法題。
  • 深談:女人被打算家暴!男人被打算家暴嗎?
    英文名domestic violence)家庭暴力簡稱家暴,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近年來,家暴事件屢次不止,據統計,我國大約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家庭暴力,設計家庭暴力的故意殺人案件,佔到全部故意殺人案件的近10%。
  • 花甲老人遭家暴40餘年……年近70歲,終於離婚了
    法官解讀:家庭空間的私密性決定了外部的法律幹預會存在「遺忘地帶」,法律幹預無法解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表述困境,也不可能脫離夫妻關係中的道德、文化和情感等因素的束縛。本案中朱某雖然在長達40多年的婚姻生活中持續遭到家庭暴力的威脅,但始終不敢維權。現我國就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專門出臺法律,家暴受害者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利已經有法可依。
  • 井邊灣心理諮詢|家暴是一種精神疾病,三成已婚婦女曾遭家暴!
    井邊灣心理諮詢最近聽的最噁心的玩梗就是「化糞池警告」和「絞肉機專治不服!」連續看了幾天杭州殺妻案的新聞報導,井邊灣心理諮詢越來越感覺到,我們的社會需要心理諮詢!為照顧受害者家屬的情緒,也為了防止有人模仿作案,警察並沒有公布許某某處理屍體的細節。
  • 家暴行為是否觸犯刑法?遭遇家暴時應該怎麼辦?
    在婚姻和家庭矛盾中,家暴的行為是很常見的。家暴不僅會對家庭成員的身體造成傷害,還會留下心理陰影。那麼實施家暴屬於刑事犯罪嗎?遭遇家暴時應該怎麼辦?接下來就由法律快車小編帶各位了解一下吧!一、家暴行為是否觸犯刑法根據《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三條和《婚姻法》第四十三條中的規定,家暴行為屬於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在《反家庭暴力法》中第十六條中,如果家庭暴力情節較輕,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
  • 我們查閱了50份家暴判決書,情節遠比名人家暴更慘烈
    但家暴的後果非常嚴重,絕大多數受害者沒有機會像這些名人一樣走到公眾面前與施暴者對峙,他們的處境、他們遭遇家暴的程度,遠比上了熱搜的家暴更慘烈! 生活不是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裡的「安嘉和」們,並不總是會得到相應的懲罰,即便是得到懲罰,往往也要受害者付出極大的代價,甚至是「同歸於盡」,手刃施暴者的同時,也將自己送進監獄的高牆。
  • 該怎麼跟孩子解釋家暴的問題?以後該怎麼避免遇到類似的問題呢?
    後來冷靜下來想想,這種吵鬧程度就算沒動手是不是也算上家暴了。我查了很多資料,我也想深入的知道家暴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換句話說,他們在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不知道如何處理,不知道行為的邊界在哪兒,依據他們身體上的經驗,就是暴力。這就造成了他們後來成為了施暴者。
  • 調查|我們查閱了50份家暴判決書,情節遠比名人家暴更慘烈!
    但家暴的後果非常嚴重,絕大多數受害者沒有機會像這些名人一樣走到公眾面前與施暴者對峙,他們的處境、他們遭遇家暴的程度,遠比上了熱搜的家暴更慘烈!生活不是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裡的「安嘉和」們,並不總是會得到相應的懲罰,即便是得到懲罰,往往也要受害者付出極大的代價,甚至是「同歸於盡」,手刃施暴者的同時,也將自己送進監獄的高牆。
  • 一紙人身安全保護令 家暴受害者的護身符
    經審查,法院認為劉某對衛女士的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其正常生活和工作,遂發出人身保護令,禁止劉某對衛女士實施家庭暴力,有效期為6個月。攸縣的代女士、王女士也因丈夫對其實施家暴,今年向當地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其申請均獲得法院的支持。2.
  • 家暴豈是家務事?漠視、不作為比家暴更可怕
    一直以來,家暴都是整個社會揮之不去的話題,我們總是在譴責家暴行為,同時也在呼籲廣大受害者需要及時救助,但因家暴致死、致殘的事件卻依然屢見不鮮。9月,四川藏族姑娘拉姆在直播中遭前夫潑油縱火,傷重不治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