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所有「家暴」孩子的父母:你的行為,將毀掉他們的一生

2021-01-20 騰訊網

今年年初,曾在網絡上看到一則報導,來自單親家庭的小明(化名),從小他爸爸就對他非常冷漠,因為媽媽在生他時難產去世了。

爸爸將這一罪責安在了小明身上,認為是小明害死了妻子。只要有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對小明拳打腳踢,6歲的他只要看到爸爸抬手立馬就會護住頭。

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趕快長大,離開這個冰冷的家。所以他特別注重生日,每過一個生日,就覺得自己離好日子又近了一步。

6歲生日時,小明用偷偷攢下的錢,為自己買了一塊小蛋糕慶祝,沒料到正好遇到喝得爛醉的爸爸回家。他看到小明買了蛋糕,便破口大罵:「你媽死了你很開心嗎?掃把星。」

隨後對小明拳腳相加,下手之重常人難以想像,當鄰居聽到聲音,將小明從他爸爸手裡救下時,小明已經奄奄一息了。

小明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一直喃喃地說:「我想爸爸死掉,這是今年的生日願望。」之後便因為傷勢太重,搶救無效死亡。

家暴,讓我們看到了社會的真正面目,並不是所有父母都會疼愛孩子,在有些人的眼裡,孩子並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依附於他們的私人物品,是的,是物品。

所以,他們想怎麼虐待就怎麼虐待,全無人性。

如果做父母需要考試的話,那些家暴的人必然不會有成為父母的機會,可惜並不需要。

家暴孩子的父母通常都懦弱無能,膽小如鼠。他們之所以選中孩子下手,不過是因為孩子弱小沒有反抗能力而已。

在家暴中長大的孩子,成年以後的路基本都不會太順,家暴給他們造成的心理傷害太深了。

心理學家李雪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家庭的烙印會一直伴隨孩子。」

不過家暴也分程度,像小明這樣的屬於少數,已經牽扯到了犯罪。大多數孩子經歷的家暴,不至於威脅生命,但卻對內心造成了難以磨滅的傷害。

在《我是演說家》裡,選手顧春紅曾講述起自己母親被家暴的經歷。

她說她小的時候,爸爸因為一點小事就會動手打她媽媽。有時候家暴的原因無理至極,有一次媽媽僅是帶著她們姐妹午睡,爸爸便不由分說地動了手。

所以在她的整個童年時期,她都不敢午睡,更不敢和父親單獨相處,害怕突然被打。

她坦言道,至今想起家暴依舊感到恐懼。她非常懼怕、排斥社交,和人相處會感覺到不安全,總是會刻意切斷和外界的聯繫來保護自己。

的確,在家暴中長大的孩子,成年以後會特別恐懼親密關係,嚴重缺乏安全感。他們永遠和周圍人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因為這樣最安全,不會有人無緣無故地跳出來傷害自己。

有些家長總以為孩子還小,被打被罵長大後都會忘記,實際上他們會永遠記得。

前面的案例裡,小明父親開始施暴時,總會以「都是因為你,這個家才怎樣」的理由。在類似的事件裡,這樣的言辭會導致孩子嚴重缺乏自信,很容易自責。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到一點:「幼小的孩子,總以為自己的力量是無窮的,總想靠自己的能力去改變父母。」

他們本不應該承擔這些,應該在愛和支撐中長大,對自己充滿信心,對世界充滿安全感。

成為父母不需要考試,確實是一項大的挑戰,如果你沒有準備好,就不要輕易帶另外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這非常不公平。

如果他知道來到這個世界,等待自己的將是家暴和虐待,還期待出生嗎?還會感謝你帶他來這個世界嗎?如果你的伴侶家暴,請一定要反抗,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沒有例外。

有一項心理調查顯示:90%的施暴者都會在受到受害者反擊後覺得對方「不好惹」,從而停止欺凌行為。反之,如果受害者一直默默忍受,則會導致施暴者變本加厲。

讓家暴終止在自己這一代是每個人的使命,如果你已經受到了家暴的殘害,請不要讓你的下一代經歷這樣的痛苦。

- The End -

作者 | 湯靡達

參考資料:

Field T, Vega-Lahr N, Scafidi F, Goldstein S. Effects of maternal unavailability on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s.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1986; 9:473–478.10.1016/0163-6383(86)90019-6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你的這些家暴行為,已經在毀掉孩子的人生
    什麼樣的行為算是家庭暴力?孩子犯了錯受到的適當懲罰不算是家暴,我這裡所說的家暴行為是持續性存在的,它只是打著為了孩子的旗號發洩著自己的情緒!可能孩子什麼也沒做,但是父母由於事業、感情、健康等方面不順利,情緒暴躁,就會被這樣「有毒」的父母一頓暴打!
  • 家暴:孩子一生的夢魘,他們不是你的洩憤工具
    當孩子目睹家暴這一現象,幼小的心靈會產生巨大的傷害,他們會哭泣,然後阻止,阻止無效又會不知所措,最後變得麻木,甚至有的孩子還會因此出現仇恨的扭曲心理。父母情緒不穩定,孩子作為受害者承受著父母的所有不開心,便會越來越不敢說話,不敢吱聲,長此以往就會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有什麼想法也總是憋在自己心裡,有什麼委屈也總是自己消化。
  • 毀掉孩子一生的,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有專家研究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曾經在語言上傷害過孩子。而語言暴力,會成為孩子一生的傷痛。第一個孩子手裡拿著一張30分的考試卷,整個人看上去比較膽小,神情緊張,身上刻著的是父母對他說的話:「你腦子讓豬吃了嗎?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第二個孩子是剛剛跟小夥伴們完成一場不錯的足球比賽,身上的泥漬還在,因此惹怒了父母:「沒見過這麼髒的孩子,你是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
  • 這種父母「最可怕」,他們正在毀掉孩子一生
    很多控制型父母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有控制行為,覺得自己所做的都是「為孩子好」,那我們來聊一聊控制型父母都有什麼特點?過度包辦大部分的家庭裡邊獨生子女比較多,父母也越發的容易滋生「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焦慮感。
  • 夢語分享:毀掉孩子一生的是父母的溺愛!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鼓勵孩子靠自己的雙手去贏得想要的。著名教育家李玫瑾曾說:「千萬別太順從孩子,因為大部分逆子都是父母寵出來的。」《圍爐夜話》中也說道:「教子勿溺愛,子墮莫棄絕。」真正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源於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
  • 「別讓你的驕傲」,毀掉了孩子的一生
    毀掉孩子的一生現在眾多家庭裡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孩子,「孩子」成了一個家庭中的核心,作為父母,最關注的就是孩子!(他)的未來,「做什麼職業、組建怎樣的家庭」等等,孩子的一生可能都得按照父母的安排度過。在父母心中,「如果不選擇這些職業,組建這樣的家庭」,那麼他們的面子和一生驕傲該如何存放。這樣的現象,相信大家是知道的,其實孩子選擇怎樣的人生,過怎樣的生活,是他(她)們的選擇。也許你們用自己的能力驕傲的過了一生,可是強迫自己的孩子去選擇不喜歡的一生,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 父母的不作為,足以毀掉孩子的一生
    ,我是看著他長大,又看著他毀掉的。然後他爸將他送回了老家,丟給了他媽,繼續出來打工。那孩子從此呆在家裡,再沒出去工作過,他無所事事,沉迷遊戲,晝夜顛倒,瘋瘋癲癲。就這樣,五年過去了,他從17歲混到了22歲。五年間,他爸一直在外面打工掙錢,養活他們母子倆,還翻蓋了兩層小樓。今年春節,他爸悲痛地說:「這孩子算是毀了!
  • 整天跟孩子哭窮的父母,可能正在毀掉孩子一生的幸福
    文中的父母,不得不說是對奇葩夫妻,在兩個兒子面前,珠聯璧合始終如一的上演著「哭窮」大戲。以至於大兒子讀書時,因為讀了高價學校,被父母再三提醒家裡很窮,孩子省吃儉用到有時可以只吃白飯,穿爛了許久的鞋子,從不買新衣服。即便到了成年工作之後,他也會將自己每月的全部收入交給父母,「以解」父母口中的窮困。
  • 「爸爸打媽媽,我卻自責了20年」丨你的家暴,打碎了孩子一生
    按每個家庭平均一個孩子計算,中國約有9000萬孩子生活在家暴家庭中,他們蜷縮在隱秘的角落,被迫成為「暴力直播」的觀眾。她是幸運的,最終獲得了救贖,而更多和她一樣的孩子,他們沒有求助、沒有經過專業治療,只能背負內疚痛苦一生。他們的呼救,沒有人聽到。柴靜在「沉默在尖叫」的家暴專題裡採訪了幾位女囚犯,她們因為殺死長期對自己施暴的丈夫而入獄。
  • 毀掉孩子很簡單,父母只需把他們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就足夠了
    幼年時期的教育一直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但事實上,父母也是在不斷地嘗試錯誤中撫養孩子長大。父母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很容易在這個過程中毀掉他們。 雙親是一面鏡子,孩子在鏡子裡如果能得到正確的反饋,那麼感情很容易被疏解,能感覺到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溝通,能感覺到父母的愛。
  • 父母的這11種行為,毀掉的不只是孩子的人生
    父母的這11種行為,毀掉的不只是孩子的人生!3.父母經常吵架,惡言相加,根本不顧忌孩子在場。後果:將來父母感情破裂離婚時,孩子一點都不意外。後果:家裡倒是乾乾淨淨,就是不知孩子腦袋裡裝了多少垃圾。6.當他和鄰居、老師或警察發生衝突時,家長堅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邊,讓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對你不公平的。後果:他的一生永遠都會生活在不公平之中,你信不信?
  • 老師提醒:毀掉你孩子的,大多在於這6個字
    今天,我們就帶您一起去看看,這「六個字」的教育方式,是如何毀掉你的孩子的。而父母的暴力行為則很好的為孩子提供了施暴的藉口與參考。還有一種暴力,不會在孩子身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陰影,甚至毀掉他的一生。父母對孩子實施冷暴力(語言暴力),孩子會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比如孤僻、冷漠、自閉症等。
  • 父母有四種行為,正在慢慢毀掉孩子,有的趕緊改掉
    導讀:父母有四種行為,正在慢慢毀掉孩子,有的趕緊改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有四種行為,正在慢慢毀掉孩子,有的趕緊改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心理學教授:毀掉孩子一生的根本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謹就曾說過:很多父母往往看重孩子在學校所受的文化教育,而忽略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有些孩子的壞毛病和壞習慣,不單來自遊戲與懶惰,還來自最親的父母。想要將孩子養育好,父母就必須了解並掌握孩子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並遵循這些心理規律為孩子製造條件,從而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 父母10種教養行為 毀掉快樂的孩子
    父母10種行為毀掉孩子(資料圖)有些父母常常對養育孩子抱有疑問:自己明明傾盡所有給孩子最好的愛,可孩子還是不領情,反而變得跟自己越來越遠,越來越不自信。這是為什麼呢?專家經過大量案例的積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為是的愛毀掉原本自信快樂的孩子的十條共性問題,您不妨對照一看。
  • 如果父母一慣寵愛著孩子,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父母的希望。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付出了大部分精力。可是付出的越多,越得不到好的結果。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做父母的家長只會抱怨孩子怎麼這麼不爭氣?看別人家的孩子,個個都有出息,其實聰明的家長應該反思一下自己,不是孩子不爭氣,而是你的自身行為和教育出了問題。
  •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是家庭的希望,稍有不當就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是家庭的希望,父母承擔著教養孩子的偉大使命,稍有不當就會毀掉孩子的一生。現在社會的呼籲,家長的心聲,都說遊戲害了孩子。其實,真正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這不是教育,而是發洩自己的情緒,孩子成了出氣筒。這樣的父母大有人在,他們在生氣時怎麼痛快怎麼說,完全不顧及孩子的內心感受。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小王子》裡有一句告誡:話語是所有誤會的根源。父母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隨口說出的一句話,會對孩子產生多大的影響。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言六月寒。雖說「愛之深,責之切」,可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成了鋒利的刀子,直接傷害了孩子。有可能你習慣性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能親手毀掉孩子的一生!這句話可以被統稱為:語言暴力!男子在家威脅女兒。
  • 你的不自律,正在毀掉孩子的一生
    你有沒有一邊限制著孩子吃零食,一邊自己偷偷捧著薯條看電視?你有沒有一邊指責孩子學習沒有計劃,拖延懶散,一邊自己過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日子?你有沒有一邊讓孩子按時睡覺,說教早睡早起的種種好處,而自己卻趁著孩子睡著熬夜追劇?
  • 李玫瑾教授坦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
    文\張媽編輯\張媽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所有家長最關心的頭等大事,許多家長總會覺得還是會因為一些壞習慣或許因為懶惰而耽誤了學習從而毀了一生。那麼,究竟什麼東西能毀了孩子的一生呢?近年來,有一種毀掉孩子的方式正在蔓延開來,而且許多家長難以發現孩子正在面臨毀滅——那便是父母對孩子歇斯底裡的怒吼。前段時間,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在演講中表示: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李玫瑾教授為什麼會發表這樣的言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