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10種教養行為 毀掉快樂的孩子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父母10種行為毀掉孩子(資料圖)

有些父母常常對養育孩子抱有疑問:自己明明傾盡所有給孩子最好的愛,可孩子還是不領情,反而變得跟自己越來越遠,越來越不自信。這是為什麼呢?專家經過大量案例的積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為是的愛毀掉原本自信快樂的孩子的十條共性問題,您不妨對照一看。

父母10種行為毀掉孩子(資料圖)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說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給孩子不斷地施壓。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迎合家長、迎合老師甚至迎合社會評價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這樣的優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優秀」是一把雙刃劍!當孩子為了家長的期許不斷迎合的時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狀態不再自在和流暢!他只能緊緊地抓住他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得來的「優秀」!這樣「優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彈!隨時會被引爆,不是炸傷別人,就是炸壞自己!有一個統計數字,大學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認是「很優秀」者。

2.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負疚,這個時候最需要來自父母愛的陪伴、協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緒支配,只想著:你是我孩子,你要給我臉上貼金,你要讓我有面子,你不能丟我的臉!然後用你自己奇多的規條和框框來束縛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縛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聽!

鵬宇老師家的寶貝女兒在有一個假期剛開始的時候天天打遊戲,晚上打到12點才睡覺。家裡的媽媽、姨媽和姥姥都沉不住氣了:這天天打電腦,作業不寫怎麼辦!指責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聲,依然故我。鵬宇老師那次出差回來,正趕上妻子為此事犯愁。他進了女兒的房間:女兒回頭叫了一聲「爸爸」。他說:玩電腦呢,沒事,你玩!然後手放在女兒的頭上,半開玩笑說:爸爸給你傳送一些愛的能量,別耽擱你玩,你繼續玩吧。十幾分鐘後,他鬆開說:好了,不想玩了就早點休息啊,別累壞了!

那天晚上,女兒十點半就睡了。

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在負疚的狀態下仍然可以得到愛,孩子才會有順從以及有自我負責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麼滿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時,無言地陪伴,單純地給予孩子愛的支持更顯得重要!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親子教養行為的本質(五)丨超越雙趨衝突的父母之愛-教養行為的反應爐心
    親子教養行為大多採用「事件溝通模式」,父母針對生活中各個事件,以「語言」和「行為」兩種方式,「獎賞這些」、「懲罰那些」,教導兒童「
  • 父母的這11種行為,毀掉的不只是孩子的人生
    父母的這11種行為,毀掉的不只是孩子的人生!3.父母經常吵架,惡言相加,根本不顧忌孩子在場。後果:將來父母感情破裂離婚時,孩子一點都不意外。4.孩子要多少零錢都照給不誤,也不要自己幹活掙錢,千萬別節省,別像父母當年一樣受苦受累
  • 父母這五種行為,正在悄悄毀掉孩子,可惜大部分父母都沒有察覺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美]泰曼·詹森教育的根在家庭,在父母,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一顰一笑中,一惱一怒中。孩子具有天生的模仿力,他會不由自主的模仿父母的行為、語氣和習慣,直到長大以後,活脫脫的變成父母的翻版。
  •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不要讓不合格的父母毀掉孩子的教養。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不要讓不格的父母毀掉孩子的教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智力可以到學校開發,但孩子的教養需要父母以身作則、日積月累的去培養。如果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出了問題,那錯誤多半是出在原件上。
  • 心理學家:父母的這3種行為,可能會毀掉一個孩子
    但批判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減少和杜絕這種環境的存在,因為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會毀掉了一個孩子。今天我們要論述的三種行為,也屬於這個類型。1、總讓孩子聽話的行為,其實是父母在彰顯自己控制的權力有兩種父母會充滿控制,一是沒有安全感的父母,這樣的父母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孩子為虛弱、沒有安全感的自己增加了力量。
  • 父母這五種行為,正在悄悄毀掉孩子,可惜,大部分父母都沒有察覺
    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首先要做這樣的人。這不是心靈雞湯,也不是說教,而是教育孩子的成功之道。教育的根在家庭,在父母,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一顰一笑中,一惱一怒中。孩子具有天生的模仿力,他會不由自主的模仿父母的行為、語氣和習慣,直到長大以後,活脫脫的變成父母的翻版。
  • 沉迷於「垃圾快樂」中的孩子,未來多半沒出息,父母要有教養格局
    沉迷於「垃圾快樂」中的孩子,未來多半沒出息,父母要有教養格局學習是艱苦的但這種快樂屬於「垃圾快樂」,只能讓人們短期內沉迷,從長遠來看,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好處,甚至會毀掉他們的一生。「垃圾快樂」會慢慢侵蝕孩子的內心,讓他們喪失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只為了獲得短暫的滿足而玩物喪志、不思進取,這樣的人未來不可能成功。因此,面對自制力相對較差的孩子,父母需要警惕,千萬不能讓孩子陷入「垃圾快樂」的陷阱。
  • 孩子出現這5種行為,說明沒教養,做父母的一定要及時糾正
    導讀:孩子出現這5種行為,說明沒教養,做父母的一定要及時糾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出現這5種行為,說明沒教養,做父母的一定要及時糾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讓孩子快樂成長的23種優質家庭教養環境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家長課堂>正文讓孩子快樂成長的23種優質家庭教養環境 2012-10-18 09:47 來源:新浪教育
  •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是家庭的希望,稍有不當就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是家庭的希望,父母承擔著教養孩子的偉大使命,稍有不當就會毀掉孩子的一生。現在社會的呼籲,家長的心聲,都說遊戲害了孩子。其實,真正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父母的一句惡言,會像刀劍一樣刺痛孩子。雖然沒有鮮血,不留痕跡,卻深深的刺傷了孩子那顆幼小而純潔的心,還有孩子的尊嚴和一生。生活在家長語言暴力下的孩子怎麼會感到家的溫暖呢?也會扭曲孩子幼小的心靈,因為孩子生來就是一張白紙,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的,完全在於父母。父母的語言暴力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產生心理陰影,成為任性,叛逆或一生抑鬱的孩子。
  • 親子教養行為的本質(四)丨情理法的雙趨衝突—不快樂
    親子教養行為大多採用「事件溝通模式」,父母針對生活中各個事件,以「語言」和「行為」兩種方式,「獎賞這些」、「懲罰那些」,教導兒童「
  • 孩子,這4種表現最沒教養,父母如不管教,10年後他就廢了
    只要父母教得好,我堅信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沒教養的熊孩子。相信很多人都碰到過「熊孩子」熊起來的時候,第一印象就覺得這個孩子沒教養。熊孩子背後必然有個熊家庭,有趣的是,這些父母都不認為自己家的孩子是沒教養,頂多也是調皮而已。但你要明白,盲目縱容孩子並不是愛而是害。
  • 孩子「沒教養」的4種表現,外人不好意思說,父母要心裡有數
    家長在孩子做錯事情了之後,經常掛在嘴巴的話就是:「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殊不知,這種行為,很容易讓孩子變得沒教養。人的禮儀,如同魚水之情,無論在何種環境中,都應處處以禮待人,這樣才能在社會在立足,才能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 智慧父母8|"過度教養"的父母會讓孩子更焦慮,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此前的研究大多認為,理想的教養模式是父母在回應和要求兩個方面的程度都比較高,即父母一方面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對孩子的需求進行回應,而不是漠視、放縱。另一方面又要求孩子擁有責任心與獨立的人格,這樣培養出的孩子普遍具有較高的自我評價、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較高的安全感。
  • 父母的修養,孩子的教養
    孩子的教養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父母的修養,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一、關愛關愛涵蓋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包括接受孩子的情感,對孩子的行為作出回應以及共情等日常生活中能看見的行為。家裡有愛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但這份愛不是溺愛。孩子犯錯,有的父母全然不看事情全貌,首先對人說:「孩子年紀小,不懂事。」
  • 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沉迷於「垃圾快樂」中吧
    孩子成年之前,心理髮育不夠成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沉迷於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娛樂活動中,比如遊戲、小說、電視劇等等。很多孩子一旦沉迷進去,就像吃了會上癮的「毒藥」而無心學習,成為一個渾渾噩噩、虛度光陰的人。知乎上就有這樣一個話題:「如何看待毀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有網友表示:「玩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垃圾快樂。千萬不要讓孩子沉迷玩手機的垃圾快樂當中。」
  • 孩子餐廳買兩份飯被媽媽怒罵,不懂愛的父母,是毀掉孩子的真兇
    她關愛自己的孩子,想著給自己的餵奶,但是她的處理方式錯了,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而且前提是自己做錯了。作為普通人,她個人的教養水平不高,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她的這種行為方式無法體現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榜樣作用。孩子的教養也是父母教養的反映,因此父母的教養對於孩子教育來說很關鍵。
  • 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長嗎?試試這3種方法
    可能大家都聽說這麼一句話:有什麼樣的父母,就能教養出什麼樣的孩子。沒有哪個父母不是費勁心血地去教養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教養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但是父母的教養知道決定了孩子的成長嗎? 記得我的鄰居小蘭,小的時候她的父母對她很嚴厲。
  • 窮養,富養,不如孩子有教養
    什麼是教養?教養是一個個下意識的善舉,地鐵車廂內,為了不弄髒座位,一位母親把小背包墊在熟睡的孩子腳下;孩子暈車在公交車上嘔吐,媽媽向其他乘客道歉,還主動將嘔吐物全部收拾乾淨。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你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因為孩子們年紀尚小,他的一切行為都是來自對最親近的人的模仿。同時因為他們年紀小,還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很多時候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人帶來怎樣的困擾,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 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的教養
    孩子就是不會,這位媽媽生氣了,一下子抓過孩子手中的紅薯,扔到旁邊的垃圾桶裡,「吃吃吃,就知道吃,你現在不學習,以後怎麼辦?」我們可以想到這個行為和語言相搏的做法,在孩子的心裡有多大的衝擊,如果沒有別人教導他,可能他真的認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是口頭上的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