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很流行做產後修復,尤其是骨盆修復,商家宣傳說是寶媽必做的項目,但是你知道骨盆修復修復的是什麼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骨盆的結構是不會改變的,它主要是由骨頭關節和固定的韌帶肌肉組織構成,即使分娩也不會改變骨盆的大小。
既然如此,那做骨盆修復修復的是什麼?
主要是骨盆裡的一些關節和韌帶組織。
骨盆裡的關節屬於微動關節,在孕期和分娩的時候會產生分離,使胎兒更好地娩出。
在這期間,骨盆中恥骨聯合部位會打開,如果出現難產,產程過長或者其他母體自身因素,則會導致恥骨聯合部位分離過寬,超過10毫米則需要進行修復。
而且媽媽在孕晚期或產後出現恥骨疼痛或腰酸背疼等症狀都可能是骨盆這個部位出現了問題。
但是骨盆修復並不是每一個媽媽都需要做的,只要身體出現疼痛或者恥骨聯合分離超過10毫米的,才需要去做骨盆修復。
骨盆修復並不是媽媽們的專利,如果你的體態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長短腿、高低肩或者走路姿勢不正,肩頸酸疼等症狀,都可能是骨盆錯位了。
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精準地評估,再進行對症的矯正閉合。
雖然骨盆並不是每一個媽媽都需要修復的,但是有一個部位幾乎每個媽媽都會受損。
那就是盆底肌,盆底肌附著於骨盆底部,主要是承託盆腔內的器官,維持其正常功能。
一旦盆底肌鬆弛,那麼漏尿、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等一系列問題都會發生。
且懷孕分娩只是盆底肌受損的其中一個因素,腹壓增加、肥胖等多種原因都會間接導致盆底肌持續受壓。
因此產後修復最該做的不是骨盆,而是盆底肌修復。
盆底肌還會隨著時間的增長愈發嚴重,尤其到了中年以後,更加難治癒。
如果產後媽媽們遇到了以上問題想要解決可以私信我,也可以關注十月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