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準媽媽會發現在吃飯時和吃飯後這段時間裡,胎兒似乎變得格外活躍,時不時就會有胎動,那麼,你們知道媽媽在吃飯的時候,寶寶在幹啥嗎?
執筆:鄒漢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很多孕媽在孕期十分關注胎兒的發育情況,因此一些愛漂亮的準媽媽也敞開肚皮吃,就算體重迅速增長逐漸穿不下以前的衣服也咬牙堅持住。
但是一些細心的孕媽會發現,就算懷孕後飯量增大吃很多,沒過多久還是很餓,其實這都是因為胎寶寶在和媽媽們爭奪營養。
為什麼說孕媽進餐後一小時,胎兒搶著和媽媽爭營養
在整個孕期的成長過程中,胎寶生長發育的營養來源都是母體,換句話說,他們獲取的營養實際上是孕媽吃下食物後轉化的營養,通過臍帶和胎盤傳送過去的。懷孕後要為兩個生命提供營養,因此機體會自發調整食量。
母體孕育機制啟動後,由於胎兒成長發育的營養需求,一定程度上要大於維持孕媽身體正常運轉,因此他們會與媽媽爭奪營養,尤其是在孕媽進餐後一小時的消化時間段。
另外,一般在保證孕媽本身身體不會出現嚴重病症的前提下,機體本身也會將營養大量供給胎兒發育。因此在孕期,實際上孕媽們吃的大部分食物裡的營養都被胎寶搶去,本身獲取的能量和營養都有限和稀少,自然就會有「吃很多也餓得快」的生理現象。
孕媽吃飯後胎寶會幹啥?
不少準媽媽會發現在吃飯時和吃飯後這段時間裡,胎兒似乎變得格外活躍,時不時就會有胎動。這是因為孕媽通過吃飯攝入各種營養物質,對胎寶也會有一定影響。醫學家們通過臨床B超監測發現孕媽飯後胎兒有以下表現:
1、分辨食物味道
雖然難以置信,但胎兒確實也能夠分辨出孕媽吃的食物的味道。當進入孕晚期時(孕7月),胎兒的五官已經逐步發育,味覺系統也開始特意完善,味蕾數量慢慢達到一個峰值,因此反而比成年人更加敏銳。
到孕晚期時,胎兒每天就會喝一升左右的羊水,而羊水的味道實際上是由孕媽的飲食來決定的,如果孕媽吃太過於辛辣重口味的東西,羊水味道就會變得苦和刺激,如果孕媽飲食清淡或嗜甜,羊水就會偏甜。
從數據上來看,胎寶們更喜歡偏甜的羊水,當孕媽吃過甜食後,胎動會比平時要更加明顯和頻繁,因為甜味滿足了他們的味蕾,就表現得十分開心。
2、手舞足蹈
由於孕媽進食後,體內的血糖水平會逐漸升高,因此母體血液循環加快,給胎兒帶去了更多營養物質和氧氣,讓他們的生存環境更加適宜。
並且胎兒也會有「餓」的感覺,因此媽媽吃飯意味著他們也「開飯」了,吃飽了自然會感到興奮,運動量也會大大增加,開心的手舞足蹈起來,於是準媽媽就會感受到胎動比其他時間段要更加頻繁。
看到這裡,不少網友直呼:「看來真是天生的小吃貨」
孕期飲食要注意哪些方面?
1、營養均衡,避免暴飲暴食
孕期孕媽食量和胃口會有所增長,這是為了滿足胎兒健康發育的需求,據調查,孕期飲食熱量需要比孕前增長8%以上,到孕晚期時更需要增加20%左右才能夠保證孩子健康出生。
想要胎寶健康發育,首先就要做到營養均衡,鈣、鐵、鋅、維生素等常見微量元素自然不可少,但一定要注意,孕期飯量增大餓得快,並不是暴飲暴食的藉口,吃要吃的對,應當適量增加高蛋白肉類和瓜果蔬菜,避免脂肪含量過高或生冷辛辣的食物。
2、不同階段的需求不同
孕早期由於早孕反應,很多孕媽會出現嘔吐、食欲不振等現象,由於這是胎兒增長速度沒那麼快,只要孕吐反應不是讓人一整天沒食慾,就無需刻意強迫自己吃東西,正確做法是少食多餐,或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來刺激胃口。
孕中期早孕反應逐漸消失,胎兒發育速度會大大加快,孕媽們可以適當增加進食量,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還可以根據胎兒需求、飢餓程度、身體變化來適當安排加餐。
此階段的孕媽容易發生便秘和水腫的情況,因此要多吃一些瓜果和蔬菜,飲食也要偏清淡,防止出現水瀦留。
孕晚期胎兒生長進入最後衝刺期,建議準媽媽們可以多吃一些動物蛋白質和維生素,促進胎兒生長和產後哺乳,此時由於準媽媽胃部受到壓迫進餐量會變少,每天進餐次數也要增加至4~5次,避免胎兒營養缺乏。
孕期對於飲食的控制不僅是對自身的負責,也是對胎兒的負責,因此準媽媽們在這一方面一定不能馬虎。媽媽們還記得孕期時的菜單嗎?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