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性默寫| 魚我所欲也

2021-02-20 高考語文寶典

小夥伴們大家好,之前我們複習了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今天我們來複習另外一篇《魚我所欲也》。生命是可貴的,但生命的意義絕不僅僅停留於「活著」。當一個人面臨生死抉擇時,應該怎樣做出自己的決定?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一個重要主張:義重於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捨生取義。

       

那麼究竟什麼是「義」呢?「義」的內涵有多寬、多深?我們就從原文中尋找答案吧,首先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原文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是孔子之後戰國中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他曾遊梁,說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於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後,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義」,是孔子思想的發展。其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於鼓動性;善於運用譬喻來陳說事理,辨認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說服力。《魚我所欲也》一文就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特點。

魚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寧願捨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寧願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

         

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麼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麼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幹呢?採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只不過是賢人能夠不丟掉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可是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見了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是為了住所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願)死也不願接受(別人的施捨),如今(有人)卻為了住宅的華美而接受了;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願)死也不願接受(別人的施捨),如今(有人)卻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願)死也不願接受(別人的施捨),如今(有人)卻為了讓所認識窮困貧乏的人感激他們的恩德而接受了它。這種(行為)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惡廉恥之心)。

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論述了孟子的一個重要主張:義重於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捨生取義。

            

孟子先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一個比方: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生命而要義。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捨生取義」的主張。這個主張是全篇的中心論點。

         

孟子從三個方面論證了捨生取義的意義。其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這幾句論證說:生命是我珍愛的,但還有比生命更為我所珍愛的(指正義),所以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厭惡的,但還有比死亡更為我所厭惡的(指不義),所以有時對禍害(死亡)不願躲避。這是從正面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應該捨生取義。其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這幾句論證說:如果沒有比生命更為人們所珍惜的,那麼凡是可以用來保全生命的手段哪樣不能用呢!如果沒有比死亡更為人們所厭惡的,那麼凡是可以用來避免禍患(死亡)的事情哪樣不能做呢!言外之意是:這樣下去,人們的行為不是會變得無所不為、卑鄙無恥了嗎?這是從反面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應該捨生取義。其三,「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這幾句論證說:通過這樣的手段(指不正當的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而有的人不願意採用;通過這樣的辦法(指不正當的辦法)就可以避免禍患(死亡),而有的人不願意去幹。所以,還有比生命更為人們所珍愛的(指義),還有比死亡更為人們所厭惡的(指不義);不單是賢人有這種重義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賢人沒有喪失罷了。這是從客觀事實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有人捨生取義。通過論證,文章開頭提出的中心論點就成立了。

        

為了使這種道理更令人信服,更容易被人接受,孟子接著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簞」是古代盛飯的圓形竹籃,「豆」是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呼爾」是大聲呼喝著,「蹴爾」是用腳踢著。這幾句說:只要得到一小筐飯、一小碗湯就可以保全生命,不能得到就要餓死,如果是輕蔑地呼喝著叫別人吃,哪怕是飢餓的過路人都不願接受,如果是用腳踢著給別人吃,那就連乞丐都不屑要了。這一事例生動地說明了人們把義看得比生更為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就會捨生取義。

         

在孟子看來,「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這種重義之心,人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之時都應捨生取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並非都是如此,有的人在窮困危急的情況下可以拒絕別人侮辱性的施捨,而在和平安寧的環境中卻見利忘義。文章第三段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孟子指出,社會上確實存在「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人。有人不問合不合禮義而接受萬鍾俸祿呢,萬鍾俸祿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是為了住房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因為給了所認識的窮朋友以好處而使他們對自己感恩戴德嗎?華麗的住房也好,妻妾的侍奉也好,朋友的感激也好,這些都是身外之物,與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那些「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人當初寧肯餓死也不願受侮,卻為了這些身外之物而不顧廉恥,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認為這種人原來也有捨生取義之心,後來因為貪求利祿而喪失了。孟子警告說:「是亦不可以已乎?」這種「不辯禮義而受之」的可恥之事應該罷休了。

         

孟子本人是一個比較高傲的人,他不肯遷就,不肯趨附權勢。他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滕文公下》)孟子曾經在齊國任客卿,後來因為與齊王的意見不合,便決定辭去齊卿回家,齊王託人挽留孟子,條件是準備在首都的中心地區建一座房子給孟子住,並送給孟子萬鍾糧食作為弟子們的生活費用,結果遭到孟子的嚴辭拒絕。(《公孫丑下》)可見,孟子在本篇中所說的「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是有所為而發的,表現了孟子大義凜然的性格和氣概。

        

孟子在本篇中對捨生取義精神的頌揚,對「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批判,對後世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歷史上許多志士仁人把「捨生取義」奉為行為的準則,把「富貴不能淫」奉為道德的規範,對國家和民族作出了貢獻。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過零丁洋》詩中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現代無產階級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義詩》中說:「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這都是與「捨生取義」的精神一脈相承的。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生動活潑,充分體現了孟子大義凜然的個性,表現了孟子雄辯、善辯的才華。他喜歡使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如:「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本來,這話用一句就可以說完,即「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但他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來,加強了氣勢,增強了感情,顯示出說話人的義正詞嚴、理直氣壯。其次,為了把道理說得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孟子喜歡使用比喻,本篇以具體的魚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義,以「舍魚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捨生取義」,就是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

        

其次,本篇中還大量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如把魚與熊掌對比,把生與義對比,把重義輕生的人與貪利忘義的人對比,把「鄉為」與「今為」對比,這樣互相比較,道理說得更加清楚,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加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好啦,快來做一下下面的練習吧

1. 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

2. 在孟子看來,什麼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

3. 不辯禮儀的接受萬鍾是為了:

4. 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5. 寫「魚」和「熊掌」「不可得兼得」時取「熊掌」的用意是什麼?

6. 本文孟子用「 捨生而取義 」來表現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過零丁洋》中體現這種追求的詩句是:

7. 請寫出歷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確選擇的人

8.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捨生取義」的正氣歌,請概述一個這樣的例子:

9. 作者在文中讚揚的是怎樣的人?

10. 結合現實生活,給本文補充兩個論據

1.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

2. 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3.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4.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5. 意在說明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需要選擇的事,在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人們會選取價值更高的東西,用此事情來比喻」捨生取義「的道理。

6.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 嶽飛精忠報國,文天祥選擇忠義守節,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

8. 抗洪英雄李向群為保一方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誓鬥洪魔,以生身殉國。朱自清病危之際拒絕吃美國救濟糧。盧雪鵬見義勇為,勇鬥歹徒,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9. 捨生取義的人(精神永存),批評的是怎樣的人:見利忘義的人(無生命價值) 

10. 文天祥寧死也不降元,慷慨就義;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

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分享至朋友圈哦^_^

每日更新大量免費的語文知識、高分作文技巧、人物作文素材、高考詩詞解析、名家美文共賞、哲理名言和學習陪讀建議等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

搜索yuwenbaodian

或長按下圖二維碼即可^_^

相關焦點

  • 魚我所欲也-《孟子》
    點上方綠標即可聽到高考必背古詩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 2017中考語文情景式默寫片段:《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   1.《魚我所欲也》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2、《魚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論點的句子是:捨生而取義者也。   3、《魚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會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 中考語文理解性默寫匯總,考試必備
    眾所周知,古詩詞默寫在考試中是必考的。現在古詩詞默寫的題中也越來越多地出現理解性默寫的類型,不僅僅是給出半句,寫出另外半句了,所以搞清這一部分的內容還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小編老師給同學們分享的就是中考語文理解性默寫匯總,希望同學們收藏下來背一背吧!
  • 初中語文文言文《魚我所欲也》考點講解
    《魚我所欲也》   譯文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 中考語文文言文重點篇目:魚我所欲也考點
    譯文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 2020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高頻知識考點:魚我所欲也
    譯文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 2020高考理解性默寫第二輪強化過關(1-4)
    答案1.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2.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3.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4.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5.歲寒 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二、《魚我所欲也》1.《魚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解釋了不苟且偷生,而要捨生取義的原因。2.孟子《魚我所欲也》中,強調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人處世很難做到兩全其美。
  • 2018中考語文古詩文默寫必考題:《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   1.《魚我所欲也》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2、《魚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論點的句子是:捨生而取義者也。   3、《魚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會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 最新考試大綱:中學64篇古詩文理解性默寫題匯總,尖子生默默背
    最新考試大綱:中學64篇古詩文理解性默寫題匯總,尖子生默默在背(附答案)!古詩文理解性默寫題,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都是必考題型,也是難點之一。雖然說這類題都是送分題,但是你會發現,很多同學在考場上絞盡腦汁也想不起來這首詩句是什麼?
  • 2020初中古詩文經典名句之魚我所欲也(必背+默寫)
    《魚我所欲也》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2.《魚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論點的句子是:捨生而取義者也。     3.《魚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會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4.
  • 早讀2:高考名句名篇巧記(魚我所欲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魚我所欲也》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
  • 語文古詩文理解性默寫你有次次拿滿分嗎?初高中必背64篇整理
    語文考試古詩文理解性默寫你有次次拿滿分嗎?最近後臺有同學給我留言:古詩文默寫每次考試都不能拿滿分,很讓人頭疼!是啊,高考語文中,古詩文理解性默寫是高考語文的必考題型,也是一個必得基礎的題型,只要大家平時多練習,把易出錯的古詩字記牢固,就能很容易拿滿分。所以學姐給同學們歸納整理了初高中必背的64篇古詩文理解性默寫,希望大家利用課後時間去看一看,考試該拿的基礎分必拿!
  • 《魚我所欲也》導學案
    三.探究課文課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提分速領:高考語文「理解性默寫」300題,尖子生已默默get
    用心整理的高中課標必備:高考語文理解性默寫300題!(高考語文理解性默寫一網打盡)最後的衝刺階段,高三的同學們請堅持每天誦讀並認真完成下面的理解性默寫練習題300題加油吧,勝利一定屬於你們!高一、高二的同學們,也要從現在開始慢慢積累,為高考打好堅實的基礎!
  •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論述了孟子的一個重要主張:義重於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捨生取義。  孟子認為自己做了壞事感到恥辱,別人做了壞事感到厭惡,這就是義;義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須遵循的正路。
  • 同步課程︱高一語文:李清照《聲聲慢》賞析及理解性默寫
    點擊藍字關注我哦投稿郵箱fengshuihupan@163.com一、《聲聲慢》原文
  • 統編版~高中語文:理解性默寫彙編及答案!期末+高考複習列印練習
    了吧高考語文是第一個考的科目,不僅分值很大,而且語文第一科的考試情況完全影響了其他科目的答題情況(學姐的很多同學都是語文沒考好,後面的考試根本都不想去參加了)高中語文的題大多數都是主觀題,分數很不可控學姐建議:理解性默寫這一部分的分數
  • 人教版語文知識點匯總九年級(下):第19課 魚我所欲也
    第19課  魚我所欲也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苟gǒu得  -簞dān食  一豆羹gēng  蹴cù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故不為苟得也  苟:苟且。   (2)故患有所不闢也  患:禍患,災難。
  • 衡水中學語文64篇古詩文理解性默寫大全,背了就得分,收藏列印
    在高中階段古詩文默寫是語文考試中的必考題型,它對於孩子們的一個語文學習來講相當重要,因此是每個孩子不得不掌握好的知識點。當然了說古詩詞默寫可以說是我們古詩詞考題中最為簡單的一個種方式,只要孩子們將課本上的古詩文掌握好,那麼,默寫這塊也就沒有多大的一個問題,但高考並不是只考死記硬背的,有時還是會有一些需要靈活運用的題,比如在《離騷》中,寫自己雖崇尚美德約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貶黜的兩句是哪兩句,就算自己可以把《離騷》全都背完,但要是沒有去理解的話,也不會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的,所以這一道題不僅考察的有同學們的背誦能力
  • 初中語文新題型:64篇古詩詞考點大全——理解性默寫,6-10分白送
    初中語文新題型:64篇古詩詞考點大全——理解性默寫,6-10分白送 古詩詞默寫是任何時候都會考到的題型,一般是以默寫或者詩詞鑑賞的題型為主,但是近年來,考試改革,詩詞鑑賞的內容偏向於課外,所以初中64篇古詩詞基本上只考到了默寫。 課內的名句名篇是考查的重點,大綱規定必背篇目更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