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

2021-02-20 經典古詩詞鑑賞

  《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論述了孟子的一個重要主張:義重於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捨生取義。

  孟子認為自己做了壞事感到恥辱,別人做了壞事感到厭惡,這就是義;義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須遵循的正路。

  孟子先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一個比方: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捨棄生命而要義。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捨生取義」的主張。這個主張是全篇的中心論點。

  孟子從三個方面論證了捨生取義的意義。

  其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這幾句論證說:生命是我珍愛的,但還有比生命更為我所珍愛的(指義),所以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厭惡的,但還有比死亡更為我所厭惡的(指不義),所以有時對禍害(死亡)不願躲避。這是從正面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應該捨生取義。

  其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這幾句論證說:如果沒有比生命更為人們所珍惜的,那麼凡是可以用來保全生命的手段哪樣不能用呢!如果沒有比死亡更為人們所厭惡的,那麼凡是可以用來避免禍患(死亡)的事情哪樣不能做呢!言外之意是:這樣下去,人們的行為不是會變得無所不為、卑鄙無恥了嗎?這是從反面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應該捨生取義。

  其三,「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這幾句論證說:通過這樣的手段(指不正當的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而有的人不願意採用;通過這樣的辦法(指不正當的辦法)就可以避免禍患(死亡),而有的人不願意去幹。所以,還有比生命更為人們所珍愛的(指義),還有比死亡更為人們所厭惡的(指不義);不單是賢人有這種重義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賢人沒有喪失罷了。這是從客觀事實論證義比生更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有人捨生取義。通過論證,文章開頭提出的中心論點就成立了。

  為了使這種道理更令人信服,更容易被人接受,孟子接著用具體的事例來說明。「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簞」是古代盛飯的圓形竹籃,「豆」是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呼爾」是大聲呼喝著,「蹴爾」是用腳踢著。這幾句說:只要得到一小筐飯、一小碗湯就可以保全生命,不能得到就要餓死,如果是輕蔑地呼喝著叫別人吃,哪怕是飢餓的過路人都不願接受,如果是用腳踢著給別人吃,那就連乞丐都不屑要了。《禮記·檀弓》有一段故事與此相類似:「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人厭惡,所以寧願餓死也不願接受別人侮辱性的施捨。連無人認識的路人和貧困低賤的乞丐都能這樣做,常人更不用說了。這一事例生動地說明了人們把義看得比生更為珍貴,在二者不可兼得時就會捨生取義。

  在孟子看來,「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這種重義之心,人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之時都應捨生取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並非都是如此,有的人在窮困危急的情況下可以拒絕別人侮辱性的施捨,而在和平安寧的環境中卻見利忘義。

  文章第三段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孟子指出,社會上確實存在「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人。有人不問合不合禮義而接受萬鍾俸祿呢,萬鍾俸祿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是為了住房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因為給了所認識的窮朋友以好處而使他們對自己感恩戴德嗎?華麗的住房也好,妻妾的侍奉也好,朋友的感激也好,這些都是身外之物,與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那些「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人當初寧肯餓死也不願受侮,卻為了這些身外之物而不顧廉恥,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認為這種人原來也有捨生取義之心,後來因為貪求利祿而喪失了。孟子警告說:「是亦不可以已乎?」這種「不辯禮義而受之」的可恥之事應該罷休了。

  孟子本人是一個比較高傲的人,他不肯遷就,不肯趨附權勢。他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滕文公下》)孟子曾經在齊國任客卿,後來因為與齊王的意見不合,便決定辭去齊卿回家,齊王託人挽留孟子,條件是準備在首都的中心地區建一座房子給孟子住,並送給孟子萬鍾糧食作為弟子們的生活費用,結果遭到孟子的嚴辭拒絕。(《公孫丑下》)可見,孟子在本篇中所說的「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是有所為而發的,表現了孟子大義凜然的性格和氣概。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生動活潑,充分體現了孟子大義凜然的個性,表現了孟子雄辯、善辯的才華。他喜歡使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如:「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本來,這話用一句就可以說完,即「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但他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來,加強了氣勢,增強了感情,顯示出說話人的義正詞嚴、理直氣壯。其次,為了把道理說得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孟子喜歡使用比喻,本篇以具體的魚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義,以「舍魚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捨生取義」,就是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其次,本篇中還大量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如把魚與熊掌對比,把生與義對比,把重義輕生的人與貪利忘義的人對比,把「鄉為」與「今為」對比,這樣互相比較,道理說得更加清楚,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加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相關焦點

  • 魚我所欲也-《孟子》
    點上方綠標即可聽到高考必背古詩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 《魚我所欲也》導學案
    三.探究課文課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理解性默寫| 魚我所欲也
    小夥伴們大家好,之前我們複習了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今天我們來複習另外一篇《魚我所欲也》。生命是可貴的,但生命的意義絕不僅僅停留於「活著」。當一個人面臨生死抉擇時,應該怎樣做出自己的決定?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一個重要主張:義重於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捨生取義。
  •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說說孟子(繪本中華故事)
    代表作:《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富貴不能淫》和《寡人之於國也》被編入中學語文教科書中。三.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想一想:從字面上理解是金錢權勢不能汙染我的品行,貧困地位低下不能改變我的意志,暴力威脅不能使我屈服。更深一層的意思是無論何種變故都無法改變我良好的品質。
  •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魚我所欲也》
    中考文言文篇目1曹劌論戰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4魚我所欲也今天的文章是《魚我所欲也》 4、魚我所欲也<<孟子>>【原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 《魚,我所欲也》,你會這樣理解嗎?
    《魚,我所欲也》是孟子寫的一篇論證性質的散文,採用了比喻,對比等論證方法,有力地論證了「捨生取義」的中心論點。「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 2017中考語文情景式默寫片段:《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   1.《魚我所欲也》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2、《魚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論點的句子是:捨生而取義者也。   3、《魚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會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 中考語文必備古詩詞:魚我所欲也
    中考語文必備古詩詞: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wù)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bì)患者何不為(wéi)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bì)患而有不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wù)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 【09魚我所欲也】課文朗讀+注釋+翻譯
    魚我所欲也文 | 《孟子》你還記得八年級學過的《孟子》三章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 魚我所欲也|安徽新東方烹飪學院 魚 美食_網易教育
    舉報 《魚我所欲也
  • 《羋月傳》: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羋茵見她們都去陽靈臺,她也要去陽靈臺。公主們都看到那邊是些氣宇不凡的公子,今日真可謂是人才薈萃呢!他們問那邊的那個美少年是誰,有人說是唐勒,姝公主說原來那個就是寫章臺賦的唐勒啊!聽說他和宋玉,景差三人,被稱為繼屈子之後,年輕一代的三大才子呢!羋茵說,後邊那個更是器宇不凡呢!穿紅衣服的那個是寫大招之賦的景差。
  • 語文說課模板分享:《魚我所欲也》
    (鞠躬),我是語文組*號考生。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課文《魚我所欲也》的教學設想。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依據,教師必須能夠深入透徹地分析理解文本內容,才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把握課文的重點。下面我將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 初中語文文言文《魚我所欲也》考點講解
    《魚我所欲也》   譯文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 初中語文《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
    看來大家在生與義之間都選擇了後者,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孟子的《魚我所欲也》,看看在生與義之間孟子是如何進行選擇的。(板書:魚我所欲也)(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教師範讀,注意字音、停頓、節奏等。明確:字音規範,語氣適中,節奏準確,重音恰當。2.學生自讀,解決重點字詞。明確:①得:通「德」,恩惠,感激。
  • 初中語文《魚我所欲也》說課稿
    (鞠躬),我是語文組*號考生。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課文《魚我所欲也》的教學設想。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依據,教師必須能夠深入透徹地分析理解文本內容,才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把握課文的重點。下面我將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 《魚我所欲也》,孟子所說的「捨生取義」適合當下麼?
    今天的高考必備經典古文15篇欣賞文章為:《魚我所欲也》(第二篇)一、原文欣賞: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 2018中考語文古詩文默寫必考題:《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   1.《魚我所欲也》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2、《魚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論點的句子是:捨生而取義者也。   3、《魚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會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 名家朗誦:《魚我所欲也》,教你我如何取捨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這句話蘊含什麼樣的深意?孟子為何說出這樣的語句?
  • 2015中考語文考點分析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初中語文說課稿:《魚我所欲也》
    初中語文說課稿:《魚我所欲也》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5-30 14:05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