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教材分析?

2020-12-25 塵埃裡的鏡子

今天整理電腦的時候,看見大學寫的教材分析,雖然不知道正不正確,但也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整理歸納出來的,想想發布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同時也能指正自己的不足,畢竟以後也是教書育人的園丁。

1. 在課程標準中,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是一體的,確立教學目標是為了教學內容的順利進行,教學內容的實行也是為了目標,兩者是互相聯繫的,無論是教學目標還是教學內容,教材分析始終都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2. 教材分析中共由四個系統組成,分別為課文系統(文本)、助讀系統(課文前面出現的課文介紹、作者的背景材料)、知識系統(生字詞的解釋)、作業系統(課後練習,對教學內容的反饋),對一篇教材的分析要從這四個系統全面出發,每個系統的順序沒有固定,可以依據自己的教學內容、學生特點進行改變,而在傳統的教學中,是基於「三基一文」進行教學,「三基」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素材」,「一文」是指「文章(課文、文本)」,對一篇課文進行分析,首先要確定的是年級,要知道這篇課文是哪個年級的,然後根據這個年級階段的需要進行解讀,也就是確定了自己所要教的重點(可從作業系統、助讀系統出發),由此可以更好把握教材分析不會偏離學生這個時期所要訓練的軌道。

3. 教材分析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單元類型」,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在這個單元的位置,每個單元都有一定的主題,確定了這個主題,就有了明確的目標性,對教材的分析不會出現大的偏差,在課程標準中,每個老師對一篇課文的解讀會有自己的角度,導致教這篇課文時出發點不同,自然側重點也就不同(具體參考韓軍和李華平對《背影》這篇課文的教學),但是對教材內容要有足夠的了解,不能歪曲教材所要表達的具體內容,其次教材分析過程中,對教材四個系統整體把握,不要只從一個系統出發或者缺三少四,而四個系統中,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對課文系統的分析,對課文的分析要從三個方面出發,一是「文體特徵」,教一篇課文之前,首先得明確這篇課文的體裁,按文章體裁進行針對性教學,像是小說文體的話,就得按小說內容教授給學生,《桂花雨》是一篇敘事記人的抒情散文,散文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是「情感是真實的」,所以在進行《桂花雨》教學過程中時,除了基礎知識之外,還要注重對情感的挖掘,教授給學生如何用小景、小物進行情感的抒發;二是注意與原生文本之間的關係,因為課文相比原文刪減了一部分內容,而為何要刪減,刪減了哪些,則是教材編寫者的選擇,教學之前,要了解課文與原文之間的差異,並要很清楚的了解,至少要比學生清楚很多,避免學生問到有關原文問題時無法回答的情況,並且可以根據學生的整體情況選擇是否將課文中漏掉的情節進行補充,如果不允許,則可以在課後告訴學生原文還有哪些情節是值得深究的,如果感興趣,就去看看原文;三是從文本內容和言語特點出發,對文本的分析,最基本的就是人物,事件,表達思想,無論是哪篇課文都是從基本的入手,抓住文本的中心再進行講課,至於言語特點,也就是言語形式,首先要明白這樣的言語有什麼好處,為什麼這樣寫,如《桂花雨》中的語言都是比較輕快歡樂的,所以一開始就奠定了歡快的感情基調,這樣寫的目的是突出「搖桂花」的喜悅,使學生能夠帶著這種感情儘快融入到這種情景之中,而有些課文的語言特點也需要先自己體會其中的含義,之後再跟相關資料進行對比,佐證。

4. 把不同版本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較,增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豐富課堂內容(如《桂花雨》原文、人教版和蘇教版的比較,兩個版本的課文都對原文進行了刪減,符合小學生的教學,但是在課堂上依然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些原文內容,使得整篇課文更具有深刻性)

5. 一篇課文在單元中所體現的教學價值:單元主題不同,側重點不同,教學價值也不同,心理狀態也會發生變化

6. 課文相比原文刪減了思鄉的感傷,和處於下層階級中回不了故鄉的無奈、悲天憫人的傷懷,李海林先生「語文教學主要著眼於教學價值」,所以對《桂花雨》的教學側重「搖花樂」,讓學生體會到當時琦君的快樂,而對原文中的思鄉情不必太深究,因為學生只是五年級,對太深層次的內容並不了解

相關焦點

  • 如何寫好教案?帶你初步了解~
    (小編有話說:教案是教學設計的書面表象形式,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寫好教案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因此寫教案也成了教師招聘考試中一個重要的考察環節。
  • 教材研究 | 《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讀後感(文/蔡韻)
    今天看到餘俊欣同學寫的《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一書的讀後感的推送,看到文末附上的徵文說明,覺得自己也可以試一下。文字粗淺,僅供參考。本書第一章確定了討論範圍:根據字典定義,教學材料和課本(教科書)的區別在於,教科書(textbook)是根據教學大綱編寫的供教師講授和學生學習的正式課本。本書(p.1)討論的「廣義的教材實際上就是『教學材料』的簡稱。
  •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改版第一年,如何用好這本教材的方法
    19年下學期開始,全國統一使用部編版教材,怎麼才能用好這本教材呢?從外觀看,內容比之前的湘教版語文書大了一倍,意味著內容多了一倍,打開書一看,果不其然,全是長篇課文。每單元前面還有單元導語頁。二、分清課文類別精讀、略讀、課外閱讀精讀的課時一般在2-3個課時,粗略讀後要精細分析某個中心段。略讀可讓學生自學,按課前題自學,老師負責檢查學習效果。
  • 深入解讀教材把好教學第一關:三岔湖小學開展青年教師教材分析賽
    為了加快青年教師成長步伐,促進青年教師磨練教學基本功,夯實業務基礎,提高教學質量,成都東部新區三岔湖小學(以下簡稱:三岔湖小學)近期舉辦了「深入解讀教材,把好教學第一關」為主題的青年教師教材解讀比賽。此次教材解讀活動由教務處組織,各學科教研組分時段有序開展。為了保證活動的高效、公平,所有參賽教師除教材外不能攜帶任何資料進入考場。現場只提供書寫的稿籤紙,真實考查了老師的教材解讀能力。
  • 教案如何才能寫好?一起來看看
    ,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和廣度方面的要求,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寫教案時,主要考慮這樣幾類知識:概念抽象學生又缺乏感性認識的知識;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遷移;現象複雜,文字概括性強的定律或定理;根據課程標準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闡述的知識;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識。
  • 教師應該如何備課,是寫在教材上好,還是備課本上好?
    寫在課本上的教案,上課的時候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重難點標記的特別清晰,與課本教材內容一一相關,能夠直接上課使用。這種方法特別簡單,方便又高效,沒有過多的理論或條條框框的大道理,簡單直白直擊重難點,許多一線教師採用的都是這種方法。
  • 如何看待清華大學將線性代數教材改為英文教材?
    我當年堅定的選擇了全校唯一上這個教材的瞿燕輝老師,至今仍然對線性代數擁有著很多深刻的認識和觀點,我覺得這本教材和瞿老師功不可沒。問題在,好的教材也要有與之對應的水平的老師,深刻體會之後,適應了這本教材的模式才能講得好。這一點清華的其他老師初次接觸,難免力不能逮,誠然不能怪老師,但更不能怪教材。其次,國外(尤其美國)教材和國內教材的區別在,他們都或多或少有點「囉嗦」。
  • 【教材教法】如何用統編教材上好小學習作課?聽聽教材編輯怎麼說
    三年級上冊訓練「觀察」,三年級下冊練習「想像」,四五年級重點幫助學生了解寫人記事等不同類習作方法,六年級針對如何圍繞一個中心和真情實感進行培養。習作單元的編排,完全從培養習作能力出發,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寫文章的,並設置了一系列訓練,保證學生在某項重要習作能力上形成突破,獲得提升。雖然統編教材努力構建一個相對科學的習作訓練序列,但是對這個序列,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 如何寫好一篇考試試卷分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考試過後的試卷分析就是教師針對試卷本身以及學生答題情況的反思,以便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查漏補缺。那如何寫好一篇試卷分析呢?首先要分析考試的試卷。試卷的題型、內容、涉及範圍是否全面地考查學生所學的知識,而且要分析考試命題的意向,特別關注一些考查思維的題目,這些就是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例文:在本次考試中,試卷共有六個大題,從字詞的考查到句子的運用,再到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延伸,最後到寫作,難度適中,比較全面地反映了這一學期學生學習的內容。
  • 教材研究 | 《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讀書心得(文/黃沁)
    今年冬天,我有幸完整地拜讀了程曉堂先生和孫曉慧女士的《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一書,讀完之後對於教材的定義、教材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中小學教材的發展、教材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取捨和調整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這為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合理地利用教材提供了更為具體的理論依據和更為廣闊的思路,可謂受益匪淺。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這本書令我印象最深的章節以及我從中得到的啟發。
  • 我們應該怎樣理解「教材分析」,怎樣進行閱讀分析
    「教材分析」就是通過閱讀分析來理解教材。其實「教材分析」指的就是備課環節的備教材,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一、樹立一一三三五語文教材分析模式蘇霍相林斯基在他的《給教師的建議》中講了這樣一件事: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了一節公開課,由於課講得實在精彩,迷住了聽眾,忘記了記錄!
  • 在教師招聘考試備考階段如何吃透小學語文教材
    教材分析是進行教學工作的一項最基礎、最重要的工作,每個教師都應該重視這一環節,並要具有分析教材的意識和能力。一般來說,分析教材應從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分析教材的內容和結構,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挖掘教材的科學方法、能力培養、思想教育因素,知道工具性、人文性在語文教材中的體現,分析教材中的學習心理問題,設計適當的教學方案或提出合理的教學建議。其基本步驟可概括為「四讀」。
  • 如何用統編教材上好小學習作課?聽聽教材編輯怎麼說
    三年級上冊訓練「觀察」,三年級下冊練習「想像」,四五年級重點幫助學生了解寫人記事等不同類習作方法,六年級針對如何圍繞一個中心和真情實感進行培養。習作單元的編排,完全從培養習作能力出發,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寫文章的,並設置了一系列訓練,保證學生在某項重要習作能力上形成突破,獲得提升。 雖然統編教材努力構建一個相對科學的習作訓練序列,但是對這個序列,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 體育中的教材分析
    備好課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這個是我們在教育學筆試中提到的,那麼在教學中說最直接的備課,就是我們如何做好我們的教材分析,在我們體育中的基本都是圍繞一個動作會從小學一直學到高中,只不過我們的教學重點發生了一些變化。
  • 剛需:怎麼給孩子選英語學習教材?如何用好教材?找到靠譜老師?
    寫在前面:本文首發於公號無敵大薇薇,主張通識教育,從語言到全學科,從三觀到批判性思維,幫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NGL你知道的,著名的國家地理旗下,專門出版全球頂級好教材和好書。目前全美大部分學校和我們國內的各大知名英語培訓機構,用的都是NGL的教材!我會聊聊家長們都很關心的,給孩子選教材的問題。這個是剛需。市面上各種英語學習教材琳琅滿目,讓人挑花眼,不知道到底哪個好,好在哪,以及娃要如何用起來才有效。
  • 「去公式化」分析化學教材及題解背後的故事
    作者 | 邵利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為什麼寫我上科大時學分析化學,留校後教分析化學,分析化學始終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我。然而這似乎是單向吸引,我的分化成績並不理想。大學期間我不是不努力,也不是沒興趣,只是記不住那麼多公式,記住的也經常張冠李戴。
  • 美國靜力學教材分析
    眾所周知,鐵摩辛柯還寫過多種材料力學、動力學、振動、彈性力學、板殼理論的教材,現在都是經典,已有文獻闡述[14,15],在此就不再贅述。他還寫過專著《俄國的工程教育》和自傳《如我所記》。大致同期,出自名家之手的含有靜力學的教材還有鄧哈託 (Jacob Pieter Den Hartog, 1901-1989) 的《力學》[16],初版於1948年,再版於1961年。
  • 「慧學韓語」韓語初學者該如何挑選教材?大熱教材分析全匯總!
    在學習韓語的韓語的過程中,挑選一本合適的韓語教材對我們往後的韓語學習非常重要。但現在市面上的韓語教材非常多,初學者們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所以經常有小可愛問慧學韓語,哪本教材最好用?對於這個問題,慧學韓語覺得,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 教材的前言怎麼寫
    如需了解詳情,請加責編微信:xueshuzhishi編寫教材,少不了要寫前言。教材的前言怎麼寫?寫教材的前言,可以寫人物介紹、人物評論以及書籍介紹,每一種都有相應的要求,本文就為大家展開介紹。1、人物介紹一般類圖書,如果沒有特別要求,前言是可以對作者進行人物介紹,但是需要注意人物介紹應該圍繞書名和文章的主題,切莫寫和主題無關的內容。2、人物評論在前言中對人物的評論要力求客觀公正,並突出人物的特點。在對人物進行基本介紹後要選取好合適的角度和立場,抓住一個核心去寫;同時注意不要主次顛倒,關鍵在於評論和特色,而不是內容。
  • 如何寫好一份競品運營分析報告?
    通過觀察和分析競品,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動態變化,市場格局,找到細分機會;獲取靈感,吸收經驗,策劃優質活動。當競品出現殺手級功能或病毒型活動的時候,也能夠迅速跟進,被對手驗證不成功的活動,我們也可以少走彎路。要想寫好一份競品運營分析報告,就需要先知道好的標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