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入選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

2020-12-23 山西省人民政府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公布全國50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名單,大同名列其中。據了解,山西省入選的城市有兩個。這是大同市具體踐行中央深改委《關於在山西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國務院《關於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國家發改委《關於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的通知》精神,守初心、擔使命,不斷聚焦能源供給、消費、技術、體制四大革命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成果。

  大同是能源大市,也是煤矸石、粉煤灰和各類尾礦的存量增量大市,固廢資源規模大、分布廣、品種多,環境壓力大,全市煤矸石存量超2億噸,粉煤灰約2000萬噸。2017年,全市固廢排放總量3287.25萬噸,由此帶來的環境和資源壓力不斷加大,大宗固體廢棄物排放影響和制約了產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為不斷提高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提高資源利用率,緩解資源瓶頸壓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市發改委全力開展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申報工作,把提高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作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點,借力國家政策,聚焦目標、真抓實幹,精心謀劃、精準對接,做細做實項目各項前期工作,協調相關部門,牽頭編制完成了《大同市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實施方案》,並及時組織申報。同時依據相關要求,組建了專業投資平臺——市信道清潔能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具體開展基地創建工作。

  按照相關部署,大同市將以大宗固廢新能源、新材料和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以集聚化、產業化、市場化、生態化為導向,發揮毗鄰京、津、冀和雄安新區的區位優勢,著力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推動各市場要素向高效益領域集中,推動大宗固廢由「低效、低值、分散利用」向「高效、高值、規模利用」轉變,形成大宗固廢多產業集聚合成、多項目承載聯動、產業鏈耦合共生、共贏發展的能源革命新興產業,為全國提供「可持續、可發展、可複製、可推廣」的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大同模式」。

  下一步,市發改委將加強統籌規劃,做好資源整合,發揮各方優勢,有序推進基地建設進程,按照基地實施方案抓緊推進基地內項目建設,落實相關配套措施,確保基地建設任務圓滿完成。

相關焦點

  • 亞洲最大的廢棄物綜合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的生態環保基地
    關鍵詞 垃圾更幹分類後發電量再提高垃圾分類相關條例的執行,讓老港基地能有效地進行末端處置是「異味」現象改善的重要抓手。從2019年9月9日起,老港綜合填埋場就停止了原生生活垃圾填埋處置業務,僅保留應急處置功能,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可促進環保建設
    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是防止環境汙染的最根本的方法。通過回收、加工、循環使用等方式從工業固體廢物中提取或者轉化為可以利用的資源和能源使其成為有用的物資,這是當前和今後工業固體廢物處理大力發展的方向。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是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工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資源保障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大宗工業固體廢物不當處置與堆存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和安全隱患的治本之策。
  • 工業固廢處置「低端化」問題突出 推進大宗冶金與煤電固廢協同利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日前,國家工信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轉型提升計劃(2020-2022年)》(下稱《計劃》)聚焦工業固廢處置,提出形成大宗聚集、綠色高值、協調高效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新格局。
  • 我國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現狀及問題分析(附:9省工業固體廢物綜合...
    按照我國的分類標準,在我國固體廢物一般分為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固體廢物、醫療廢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四個大類,其中工業固體廢物由於其成分複雜、危害性大等影響,成為固廢處理行業的重點關注領域。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年鑑數據,我國工業固廢年產生量已經連續多年超過30億噸。
  • 關於加快推進淄博市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的實施意見(2021-2025年)
    以赤泥、鈦白石膏等產生量大的大宗固廢為重點,發揮重點、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分類引導,精準施策,實行分重點、分品種的定製化管理。(三)園區為主,多點布局。基地建設採取以中鋁齊魯工業園發展赤泥綜合利用為主,鑄造固廢綜合利用、鈦白石膏綜合利用等其他工業固廢多點布局的模式建設。(四)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 基於微波技術的固體廢棄物處理系統
    其中,在汙染控制領域,特別是在工業汙泥、醫療垃圾、廢舊輪胎、電子垃圾以及建築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在利用微波對固體廢物滅菌消毒時,首先將廢物粉碎,然後送入微波加熱爐並通入蒸汽旋轉加熱,在滅菌消毒的同時廢物體積也會被壓縮。有關研究表明,將醫療廢物浸溼粉碎後,再採用微波對廢物進行消毒,毒素會被迅速消滅,廢物體積也可減少80%。全球許多國家每年產生大量的醫療垃圾,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僅在義大利,每年就有25萬t醫療垃圾產生。如果採用微波技術滅菌消毒後,60%以上的醫療垃圾可作填埋處理。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青海鹽湖化工產業區大宗廢棄物循環利用集成示範」項目自查會在寧召開
    2020年10月13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青海鹽湖化工產業區大宗廢棄物循環利用集成示範」項目自查會在西寧召開。專家一致認為項目進展良好,完成了鹽湖化工產業區廢棄物資料庫和信息系統搭建、200萬噸/年純鹼用氯化鈉生產線建設、3萬噸/年高純電熔鎂砂製備示範線建設等合同約定的研究內容,同時,項目組成員與線上線下專家就9月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的交流研討會上提出的項目承擔單位變更、相關課題參與單位重組等問題解決方案進行了深入討論。
  • 我校這個學術委員會成立在了研發基地!
    5月11日,山西大學固廢綜合利用長治研發基地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固廢資源化利用研討會在襄垣縣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程會強,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李會泉,山西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程芳琴及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聶毅等15位專家分別受聘為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委員。
  • 城市固體廢物如何「變廢為寶」?
    南方日報訊 (記者/柳豔 通訊員/鍾勤)12月15日,城市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產業化應用觀摩和研討會在深圳市光明區舉行。「現澆高流態輕質混凝土非承重牆體的材料製備方法和施工工法」引起了現場專家的關注和肯定。
  • 6000億工業固廢處置市場育新機 高值化利用是關鍵
    據工信部的消息顯示,我國2019年工業固體廢物的產量大約為35億噸左右,處理量差不多9億噸,綜合利用量近20億噸。這也表明,近年來我國工業固廢棄物的處置量有所提高,綜合利用率也在穩步上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工業固體廢棄物產量增幅呈現波動趨勢,自2017年以後開始穩定下降。例如2019年,產生量相較上一年只增加了不到2%。
  • 王小平調研西山國家森林公園園林綠化廢棄物多用途利用
    近日,市園林綠化局二級巡視員王小平同志赴西山國家森林公園專題調研園林綠化廢棄物多用途利用。現場查看了示範項目,詳細了解了園林綠化廢棄物產生規模及利用情況,強調:一是做好園林綠化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宏觀把控,從前期策劃、多用途展示等方面進行總體謀劃,在公園核心景觀區,將園林綠化廢棄物多種利用模式進行全方位立體展示。二是在廢棄物利用過程中,要與生物多樣性相吻合,與森林生態系統發展相適應,真正做到"變廢為寶",促進森林健康經營,起到抑塵、防止土壤板結、蓄水保墒的作用。
  • 湖南臨武:大力推進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
    在生物質能源生產車間,工人師傅在生產流水線上,把草本植物廢棄物經過粉碎、擠壓、增密等工藝流程,加工成小棒狀固體顆粒的綠色環保清潔燃料。在生物質能源生產車間,工人師傅在生產流水線上,把草本植物廢棄物經過粉碎、擠壓、增密等工藝流程,加工成小棒狀固體顆粒的綠色環保清潔燃料,銷往全國各地。臨武縣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綠色發展,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行動,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開發產業,實現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
  • 利用工農業有機廢棄物生產優質無土栽培基質
    【權威論文】利用工農業有機廢棄物生產優質無土栽培基質李謙盛,郭世榮,李式軍 (南京農業大學 園藝學院)摘要:簡述了無土固體基質的發展史及趨勢,綜述了利用工農業有機廢棄物生產無土栽培基質的 研究、開發和應用的現狀。
  • 靜脈產業園與資源循環利用(附蘇州光大 杭州天子嶺案例)
    2018年5月3日發出《關於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的通知》。該文件指出,資源循環利用基地以地方自主實施為主要建設方式,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基地的公共基礎設施及平臺項目、各類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項目等。   2006年6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靜脈產業類生態工業園區標準(HJ/T 275-2006)》,文內明確了靜脈產業的定義。
  • 2020中國危險廢棄物處理現狀分析 綜合利用量將持續增長
    2020中國危險廢棄物處理現狀分析 綜合利用量將持續增長北極星固廢網訊:危險廢棄物具有一種或者多種危險性包括感染性、毒性、腐蝕性、易燃性、反應性等危險特徵。對環境及人體健康帶來有害影響,必須按照危廢物進行管理或處理。
  • 科學網—固廢再利用須「效法自然」
    因此,必須在整體論和系統工程的視野下,綜合考慮和解決產品製造的原則,事關材料製備——加工製造——使用維修——報廢收集——再生回收利用等環節中一系列有關環境問題。 新技術工藝成實現途徑 在徐德龍看來,實現綠色製造的路徑雖然有許多,但綠色新產品、新技術及新工藝的研發卻是其關鍵路徑。
  • 蘭州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
    日前,市環保局發布去年我市固體廢物汙染防治信息,2014年,我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624.57萬噸,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危險廢物主要處置方式為填埋,其中醫療廢物採用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置。據了解,我市的固體廢物分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