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海!亞洲最大的廢棄物綜合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的生態環保基地

2020-12-20 瀟湘晨報

去年7月,上海出臺「史上最嚴」的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成為全國第一個實行垃圾分類的城市。一年來,這項「生活新時尚」走進千家萬戶,同時,上海對垃圾處置能力的提升也從未停步。一年來,一場綠色轉型引發了老港垃圾末端處置中心革命性的變化。其中,隨著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的全量運營,更是讓垃圾焚燒發電既產生環境效益,又帶來能源效益,從而推動上海垃圾處理能力再上新臺階。

在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碼頭,龍門吊吊裝由城市轉運中心運送來的貨櫃,貨櫃內裝有經過分類和壓縮處理的生活垃圾。

關鍵詞 累且快樂

每天多「抓」兩百貨櫃

分類好的垃圾去哪兒了?相關條例實施以來,或許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這樣的疑問。在距上海市中心東南約60公裡的東海之濱,那裡有肩負上海生活垃圾末端處置重任的上海老港生態環保基地,是市中心城區70%生活垃圾的最後歸宿。上海老港生態環保基地佔地29.5平方公裡,是亞洲最大也是技術最先進的垃圾處置基地。每天大量垃圾由環衛車送至中轉運輸站,有的「坐車」,有的則被壓縮裝箱「坐船」來到老港,在此進行無害化處理。作為老港基地的一名橋吊司機,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上海市「十佳城市美容師」衛益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貨櫃從船上「抓」到車上,又從車上「抓」回船上,有時由於車船不接,還要暫時先放在河邊,稍後再進行二次裝卸。「如果把我每天吊裝的貨櫃堆起來,相當於上海中心大廈的高度。」衛益民說。

碼頭上,橋吊司機衛益民正在聚精會神地操作吊裝工作,將貨櫃吊回船上

垃圾分類以來,衛益民的工作中有了一些變化。「以前貨櫃並不分類,現在有3種不同顏色的貨櫃,以此來區分不同種類的垃圾,裝卸完畢後再被送往基地各個分中心進行處置。」衛益民告訴海岸君,在總的質量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每天要吊裝的箱子數量變多。「每天要多吊裝200多個貨櫃,而且要對各種箱子進行辨識,需要集中精力去幹。」勞動強度雖有所提升,但老衛的心情卻是愈加愉悅。上世紀80年代就在此工作的衛益民,是老港發展的見證者。在他的記憶裡,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上海的生活垃圾相對單一,以有機物為主,是搶手的農用肥,不需要做太多的處理。直至垃圾增多,必須集中處置。「當年我坐在吊車的駕駛室裡,用抓斗一鬥一鬥把垃圾抓到車上,再由卡車運到堆場進行填埋。最苦的是夏天,垃圾腐敗速度加快,惡臭強烈,腐敗產生的熱量常令垃圾場周遭的氣溫達到四五十攝氏度。那時沒有空調,一臺小風扇也解決不了問題,放點冰塊可以降溫,但臭氣難除,像是鑽進了毛孔,下班後即使是洗澡換衣,乘公交車人家還是躲著我們。」老衛告訴海岸君,這一現象如今已得到很大改觀。

關鍵詞 垃圾更幹

分類後發電量再提高

垃圾分類相關條例的執行,讓老港基地能有效地進行末端處置是「異味」現象改善的重要抓手。從2019年9月9日起,老港綜合填埋場就停止了原生生活垃圾填埋處置業務,僅保留應急處置功能,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前,基地日均處置量約為15000噸,填埋量僅為5500噸,全部進入老港四期進行填埋,一直困擾老港基地的異味問題,隨著填埋量的大幅減少,而得到明顯改善。

所有抵達老港的垃圾也從傳統的以填埋為主發展為以焚燒為主。海岸君了解到,老港焚燒處置規模已佔全市幹垃圾處理總量的1/2左右,年發電量從原來的每年3億千瓦時猛增至現在的15億千瓦時,再生能源利用有了質的飛躍。

「不分類的垃圾才是垃圾,分了類的垃圾就成了資源。」上海老港固廢基地負責人告訴海岸君,實施垃圾分類後,由於水分減少,每噸垃圾的燃燒熱值從1700大卡提高到2300大卡,發電量從480度提高到550度。「垃圾回收再利用是改善環境、資源利用的雙贏措施,但其實施的前提是對垃圾進行有效的分類,而垃圾的分類需要全民都行動起來。」

關鍵詞 綠色能源

廚餘、裝潢垃圾再利用

在老港,焚燒發電還不是垃圾回收循環再利用的唯一方式。據上海城投方面披露,於2019年10月31日開始試運營的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其6條餐飲與廚餘垃圾處理線處理規模設計1000噸/日,運行半年多來,該項目實際處理能力達到1200噸/日,累計分離產出1500噸毛油,為城市輸送了200萬立方米的綠色能源。

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檢查設備的運行情況

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是上海最大的溼垃圾處理項目,每日能處理1200噸的溼垃圾。總控室內可以看到溼垃圾正在接受一步步處理

上海城投(集團)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保障系統投入運營一年以來,老港末端處置基地已完成提標改造,其中滲瀝液處理規模處於國內第一,設計處理能力為4800噸/日,經過優化運行實際處理達6500噸/日,出水水質遠低於GB16889-2008表二中排放限值,年處理滲瀝液169.17萬噸,同時還消減基地積存滲瀝液70.49萬噸,有效保障了老港生態環保基地的水環境安全。海岸君在現場看到,在老港基地的西側,老港再生建材利用中心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3條裝潢與拆房垃圾處理線即將拔地而起。此外,老港現有南碼頭也在改造,將建設一條從碼頭至一體化車間的輸送線。今後,建築垃圾運到了碼頭,將由傳輸帶送至卸料平臺,並進入一體化車間。

尚在建設中的老港再生建材利用中心預計處理總規模為6000噸/天(裝潢垃圾4000噸/天,拆房垃圾2000噸/天)。一期工程實施規模為3000噸/天(裝潢垃圾處理能力2000噸/天,拆房垃圾處理能力1000噸/天),總投資4.5億元。投入使用後,預計每天產出2100噸骨料,5.6萬塊免燒磚。

「年報」

上海老港廢棄物處置有限公司

地址:浦東南濱公路2088弄288號員工人數:正式職工366人,勞務派遣183人經營業務:專業從事固體廢棄物處置,業務涵蓋裝卸運輸、填埋處置、汙水處理、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開發、除臭、蟲害、工程機械維修、綠化養護等方面資產狀況:配備各類生產及環保設備300餘臺,基地總面積29.5平方公裡營業總收入:日均處置生活垃圾約15000噸業務特色: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處置能力最強的廢棄物綜合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的生態環保基地

金海岸工作室

【來源:新民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強化垃圾處置功能 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公司揭牌
    位於東海之濱的上海老港生態基地,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無害化、資源化、生態型廢棄物處置基地,承擔著上海中心城區約70%的生活垃圾處理處置。今年5月,上海市政府批覆《上海老港生態環保基地規劃》,明確了基地功能定位、布局發展等內容。
  •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鄂爾多斯固廢所堅持垃圾資源化利用紀實
    草原上的「環保勒勒車」——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鄂爾多斯固廢所堅持垃圾資源化利用紀實□ 閆錫坤 本報記者 李 豔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沙圪堵鎮的村莊裡,經常可以看到一輛彩色車身的廂式貨車,車廂上面寫著
  • 中國節能赤水河酒糟資源化利用:「從土裡來到土裡去」
    高粱和酒麴經過種種複雜流程,最終製成了醇香馥鬱、清冽甘爽的美酒。酒香讓人沉醉,但是釀酒後的廢棄物料、滲濾液、廢水等如果不加以環保處理,就會對赤水河造成一定的汙染。「我國白酒企業每年產生了巨量的釀酒廢棄物,且多集中在長江超級產區,現有利用和處置方式對長江流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
  • 勁牌將酒糟、藥渣循壞利用 實現廢棄物資源化
    新華網武漢10月11日電(李欣 袁峰)近年來,勁牌公司在綠色和諧、循環可持續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對酒糟產品、環保泥、藥渣等各類廢棄物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獨有的循環利用體系,來實現廢棄物減量化、再利用及資源化。
  • 山東何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工業危險廢物資源化綜合處置利用項目...
    山東何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工業危險廢物資源化綜合處置利用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北極星固廢網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現發布公眾參與第一次公示,廣泛徵求公眾意見,內容如下:一、 項目概況
  • 他山之石 | 國外如何處置廢棄物焚燒飛灰和底渣?
    近日,廢棄物處理問題成為環保議題一大熱點,廢棄物焚燒作為其中一種處置方法一直備受關注,其中,飛灰和底渣的處理方法也一直在討論和優化中。那麼,國外是如何處置廢棄物焚燒飛灰和底渣的呢?因此,飛灰處置利用首先應遵循無害化原則,在此前提下再考慮回收綜合利用問題。目前,美國、加拿大和除德國以外的歐盟國家主要採用「穩定化固化+填埋」的方式處置焚燒飛灰,瑞士將飛灰中金屬分離提取後再進行填埋。德國的焚燒飛灰通過廢棄巖鹽礦儲存。日本主要通過高溫熔融、水泥窯協同處置飛灰生產生態水泥或普通水泥,但由於熔融方式能耗成本過高,日本不再新建熔融飛灰處置設施。
  • 邳州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項目PPP項目競爭性磋商...
    詳情如下:邳州市城市管理局邳州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項目PPP項目競爭性磋商招標公告[項目編號:邳採磋(2019)JSZR005]邳州市城市管理局委託,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政府採購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江蘇中瑞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對邳州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項目PPP
  • 園林廢棄物在青實現資源化利用 高溫下煉成寶
    目前,島城園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處於初級階段,業內人士建議形成產業化,進一步擴大其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工作人員在操作生物炭製備裝置。   綠廢變「寶」需5小時   21日下午,記者來到嶗山區的青島貝爾卡環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沒等進入廠區,就能遠遠地看到門口堆砌成山的樹枝。據了解,因該公司在園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小有名氣,附近的園林廢棄物經常被送到這邊。
  • 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加大塑料廢棄物分類收集處理力度
    來源:中國新聞網兩部門:加大塑料廢棄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中新網1月19日電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今日公布《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和清運,結合實施垃圾分類,加大塑料廢棄物等可回收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禁止隨意堆放、傾倒造成塑料垃圾汙染。
  • 昔日垃圾填埋場搖身變生態環保基地
    如今,得益於老百姓的建言獻策、垃圾分類理念的普及和垃圾處置技術的提升,這裡已經搖身一變,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無害化、資源化、生態型廢棄物處置基地。今天,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在這裡揭牌,將作為基地統一管理的實際主體,進一步提升基地的生態環境質量和全市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水平。
  • 長沙啟動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特許經營工作
    記者了解到,目前長沙已啟動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特許經營工作,將建設6座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置基地,單座處置規模200萬~300萬噸/年,其中嶽麓區、長沙縣已完成特許經營企業招標。  A 今年全省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接近30%  項目建設中產生的廢棄物、居民裝飾裝修房屋過程中所產生的棄料、盾構渣土……這些都屬於建築垃圾。
  • 大同市入選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公布全國50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名單,大同名列其中。據了解,山西省入選的城市有兩個。這是大同市具體踐行中央深改委《關於在山西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國務院《關於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國家發改委《關於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集聚發展的通知》精神,守初心、擔使命,不斷聚焦能源供給、消費、技術、體制四大革命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成果。
  •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壽光)農牧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12月6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壽光)農牧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技術研究院、裝備研發中心和技術研發中心揭牌儀式在壽光市舉行,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項目管理一處處長鄭戈、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兼理事長範本榮,壽光市領導李鵬、曹建國參加揭牌儀式
  • 胡忠雄專題研究建築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城中村改造等工作 要求讓...
    星辰在線8月13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賀亞玲)8月13日,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胡忠雄主持召開市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建築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城中村改造等工作。副市長劉明理、廖建華參加。
  • 「萬盛造」工業危廢綜合處置將問世——渝南循環經濟項目一期開工...
    萬盛造」工業危險廢棄物綜合處置即將問世。該項目的開工建設,是落實《重慶市固體廢物汙染防治和危險化學品環境管理「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危廢十三五規劃)和《重慶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的重要節點項目,是實現工業廢物處理無害化、循環利用的重大配套項目,對生態文明建設、經濟可持續發展、落實清廢行動、確保長江經濟生態帶得到最大程度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 項目推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年產10萬噸凹凸棒土壤調理劑項目
    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年產10萬噸凹凸棒土壤調理劑項目項目概況項目引入歐洲領先的有機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計劃新建兩條生產線及其配套設施。第一條新建年處理2萬噸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生產生物有機肥料的生產裝置,針對農業廢棄物(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進行高溫無害化快速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生產高效、安全、環保的有機肥產品。第二條計劃新建年產10萬噸凹凸棒土壤調理劑生產裝置,通過對凹凸棒石礦產資源和泥煤褐煤資源進行改性加工和複合,生產新型土壤調理劑產品。建設內容總投資估算9567萬元。
  • 這裡處理了上海中心城區70%生活垃圾 今天它再度升級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揭牌儀式上,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史昕龍介紹,老港已經邁入3.0時代,將利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讓垃圾處理更加智慧化、綠色化、環境友好化。同時,藉助老港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將考慮和技術團隊、高校、專業公司合作,在資源化、減量化等方面進行中試乃至產業化應用。
  • 靜脈產業園與資源循環利用(附蘇州光大 杭州天子嶺案例)
    日本學者認為,在循環經濟體系中,根據物質流向的不同,可以分為兩個不同的過程,即從原料開採到生產、流通、消費的過程,和從生產或消費後的廢棄物排放到廢棄物的收集運輸、分解分類、資源化或終處置的過程。仿照生物體內血液循環,前者可以稱為動脈過程,後者稱為靜脈過程。
  • 工業固廢處置「低端化」問題突出 推進大宗冶金與煤電固廢協同利用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相關人士表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煤電、化工等重化工業集聚,工業固廢和廢舊物資產生量大。2017年,該區域一般工業固廢產生量約為13.7億噸,佔全國工業固廢產生量的41%,近三年累計利用量約為22億噸。因其綜合利用潛力大、產業互補性強,協同處置成為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 長沙啟動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特許...
    記者了解到,目前長沙已啟動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特許經營工作,將建設6座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置基地,單座處置規模200萬~300萬噸/年,其中嶽麓區、長沙縣已完成特許經營企業招標。目前的建築垃圾處置方式仍以填埋、堆放為主,全國建築垃圾的整體資源化利用率約10%。據省住建廳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建築垃圾產生量約6800噸,其中資源化綜合利用率約28%;預計全年達1.7億噸,全省資源化利用率接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