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上海出臺「史上最嚴」的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成為全國第一個實行垃圾分類的城市。一年來,這項「生活新時尚」走進千家萬戶,同時,上海對垃圾處置能力的提升也從未停步。一年來,一場綠色轉型引發了老港垃圾末端處置中心革命性的變化。其中,隨著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的全量運營,更是讓垃圾焚燒發電既產生環境效益,又帶來能源效益,從而推動上海垃圾處理能力再上新臺階。
在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碼頭,龍門吊吊裝由城市轉運中心運送來的貨櫃,貨櫃內裝有經過分類和壓縮處理的生活垃圾。
關鍵詞 累且快樂
每天多「抓」兩百貨櫃
分類好的垃圾去哪兒了?相關條例實施以來,或許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這樣的疑問。在距上海市中心東南約60公裡的東海之濱,那裡有肩負上海生活垃圾末端處置重任的上海老港生態環保基地,是市中心城區70%生活垃圾的最後歸宿。上海老港生態環保基地佔地29.5平方公裡,是亞洲最大也是技術最先進的垃圾處置基地。每天大量垃圾由環衛車送至中轉運輸站,有的「坐車」,有的則被壓縮裝箱「坐船」來到老港,在此進行無害化處理。作為老港基地的一名橋吊司機,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上海市「十佳城市美容師」衛益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貨櫃從船上「抓」到車上,又從車上「抓」回船上,有時由於車船不接,還要暫時先放在河邊,稍後再進行二次裝卸。「如果把我每天吊裝的貨櫃堆起來,相當於上海中心大廈的高度。」衛益民說。
碼頭上,橋吊司機衛益民正在聚精會神地操作吊裝工作,將貨櫃吊回船上
垃圾分類以來,衛益民的工作中有了一些變化。「以前貨櫃並不分類,現在有3種不同顏色的貨櫃,以此來區分不同種類的垃圾,裝卸完畢後再被送往基地各個分中心進行處置。」衛益民告訴海岸君,在總的質量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每天要吊裝的箱子數量變多。「每天要多吊裝200多個貨櫃,而且要對各種箱子進行辨識,需要集中精力去幹。」勞動強度雖有所提升,但老衛的心情卻是愈加愉悅。上世紀80年代就在此工作的衛益民,是老港發展的見證者。在他的記憶裡,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上海的生活垃圾相對單一,以有機物為主,是搶手的農用肥,不需要做太多的處理。直至垃圾增多,必須集中處置。「當年我坐在吊車的駕駛室裡,用抓斗一鬥一鬥把垃圾抓到車上,再由卡車運到堆場進行填埋。最苦的是夏天,垃圾腐敗速度加快,惡臭強烈,腐敗產生的熱量常令垃圾場周遭的氣溫達到四五十攝氏度。那時沒有空調,一臺小風扇也解決不了問題,放點冰塊可以降溫,但臭氣難除,像是鑽進了毛孔,下班後即使是洗澡換衣,乘公交車人家還是躲著我們。」老衛告訴海岸君,這一現象如今已得到很大改觀。
關鍵詞 垃圾更幹
分類後發電量再提高
垃圾分類相關條例的執行,讓老港基地能有效地進行末端處置是「異味」現象改善的重要抓手。從2019年9月9日起,老港綜合填埋場就停止了原生生活垃圾填埋處置業務,僅保留應急處置功能,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前,基地日均處置量約為15000噸,填埋量僅為5500噸,全部進入老港四期進行填埋,一直困擾老港基地的異味問題,隨著填埋量的大幅減少,而得到明顯改善。
所有抵達老港的垃圾也從傳統的以填埋為主發展為以焚燒為主。海岸君了解到,老港焚燒處置規模已佔全市幹垃圾處理總量的1/2左右,年發電量從原來的每年3億千瓦時猛增至現在的15億千瓦時,再生能源利用有了質的飛躍。
「不分類的垃圾才是垃圾,分了類的垃圾就成了資源。」上海老港固廢基地負責人告訴海岸君,實施垃圾分類後,由於水分減少,每噸垃圾的燃燒熱值從1700大卡提高到2300大卡,發電量從480度提高到550度。「垃圾回收再利用是改善環境、資源利用的雙贏措施,但其實施的前提是對垃圾進行有效的分類,而垃圾的分類需要全民都行動起來。」
關鍵詞 綠色能源
廚餘、裝潢垃圾再利用
在老港,焚燒發電還不是垃圾回收循環再利用的唯一方式。據上海城投方面披露,於2019年10月31日開始試運營的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其6條餐飲與廚餘垃圾處理線處理規模設計1000噸/日,運行半年多來,該項目實際處理能力達到1200噸/日,累計分離產出1500噸毛油,為城市輸送了200萬立方米的綠色能源。
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檢查設備的運行情況
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是上海最大的溼垃圾處理項目,每日能處理1200噸的溼垃圾。總控室內可以看到溼垃圾正在接受一步步處理
上海城投(集團)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保障系統投入運營一年以來,老港末端處置基地已完成提標改造,其中滲瀝液處理規模處於國內第一,設計處理能力為4800噸/日,經過優化運行實際處理達6500噸/日,出水水質遠低於GB16889-2008表二中排放限值,年處理滲瀝液169.17萬噸,同時還消減基地積存滲瀝液70.49萬噸,有效保障了老港生態環保基地的水環境安全。海岸君在現場看到,在老港基地的西側,老港再生建材利用中心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3條裝潢與拆房垃圾處理線即將拔地而起。此外,老港現有南碼頭也在改造,將建設一條從碼頭至一體化車間的輸送線。今後,建築垃圾運到了碼頭,將由傳輸帶送至卸料平臺,並進入一體化車間。
尚在建設中的老港再生建材利用中心預計處理總規模為6000噸/天(裝潢垃圾4000噸/天,拆房垃圾2000噸/天)。一期工程實施規模為3000噸/天(裝潢垃圾處理能力2000噸/天,拆房垃圾處理能力1000噸/天),總投資4.5億元。投入使用後,預計每天產出2100噸骨料,5.6萬塊免燒磚。
「年報」
上海老港廢棄物處置有限公司
地址:浦東南濱公路2088弄288號員工人數:正式職工366人,勞務派遣183人經營業務:專業從事固體廢棄物處置,業務涵蓋裝卸運輸、填埋處置、汙水處理、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開發、除臭、蟲害、工程機械維修、綠化養護等方面資產狀況:配備各類生產及環保設備300餘臺,基地總面積29.5平方公裡營業總收入:日均處置生活垃圾約15000噸業務特色: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處置能力最強的廢棄物綜合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的生態環保基地
金海岸工作室
【來源:新民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