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揭牌。今後,上海城投集團將按照統一規劃、統一開發建設、統一運營調度、統一管理服務的管理要求,強化老港基地城市生活垃圾託底處置保障功能,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和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水平。
位於東海之濱的上海老港生態基地,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無害化、資源化、生態型廢棄物處置基地,承擔著上海中心城區約70%的生活垃圾處理處置。
今年5月,上海市政府批覆《上海老港生態環保基地規劃》,明確了基地功能定位、布局發展等內容。9月,《上海老港生態環保基地管理辦法》印發,上海市政府建立老港基地聯席會議工作制度,負責審議老港基地規劃、建設、運行、管理中的各類事項。上海城投作為統一管理的責任主體,承擔老港生態基地的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用地管理、項目建設、資源循環利用項目引進等9項任務。
上海城投老港基地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史昕龍介紹,未來老港基地將建成固廢綜合處置戰略保障基地、資源循環利用示範基地、環保科創科普先導基地和智慧化綠色生態園區。
自去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出臺以來,上海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成效顯著,垃圾產量明顯呈現「三增一減」態勢,即可回收物回收量、有害垃圾分出量、溼垃圾分出量大幅增加,幹垃圾處置量一定規模減少。為精準匹配前端垃圾產量形勢變動,進一步提升生活垃圾處理能力,上海城投持續加快推進老港生態環保基地末端處理設施與環境項目建設。
老港基地俯瞰
上海市十三五期間「十大」重點工程項目之一的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主體工程佔地283畝,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6000噸,配置8條750噸處理能力的機械爐排爐焚燒線,煙氣排放標準嚴於「歐盟2000」標準及上海市地方標準。目前,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二期每年可焚燒處理生活垃圾300萬噸,為實現上海市生活垃圾「零填埋」提供了設施保障。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期)作為上海市規模最大的溼垃圾處理中心,2019年10月31日起試運營,處理規模為1000噸/天,其中廚餘垃圾的處理量為600噸/天,餐飲垃圾的處理量為400噸/天。另外,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二期)已經開工建設,規劃設計中加入沼氣預處理功能,有利於進一步創造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上海再生建材利用中心工程項目作為上海市垃圾處置能力補短板項目,預計處理總規模為6000噸/天,一期工程實施規模為3000噸/天,預計運營後可每天產出2100噸骨料、5.6萬塊免燒磚。上海市固體廢物處置中心項目,項目佔地面積88.5畝,處置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240噸/天,煙氣排放標準嚴於「歐盟2010」標準。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世界處置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焚燒項目,為上海醫療廢物處置提供更堅實保障。
老港生態環保基地注重在環境修復與科普宣傳上持續發力。探索採用領先國內技術,首次嘗試在生態膜上覆蓋80釐米土層,種植各類植物。修復工程考慮到不同植物的「耐淹」時限,設計更為合適的灌溉系統,靈活調整水位。在老港填埋場一二三期內唯一沒有填過生活垃圾的兩個單元,保留原生態天然溼地,建設了白鷺綠島、曲橋風荷、烏篷聽雨等生態塘景觀,促使野生禽類和鳥類、梅花鹿、孔雀等動物和諧共生。上海生活垃圾科普展示館以「再生」為設計主題,貫徹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三大原則,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倡導綠色生活理念。印象老港陳列館介紹老港生態環保基地的基本概況和企業保障城市環境的使命。(本文圖片均由上海城投集團提供)
責任編輯:田泓
作者:田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