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老港基地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 上海城投集團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裘穎瓊)上海中心城區70%生活垃圾的「終點站」——老港,正在經歷第三次變革。記者了解到,老港正在探索「一核多元」的管理模式,關鍵的「一核」指的就是科研。從曾經的粗放式填埋到如今工廠化運營,老港未來要讓垃圾處理不再低端,而是用高科技手段把垃圾按品類、品質分揀,進行高附加值利用。
老港的三次變革,都踩準了時代賦予它的使命——第一次是從1985年開始,老港為上海這座城市的生活垃圾託底,開啟了填埋為主的運作;第二次是從2009年開始,老港以無害化、環境美化、資源再利用為目標,改變垃圾散裝為貨櫃化,從填埋為主走向焚燒為主;而第三次,從今年開始,老港要引入科技手段的力量,將其打造成為綜合性生態環保循環經濟基地。
2020年9月,《上海老港生態環保基地管理辦法》發布,這部被稱為老港發展藍圖「指揮棒」的管理辦法中寫明:城投集團是老港基地統一管理的責任主體,按照「統一規劃、統一開發建設、統一運營調度、統一管理服務」的要求,承擔組織編制老港基地相關規劃、項目建設等職責。
圖說:老港基地再生建材利用中心
除了統一管理,之後將進行統一掛牌,老港29.5平方公裡的版圖布局也讓人期待。記者獲悉,老港正在加緊建設調試一些新設施設備,提升垃圾分類後的垃圾處理能力。
比如,專門為溼垃圾應運而生的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期),在2019年10月底正式啟用,設計能力為餐飲垃圾400噸/日,廚餘垃圾600噸/日。「實際處理能力要更高,最大處理量兩者加起來達到過1400噸/日。」上海城投環境集團老港處置公司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副經理張偉濤介紹,目前已啟動建設的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項目(二期),不僅設計能力提升到了1500噸/日,而且會加入沼氣預處理功能,來提升溼垃圾沼氣發電的能力。
餐廚垃圾油脂高,不僅可以製成有機肥料和車用柴油,在老港還可以成為黑水虻的飼料。「黑水虻是處理餐廚垃圾的高手。這些吃餐廚垃圾的黑水虻長大後,可以製作成優質的蛋白質,用在化妝品、飼料裡。」張偉濤說。
位於老港東南側的再生建材利用中心,這兩個月也正在進行建成後的調試。未來,這裡將成為拆房垃圾、裝修垃圾的「末端接收站」,規劃日均處理能力達可達6000噸。「項目分一期和二期,採取同步規劃、分步實施。目前主體廠房建設完成,正在進行帶料調試。建成後,將是全國最大的再生建材利用中心。」上海城投環境老港處置公司再生建材利用中心項目部副經理羅佳傑表示,處理後的拆房垃圾、裝修垃圾,將進行資源化利用,做成路基或者其他再生材料,實現建築垃圾的變廢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