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活垃圾「一分到底」了嗎?記者隨機挑一個小區跟蹤 結果是……

2020-12-20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固廢網訊:兩年前,上海發布了《關於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到2020年年底,基本建成以法治為基礎、政策完善、技術先進、社會協同,與上海城市發展定位相適應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

生活垃圾全程分類,其實就是「一分到底」:從源頭投放,到中端收運,再到末端處置,整個過程都要堅持分類。

只有讓每一位市民深信「一分到底」,才能認同垃圾分類的價值與意義,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

還有半年,即將「收官」,上海全程分類體系建得如何?記者隨機挑選一個小區,跟蹤其生活垃圾從投放到處置的全過程,查看到底有沒有「一分到底」。

源頭:箱房能「親近」,投放人性化

1分鐘看生活垃圾的小區之旅:

早晨8時,明園小安橋社區的垃圾箱房前,陳曉君打開餐盒蓋子,把前一晚吃剩的小龍蝦和花生殼倒進溼垃圾桶;再挪到左邊,把餐盒和垃圾袋扔進幹垃圾桶;最後,拎起一串飲料瓶,走進箱房左側的可回收物專間,扔到回收筐裡。

陳曉君表示,做好垃圾分類不難,但自己在小區裡住了10年,也是2018年9月後才真正做好,主要因為過去的「硬體」很難起到引導和約束作用。以前,每個樓層都有一組乾濕垃圾桶,「想怎麼扔就怎麼扔」。

轉變發生在22個月前,小區撤桶並點。同時,垃圾箱房徵求居民意見後升級改造:水泥灰的外立面刷上白漆,換上光潔的不鏽鋼大門,窗口加裝智能刷卡系統,上面支起頂棚,旁邊架起水鬥……最為重要的是,每扇門貼上了醒目的分類標識並舉例,讓投放者一目了然。

「抓好垃圾分類,首先要抓住人心。乾淨衛生、便於操作、提示明確的硬體能促進垃圾分類。」田林街道城市網格化服務中心副主任劉鴻飛表示,垃圾分類是門「心理學」,原本習慣了十幾年的樓層垃圾桶被撤、扔垃圾要下樓走一段路,居民有怨言完全可以理解。這時,作為終點站的垃圾箱房不能再汙水橫流、蚊蠅起舞。當垃圾箱房變得可以「親近」,扔垃圾變得方便從容,大家就有了參與分類的動力。

定點分類投放試點半年後,明園小安橋又迎來一次挑戰——定時投放。管理者的初衷是在限定時間內配置有限的志願者,增強指導、監督投放者的效率。

客觀上,每個小區的居民生活習慣千差萬別,「一刀切」限定投放時間,忽視了部分群體的特徵和訴求,但真要劃出一個所有人都方便的投放時間,也不現實。

在明園小安橋,定時投放採取了「柔性激勵」。上午6時到9時30分,下午17時30分到22時30分,居民刷卡分類投放可獲綠色帳戶積分,而錯時居民只要分類到位,可委託保潔員或使用小區「公共卡」投放垃圾,但沒有綠色帳戶積分。

對於這種因地制宜的人性化做法,陳曉君很認同:「垃圾分類這件事是和生活習慣抗爭,需要循序漸進,不能『一刀切』。」

只要分類好,錯時也可以扔,這其實提供了一種方便,緩衝了定時定點投放帶來的不便,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畢竟,定時定點只是一種促進手段,做好垃圾分類才是最終目的。

中端:垃圾車分類,中轉站升級

1分鐘看生活垃圾的碼頭之旅:

陳曉君扔完垃圾10分鐘後,一輛藍白色相間、兩側貼有黑色「幹垃圾清運」標識的幹垃圾車駛入小區,「吃」光黑色垃圾桶內的幹垃圾後,沒有「留戀」其他垃圾桶裡的垃圾,揚長而去。

上海日旭環境保潔服務有限公司的垃圾車司機張杰告訴記者,一個小區生活垃圾的分類效果往往和垃圾清運車「分工」的細緻程度成正比。

垃圾車分工越細,對居民按類別投放垃圾的引導作用就越強。相反,如果出現混裝混運,老百姓就覺得「白忙活」了,再也沒有參與分類的熱情。

「貼上幹垃圾標籤後,我們和居民相互監督。」張杰說,一年多來,這個小區從未發生因分類質量不好被拒運的問題,每次來清運的效率都很高。省下的時間,他們還能跑更多小區,縮短了垃圾在小區逗留的時間。

未來幾年內,上海的垃圾車還將不斷升級換代,增強降噪、鎖住汙水等方面的能力,讓居民明顯感受到周邊環境的改善。

除了清運車要轉型,上海兩大生活垃圾的集散地——徐浦、虎林生活固廢集裝轉運基地也要將「乾濕分離」進行到底。

上午9時30分,記者在生活固廢集裝轉運徐浦基地看到,一輛輛垃圾車正有序排隊,聽從調度系統指揮,分別駛入卸料大廳,按編號找到對應種類的泊位。

車載的幹垃圾或溼垃圾被倒入一個個豎式「漏鬥」,「漏鬥」上部的重錘向下一次次施力,將垃圾壓入「漏鬥」下部的貨櫃內。

待貨櫃盛滿後,集卡司機摁下復位按鈕,關閉貨櫃,讓貨櫃從「站姿」變為「躺姿」,隨後將其短駁至碼頭邊的堆場。

在那裡,16艘載重能力360噸至600噸不等的貨船整裝待命,滿載後將開往老港生態環保基地。

「源頭分類越來越好,是我們轉型升級的動力。」徐浦基地副總經理付廣傑表示,平均每天有3000噸生活垃圾在徐浦基地轉運,一年多以前,溼垃圾佔比僅一成左右,現在幹垃圾與溼垃圾的比例已達6:4。

更多溼垃圾從幹垃圾裡分出來,促使基地將原來橫臥的數個卸料槽全部改成豎式「漏鬥」,增加垃圾的「打包」效率,同時更好地控制汙水的飛濺、滲漏。

基地內的貨櫃也更新換代,增加了上百隻溼垃圾專用貨櫃,滿足中心城區逐年增長的溼垃圾中轉需求。

源頭分類越來越好,還讓中轉單位有了加強精細化管控的底氣。在徐浦基地指揮中心,一套垃圾品質識別系統和一個全程分類信息平臺已投入運行。

付廣傑指著一張人工智慧識別並抓拍的照片說:「這個有紅框的部分是水流,當時卸料的是幹垃圾車,說明收運的幹垃圾純度不過關。」發現問題車輛後,徐浦基地通過全程分類信息平臺進行追溯,準確找到問題究竟出自哪個區的垃圾中轉站。

結合品質識別系統,基地還可以給上遊16個區的轉運環節打分,實施分級管理,倒逼源頭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

末端:幹垃圾更幹,發電更高效

1分鐘看生活垃圾的發電之旅:

下午15時35分,經過5個多小時的水路,「滬環運貨5006號」集運船靠泊在老港生態環保基地1號碼頭,裡面裝著徐浦基地打包的幹垃圾。沒多久,貨櫃被逐個吊放到運輸車上,分別送去焚燒發電或填埋。

透明的操作間內,遙控抓斗的垃圾吊操作員方建春對「一分到底」的效果深有感觸:「以前幹垃圾不太幹,抓斗容易打滑,有時要抓好幾次才抓滿。」現在一爪下去,能抓牢7噸到9噸左右的幹垃圾,操作效率更高了。

「從源頭到中轉,乾濕分離率越來越高,我們必須站好最後一班崗,不辜負大家的努力。」上海城投環境(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徐哲表示,上海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後,僅一年,到老港處置的幹垃圾就「輕」了1000噸/日,從15500噸/日減少到14500噸/日。

因為幹垃圾更幹了,燃燒和發電的效率也大幅提升,每噸垃圾的燃燒熱值從1700大卡提高到2300大卡,發電量從480度提高到550度。

不過,幹垃圾更幹,也對老港碼頭貨櫃裝卸能力提出了挑戰,同樣一箱幹垃圾從一年前的平均13.8噸減輕到了12.8噸,裝卸箱數因而增加,碼頭更加忙碌。

類似徐浦基地,源頭在乾濕分離上的持續努力,促使老港基地不斷轉型升級。

在老港基地的控制中心大屏上,所有貨櫃都按裝載垃圾的種類分成不同顏色,智能系統自動識別幹垃圾箱、餐飲箱和廚餘箱,下一步將與調度系統對接,實現貨櫃自動分配到卸點進行末端處置。

去年啟用的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具有燒得透、回收率高、排放更乾淨等優點。每份垃圾進入老港二期充分焚燒後,殘餘爐渣只有原重量的15%至20%,爐渣再進行綜合利用,用於生產建材原料等。其熱能回收最高可達26%,高於全球平均標準20%。

「採用什麼樣的工藝,很大部分取決於源頭分類的實際情況,是上遊的『一分到底』,給了我們決心。」徐哲透露,老港未來15年的「藍圖」已規劃多個新增項目,包括焚燒處置能力不低於3000噸/日的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三期,以及溼垃圾處理能力3000噸/日的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項目等。

放眼全市,更多末端處置設施也因為「一分到底」而勇敢落子。根據《方案》,到2020年底,上海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要達到3.28萬噸/日以上,其中,溼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達到7000噸/日。全市基本實現「兩網融合」,生活垃圾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35%。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從垃圾分類金點子到小區調查 三年級小記者寫了1500字報告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小記者們在小區對市民進行調查。&nbsp&nbsp&nbsp&nbsp本月起,《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實施。
  • 垃圾分類關係你我!幹垃圾、溼垃圾到底該咋分,你準備好了嗎?
    從數據來看,酒店和企事業單位是生活垃圾分類不合格的「重災區」,不達標率分別達38%和33%。垃圾強制分類後,上海居民有了哪些變化?在上海靜安區榮和苑小區,這裡的垃圾投放時間為每天早晨的7點半到9點和晚上的6點到8點,如果錯過了垃圾投放時間,這裡還設有一個全天專門的投放點。
  • 舊家具、生活雜物等非生活垃圾到底誰清理?
    (原標題:舊家具、生活雜物長期堆放小區沒人管 非生活垃圾到底誰清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換新房、裝修舊房頻率加快,如何處理舊家具、生活雜物,成為困擾不少市民的難題:環衛工人稱「不是生活垃圾,不收」,物業公司不管,非生活垃圾到底該誰清理呢?記者在南陽市區梅溪路一個小區看到,道路上、垃圾桶旁擺放著不少被遺棄的沙發、桌椅、瓷罐等舊物。
  • 垃圾分類新問題:馬路上垃圾桶撤了一半,大家會因此亂扔垃圾嗎?
    小區阿姨發出靈魂拷問…上海人努力垃圾分類的樣子,讓人有點小驕傲!為了分類,上海每家要備4個垃圾桶?NO!我們測評了8款網紅分類垃圾桶→7月起從嚴執法!扔垃圾好糾結?上海的垃圾分類沒你想得複雜→目前,上海的小區裡已經做好準備了那麼,馬路上做得怎麼樣呢?你知道嗎?
  • 石家莊市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布設率已達99.86%,垃圾銀行、車車對接...
    作為莊裡的一員,你知道「石分美」嗎?如果你細心發現,你會看到街頭、小區隨處可見,這是石家莊市垃圾分類工作的標誌。垃圾分類放,美麗石家莊,石家莊開展垃圾分類兩年多時間,成效到底如何呢?什麼時候能達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的目標?記者進行了一番採訪調查。
  • 包著狗屎的報紙到底怎麼扔上海垃圾分類,扔垃圾扔到...
    包著狗屎的報紙到底怎麼扔上海垃圾分類,扔垃圾扔到...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脊梁in上海--印濟良(ID:jilianginsh)其它帳號轉載請聯繫原帳號。轉眼已到6月中,此時此刻對於上海的朋友們來說,可能每天都要面臨一個來自靈魂深處的大拷問:垃圾分類,你會了嗎?會了?
  • 上海生活垃圾管理變遷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歷史(中)
    為推進廢電池、廢玻璃專項分類回收工作,市環衛局與上海電視臺聯合發起「回收廢電池,萬人興環保」的宣傳活動。在上海28所高校推行中取得良好成效。至年底,全市共回收廢電池約18噸,廢玻璃約212噸。2000年,上海作為建設部確定的全國8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啟動了首批100個小區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重點推進焚燒區垃圾分類,將「有機垃圾、無機垃圾」調整為「幹垃圾、溼垃圾」。
  • 垃圾分類怎麼搞?上海小夥伴有「秘笈」
    原創 經濟日報微信 經濟日報你是什麼垃圾?5月1日起,伴隨著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北京市民迎來「靈魂一問」。垃圾分類到底怎麼搞?作為全國首個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城市,「先行先試」的上海小夥伴,有不少「秘笈」——秘笈一:一小區一方案有法律法規支撐,有全市動員全民參與,還有志願者全程引導……去年7月生活垃圾分類正式實施前,上海生活垃圾分類的社會氛圍已然形成。但仍有不少街鎮和社區受各種歷史遺留因素和客觀條件限制,實施生活垃圾分類面臨極大挑戰。
  • 小區生活垃圾分類金點子:自行「消化」溼垃圾、變廚餘垃圾為有機肥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夏毓婕1月23日報導: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如何從源頭分類減量,上海的小區各有妙招,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變廢為寶。在芷江西路街道的北方佳苑小區,社區垃圾房經過互聯手段改造升級,配備垃圾處理器,短短十天內「自行消化」了1689公斤的溼垃圾。而在虹梅街道的華悅家園小區廚餘垃圾投入處理機後,通過微生物複合菌劑對餐廚垃圾進行分解轉化,就可變成有機肥,進行循環利用。
  • 記者調查:部分小區垃圾分類推進遇尷尬
    日前,《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對外公布,並決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對於我市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按照辦法要求,我市的生活垃圾分類將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的標準分類,逐步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
  • 垃圾分類要有規矩也要有溫度,上海這些小區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有...
    圖說:「洋太太」們通過一系列遊戲道具,模擬各類不同垃圾投放,從而進一步了解和融入垃圾分類新時尚 楊建正 攝「996上班族如何扔垃圾?」這兩天,這個話題成了上海熱議的焦點。在上海邁入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時代的過程中,要求小區實行「定時定點」扔垃圾,而當垃圾桶每天早晚「限時」開放後,早出晚歸的上班族卻總是錯過投放時段。
  • 上海記者調查:裝修垃圾能「變廢為寶」嗎?
    原標題:記者調查:裝修垃圾能「變廢為寶」嗎?  目前上海規定建築垃圾只能在本市消納,如何提高分揀效率,如何處置消納甚至變廢為寶,成為各區綠化和市容管理部門的"痛點"。不久之前,全市首套裝修垃圾自動分揀流水線試運行,目前每天能處理1500餘噸裝修垃圾,工作量能頂200多名工人。那麼這套設備能解決建築垃圾中最困難的裝修垃圾分揀問題嗎?
  • 保鮮冰袋到底扔有毒垃圾還是可回收垃圾,你搞清楚沒?
    昨天,家住天陽尚城國際的周蘭收到了江蘇老家寄來的兩箱陽澄湖大閘蟹,原本這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可就在打開箱子後他犯起了愁——最近小區剛實行垃圾分類,這冰袋屬於什麼垃圾?「冰箱裡已經放了十幾個冰袋以備不時只需,現在一有生鮮快遞就有好幾個,都不知道怎麼處理。」周蘭說。
  • 奧體新城區:高檔小區一片片,垃圾中轉站沒一個 - 現代快報
    不過近日卻爆出一大怪事:據傳,奧體新城區一個垃圾中轉站都沒建!各高檔小區都在為此頭疼不已,各小區都找地方亂堆垃圾,引發矛盾一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是當初忘了規劃垃圾中轉站,還是規劃了根本沒建?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河西中央公園旁  好大一個垃圾場  最先發現河西新城垃圾亂堆的是拉德芳斯小區的居民。
  • 福隆園小區垃圾堆清理慢 物業就地燒垃圾惹爭議
    本報訊(記者 陳燕) 近日,有市民撥打本報熱線83982811反映,福隆園小區清潔工在小區內燃燒垃圾,臭氣燻天居民難以忍受。記者了解後得知,小區垃圾隔幾天才有清運車清理一次 ,經常堆滿垃圾桶令居民無處倒垃圾,這才不得不就地焚燒。
  • 上海垃圾分類半年盤點 垃圾分類考驗基層治理能力
    而在2019年11月14日,上海《關於推進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情況的報告》顯示,上海「整體分類成效好於預期」。 根據住建部同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有關部門正式印發的文件,2020年,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北京市也將於今年5月份正式開始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 走訪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垃圾分類指導員主要幹什麼?垃圾分類後...
    7月3日,記者實地走訪了渝中區紅巖村社區雍江悅庭小區和兩江新區的金科東方雅郡小區,來看看這兩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小區都有什麼變化。作為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員之一,他的工作電話被公布在小區的垃圾分類公示欄目上,所以,上述問題多數都要由他「接招兒」。「4月27日開始,我的生活就跟雍江悅庭小區的生活垃圾分類綁在了一起,這幾個月來,工作主題就是生活垃圾分類。」他告訴記者,如何領取垃圾分類的積分卡以及如何準確分類垃圾,是他最常聽到的問題,「看得出來,居民們對生活垃圾分類,熱情還是比較高的。」
  • 成都推進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
    原標題:成都推進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   11月12日,記者獲悉,近日成都市住建局、成都市城管委聯合組織召開全市住宅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   各區(市)縣住建行政主管部門、市物業管理協會及部分物業服務企業代表共計80餘人先後赴青羊區童子街庭苑小區、高新區銀泰泰悅灣小區實地參觀學習,並以「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營造小區綠色環境」為主題,開展成都市物管行業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座談交流會。   活動現場,東潤物業、蜀信勵志物業項目負責人結合小區實際,分別就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中的經驗和做法進行了介紹。
  • 記者實地走訪:西安垃圾分類首日情況怎麼樣?
    根據規定,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個人和單位如果不按規定進行垃圾分類將面臨罰款,並納入徵信系統。那麼,垃圾分類強制執行首日,到底情況怎麼樣?華商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多個小區,進行全方位掃描。
  • 上海垃圾分類全覆蓋「滿月」:想租房需承諾分類,有小區垃圾減半
    7月的上海註定「不平靜」——《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下稱《條例》)7月1日正式實施後,樓道、裡弄、社區、樓宇……城市的邊邊角角、血管末梢都調動起來,加入了一場垃圾分類大作戰。動遷不忘垃圾分類近日,第一財經記者走訪了小東門街道——這裡是為大家熟悉的豫園、城隍廟所在地,真正的老上海老城區。今年1月31日,《條例》經上海市第十五屆人代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