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肇慶學院工藝專業課堂教學。肇慶學院供圖 |
近日,肇慶學院發布50周年校慶公告,向海內外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發起邀約,於今年11月齊聚硯園,共慶建校50周年,共同總結本科辦學20周年經驗,共繪學校「十四五」發展藍圖。
50年來,肇慶學院從最初的專科層次師範院校,發展成為一所擁有10個學科門類、70個本科專業的綜合性應用型大學,為廣東輸送各類優秀人才近20萬名。近年來,學校入選廣東省高等教育「衝補強」提升計劃和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建設單位,獲得新的發展動力。
目前,學校正以「申碩」為抓手,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創建國際教育示範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堅持「做優師範、做強工科、打造特色、提升質量」的思路,大力推進「新師範」「新工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不斷加快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建設步伐。
構建「三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
「帕米爾高原的陽光曬黑了我的臉,卻曬紅了我的心。」8年前,肇慶學院音樂專業畢業生劉潔毅然報名參加西部計劃,來到新疆喀什地區,成為高原地域的一名音樂教師。
劉潔是肇慶學院培養的眾多學子中的典型,他們心繫祖國、紮根基層,成長為各行各業的業務骨幹標兵。學校黨委書記曾桓松說,肇慶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黨的建設為工作統領,牢牢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努力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肇慶學院通過構建知識傳授、能力養成、價值塑造「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塑造了良好的校風,人才培養取得豐碩的成果。
今年畢業季,肇慶學院食品與製藥工程學院傳來一則好消息,讓學院師生振奮不已。該學院畢業生考研錄取人數和錄取院校層次均創歷史佳績,報考的69名考生中有34人被錄取,其中四分之一進入了「雙一流」高校。
培育特色學科優勢專業
肇慶學院堅持服務廣東基礎教育。去年11月,在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廣東省教育廳的指導下,學校主辦了全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論壇。770多名國內師範院校、科研院所、教育主管部門學者和負責人、全國鄉村中小學教師代表齊聚肇慶學院,共同探討鄉村中小學教師師德養成、專業提升和綜合發展問題。
肇慶學院大力構建教師教育改革創新試驗區,深化建設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打造了中小學教師綜合發展平臺,建成了貫通職前職後的師資培養體系,不僅實現了教師教育資源與功能的統籌,同時強化了服務山區教育、服務中小學教師的作用。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通過在山區薄弱學校設置教育實習基地、專家工作室等平臺進行頂崗支教和教學指導,派出優秀師範生、駐地教師提升山區教育教學質量;通過開放課題、領雁項目等攜手鄉村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研究,形成了高校與鄉村中小學的「學習共同體」「研究共同體」「發展共同體」;支撐偏遠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發展,延續著鄉村教育的「星星之火」。2019年2月,時任學校教師教育學院院長的肇慶學院副校長肖起清應邀代表廣東高校出席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介紹了肇慶學院培養鄉村教師工作的經驗。
在做優師範的同時,肇慶學院不忘做強工科。近年來,肇慶學院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以專業認證為抓手,提高專業建設質量。到目前為止,肇慶學院已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4個專業通過IEET工程教育認證,在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
面向灣區產業需求提供服務
肇慶學院始終把服務地方視為重要的辦學價值。近年來,學校組織百名博士教授上山下鄉,以各種形式為肇慶端州區、德慶縣、廣寧縣、封開縣等地提供人才和科技服務。
服務地方不僅是肇慶學院的辦學使命,也是該校的發展戰略。「我們就是要做到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促發展。」校長吳業春說,「地方經濟社會需求和增長點在哪裡,我們的學科專業建設方向就瞄準哪裡。」
近日,一支由肇慶學院博士教授組成的企業科技特派員主動對接地方機械、電子、環保、生物製藥等企業,為企業排憂解難。數據顯示,學校近年來為企業服務達500人次以上,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成為企業發展的「好幫手」。
與此同時,肇慶學院還有一支農村科技特派員隊伍也在積極行動。如農科專家李新昌、陳學年的「稻魚共生」綠色種養技術,張寶傑的富硒項目,在肇慶廣寧、懷集等地得到大面積推廣,有力地助推了山區群眾脫貧致富。
新工科、新農科在服務地方中競相出彩,這個局面源於肇慶學院近年來以粵港澳大灣區支柱產業需求為導向,築巢引鳳,招賢納士,打造了一批重點學科、研發平臺和創新團隊。目前,肇慶學院已經建成智能產業服務中心等6個肇慶市公共服務平臺,在促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的工作中嶄露頭角。另外,肇慶學院建起了大學科技園,並且已經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並獲「國家大學科技園培育單位」稱號。學校還建成了產學研基地350個,成立肇慶市決策諮詢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為地方政府提供決策諮詢。
肇慶學院的學科專家,充分體現地方院校「頂天立地」的精神,他們上得了講臺,下得了田地,進得了工廠,發揮著他們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為當地的建設添磚加瓦。
對話
肇慶學院校長吳業春:
做強做特「三大學科專業群」
今年年初,肇慶學院體育教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3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是學校提升辦學層次、實現跨越式發展徵途上的一個利好消息。近日,肇慶學院校長吳業春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分享了他對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的獨特思考。
南方日報:肇慶學院有什麼獨特的辦學思路,在辦學上形成了哪些優勢和特色?
吳業春:肇慶學院在50年的辦學過程中,一直致力於做優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教育學學科專業群、做強服務於區域產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理工農學科專業群、提升以文化傳承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的人文和社會科學學科專業群,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辦學特色。
我校前身是成立於1970年的肇慶師範專科學校,歷經更名、合併後,學校師範底色不變、特色不改、初心不忘,如今在教師教育方面摸索出「教師教育專業化、職前職後一體化、協同育人開放化、培養目標卓越化」的辦學思路。學校音體美教育起步早、基礎好,為廣東各級各類學校輸出了高素質的術科師範人才。1985年,學校開始創辦理工科專業,突出產教融合,至今已經形成了緊密對接地方產業的理工科學科專業群,為現代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發展貢獻了肇院力量。
南方日報:您對肇慶學院培養的畢業生有什麼印象?請介紹一下學校人才培養特色。
吳業春:肇慶學院通過實現「卓越人才計劃」全覆蓋,人才培養質量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已經成為廣東卓越鄉村教師的搖籃,也是優秀工程師、農技推廣員和基層管理幹部的搖籃。
肇慶學院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職業品質,提升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堅持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科技文體活動相結合,教師針對性指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我校畢業生普遍具有「沉得下、挺得住、信得過、幹得好」的特質,在各行業中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南方日報:肇慶學院接下來有什麼發展重點和建設規劃,請您介紹一下。
吳業春:我們正在積極籌備第四次黨代會,全校上下全力以赴,開展「申碩」攻堅,擘劃「十四五」規劃,拓展新校區,以優異的成績迎接辦學50周年。
對此,我們提出對標「灣區學府、省級方陣、南粵名校」的定位,通過解放思想,凝聚共識,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自我加壓,激發教師和幹部隊伍活力,全面融入國家和廣東省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格局和熱潮中,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提高站位,準確定位,主動補位,永不缺位,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數讀肇院
●科學研究:
擁有國家級農業綜合試驗站1個,省級工程開發中心1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個、省級創新團隊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4個,省級協同創新發展中心1個。
●人才培養:
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體育教育)、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會計學)、IEET工程教育認證學科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9個。擁有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教學重點實驗室1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1個。
●國際交流:
有20多名外籍教師和來自臺灣地區的105名博士教師在校任教、與國(境)外60多所高等學校籤訂備忘錄和交流合作協議。
南方日報記者 杜瑋淦 通訊員 陳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