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自己的事情,與他人無關

2020-12-17 開車不進山

有人說,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付出代價,天底下,是沒有免費的午餐的。第一次聽到這個話時,覺得有些道理,但仔細一想,又不完全正確,至少我們常說的快樂,就是一種不需要付出代價,便能輕易獲得的東西,想要快樂只要保持本色就可以了,做自己應該會比戴上面具更舒適一些吧!

  你只能唱你自己的歌,你只能畫你自己的畫,你只能做一個由你的經驗、你的環境和你的家庭所造成的你。不論好壞,你都得自己創造自己的小花園;不論好壞,你都得在生命的交響樂中,演奏你自己的小樂器,做自己才是生活當中最重要的課程。

  在有些人的觀念中,想要快樂,就要改變,不斷的改變,讓別人滿意,自己才能快樂。其實,快樂是自己的事情,與他人無關,太過注重他人的眼光,有時只會讓自己陷入痛苦深淵,無法自拔。

  伊笛絲·阿雷德太太從小就特別敏感、靦腆,她的身體一直很胖,而她的一張臉使她看起來比實際還要胖得多。伊笛絲有一個很古板的母親,她認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她總是對伊笛絲說:「寬衣好穿,窄衣易破。」而且母親總照這句話來幫伊笛絲穿衣服。所以,伊笛絲從來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動,甚至不上體育課。她非常害羞,覺得自己和其他人都「不一樣」,完全不討人喜歡。

  長大之後,伊笛絲嫁給一個比她大好幾歲的男人,可是她並沒有改變。她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滿了自信。伊笛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要像他們一樣,可是她做不到。他們為了使伊笛絲開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是令她退縮到她更深的殼裡去。伊笛絲開始變得緊張不安,不但躲開了所有的朋友,而且情形壞到她甚至怕聽到門鈴響。伊笛絲知道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但又怕她的丈夫會發現這一點,所以每次他們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時候,她都假裝很開心,結果常常做得太過分。事後,伊笛絲會為這個難過好幾天。最後不開心到使她覺得再活下去也沒有什麼道理了,伊笛絲開始想自殺。

  後來,是什麼改變了這個不快樂的女人的生活呢?只是一句隨口說出的話。隨口說的一句話,改變了伊笛絲的整個生活,使她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有一天,她的婆婆正在談她怎麼教養她的幾個孩子,她說:「不管事情怎麼樣,我總會要求他們保持本色。」

  「保持本色!」就是這句話!在那一剎那間,伊笛絲才發現自己之所以那麼苦惱,就是因為她一直在試著讓自己適合於一個並不適合自己的模式。

  伊笛絲後來回憶道:「在這一夜,我整個改變了。我開始保持本色。我試著研究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優點,盡我所能去學色彩和服飾知識,儘量以適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主動地去交朋友,我參加了一個社團組織——起先是一個很小的社團——他們讓我參加活動,使我嚇壞了。可是我每一次發言,就增加了一點勇氣。今天我所有的快樂,是我從來沒有想到可能得到的。在教養我自己的孩子時,我也總是把我從痛苦的經驗中所學到的結果教給他們:『不管事情怎麼樣,總要保持本色。』」

  我們知道,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正是依靠著這些特點,他們才得以在這個星球上生存。在現代社會,每一種知名的商品都講究「品牌戰略」,有了品牌,這種商品才可以走得更遠。我們人自然也不例外。我們要在社會中生存、立足,要與別人相處、共事,就要發展自己,使自己也踏上成功之路,也要靠我們的特點、個性、風格和品牌。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成功戰略。

  海倫,一位普普通通的美國女性,她和她的尼泊爾丈夫,連同他們的兩個孩子,一起生活在尼泊爾的一座城市裡。夫妻倆是在美國讀書的時候認識的,海倫放棄在美國的生活,來到了相對貧窮的尼泊爾。

  海倫說:「在尼泊爾,我們只買生活的必需品。因為沒有廣告推銷,沒有大減價,沒有垃圾郵件,也沒有信用卡,所以人們想不到去買並不需要的東西,而且,人們一次只買能夠提得動的東西回家,用完了之後再買。」

  海倫認為,在美國這樣的商品國家,人們面對購物的宣傳衝擊雖然有很大的餘地,但為了使生活簡單而又豐富多彩,人們必須在選擇方面花費很多的注意力和精力。

  在尼泊爾這樣的國度裡,海倫和她的家人們過著簡單卻有個性的幸福生活。她的這種選擇,有助於我們了解個性的魅力。

  個性是你的特點與你的外表個性的總和,也就是你所以成為你而區別於他人的地方。你所穿的衣服,你臉上經常的表情、你臉上的線條,你的聲調、語氣,乃至於你的思想,以及你由這些思想所發展出來的品德,所有的這一切就構成了你的個性,而你的個性在生活中較穩定地表現出你自己的風格。當然,最重要的還在於你的生活方式!

  顯然,你個性中的絕大部分,同時也是你個性中最重要的部分,你的風格所代表的那一部分,從外表上是無法看出來的。我們平時說某個人的個性如何如何,其實更多的來自於他的外表,來自於他性格中外在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微笑是一種表情,跟快樂無關!
    (都是她自己玩的遊戲)「那你知道什麼是快樂嗎?」「搖紅旗啊。」「搖紅旗你就快樂對吧?」「是的。」對女兒來說,快樂就源於她每天玩的遊戲,無聊也是玩的遊戲。快樂真的很簡單。快樂是一種精神的愉悅,是一種心靈的滿足,是一種主觀的積極的心理態度。它真實存在,卻又無影無形,它是讓人慾罷不能又無法忘記的心靈感覺。
  • 我們對他人的評價,反映的是自己的看法,而與我們評價的人無關
    人們總想使事情在自己的掌控範圍之內,同樣在交往上總想控制別人。當別人要求我們做什麼事,我們總認為這是對方的需要。因此,當別人向我們徵求意見時,我們也總認為,我們的意見,他們會聽從。當我提出建議時,我希望得到回報,既希望你尊重並認可我的建議。
  • 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學會獨處,心靈更自由
    一個人獨自相處的時間久了,就慢慢的學會了與孤獨和睦相處,握手言和,人生而孤獨,漸漸地一個人在摸爬滾打中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不再在乎別人的冷眼旁觀,不再理會他人的閒言碎語,不再懼怕部分人的有意孤立。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 人生的快樂在於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快樂是自己的事情,活在當下!
    一般字典上對快樂下的定義多半是:覺得滿足與幸福。德國哲學家康德則認為:「快樂是我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的確,快樂是一種美好的狀況,也就是沒有不好或痛苦的事情存在,你覺得個人及周圍的世界都挺不錯。你該如何才能獲得它呢?
  • 善淘網:快樂自己,幫助他人
    說起善淘網的緣起,創始人、CEO周賢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商海闖蕩之後,希望能做點更有意思的事情,而不僅僅是賺錢。周賢先創業,後赴英國留學,她的專業是社會管理政策,研究英國蓬勃發展的社會企業。社會企業通過商業模式來解決社會問題,這個全新的理念讓她心動不已,「這會比我原先做商業更有趣一點。」而在英國,社會企業最典型的代表——慈善商店到處都是,一個社區旁邊可能同時開10家。
  • 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與別人無關,你佔了百分之幾?
    甚至以委屈自己的方式讓別人滿意的話,少時很可能在社交中受過嚴重傷害……」昨天看到河森堡發的這段話很受觸動,分享給大家。每個人成長裡都會或多或少經歷過這些吧,抱著想讓周圍人都滿意的想法去對待他人,特別在乎別人的評價,他們的要求都答應,自己完全是0需求。我媽媽是典型的討好型,努力做到盡善盡美,工作裡是積極幹活包攬一些不屬於她的工作,周圍人都會誇她勤快,能幹。我對討好型追溯到很小很小的時候,大概幼兒園期間,因為是家屬幼兒園家長們彼此是同事還有上下級之分。
  • 把學習變作一件快樂的事情
    把學習變作一件快樂的事情!勤奮學習很重要,但適當地休息、保持頭腦清醒能讓學習更有效率。如果你熱愛學習,你就會潛心於此,那些外界的高興與不高興、喜歡與不喜歡、痛苦與不痛苦都與你無關, 此時你只會醉心於自己學習的世界裡,心向著光明。學習使人快樂,因為通過學習可以讓人學到很多東西,然後你會更加深入地去學習,了解自己所感興趣的事,學習自己所喜歡的東西,那又怎麼會不快樂?如果你能找到你自己所喜歡的學習方式,那麼你就可以讓這段學習經歷更加令人愉快。
  • 華盛頓心理學家最新研究:他人的快樂讓人們對孤獨的恐懼感加劇
    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Christopher Barry在最新的研究中證實:當別人的快樂沒有自己參與的時候,會激發我們的孤獨感及負面情緒,而且這樣的現象是每個年齡階段都普遍存在的共性[1]。研究發現:他人的熱鬧生活讓自己對孤獨的恐懼感加劇為了研究他人的生活是如何影響個體的孤獨感和生活滿意度,Christopher Barry教授對來自全美各地的419名實驗對象展開了調查。
  • 【身邊故事 共同銘記】身邊好人林紅嬌:幫助他人,快樂自己
    身邊好人:林紅嬌  1954出生 原泉州市公務員局退休幹部  ——作為社區低齡志願服務隊的隊長,服務社區是我的熱愛和職責,我只不過作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平凡事情,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老同志的讚賞,是對我服務的褒揚,也是激勵我志願服務的強大動力,幫助他人,快樂自己!  林紅嬌是全國最美助老志願者。
  • 做最好的自己,與別人無關
    歲月提醒我們,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人生是一場孤獨的旅行,從始而終,自己的世界裡都只是自己一個人,路要自己走,事要自己幹,夢是自己做。其實,我們要明白,生命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無需證明給別人看,更無需跟別人一較高低,不要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別人的眼光裡,耗費在別人的言語裡。過好自己的日子,讓別人說去吧。
  • 溫柔到爆的神仙句子|喜歡你,與快樂無關
    喜歡你,與快樂無關幸福無邊,可我的心中,你卻如影隨行。每個快樂或失落的日子,我都會告訴你我的心跡,因為,我期待著有個哥哥,他是我的救命稻草,他給我的信任Like you,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happiness, happiness boundless, but my heart, you are like a shadow.
  • 心理學:喜歡管閒事的人,沒有分清自己同他人的關係
    由於個體不能分清楚自己同他人的關係,導致個體產生一種錯覺:別人的事情也就是自己的事情。他們通過幹涉別人來獲得一種存在感,把原本私事當成了公事來處理。那麼,這樣的人到底有著怎樣的內心世界呢?怎麼樣算是多管閒事?
  • 法官李靜:幫助他人是快樂的
    一向熱心腸的她,覺得該做點事情。於是,她主動向青海省民和縣法院黨組織繳納1000元特殊黨費,又悄悄以個人名義向民和縣委組織部繳納了兩萬多元特殊黨費。不僅如此,她還探望慰問援鄂醫護人員家屬、一線執勤人員和結對幫扶戶。身為法院速裁團隊四級高級法官,李靜並不富裕,但她20多年來積極幫扶困難當事人,買車票,付飯錢、住宿費,還有贍養費。
  • 事須躬親,莫怨他人 沒事什麼值得抱怨的,自己盡力就好!
    我們的生活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磨難,人生低谷,很多人會駐足抱怨,很多人麻木前行,還有一部分人痛並快樂著。我覺得我就是那種麻木前行,痛並快樂著的人,畢竟生活就是如此。開始時候我也埋怨過這個社會,埋怨他人,但是後來我發現不論我怎麼抱怨生活,埋怨他人,時間他總會走,日子也總要繼續,人還是要往前看。很多人也有過這種想法,因此在最開始的埋怨,轉化到麻木,如果不甘於麻木,就痛並快樂的前行。為什麼說痛並快樂的前行呢?因為生活本來就是哭的,而那一顆糖,就是自己,入股自己都是苦的,那麼生活就沒有什麼甜頭了。
  • 感覺快樂太難?12條保持快樂的行為準則,幫您找回快樂的自己
    很多人感到不快樂是因為他們過於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而這樣的做法只會讓您漸漸迷失自我。為了避免因為迷失自我感到難過,您最好不要陷入人為的界限內,而應該堅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您喜歡的事情。2.不要忘記嘗試和保持好奇好奇心可以激發一個人對生活的興趣,所以您應該儘量保持對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可以試著研究美食或者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從平淡的生活中尋找樂趣。
  • 心理學分析李雪琴:為什麼她可以讓別人快樂,卻無法讓自己快樂
    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最大的特點就是害怕起衝突,因而刻意迎合他人,掩藏自己的感受。具體表現為:凡事都從自身找原因,不會拒絕他人,壓抑內心的需求,邊界感弱,是他人眼中的「老好人」。
  • 正能量:學會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人生勵志感悟語句
    2、學會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學會欣賞他人,就是欣賞自己;學會呵護他人,才是呵護自己;學會愛他人,就是愛自己。有時現狀並不讓我們滿意,但我們很難改變他人或是要求他人,我們只能通過改變自我來影響他人;我們更不能抱怨環境,因為「環境是結果,思想是原因」。所以我想說:要想事情改變,先改變自己;要想事情變得更好,先讓自己更好。5、給生命一個微笑,用微笑面對人生。就如蒼鷹自信地搏擊長空,就如河流歡快著融入大海,我們的生活會因微笑而美麗,人生會因微笑而成功。
  • 王陽明心學之四:讓自己快樂,讓他人舒服
    01 人為什麼會不快樂?尋良知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無法快樂。當沒有工作的時候。看著每天出門上班的人心裡就不快樂。等自己找到了工作,周末節假日卻要留下來加班,無法好好休息,心裡就不快樂。好不容易有了喜歡的人,結果人家並不喜歡自己。愛而不得,心裡也不快樂。最後碰到一個自己喜歡對方也喜歡自己的人卻沒錢結婚,還是不快樂。容易結了婚又要開始賺錢養家總有無窮無盡的不快樂。難道我們這輩子就活在不快樂中嗎?
  • 溫柔乾淨無關愛情的句子
    拜託生活 少一些莫名其妙的不快樂小時候把太陽畫在左上角的孩子也該長大了接受孤獨,保持清醒,好好愛自己會變好的,一切充滿希望,溫柔又熱烈記得那些對你好的人,因為他本可以不這樣日出之美便在於它脫胎於最深的黑暗人生的旅程就是這樣,用大把時間迷茫,在幾個瞬間成長無關愛情就已經是最溫暖的文案了太陽落下也沒有關係,我已經裝下一口袋的陽光了夕陽會落到你身上、
  • 人要學會給自己找快樂,而不是依靠別人來給予
    然後有一天,我無意間看到了林語堂先生寫的《快樂必須自己去尋找》,我才知道,原來快樂真的是自己的事,與他人無關!一個人,如果自己不快樂,那麼別人所帶給你的,也不過是假的快樂,是無法到達內心的。而真正的快樂,只有從自己的內心滋生,然後慢慢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