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謹慎選讀社會學?

2020-08-19 教育人陳志文

在志願填報上,我們經常會列出一些「負面清單」,我經常說管理學,知乎社科話題答主陳健坤則建議不要學社會學。他不久前寫的不建議讀社會學博士的回答,成為「博士最慘能慘到什麼程度」話題下的熱門回答,有30萬閱讀量。他的論述方式比我嚴密,當然也有偏頗的地方,只是這種判斷或者思維方式可供大家參考。

專業選擇上,需要對專業知識和高等教育、業界就業、學術前景、研究領域有一定了解才能做出好的選擇。我不清楚國內別的文科專業前景如何,但是根據我掌握的情況和對社會學專業的了解,原則上我不建議學習社會學,這是一個很差的選擇。

主要原因如下:

1.知識技能上,這個領域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能,學習的知識理論很多都沒用;

2.學術發展上,社會學正在被「大數據+」計算能力取代,逐漸邊緣化;

3.就業角度上,沒有對口崗位。


一、社會學領域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能,學習的知識很多是周邊領域的基礎課,僅有的一點核心理論知識對科學研究和找工作幫助都很小。

社會學的根本問題就在於,這個學科沒有自己具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能或知識體系。

熱門的專業要麼有很強的應用技能(金融,法律),要麼有成體系的理論知識(計算機),構成了學科的核心競爭力。無論是學界還是業界,想要有高競爭力就必須有一項核心技能。而社會學沒有有競爭力的核心知識。

國內社會學本科課程是個大拼盤,由大量中西方早已過時的社會理論(文科,偏哲學),經濟學,人類學,心理學入門和一些初級統計方法課程組成。

我們來看看學科評估裡社會學學科A+的人大和北大社會學系課程設置就明白了。

這是北大社會學系本科課程:

人大的:

跟自然科學不同,社會學的大量理論是幾十年前的學者根據很有限的觀測樣本得出的結論,基本沒有被嚴格地證實過。

社會學範疇內研究的問題很多都是用常識怎麼解釋都說得通,這個時候就需要靠嚴謹的研究方法和足夠有代表性的數據分析來得出結論。然而社會學教學培養卻引用大量雲裡霧裡的理論後用常識解釋很多現象。

這點鄧肯瓦茨(Duncan Watts)在他的書《反常識》開篇就用一個例子講述了:城市人和農村人誰更適合軍旅生涯?城市人更習慣集體行動,服從意識更強,而農村人更適應田野生涯,幹體力活的經歷更多。問卷結果是城市人更適合軍旅生涯。

再舉一個例子。過去幾十年裡,學科和研究領域是更融合了還是更分化了?一方面研究高度複雜的問題上需要跨學科合作,另外一方面,研究領域細化則會導致學者必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學科裡,也是左右都說得通。

但是當你畫出過去幾十年的SCI期刊文章引用網絡就會發現,同一年網絡中任意兩篇研究的距離是逐年下降的,從5下降到3。顯然,學科研究在不斷交叉融合,而非怎麼說都對。

如果一個問題明明有準確答案,但是用你所學的知識左右解釋都行得通,那麼你學的知識就沒啥用。

Watts 2017年發在Nature human behavior上的評論文章很好地總結了社科發展的問題:社科學界鼓勵不斷發明新的理論,而不是用實證研究來解釋眾多互相矛盾的理論。

畢竟是發在權威期刊上,Watts的用詞很謹慎。「reconciling the innumberable inconsistencies and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se competing explanations」 通俗點翻譯就是大量理論互相矛盾。傳統的社會科學在鼓勵不斷發明新的紙糊的理論,而不是解決實際問題。

作為複雜網絡和社會計算元老,Duncan Watts目前在賓大計算機,通訊,運籌系和沃頓商學院都有教職,他累計發表過頂級自然科學期刊十幾篇研究和評論文章,引用量十萬。

二、從學術角度來看,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正在被「大數據+」計算方法取代。

不乏一些例子顯示出:

第一,即便是國內最高學府,也有社會學教授完全用狹隘的理論和自己的主觀判斷下結論,不講實際證據。

第二,做傳統定性分析的結論很容易被大數據研究推翻。

社會學是一個很寬泛的專業。發35份問卷研究一個班的學生叫社會學研究,用100萬用戶的7.65億歌曲播放數量研究人們心情隨時間的變化也是社會學研究。前者發在了一個中文期刊上,後者發在了自然科學頂級期刊Nature Human Behavior上。

但像後者一樣推動學科發展的研究越來越多是理科學者所做的。社會學在目前階段做的研究,嚴謹性和結論泛用性當然沒法跟物理等自然科學比,但是,目前的大數據和計算方法的進步,給了我們很多研究複雜事物的機會。

遺憾的是國內很多社會學系的教授並沒有抓住這個機會,包括清華,北大,人大等著名大學的大部分社會學教授,都還在用傳統的小樣本線性回歸,田野調查等方法做研究。

我們再對比一下同樣是研究社會現象的社會學家和系統科學家。

同樣是用量化方法研究人類社會複雜集群行為,一些社會學著名青年學者發表期刊甚至遠不如系統科學一個剛畢業的博士。

南京大學陳雲松是社會學很優秀的學者,其發表的論文主要在: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Social Network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但是北師大系統科學的博士周建林所發表的論文顯然已經不是一個檔次的了: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tometrics。

西安交大的王洋老師發表的期刊也很權威: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從研究方法和科學意義上,社會學已經全面落後於系統科學、信息科學等理科專業。以往是感興趣社科研究的理科生會去社會科學專業裡就讀,做研究。但是現在,一些理科已經發展出成體系的社科研究方法甚至是專業了,比如北師大的系統科學學院就發展得很好。

這是北大舉辦的餘天休社會學博士論文獎2019年入選論文,算是國內社會學博士論文一個高水準的獎項:

但是,我們看看僅僅是北師大系統科學的博士周建林所做的研究:

第三、就業差,沒有對口崗位

熱門的行業,如計算機、金融、法律,之所以熱門就是因為所學知識要麼有很強應用性,要麼有很大發展前景。而社會學專業兩者都不具備。

這一點其實最難證明,因為沒有足夠直接的證據來證明社會學畢業去向差,只能根據高校就業去向報告和大公司的招聘來推測。

從市場信息來看,社會學專業出身的學生拿到熱門行業高薪工作是非常罕見的。根據北大公布的社會學畢業生去向報告,本科生裡80%繼續讀書,剩下12個有工作意向的人裡只有一個籤了就業協議。

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專業排名第一,不知道什麼原因,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把2009年畢業的校友劉思達又掛在了2016年畢業去向裡,可能是劉老師是僅有的去向還不錯的畢業生吧,只好拿出來再說一遍。

這是劉思達老師本人對社會學系就業情況的總結:「名校博士失業的也大有人在」。

總之,無論是在知識技能學習上,還是未來研究發展以及就業去向上,傳統社會學都在全面衰落,我認為沒有太多學習的必要。當然,你喜歡社會學沒有問題,但是需要與時俱進,至少應該了解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再做決定。

相關焦點

  • 無良民校隱瞞信息,「坑害」900多名學生,選讀民校要謹慎
    高二,高三的學生,學校應在他們入學前要告知真實情況,但上學期才告知,將要分流到市區裡的高中。高二分流到吳川市第二中學,高三分流到吳川市第三中學。這些學生將要每天騎自行車走很長的路上下學,包括晚自修,每天來回,要走6趟的路,你說苦不苦?再說,這校區教學設施不齊全,校園環境差,教學樓陳舊,與學生入學前的期待相差甚遠。一年要花12000元的學費,居然來這種地方上課,家長直呼:「自己被騙了!」
  • 政治社會學暑期導讀/講習班
    面對如上問題,政治社會學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分析工具,在近乎一百五十年的發展中,政治社會學的議題被充分地擴展。Max Weber指出,權力存在於行動者的能力「堅持不懈地履行自己的意志」。Weber似乎直截了當定義了一系列的條件:衝突偏好、影響力的分布不均、脫離支配關係的能力限制。基於以上不同的條件,大量不同的社會關係與資源描繪於獨特的政治格局的建構中。
  • 社會學有所謂的「入門書」嗎?
    --sociology)作者:杜諤很多社會學入門者或愛好者在剛接觸社會學的時候,都經常要問一句「有什麼西方社會學理論入門書可以推薦的嗎?」回想我正式進入社會學這門專業的旅程時,是直接從古典四大家之一涂爾幹原著的系統閱讀開啟的,並沒有先選讀一些所謂的社會學「入門著作」。上述這五本書,有一些是我在讀完經典四大家——馬克思(恩格斯)、涂爾幹、韋伯、齊美爾之後選讀的,有一些閱讀時間更為靠後。
  • 寒假學院:社會學與當代中國社會學|706同學社·線上課程
    無論是經典社會理論還是現當代社會學理論,無論作為一門專業學科還是一項通識教育,社會學像一支萬花筒一樣,為我們如何看待人生百態,理解歷史變遷給出繽紛多彩的圖景。
  • 寒招 | 社會學:What is 社會學
    社會學三巨頭鎮樓(從左至右依次為涂爾幹、韋伯、馬克思)好問題!問出這個問題的同學雖可能未入社會學之門,但已諳社會學學習之道,即在探究一件事之前,先搞清楚某些概念的含義。        如果把「社會學」這三個漢字看成一個名詞或者一個概念,那麼根據我們已有的經驗,既然法學是研究法律、法律現象等的學科,經濟學是研究各種經濟活動和經濟關係等的學科,那麼以此類推,「社會學」就是一門研究社會、社會現象等的學科,這是「顧名思義」的解釋,每個人都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        但為什麼這樣解釋一通之後,我們似乎還是無法理解社會學呢?
  •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專業簡介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本院是國家級重點學科點和中國民族學一級學科點。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單位。目前開設民族學(文化人類學)、博物館學、社會學三個本科專業,另有民族學、人類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社會學、民族社會學等5個碩士學位點;民族學、人類學、民族社會學3個博士學位點和1個博士後流動站,因而是國內少有的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後流動站完備的專業教學單位。   本院民族學人類學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在職教師37人中,有博士生導師15人,教授19人,副教授15人。
  • 書單 | 知識社會學碩士課程大綱
    事實上,除了幾部經典著作,知識社會學的學科內容並無定論,因而本課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個人的研究興趣(你好奇過自己的知識來源嗎?這正是知識社會學的內容),部分內容也和科學社會學、思想史以及知識分子研究有一定重合。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甚至可以說,知識社會學並非社會學的分支,它對知識之社會屬性的關照其實是社會學的核心命題。
  • 棕櫚大道留學 丨在7年蟬聯Top1的IOE學院 UCL教育社會學就讀體驗
    01 項目特色 & 課程設置和很多英國的學校不同,UCL 沒有社會學大類的研究生專業,而是把社會學的研究生專業根據不同的主題分到不同的 department(系)裡。其他的社會學相關專業,比如社會學(兒童與兒童權利)專業是在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社會科學系)裡,政治社會學(俄羅斯與東歐)專業是在 School of Slavonic & East European Studies (SSEES)(斯拉夫東歐研究院)裡。
  • 為什麼社會學越來越沒有存在感
    孟德斯鳩在這次大戰之前的幾年裡,一時風起雲湧的產生了各種專門性質的社會學,好家孟漢Karl Mannheim的知識社會學,Joachim Wach的宗教社會學,葉林Eugen Ehrlich的法律社會學,甚至人類學家斐司Raymond Firth稱他We the Tikopia的調查報告作親屬社會學。
  • 社會學教授陳友華:社會學並非一味批評,要尋求建設的現實可能性
    社會學在揭示與認識社會問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時有獨特的視角,代表著一種發展方向。我們在決策時不僅需要傾聽來自經濟學家的意見,同時也要聽聽來自社會學家對問題的分析,甚至直面社會學家的批評。但社會學家也應該考慮到現實和可能,單純的一味批判而缺少建設性的建議,也是有缺陷的。如果只是批評而沒有建設,也可能出現很多問題。
  • 美國留學為什麼選擇社會學專業
    1、 美國社會學專業概述社會學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一門利用經驗考察與批判分析來研究人類社會結構與活動的學科。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等一起並列於社會科學底下來研究。社會學專業培養具備較全面的社會學理論知識和較熟練的社會調查技能。
  • 社會學的誕生:作為社會科學的自由主義
    三門探求普遍規律的社會科學——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學——將發揮這方面的功能。就這種三位一體性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它是三門學科共同發揮一種功能。當寫作有關過去的歷史(歷史學的任務)時,新興的大學組織將所謂的經濟、政治和社會領域結合為一門單一的「學科」。然而,一旦涉及對現實的研究,社會科學家堅持認為,這些是三個獨立的領域,需要分別地加以研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學科劃分呢?
  • 曾仕強:為什麼你有問題一定要很謹慎地問?
    為什麼問前面要加上個審字?就是現在很多從國外回來,都要求小孩要勇敢地舉手,要勇敢地問,那就糟糕了。易經《易經》講得很清楚,你要問問題你要很謹慎地問。你要先自己想一想,你不要不想就問。慎思慎思,為什麼要謹慎地去思?現在我們講思考思考,這句話我也是很不贊成,你看「考」字沒有心,「考」沒有心。
  • 社會學可能/如何有【範式】?理論社會學工作坊錄音稿(補遺)
    很多人認為社會理論、社會學理論到了一定程度就接近於一種普遍的永恆的.. 呂:我的理解不一樣。我以為你後面有個潛臺詞。這個潛臺詞是如果搞社會學,我的因果不在物理時空裡。為什麼呢?我們每個人的腦袋想的事情都不一樣,所以,如果牛頓能做,社會學不一定能做,因為社會學所關心的事情不是物理時空裡你能看見的東西。
  • 李 毅:中國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社會學理論
    每一本社會學概論教材的第一章或第二章,都要說,作為一個美國大學生,為什麼要學習社會學概論呢?就是為了培養社會學想像力。什麼是社會學想像力呢?社會學想像力是我們美國大社會學理論家、大社會思想家米爾斯一本名著的書名,就是要培養美國大學生跳出小我,跳出自己生活、學習、成長的狹小的環境,胸懷美國,放眼世界,了解和理解美國和世界的大趨勢。
  • 社會學起源:社會學之父孔德,以及「皇后」之學社會學的誕生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早期的社會學,或者更確切的說法國的社會學,便在這種啟蒙運動哲學及反啟蒙哲學的浪潮交互激蕩下萌生了。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法國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孔德。社會學理論的催生者孔德是第一位使用「社會學」這一名詞的人。
  • 選讀書目丨叢臺區小學語文各年級書目閱讀推薦
    】10本1、《一年級的小豌豆》(女生讀)或《一年級的小蜜瓜》(男生讀)  商曉娜著2、《小青蟲的夢》 金波 著3、《小布頭奇遇記》孫幼軍 著4、《十萬個為什麼》注音版5、《猜猜我有多愛你》 山姆.麥克布雷尼6、《哪吒傳奇故事》童趣出版社7、《小鹿斑比》  (奧地利)費利克斯·薩爾騰
  • 社會學是什麼? ——從社會學想像力看社會學
    首先,社會學想像力是一種視角轉換能力——從自己的視角到他人的視角,從政治學到心理學,從個人到公共議題,從家庭轉換到整個世界的經濟、政治,從當今社會到歷史,這脫離了個體視角的局限,看到整個社會的結構、歷史,從而擺脫了狹小空間。它可以讓我們理解歷史與個人的生活歷程,以及個體在其中的關係。社會學想像力建立了社會對我們的塑造與我們對社會塑造之間的聯繫。
  • 社會學到底學什麼 | 簡單粗暴的社會學介紹
    再回到開頭的問題,當家鄉的親戚朋友問我:社會學畢業了去幹啥?每次我都想起那位師兄,就回答:社會學哪都去,真的是哪都能去……學社會學有什麼用?學社會學之前,或許充分相信著人的能動性和自由,或許認為社會無須學,社會自然就是社會。學社會學之後,會看到紛繁複雜的階層和結構,會發現人在這結構中行動和掙脫,會發現你曾經以為是你自己的問題原來不是你自己的問題。經濟學告訴你人如何做出選擇,而社會學告訴你人為什麼別無選擇。
  • 社會學的想像力
    這篇文章裡提到,當時我對自己所處的時代、社會以及周圍的環境都有很多困惑,很多東西都看不清楚,弄不明白,因此急需一個祛魅和解構的過程,然後我例舉了馬克思、鮑德裡亞、弗洛姆等人的觀點來幫助自己理解和思考,所以為什麼他們能有一整套系統的理論,來理解和表述如此宏大、龐雜的社會問題,這是怎麼做到?如果要用米爾斯的話來說,是因為他們都具有社會學的想像力。我想,在今天,所有人都需要這種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