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一名軍官11月11日說,伊拉克政府軍擊退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重新奪回煉油重鎮拜伊吉市中心。8月初以來,在美國牽頭主導的「國際聯盟」空中火力支援下,伊拉克政府軍及庫德武裝等力量收回了一些城鎮,暫時遏制住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進攻勢頭。然而,要徹底擊潰「伊斯蘭國」仍需時日。
「伊斯蘭國」仍佔多地
交戰雙方陷入膠著
在「國際聯盟」和伊敘兩國地面力量夾擊下,「伊斯蘭國」武裝在多個戰線上與伊敘兩國地面力量展開激戰。
在伊拉克境內,大片領土仍被「伊斯蘭國」佔據,人道主義危機嚴峻。6月以來,「伊斯蘭國」武裝延續著摩蘇爾戰役中的強勁勢頭,佔領了伊拉克北部和西部大片領土。雖然失去了煉油重鎮拜伊吉,但「伊斯蘭國」仍手握提克裡特、摩蘇爾等重要城市。
10月至今,「伊斯蘭國」武裝加大對安巴爾省的攻勢。守衛該地的伊政府軍和民兵不但缺乏必要的訓練和裝備,而且士氣低落毫無戰力——防守時未戰先亂,反擊時雷聲大雨點小。目前,「伊斯蘭國」已控制該省80%的領土,兵力威脅伊政治中心巴格達。
在其所佔據地區,「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製造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為了震懾幫助伊政府軍的當地部族,他們殘忍殺害平民,其中不乏婦女、兒童和老人。
在敘利亞境內,美國原想藉助敘反政府武裝「革命者陣線」的力量,讓其充當在敘境內打擊「伊斯蘭國」的「地面總代理」,然而,10月31日,「伊斯蘭國」武裝在伊德利卜向「革命者陣線」發動正面進攻,後者當即潰不成軍,有的士兵甚至不開一槍直接投降,致使美國利用「革命者陣線」進行地面進攻的計劃徹底落空。「伊斯蘭國」也從「革命者陣線」手裡繳獲了包括「陶」式飛彈在內的美式先進武器——許多美國前腳剛給「革命者陣線」的裝備,後腳便這樣落入「伊斯蘭國」手中。
敘反對派臨陣倒戈,「伊斯蘭國」「坐收」美式裝備。當前,「伊斯蘭國」已佔領敘中部哈馬省部分地區和其它一些地方,並逐步進逼敘政府在北方控制的最後堡壘伊德利卜、阿勒頗等地。
在「革命者陣線」「資助」下,「伊斯蘭國」的武器裝備大有「鳥槍換炮」之勢,戰鬥力不斷增強,近日又連續佔領敘境內兩個油氣田。
在土敘邊境,庫德武裝和「伊斯蘭國」已鏖戰數周。近一個月來,「伊斯蘭國」武裝步步逼近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城市艾因阿拉伯(又稱科巴尼),並攻佔周邊多個庫德人村莊,致使至少18萬敘難民逃往土耳其。戰亂導致難民增加,難民增加又給「伊斯蘭國」徵兵擴軍提供了新的「土壤」,從而也使敘利亞乃至整個中東進入了惡性循環。
儘管遭到「國際聯盟」持續數周的空襲,「伊斯蘭國」武裝仍然給艾因阿拉伯的庫德守軍以重創,其間他們甚至使用化學武器進行攻擊,導致大量居民傷亡。現今,「伊斯蘭國」正不斷從東部和南部縮小對艾因阿拉伯的包圍,艾因阿拉伯瀕臨失守。
「國際聯盟」持續空襲
地面行動倚仗當地
從當前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看,美國仍想沿用「利比亞模式」,即由伊政府軍、庫德武裝,以及一些周邊中東國家提供地面部隊當先鋒打頭陣,而自己則率領「國際聯盟」提供空中支持。在美國的號召與督促下,法國、澳大利亞、英國、丹麥、加拿大等國參與了對「伊斯蘭國」目標的空襲。美國的中東協國中,巴林、約旦、沙特、卡達和阿聯5國加入了空襲隊伍。「國際聯盟」11月7日對摩蘇爾進行空襲,炸傷了「伊斯蘭國」首領巴格達迪。截至目前,以美軍為核心的「聯合國軍」已對「伊斯蘭國」進行了2000餘架次的空襲。
但是,從當前情況看,無論是美國等西方國家還是上述中東五國,均只是限於空中打擊,尚無派出地面部隊之意。
為加強打擊「伊斯蘭國」的力量,美國還欲讓伊敘的中東鄰國發揮更大作用。9月,美國國務卿克裡訪問中東,商討建立打擊極端組織的聯盟。對此,包括埃及、約旦、黎巴嫩在內的10個阿拉伯國家積極回應,聯合籤署公報,承諾為打擊「伊斯蘭國」出力並停止向極端組織提供武器和資金支持。
然而,中東卻沒有出現眾志成城打擊「伊斯蘭國」的局面。儘管沙特、卡達等國參與了空襲行動,但它們也擔心打擊「伊斯蘭國」會讓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從中獲益,因此在出動地面部隊等方面態度並不積極。土耳其在軍事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的態度也較為謹慎,迄今為止並未參與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只是同意美國使用其軍事基地。
岌岌可危的局勢下,伊政府提出要發起「人民戰爭」,即發動民眾自發支援伊安全部隊,並組織以庫德人、遜尼派部族為主體的伊拉克平民組建「軍民聯合安全部隊」。其中,庫德「巾幗兵團」規模日益擴大,逐漸為外界所知。據悉,這支部隊如今已經有1萬多名「戰士」,在抵禦「伊斯蘭國」的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國際聯盟」也不斷給予伊拉克部隊及庫德武裝以極大援助。英國、土耳其等國相繼派遣教官訓練當地庫德武裝;美軍除派出1500名顧問及軍事人員赴伊外,還支援了大量武器裝備。據悉,為準備明年的「春季攻勢」,美軍還將對伊拉克部隊的9個旅、庫德武裝的3個旅進行培訓。另外,美國在敘利亞境內還有另外一支盟軍——主要由溫和反對派組成的「敘利亞自由軍」。然而,這個「西方國家的寵兒」日漸衰微,基本已淪為「敘利亞內戰的背景」。
拉鋸戰事一時難止
恐怖勢力難以根除
在這「制電磁權」「制空權」引領戰場走勢的信息化戰爭時代,幾乎仍停留在二戰水平、沒有任何空軍力量的「伊斯蘭國」必然在「國際聯盟」的強力空襲下漸落下風,但從目前看,要將其徹底擊潰也絕非易事。一方面,「伊斯蘭國」佔領了許多城市和大油田,通過搶劫銀行、綁架人質,攢下了雄厚的經濟資本。在武器走私十分猖獗的中東,武器裝備的來源對其而言也不成問題。另一方面,「伊斯蘭國」擅長利用社交網絡宣傳聖戰思想和招募人員,歐美等國人員加入「伊斯蘭國」已不是新聞,阿富汗、埃及等多國極端組織也向其宣誓效忠。可以說,「伊斯蘭國」的生命力還很強。
還應看到,「國際聯盟」和伊敘境內力量的空地協同,雖然延緩了「伊斯蘭國」的進攻勢頭,但也絕非「根治良方」,其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伊拉克政府軍和庫德武裝自身的孱弱也是一大問題,美國等國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間徹底提升其戰力。
其實,宗教極端勢力之所以猖獗多年且為害甚巨,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中東的地緣政治失衡,特別是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對立以及伊拉克、敘利亞的長期動亂。在敘利亞,由於是人口佔少數的什葉派執政,遜尼派多有不滿。在伊拉克,人口佔多數的什葉派在2003年伊戰後主政,而原先執政的遜尼派則日益在政治上被邊緣化。這為「伊斯蘭國」等宗教極端勢力在伊拉克的滋生和發展埋下了「惡種」。還可以看到,當前活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極端武裝大都具有遜尼派背景——除了「伊斯蘭國」外,還有「伊斯蘭陣線」和「勝利陣線」。其中「伊斯蘭陣線」勢力最盛,據稱有7萬之眾,由40多個遜尼派地下武裝結盟而成。
李際均曾這樣評價西方近年來發動的幾場戰爭:科索沃戰爭「和而不平」,阿富汗戰爭「消而不滅」,伊拉克戰爭「勝而不利」。即使消滅了「伊斯蘭國」,只要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矛盾難消,中東的極端勢力也恐怕只會是「消而不滅」。唯有從根本上消除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才能避免恐怖主義的再度來襲。
李瑞景 趙子軒 製圖:蘇 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