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2018年,中國剖宮產量約為我國總分娩量的一半,佔總分娩量的46.5%。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如今醫學發達,對於分娩方式寶媽們有了更多選擇,老一輩人大多喜歡順產,認為順產的孩子聰明,年輕人也有的傾向於剖腹產,覺得省時省力。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一股不正之風,大家在分娩方式上開始較量,仿佛選擇剖腹產的人就是為了自己少受罪,弄得剖腹產媽媽十分沒有底氣。
小悅自己長得長胳膊長腿,生了個胖閨女足足八斤,因為孩子太大,本想試試順產的她,最後還是剖了出來。
在病房裡她本想好好休息,無奈同病房的產婦太過熱情,拉著她一直聊天。得知小悅是順轉剖以後,那位產婦的媽媽忽然露出一種奇怪的神色。
「我閨女進產房四個小時就生了,年輕人嘛,還是順產恢復得快一些。」說完還跟其他家屬碎碎念,說些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之類的話。
脾氣火爆的小悅忍無可忍終於出聲:「你那外孫子那麼瘦小,難怪順產那麼順利,回去可得好好調養啊。」
幾句話一屋子人都住了嘴。小悅十分納悶,什麼時候生個孩子還有個鄙視鏈了?
目前我國比較成熟的分娩方式總共分為順產和剖腹產,順產中又包括側切和無痛分娩。
近些年突然開始颳起一股分娩方式的「攀比之風」。生育鄙視鏈是順產>側切、無痛分娩>剖腹產。
聽說誰家產婦是順產無側切,都要誇一句「厲害」,得知誰家產婦是剖腹產,心裡總是默默浮現一個嬌小姐形象。
在剖腹產剛剛推廣時,我國剖腹產手術一度超過順產成為主流分娩方式。但近些年一種「順產最佳論」開始流行,部分人對剖腹產手術帶有明顯偏見。
很多人說產婦選擇剖腹產是為自己考慮,與順產相比,躺在床上打上麻藥,孩子就出來了,產假還能比順產多來幾個月。剖腹產仿佛成了省時省力的代名詞。
然而經歷過剖腹產的寶媽才能體會,剖腹產麻藥為半麻,聽著別人在身上做手術的滋味你能想出來嗎?還有些產婦對麻藥不耐受,痛覺並不會完全消失。
剖腹產的痛苦在產後完全展露無疑,產後「壓肚子」剖腹產媽媽同樣要經歷,一般是15-30分鐘壓一次,連續按壓2個小時,那酸爽簡直讓人看到醫生都打顫。
手術刀口同樣折磨得人徹夜難眠,一不小心還會感染。說剖腹產不痛的,拜託你親自來試試。
1. 巨大兒或雙胎多胎
國內巨大兒定義為體質量達到或超過4千克的新生兒,歐美國家則定義為達到或超過4.5千克的新生兒。我國巨大兒平均出生率為7%。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我國近年出現巨大兒的概率逐年上漲,胎兒過大並非好事,易造成產程延長,分娩困難。
在此過程中極易出現意外,因此醫生通常會建議剖腹產,雙胞胎或多胞胎也是同理。
2. 胎位、胎盤異常
中華醫學會統計,胎位是影響分娩方式的重要原因,孕晚期孕婦因胎位不正選擇剖腹產的人數約佔總分娩量的5%。
正常寶寶順產胎位應是頭位,但有些寶寶胎位不正為橫位、臀位等兇險體位,這種情況剖腹產比較保險。
分娩時胎盤也較容易出現各種狀況,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否進行剖腹產。
3. 孕婦身體條件不允許
女性生產自古以來就是「一腳踏入鬼門關」,如果在生產過程中,產婦身體健康指標出現異常,或是身體條件不允許,醫生會果斷選擇剖腹產以保證母子平安。
4. 臍帶、羊水異常
如果寶寶臍帶繞頸嚴重,或是羊水過少,羊水渾濁,都容易對腹腔內的胎兒造成潛在危險,剖腹產手術能快速將胎兒從宮內環境脫離,確保胎兒安全。
糖果媽媽叮囑:分娩時不要過於執著哪種分娩方式,只要能保證孩子平安降生,就是最合適的分娩方式。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