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爺今年60歲了,一直有高血壓的毛病,在最近一次量血壓測得的血壓數值為160/80mmHg。很多人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舒張壓處在正常範圍之內,但是收縮壓偏高,這種情況能判定為高血壓嗎?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的壓差又代表了什麼呢?
血壓160/80mmHg,能判定為高血壓嗎?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高血壓的判定標準:
正常血壓: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高血壓1級:140mmHg<收縮壓<159mmHg,90<舒張壓<99mmHg高血壓2級:160mmHg<收縮壓<179mmHg,100<舒張壓<109mmHg高血壓3級: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10mmHg通常來說,對於高血壓的判定,不管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超標,都可以判定是高血壓。舒張壓正常,但是收縮壓超過了160mmHg,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多發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很明顯,文章開始提到的劉大爺已經達到了高血壓2級。此時,生活方式幹預的同時,必須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了。
80mmHg的壓差代表了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測血壓時,多數隻關注收縮壓和舒張壓,而很少會關注血壓壓差。壓差,在臨床上也叫脈壓差,是指收縮壓和舒張壓之間的差值。一般來說壓差的正常範圍為30-40mmHg,壓差超過超過60mmHg則為脈壓差增大,低於20mmHg則為脈壓差減小。由此見得,劉大爺不光有中度高血壓,而且存在壓差增大的問題。
壓差越大,危險性也就越大!
壓差增大也是心腦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而且壓差越大,風險也就越大。這是因為,高血壓患者的壓差越大,就說明了起動脈血管的彈性越差,血管的損害程度也就更加嚴重,長期壓差過大不加以控制的話,會大大提高冠心病、腦梗、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病的患病風險。
壓差增大常見於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患者,對這部分患者來說,一旦發現壓差過大的情況出現,應及時積極幹預,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血壓壓差增大我們該如何去應對?
1、定期測血壓
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並及時注意監測並積極控制血糖和血脂。
2、積極控制基礎疾病
壓差增大可由動脈硬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瓣關閉不全、甲亢、嚴重貧血、風溼性心臟病等多種疾病因素引起。因此,壓差增加基本的治療原則應該是在控制基礎疾病的同時(尋找病因,對症治療),再進行降壓治療。
3、生活方式幹預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對預防壓差增大及高血壓非常重要。在飲食上要堅持低鹽、低脂、清淡飲食,積極參加適當的體育鍛鍊,以控制體重、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