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的孩子和小編的寶寶曾經是同班,現在是兩個好朋友。他們經常在周末的時候相約公園一起遊玩,前幾天鄰居跑過來問我暑假打算去哪裡玩?還是像上次一樣去雲南旅遊嗎?他也想帶上自己的孩子和我們一起去度假。聽完,我感覺到很納悶,我不懂鄰居為什麼要這樣問我,因為我上個暑假並沒有去雲南。當小編一問鄰居原因才明白,小編的孩子在前幾天對著鄰居講說自己上個暑假去了雲南,還坐了飛機。然而,我並沒有去過什麼雲南。
對於父母來講,看到自己的孩子撒謊,真的是一件非常令人頭疼的事情,特別是那些原本乖巧懂事的寶寶,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間就愛撒謊。當我聽到鄰居這樣的詢問,我感到五味雜陳。那麼,有個讓人很疑惑的問題來了,原本的孩子乖巧懂事,為什麼會突然撒謊?撒謊的孩子就一定是壞孩子嗎?不管怎麼樣,撒謊終歸不是一個好的行為跟習慣,家長又怎麼樣正確的引導孩子改變這個不良的習慣呢?
首先,要想引導孩子改變這個不良的習慣,我們先要了解寶寶為什麼要去撒謊,然後再進行對症下藥。一般來講,當寶寶成長到2~3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撒謊行為。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講,撒謊就意味著孩子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而當寶寶有了非常想要實現的願望,或者不得不獨立的面對現實的時候,寶寶就會選擇撒謊這一方式。就像小編的孩子一樣,因為他很希望我可以帶他去雲南玩一趟,潛意識裡就把願望當成了現實。
於是便有了開頭那一幕。再加上2~3歲的寶寶,對於現實跟願望兩者之間傻傻分不清,對時間、空間、人物的概念也不了解。因此,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說了謊話。也就是說,當2~3歲的孩子特別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他們才會撒謊,而這種謊話並不是有意識的說謊,而是在現實跟虛幻分不清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的撒謊行為。因此,當看到寶寶在這一階段撒謊的時候,並不需要太過擔憂,因為他們連自己是否說了謊都不知道。而4歲以上的孩子如果說了謊話,這個時候我們就得打醒12分精神,摸清楚撒謊背後的原因。
對於這個階段的寶寶,他們已經分清楚現實跟虛幻的區別,而這個時候如果寶寶在有意識的情況下還要去撒謊的話,那麼寶寶的確是有問題了。此時父母應該冷靜下來問清楚孩子,探究孩子撒謊背後真正的原因。其實4歲以上的孩子會撒謊,不一定是源於他們自身的原因,有的時候自己也要從身上找問題。比如,是父母做了撒謊的錯誤示範,間接中誤導了寶寶。
孩子最初的互動是與世界的交流,1~4歲的孩子最擅長的就是觀察跟模仿,身邊最親近的人如何做,寶寶其實都看在眼裡,而且還會付諸於行動,一步步的模仿著你的行為。如果父母撒謊,那麼孩子也會學習到,並且付諸在行動,於是孩子撒謊的行為就出現了。也就是說,許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會不經意的撒謊,而這一舉動也不經意的成為了寶寶的錯誤示範。除了這個原因,我們還要值得檢討自己是否有暴力的傾向。
有的時候,寶寶會因為想逃避責罰而選擇撒謊。對於一些有家庭暴力傾向的家庭來講,如果孩子有一點點出錯,換來的就是父母的一頓暴打,而當孩子發現不說假話就可以逃避責罰的話,那麼他們就會嘗到甜頭,屢試不爽。當我們發現孩子撒謊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平靜,耐心的了解清楚整件事,然後詢問寶寶撒謊的原因,努力探求孩子真正的需求。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如果在育兒過程中仍然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方評論,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