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將體育科目納入錄取計分科目,科目確定考試分值或等級要求,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鍊。這意味著體育與語文、數學、英語共同成為中考必考科目,體育成績也將納入錄取計分總分數。出臺《指導意見》的目顯而易見,就是為了讓體育也能獲得應試教育的「保護」,引導學校老師、家長、學生以及全社會更加重視體育,積極參與體育鍛鍊。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閒暇時間越來越多,興趣愛好及休閒娛樂項目的發展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對於各方面都正處於成長階段的青少年學生群體而言,科學的休閒觀與健康的休閒生活方式尤為重要。尤其針對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逐年下滑的現狀,將體育活動引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讓體育鍛鍊成為青少年的一種主要休閒生活方式,將成為有效改善青少年體質狀況,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關鍵。
而根據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調查來看,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連續20年處於下滑的趨勢,學生的肥胖檢出率不斷的增加。雖然說最近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態出現了轉機,下降速度得到了遏制,但是由於常年的累積,我國的青少年體質狀況依舊嚴峻!體質健康問題依然突出!
這樣看來,最新出臺的《指導意見》似乎是改善青少年體質健康素質現狀的一大助力。但是,值得擔心的是,長期的應試教育影響是否會讓中考體育也成為「應試體育」,只是給學生平添負擔,並沒有真正起到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的作用?
事實證明這樣的擔心並不多餘,「現在的體育中考很多情況下都是一種臨時抱佛腳的狀態,也就是應試教育的痕跡比較重。學生真正去應對中考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初三的時候,我們叫備戰中考體育考試。就是一直到中考前,每天的早上和下午都按照規定的科目去訓練。」河南鄭州市扶輪外國語學校校長董慧蘊說。這樣做在某種意義上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抗拒心理,或者把體育中考當做一種負擔。「我們也希望孩子有充分的時間來進行體育鍛鍊,提高身體素質,可是現在升學壓力太大,孩子要全力以赴的學習文化知識,才能保證不再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現在體育成為中考必考科目,對孩子和我們來講,既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種壓力。「一位學生家長這樣表示。
其實體育成績的提升並沒有那麼難,現在市場上已經有很多幫助學生合理規劃體育訓練的應用,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影響,練習中考體育的考試項目。家長也應該多去了解一些中考體育的手機應用,鼓勵孩子從初一開始進行鍛鍊,這樣既練習了中考體育項目,又合理的利用了碎片時間,不耽誤文化課的學習,又能保證學生的日常的運動量,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
這樣的解決方案雖然給我們很多的靈感,但是到底應該如何平衡文化知識學習和身體素質提升之間的關係,這個問題還需要很長時間的探索,但是總的來講,加速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水平,改善青少年身體素質低下的狀況,還需要廣大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