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藥監局:658份有關導尿管的不良事件報告,球囊破裂佔48.3%

2020-12-12 半島網官網

半島記者 王媛

導尿管是一種用於尿液引流、膀胱衝洗等操作的醫療器械,其材質為天然乳膠、橡膠、矽膠或聚氯乙烯(PVC)等,型號主要有單腔、雙腔和三腔,臨床應用非常廣泛。24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了一次性導尿管球囊破裂的風險,自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0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共收到導尿管有關的可疑不良事件報告658份,其中,使用過程中發生球囊破裂的報告318份,佔48.3%。

經調查,發生球囊破裂的導尿管主要為乳膠材質。該材質導尿管發生球囊破裂的主要原因是未按說明書要求使用了石油基質潤滑劑。球囊破裂的主要傷害以需要二次置管、影響術後恢復、疼痛、尿瀦留、尿道出血為主;也有部分病例球囊殘片殘留體內,甚至可能造成患者膀胱功能永久性損傷。在部分尿道手術患者中,導尿管在術後恢復中起支撐作用,球囊破裂導致患者手術失敗,帶來二次手術風險。

液體石蠟、凡士林等石油基質潤滑劑對天然乳膠材質具有溶脹作用。導尿管球囊膨大以後形成薄壁結構,在石油基質潤滑劑的作用下,破裂的風險增加。有相關文獻證實,乳膠導尿管在使用石油基質潤滑劑時,發生球囊破裂的風險明顯增高。

導尿管球囊是一次性導尿管的易損部位,為減少導尿管球囊破裂不良事件重複發生造成傷害的風險,提升用械安全,臨床醫護人員應根據一次性導尿管的結構和材質,正確選擇潤滑劑;天然乳膠材質的球囊導尿管,推薦使用水溶性潤滑劑,應儘量避免使用石油基質潤滑劑,如液體石蠟、凡士林等。導尿管生產企業應當進一步完善產品說明書和標籤中的風險提示信息,重視潤滑劑使用相關培訓和技術指導,提高該類產品臨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國家藥監局關於修改一次性使用無菌導尿管(包)說明書等有關內容的...
    根據醫療器械風險評價結果,國家藥監局2019年10月22日發布了《關注一次性導尿管球囊破裂的風險》。為進一步提升用械安全,消除風險隱患,國家藥監局決定對有球囊破裂風險的一次性使用無菌導尿管(包)的產品註冊證、說明書及標籤進行修改。
  • 國家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年度報告(2015年度)
    (一)2015年全國可疑不良事件報告總體情況2015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共收到《可疑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表》321,254份,比2014年增長了21.1%。200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累計收到《可疑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報告表》1,322,059份(圖1-1)。
  • 國家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年度報告(2019年)
    ,使用單位上報357799份,佔報告總數的90.27%;註冊人上報8600份,佔報告總數的2.17%;經營企業上報29833份,佔報告總數的7.53%;其他來源的報告113份,佔報告總數的0.03%(圖6)。
  • 國家藥監局:尚未收到新冠肺炎治療藥品不良反應群體事件報告
    國家藥監局藥品監管司司長袁林圖片來源:中國網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管司司長袁林3月12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截至3月11日,全國各級藥品監管部門共組織抽檢疫情防控用藥
  • ...監測年度報告(2019年)》發布我國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達到1130份
    □ 本報記者 徐建華4月13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9年)》(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51.4萬份。1999年至2019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累計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519萬份。
  • 國家藥監局發布關於預防用疫苗臨床試驗不良事件分級標準指導原則...
    近期國家藥監局發布關於預防用疫苗臨床試驗不良事件分級標準指導原則的通告,本指導原則提供的疫苗臨床試驗不良事件的分級指標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臨床觀察指標,包括接種部位(局部)不良事件、生命體徵和非接種部位(全身)不良事件;第二部分為實驗室檢測指標(包括血液生化、血液常規、尿液常規等)。
  • 你真的會拔導尿管嗎?
    留置置導尿管所致創傷或作為異物刺激源, 導致病人麻醉甦醒期間極易引起尿道不適,,同時許多患者不能充分認知尿管刺激症狀,在麻醉甦醒後,極易出現不良情緒,可能出現非計劃性拔管,造成尿道損傷,同時ERAS倡導術後儘快拔除導尿管以減少不必要的引流裝置,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加速康復外科中國專家共識及路徑管理指南 (2018版)指出:一般24 h後應拔除導尿管。
  •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氟喹諾酮類藥品風險顯著
    2016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143萬份,較2015年增長了2.3%。其中,新的和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42.3萬份,佔同期報告總量的29.6%,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1.4個百分點。
  • 國家藥監局抽檢醫療器械:12批產品不符合標準規定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4月1日,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通告稱,為加強醫療器械質量監督管理,保障醫療器械產品使用安全有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對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無菌導尿管等5個品種共162批的產品進行了質量監督抽檢,其中12批產品不符合標準規定。具體情況通告如下:一、被抽檢項目不符合標準規定的醫療器械產品,涉及10家企業的5個品種12批。
  • 國家藥監局發布2019年度醫療器械註冊工作報告
    2019年度醫療器械註冊工作報告2019年,國家藥監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四個最嚴」要求,以保護和促進公眾用械安全為使命,持續深化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推動監管科學研究,堅持風險管理,強化責任落實,推進智慧監管,著力提升醫療器械註冊審評審批的質量與效率。
  • 球囊 球囊
    Vollherbst教授等第一次使用了這種最新的超小型球囊導管,並在豬模型和體外栓塞模型上進行了驗證,與標準栓塞技術比較發現,加用球囊者手術時間明顯縮短,返流事件次數明顯降低,栓塞程度明顯更高。研究者們使用了34根Scepter Mini輔助治療了20例腦和脊髓血管畸形的患者,其中80%為AVM,發現球囊可有四種術中使用方式:1)通過Mini球囊進行栓塞67.6%;2)通過第二根微導管進行栓塞,同時行球囊閉塞8.8%;3)通過球囊擴張進行診斷性造影11.8%;4)以及通過球囊導航11.8%。
  • 國家藥監局對多種微量元素注射液(Ⅱ)說明書的不良反應和禁忌項...
    人民網北京10月23日民(董童)22日,國家藥監局於官網發布的《關於修訂多種微量元素注射液(II)說明書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提出,為進一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對多種微量元素注射液(II)說明書【不良反應】、【禁忌】項進行修訂。
  • 國家藥監局緊急通知:頭孢曲松鈉遇鈣會致死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6日上午在官方網站發布緊急通知,要求修訂頭孢曲松鈉說明書中警示語和注意事項。     據了解,國家藥監局評價中心確定了同時使用頭孢曲松鈉與含鈣溶液發生不良事件並導致死亡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為新生兒或嬰兒。為保證頭孢曲松鈉的安全使用,國家藥監局立即下發通知,要求該品對說明書進行修訂。
  • 憋尿後拔尿管?
    成功拔除導尿管是指在尿管移除的過程中,沒有造成人為的尿道損傷,48h內沒有出現導管相關性尿路感染,且移除後72h內未重新置入尿管。下圖是目前我們臨床上最常用到的雙腔導尿管。目前,臨床工作中常規先間歇夾閉導尿管進行膀胱功能鍛鍊,確認膀胱功能恢復,自覺尿意後,夾閉尿管,待膀胱充盈時拔管。
  • 廣東省食藥監局抽檢:1批一次性使用無菌導尿管樣品不合格
    依據YY 0325-2002《一次性使用無菌導尿管》、註冊產品標準/產品技術要求,對外觀、強度、連接器分離力、球囊可靠性(包含2項指標)、流量、環氧乙烷殘留量共7項指標進行檢驗。經檢驗,有1批樣品被檢驗項目不符合標準要求,主要不符合項:球囊可靠性。
  • 並非所有手術都要插導尿管,但這四種少不了,拔出後的隱患別大意
    並非所有手術都要插導尿管,但這四種少不了,拔出後的隱患別大意如今,不僅我們的生活質量在不斷改善,國家很多技術都在不斷進步,尤其是醫療技術,這也讓人們的身體健康更有保障,早些年,因為醫療水平落後,所以人們的平均壽命也非常短,可能一個小小的感冒發燒都可能威脅到生命安全
  • 廣東省食藥監局抽檢93批一次性使用無菌導尿管 未發現不合格樣品
    依據YY0325-2002《一次性使用無菌導尿管》、註冊產品標準/產品技術要求,對外觀、強度、連接器分離力、球囊可靠性、流量、無菌、EO殘留量共7項指標進行檢驗。經檢驗,所檢93批樣品被檢項目符合標準要求。
  • 海南封存康泰疫苗急調4萬人份替代疫苗 專家詳解接種後不良反應
    20日上午11時,海南省衛生廳接到國家藥監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暫停使用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公司生產的全部批次重組B肝疫苗的通知,立即要求全省停止使用該公司疫苗,就地封存了的康泰公司生產的疫苗達24萬支共8萬人份。海南省衛生廳並緊急聯繫北京天壇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聯繫,立即調撥該公司生產的疫苗12萬支。  按每個新生兒需要接種3支B肝疫苗算,12萬支疫苗即為4萬人份。
  • 特別報導之八:解析醫療器械不良事件 - 中國消費者協會
    其中,設計缺陷導致的不良事件約佔器械不良事件發生率的14%。因為,受各種因素影響限制,「醫療器械的臨床試驗存在時間短、例數少等問題,一些設計上的缺陷只有在用於臨床、經歷長時間驗證後才能被發現。」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美國曾有一種人工心臟瓣膜,由於支架斷裂、瓣膜脫落,上市4年間發生了79起不良事件,造成30起死亡、49起被嚴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