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代人被斷章取義,扭曲本意的「名言」所毒害?

2021-01-10 英語罐頭

從小長大,經過父母,學校,老師,前輩的教導,我們都不免會聽到很多名言至理,很多教人奮發,教人向上的名句。然而,你真的懂什麼叫做「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靈感」嗎?你真的明白「父母在,不遠遊」的真正含義嗎?

即使你對這些名言警句很熟悉,都似乎明白,甚至了解他們的意思。然而,今天罐頭菌就要來揭示一下,這些被人們誤解,斷章取義的名言,背後所真正的意思。那些我們一直信奉為金句的名言,究竟誤導了我們多久了,又究竟,害了多少代人?

1.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此言出自於人間活佛濟公口中,人們常會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用於勸解出家人在飲食方面不用太過拘束於素食,有時候,只要是心中有佛,也能酒肉大吃。然而,這裡是有後半句的:「是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2.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很多人以為這句話的本意是人要自私,為自己謀利,不然就是天地不容。這說法是否正確呢?表面上是這個意思。

同時,網絡也有相傳說法,此句的「為」是「修為」的意思,因此真正的意思應該是人自己不修為,不進步,那就天地不容。此說法讓很多聽的人覺得恍然大悟,似乎真的是這麼一個意思。

然而很遺憾的是,這句「至理名言」到至今為止,一直都沒能考察到其真實出處,所以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宣揚自私自利的名言名句存在。

3. 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意思來自於兩魚仔困境之中,為了生存,會互相用口中的水抹溼潤對方的身體,現在大家很喜歡用來表示夫妻兩人共患難,共克服,相互幫助的愛情或友情。

然而,相濡以沫的原句並不止於此,原作者想表達的原意也不是這樣: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在泉水枯竭之後,兩魚身在陸地上,相互生存維持,然而落到如此境地,還不如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4.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此句用在夫妻或者情侶兩人聽上去確實讓人覺得感動落淚,兩人雙手相握,相愛相親到老的畫面確實美好。但是,這句話的原意並不在於愛情。

原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此話語原意是指戰士之間約好,死要一起死,而現在約定之人比我早離去,我還怎麼活呢?但現代社會就變成了寫夫妻關係。

5. 以德報怨

很多人都喜歡「以德報怨」,認為別人就算怎麼虧待自己,也要用道德,用人品去感化對方。並稱之為「孔子曰:以德報怨」。

然而,相信大部分人所理解的「以德報怨」並不是當年孔子想要表達的意思。

原文:「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有人問,自己被打,我不反擊,要以德報怨,以此感化他人。孔子說:你用德去回報傷害,那你用什麼來回報德?你應該用道德去回報導德,用相同的程度去回報傷害。

因此說,孔子所反對的「以德報怨」卻被現代人如獲珍寶地對待著。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在現代社會中,卻有很多被人無意或蓄意所誤導,誤解,因此大家對於現在的各種信息應該懂得自己去分辨是非。

對於上面這些被糾正的名言你有什麼想說的?

歡迎留言在下方評論區。

感謝大家的閱讀,我是英語罐頭。

快樂英語學習,放眼全球資訊,歡迎關注英語罐頭。

相關焦點

  • 被斷章取義扭曲的名人名言排行榜
    說到名人名言,誰都背過,誰都在作文中引用過名人名言。在教室和圖書館的牆上,也掛著各種各樣激勵人心的名人名言。在青少年時代,名人名言就像指路的明燈,曾經照亮未來的方向。我們也曾經把名人名言,做成書籤,寫在扉頁,用來時刻警醒激勵自己。名人名人的作用可謂大矣。
  • 流傳千古的五句名言:本意與現代人的理解截然相反,你聽過幾句?
    幾千年來,中國出現過許多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他們把自己的思想凝練成簡潔易懂的語言,從而就有了流傳千古的名言警句,我們在創作或者跟別人聊天的時候,經常會引用古人的這些句子,以佐證自己提出的觀點。但是,有些名言的本意,與現代人理解的並不一樣,甚至截然相反,就像接下來的這五句名言。
  • 斷章取義的名言騙了你多少年?
    這些耳熟能詳的警句,有的來自先賢,有的來自國外,均被奉為至理名言。今天成語君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些因為誤讀而被斷章取義、以訛傳訛的名句,甚至完全背離了先人們原本的意思,然而其影響卻流傳甚廣。那些年,我們深信不疑的名言警句,究竟誤導了我們多久?
  • 我國古人的這些斷章取義的名言,其實真正的意思往往是相反的
    但是有些古人留下的一些斷章取義的名言,其實它們真正的意思往往都是相反的。那麼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去看一看有沒有你們所熟知的名言呢?「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放在現代,按我們所理解的意思就是,兩個非常情深似海的戀人,曾經立下了海誓山盟的誓言,發誓除了死亡以外,沒有什麼能夠將他們分開。這句話其實出自《詩經》中,原文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 孟子名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被誤解很多年,本意跟周禮有關
    文·段宏剛 可以說,孟子所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被人們誤解了2000多年的一句名言,直到現在,很多人依然執迷不悟。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完整版名言意義反轉驚呆網友
    [摘要]近日,有網友在微博發出常用名言完整版,眾多網友看後紛紛表示:這些一直當作人生座右銘的名言,其原意與今意居然大相逕庭。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發出常用名言完整版,眾多網友看後紛紛表示:這些一直當作人生座右銘的名言,其原意與今意居然大相逕庭。這些名言被溯源後「反轉」得是否正確?記者昨日邀請專家進行了解讀。網友知道真相,眼淚掉下來看了名言的完整含義,不少網友表示長知識了。
  • 那些被斷章取義的名言警句,你肯定不知道原意是什麼!
    這些耳熟能詳的警句,有的來自先賢,有的來自國外,均被奉為至理名言。今天語文君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些因為誤讀而被斷章取義、以訛傳訛的名句,甚至完全背離了先人們原本的意思,然而其影響卻流傳甚廣。 那些年,我們深信不疑的名言警句,究竟誤導了我們多久?這句話出自莊子的「吾生有崖,而知無崖。」一向被尊為金科玉律。
  • 那些斷章取義的名言,到底騙了你多少年?
    這些耳熟能詳的警句,有的來自先賢,有的來自國外,均被奉為至理名言。今天漢聽君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些因為誤讀而被斷章取義、以訛傳訛的名句,甚至完全背離了先人們原本的意思,然而其影響卻流傳甚廣。那些年,我們深信不疑的名言警句,究竟誤導了我們多久?
  • 「退定」解讀為「退房」 解讀政策不宜斷章取義想當然
    對政策的解讀必須客觀、真實、理性、合理,尤其不能斷章取義、想當然,更不能扭曲本意。近年來,政策被誤讀和過度解讀的現象並不在少數。如何正確、理性、客觀、合理地解讀政策,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所以說,對政策的解讀必須客觀、真實、理性、合理,尤其不能斷章取義、想當然,更不能扭曲本意。否則,就容易造成誤解,造成政策執行過程中的混亂,容易產生模糊地帶,從而讓不法分子、投機分子鑽空子。  從現實情況來看,近年來政策被誤讀和過度解讀的現象並不在少數。
  • 這些斷章取義的名言警句,被用錯了上千年!
    有一些耳熟能詳的警句,來自於先賢,被奉為至理名言,卻因為誤讀而被斷章取義、以訛傳訛,甚至完全背離了先人們原本的意思,然而其影響卻流傳甚廣。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那些年,我們深信不疑的名言警句,究竟誤導了我們多久?
  • 蔡康永言論被扭曲向大S道歉,大S高情商回應化解:天生就是箭靶
    蔡康永還表示不知道這一演講後來被剪輯成什麼樣的邏輯,但現在「顯然已經被斷章取義,也被下了很扭曲的標題,造成對大S的莫大傷害,我鄭重且心痛的向大S道歉。我應該預先防範被扭曲或者被誤解的可能,這完全是我的錯誤,非常對不起大S」。在此他要鄭重向大S道歉,最後他強調今後對自己會更加嚴格,即使本意被扭曲,也應該由自己來承受傷害,而不是牽連到好友,當下他深感無顏面對大S。
  • 那些被斷章取義的順口名言,鮮為人知的後半句才是扎心
    本想再以朗朗上口的名言來挽勸一番,隨即想到還是把名言下半句多了解一些再來奉勸別人吧。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出自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二》,後半句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其實是元稹悼念亡妻的,我深知死別之恨人人都是無法避免的,但對於同貧賤共患難的夫妻來說是更難受的,不過斷章取義後的另一個意思其實也不是完全沒道理。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 馬辦嗆蔡:蔡英文扭曲再扭曲 只為批評而批評
    東南網8月8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批評馬英九「只在八八風災紀念日到災區」以及「把到災區視察幾次掛在嘴上」,對此,臺灣加油贊發言人馬瑋國今(8)日表示,由此可看出蔡英文批評對手的模式是「扭曲」和「再扭曲」,她也說,蔡英文的格式就是,凡事只為了批評而批評。
  • 網友總結被誤讀的名言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歌頌戰友情
    最近,百度知道開設「解惑」專題,列舉了8個被誤讀最深的名言警句,讓網友大長見識。眾人表示:「語文白學了,原來自認為的那些勵志名句竟是斷章取義!」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了「答題者」——專欄作家、南京人陶短房,了解到解讀背後的故事。
  • 成語所說的「斷章取義」,四個例子看看它有多可怕
    到了現在,為了流量則更是不擇手段,截取、剪輯,又不知傷了多少人的身,毀了多少人的心。看起來,王健林像是開了個玩笑一樣,但是站在人家的高度,這樣的話很正常,更何況他說的是規劃,是一個基於自己總體水平所做的三年或五年的規劃,而不是從哪方面做的最大,從什麼地方開始,一問三不知。
  •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古人四句經典名言,句句扎心!
    比如古人說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句經典名言來自黃帝四經,它的本意是當你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要當機立斷,明確作出決策,不要猶豫不決遲遲不定,這樣反而會把事情搞砸。這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可以很好地體現了,也許面對一段感情或者一段沒有多少前景的工作,我們沒有勇氣去結束,也沒有勇氣去開始新的旅程,自以為可以把事情拖著拖著,就可以被動得出結果,然而往往歷史證明,只有在碰到事情的時候,當機立斷作出決定,才能讓自己瀟灑而痛快地活著。
  • 原來這些名言都是有後半句的!看完後,感覺書又白念了?!
    名人名言是一門必修課,尤其是在學校的教室裡隨處可見,小時候我們常常也會把他引用進作文裡。可是事實上,有一些耳熟能詳的名言名句是被「扭曲」了原意來進行傳播的,最後展現給我們的並不是本來的意思。下面【古文化新視野】就拿幾個最常見的名言,給大家做分析。
  • 別說你讀懂了論語,孔子最讓人誤會的幾句名言,不得不服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別說你讀懂了論語,孔子最讓人誤會的幾句名言,不得不服。第一句以德報怨這一句的流行程度很廣,很多人都認為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別人迫害了你,你要原諒他,其實孔子的本意不是這樣的,有弟子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
  • 「斷章取義」要不得
    《禮記》中記載了一則孔子的話被斷章取義的故事,今天讀來仍發人省思。  曾參對有若說,他聽孔子說過「喪欲速貧,死欲速朽」,意思是失去職位,希望快一點貧窮;死了,希望快一點腐爛。有若根據孔子的一貫主張,判斷說這不是孔子說的話。曾參說,他和子遊都聽孔子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