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精神耀龍川|郭村鎮:擦亮鄉村振興「東進底色」

2020-12-19 知行龍川

擦亮鄉村振興「東進底色」

初夏的紅旗河,很靜,也很清,儘管正值夏收,麥秸稈並沒有被「遺忘」在河畔,碧青的河水、墨綠的香椿、金黃的麥浪……這裡就是新老通揚運河與通江水道紅旗河穿境而過的郭村,一個被譽為「紅色革命老區、揚泰潤澤福地、運河生態小鎮」的地方!

扶貧增收 寫就一個「富」

「儘管有五保收入,我這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自從村裡有了黨建扶貧草莓園,我在這裡打打零工,也能拿到萬兒八千的,這都是託了村裡的福了……」村民倪根定高興地說。在張倪村,像倪根定這樣的困難戶有10多戶,村黨總支在選擇打工人員時有意向困難群眾傾斜,有效改善了這些困難戶的困境。

弘揚東進精神,根本在為民謀「福」,助民致富。該鎮著力實施產業扶貧,推動形成「1+2+N」農業發展格局,帶動農民增收脫貧;實施創業扶貧,設立專項資金、土地、貸款等優惠政策鼓勵自主創業;實施就業扶貧,「1+1+1」結對幫扶,因人制宜優先安排公益性崗位就業。同時鼓勵引導本地企業、在外鄉賢共同致力農民增收。2018年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840戶、1604人,脫貧814戶、1558人,脫貧率96.9%;4家經濟薄弱村均實現當年脫貧。2018年全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84元,同比增長8.8%……

環境生態 寫就一個「美」

走在紅旗河、老通揚運河河畔,沿岸林帶鬱鬱蔥蔥、農田林網穿插其間,還有那幹道沿線的綠化長廊,組合成一幅幅充滿詩意的田園畫!而這幅畫作則是當地幹群多年共同努力的傑作。

「多年來,我鎮每年都超額完成綠化任務,今年實施的運河沿岸、幹道沿線綠化長廊建設工程,已完成綠化860畝、植樹造林890畝,分別佔任務的130%、135%。」農業助理楊寶金說,「目前正值麥收,為了確保村莊環境不受秸稈影響,我們每天都要去田裡宣傳秸稈能源化利用,目前已回收秸稈1500多噸……」

目前,該鎮正大力實施淨化產業企業、綠化沿河沿路、美化家前屋後、固化體制機制等環境保護「四化」工程,加快涉化企業關停並轉,確保完成「減化任務」,強化「減化」關停企業常態化監管,杜絕非法生產;嚴控汙水排放,建成鎮級汙水處理站二期工程、村級汙水處理設施18座,鋪設汙水管網13.4公裡,實現工業集中區內工業廢水全部接管處理,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穩步推進;開展清河行動,全面提升鎮域內河流水體質量,目前,新鎮東部清水活水工程已形成方案,正聘請河海大學設計院進行可行性論證;嚴格按照區統一部署,已完成禁養區畜禽養殖場關閉拆除和土壤修復工作。

傳承精神 寫就一個「樂」

「為了社會幸福,為了民族生存……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這是誕生於1939年的《新四軍軍歌》,在東進村東進廣場,一群村民伴著《新四軍軍歌》節奏,跳起了紅綢腰鼓。村文化志願者、紅綢腰鼓隊發起人周桂蘭告訴記者:「我們是郭村人,傳揚東進精神是我們的份內事,還能鍛鍊身體,豐富文化生活。」

「老區人就要有老區人的樣子,老區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呢?那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動作為、勇於擔當、樂於奉獻、甘於奮鬥!」鎮黨委宣傳委員王兵說,「我們以新時代東進精神為指引,圍繞文化、衛生、體育需求,全鎮已建起健身公園(點)100多處,組建文體志願隊伍20多支,發展文體志願者2000多人,有效豐富了村民業餘文化生活,增強了老區群眾自豪感、幸福感。」

採訪結束,行走在「紅色記憶之路」,記者感慨良多:在東進精神指引下,這路似彩虹,正綻放著一束束和諧的東進之光;這路如琴弦,正演奏著一曲曲發展的東進樂章。東進,東進,一首激越的時代之歌!

來源:江都日報

傳播思想 實踐理想

相關焦點

  • 新田:「綠色」人居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湖南日報訊(通訊員 蔣軍君 肖亞湘)新田縣陶嶺鎮周家村以「人人參與家家受益」為目標,通過空心村改造、環境衛生整治、鄉村公園建設,激活鄉土文化元素,全力打造整潔衛生、規範有序、生態文明優美的人居環境,實現了水清、家美、人樂,擦亮了鄉村振興底色。
  • 【鄉村振興】龍川這個村「穿衣戴帽」 扮靚美麗鄉村~
    縣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明確提出,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 新坡鎮合水村活化紅色資源振興鄉村
    紅色碼頭雕像。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國漢 攝茂名網訊  茂南區新坡鎮合水村是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底蘊深厚。近年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該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記者來到合水村,看到施工人員正在建設該村與紅色歷史相關的人物雕塑。
  • 剛剛,太原理工大學鄉村振興出大招
    1月31日,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率領團隊走進沁源,感受綠色沁源冬日暖陽的山水之美,見證英雄沁源轉型發展的蓬勃之力,籤訂共建太原理工大學太嶽(沁源)鄉村振興研究院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鄉村振興發展研究、人才培訓、科技服務等領域開展全面務實合作,力爭將太原理工大學太嶽(沁源)鄉村振興研究院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鄉村振興戰略理論研究基地、決策諮詢中心、人才培養基地、學術交流中心、成果轉化中心。
  • 擦亮紅色品牌,蕉嶺縣東嶺村有效銜接脫貧致富與鄉村振興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姜業慶□徐鋒)一個偏僻的山區貧困村,如何既在短時間內摘掉貧困帽子,又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一路狂奔?記者日前在梅州市蕉嶺縣三圳鎮東嶺村進行了相關採訪。    東嶺村地處蕉嶺縣西部,是廣東省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也是蕉嶺縣十九個省定貧困村之一。2018年,東嶺村被廣東省委組織部列為第二批「紅色村」。
  • 廣東汕尾深入推進鄉村振興 紅色文化「搭臺」生態旅遊「唱戲」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林麗麗、通訊員 美善):記者從廣東省汕尾市獲悉,近年來,汕尾堅持紅色引領,傳承弘揚紅色文化,以「紅色+黨建」「紅色+旅遊發展」「紅色+基層治理」深度融合,盤活了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助力推動紅色旅遊和鄉村振興發展
  • 挖掘江蘇紅色資源 賦能革命老區振興
    紅色基因,薪火相傳。進入7月,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充分運用江蘇革命歷史和紅色資源,在暑期開展紅色文創社會實踐活動。在該院王剛教授指導下,項目團隊成員實地考察調研了南通如皋紅十四軍紀念館和鹽城新四軍紀念館,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紅色基因、文化內涵和革命精神,設計創作了帶有「紅色元素」的鑰匙扣、便籤本等系列文創產品,以期拉近紅色文化和青少年的距離,同時助力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發展。
  • 紅色文化「搭臺」生態旅遊「唱戲」,汕尾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如何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出奪目的光彩?汕尾堅持紅色引領,傳承弘揚紅色文化,以「紅色+黨建」;「紅色+旅遊發展」;「紅色+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盤活了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助力推動紅色旅遊和鄉村振興發展。
  • 汕尾市海豐縣盤活紅色資源,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汕尾海豐縣新山村曾是一個「空心村」,海豐縣深入挖掘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將其打造成為「紅色村」。新山村如今成為海陸豐革命老區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基地,走出了一條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路子,記者從中共汕尾市委宣傳部的《關於汕尾市海豐縣盤活紅色資源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的調研報告》獲悉了這一消息。
  • 甘肅:擦亮鄉村之綠 促「局部美麗」向「全域美麗」升華
    12月22日,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在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上表示,甘肅將擦亮鄉村之綠,促進「局部美麗」向「全域美麗」拓展升華。相聚在「康養之城、詩畫鄉村」的魅力康縣。當日,來自世界各國的嘉賓圍繞牽手「一帶一路」,共建美麗鄉村,共話美麗合作、共創美麗事業等主體,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智慧和方案。
  • 浙江傳媒學院:紅色舞劇賦能鄉村振興
    當柔軟舞姿與悅耳歌聲在鄉村文化禮堂交匯,現代舞劇與紅色文化在禮堂呈現,諸暨市楓橋鎮楓源村——這座作為「楓橋經驗」發源地的村莊,再次讓人們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 初心如磐謀新篇——磐石市鄉村振興發展紀實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吹響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在鄉村振興發展的美麗長卷中,堅持「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理念,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書畫著生動傳神的新篇章!三以發展產業為基礎繪好鄉村振興底色四以美化環境為根本擦亮鄉村振興窗口
  • 推進城鄉融合 實現鄉村振興丨中國鄉村振興高峰會議暨第二屆縣(市...
    12月5日上午,眾多「三農」領域的領導,來自部分推進鄉村振興舉措有力、成效顯著的縣(市、區)黨政負責人,「三農」領域著名專家學者和助力鄉村振興的知名企業家代表齊聚成都市郫都區,共同參加由成都市郫都區會同清華大學、農民日報社在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聯合舉辦的中國鄉村振興高峰會議暨第二屆縣(市、
  • 傳承紅色精神,厚植青春底色
    紅色,傳承了中華民族多少歷史和辛酸。但在歷史長河中,那種鮮亮,那種光芒深沉而又勇敢。回憶革命的徵途,回憶革命的事跡,回憶革命的精神,讓紅色精神歷久彌新。傳承紅色精神,厚植青春底色。8月6日晚,河南師範大學物理學院暑期實踐隊藉助微信平臺,向留守兒童分享許多陪伴我們長大的抗日英雄的故事,並與留守兒童們一起學習了紅色精神。
  • 福建啟動「青年紅色築夢之旅」鼓勵大學生服務鄉村振興
    福建省教育廳供圖中新網寧德下黨8月8日電 (記者 林春茵)第六屆福建省「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7日在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啟動儀式。福建師生代表100餘人參加了主會場啟動儀式。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健在啟動儀式上指出,在下黨鄉全面啟動全省「青年紅色築夢之旅」,鼓勵大學生用創新創業成果服務鄉村振興、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閩清縣三溪鄉上洋村黨支部書記鄭東演:「紅色」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閩清縣三溪鄉上洋村黨支部書記鄭東演:「紅色」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2019-06-26 07:24:08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林瑞琪
  • 鄉村振興路上的商丘樣板
    」任莊、「文藝網紅」時莊等一批亮點村落;從上到下完善機制,抓實、抓細、抓好,商丘打造了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麗生活的「三美融合」,繪就出農村發展新畫卷,讓農民群眾看到美的景色、得到美的享受、過上美的生活……習近平總書記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
  • 荊州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紅色引擎"引領鄉村振興
    母親河哺育千年,身處江漢平原懷抱的荊州,成就「魚米之鄉、天下糧倉」的美譽,如今再次擔負起「建設江漢平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區」的歷史重任。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推動鄉村振興,激活「組織動能」是固本之舉。
  • 郭村鎮:倡導孝善文化 引領文明新風
    近日,郭村鎮通過不同的形式,分別在30個行政村舉辦「感黨恩、送溫暖」尊老敬老孝善節活動,將弘揚孝善文化和鄉風文明緊密結合,形成「鄰裡互助、團結友愛、明禮誠信」的文明鄉風和「孝親敬老、崇德向善、弘揚美德」的時代風尚。
  • 品牌活動擦亮文明生活底色——麒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紀實
    麒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依託「學習思想」「愛在麒麟」「美麗麒麟」「文明新風」「文潤萬家」品牌活動,擦亮群眾文明生活底色。該區志願者發揮「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建設335個學雷鋒志願服務站(崗),定時開放。共有50萬人次開展黨員為民服務、駐村扶貧幹部子女四點半課堂、保護母親河、潔屋美院等活動。面向400餘戶特殊家庭開展關心關愛志願服務2000餘場次。每月開展2場義診、免費理髮、免費配鑰匙等便民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