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四環追尾事件:見死不救是否等於故意殺人

2020-12-22 律師免費快速諮詢

7月16日凌晨,一段記錄了追尾車輛從冒煙到起火,最終被火焰吞噬的短視頻在網絡上傳播開來。

這起交通事故發生在北京市南四環外環主路十八裡店南橋西側,從這段由路人拍攝的視頻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一輛白色汽車追尾了一輛工程車,兩車停在道路右側第二車道。

白色車輛前側漸漸開始冒煙,後來已經濃煙滾滾,車內有一位駕駛員和一位乘客。在兩車一旁的車道上,此時還有其他車輛匆匆駛過。站在一旁著淺色短袖上衣、手持手機的這位男子,是前車司機。

旁人一直在呼喊「先別打電話了,快趕緊把你的車往前挪」「我開車給你拉一下,你先把人弄出來」,但鏟車司機卻一直在打電話。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畫面中車輛前側的濃煙中,漸漸出現了明火。火勢在車身迅速蔓延,幾位路人用車內的滅火器進行撲救,但是此時火勢已經無法控制,它漸漸將整輛車吞噬。

最後,視頻裡傳來路人的嘆息:

「救不了了,人已經沒了。」

視頻被發布在網絡上之後,引發了大眾的各種討論:

網友A疑惑:「一開始火不大,為什麼不上去看看車裡的情況一直打電話?

網友B猜測:「(司機)的想法是要保持現場原狀等交警來鑑定,證明是對方主要責任,他把救人性命放在了後頭考慮」

網友C追問:「鏟車可以上四環嗎?如果連後尾燈都不帶亮,能不追尾嗎?

很多人認為,一旦發生交通事故,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車停下來然後報警,其實這個做法是錯誤的,事故發生後,要先看看有沒有人員傷亡,有傷亡的話按照法律的規定第一步要救人。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規定: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

7月18日,北京交警發布了情況通報

目前,警方認定視頻中的鏟車司機戚某某涉嫌的是過失致人死亡罪,而不是一些網友認為的故意殺人罪。

過失致人死亡罪是什麼樣的罪?

它的構成要件有哪些呢?

過失致人死亡的是說他其實在主觀上面並不是希望這個人死亡,但是因為他的過失導致了這個人的死亡。一是因為他的疏忽大意,本應該能預見到這個人會死亡,或者說這個結果會發生,但因疏忽大意沒有預見到;二是因為太過自信,雖然他預見到了,但太過自信,覺得可以避免,卻未能避免,導致了這個人死亡。

過失致人死亡將會被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將處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間接故意殺人雖然是說主觀,但還是一個故意。但是他這個故意,並不是去積極地追求這個結果的發生,而是說他放任了這個結果。就是說他已經預見到了這個結果會發生,但是,他沒有採取任何的措施。至於說結果是會發生還是不會發生,在他的內心其實是一种放任的態度,他並不是去積極的追求。這個是一個間接故意。」

間接故意,構成的是故意殺人罪,那故意殺人罪的量刑就比較重了。故意殺人的,將會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目前的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的認定,只是警方對戚某某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的理由。這和檢方是否提起公訴、以什麼樣的罪名提起公訴;以及法院最終以什麼樣的罪名定罪量刑,沒有必然聯繫。不論是在公檢法哪個部門的職責範圍內發現了新的線索,那麼最終的罪名都有可能改變。

相關焦點

  • 北京朝陽見死不救鏟車司機被刑拘 不能只談道德還要講法律!
    北京朝陽見死不救鏟車司機被刑拘 涉嫌間接故意殺人?遵守交規!朝陽見死不救鏟車司機被刑拘 涉嫌間接故意殺人!不能只談道德還要法律維持秩序!標籤:社會市民民生奇聞、奇聞趣聞違法犯罪、北京朝陽南四環、見死不救鏟車司機被刑拘、話題事件看法觀點態度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客戶端7月19日訊,前幾天北京朝陽南四環十八裡店南橋西側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白色小客車追尾鏟車,司機、乘客被困,而鏟車司機不顧路過司機提醒挪車要求,只顧不停打電話。此事引發網絡、媒體熱議。
  • 見死不救變「故意殺人」!見死不救到底是不是犯罪?
    故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債主有期徒刑14年!在我國法律中,對「見死不救」到底是如何規定的呢?一、見死不救是否屬於犯罪?在一般情況下,「見死不救」是道德範疇內的事,當事人不需要擔當法律責任。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是法律設定了其應當承擔實施某種行為的特定義務,這個法律義務是法律責任的前提條件。如果是屬於作為義務的見死不救,行為人是觸犯刑法的。
  • 「見死不救」鏟車司機因過失致人死亡罪被刑拘,是否涉嫌間接故意...
    這一事件引發了網友的強烈質疑,鏟車司機為什麼不救人?這種做法是不是涉嫌故意殺人?另外,鏟車能上主路嗎?17日晚,北京交警通報:戚某某,男,22歲,駕駛不允許在城市道路主路行駛的無號牌輪式自行機械車,在南四環主路由西向東行駛,適有一輛白色小客車同方向由戚某某車後駛來,小客車前部與輪式自行機械車尾部發生碰撞,後小客車起火燃燒,造成小客車內張某,女,31歲,和白某某,女,34歲,兩人死亡,兩車損壞。
  • 律師解析:見死不救是道德問題還是犯罪?
    事件回顧:在2019年7月16日凌晨,北京南四環主路發生兩車追尾事故,一輛小客車撞擊一輛鏟車尾部後起火燃燒,事故造成小客車內司機和乘客2人死亡。事故發生後,一段現場視頻在網絡上熱傳。鏟車司機的行為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非議,有些人認為鏟車司機戚某某見死不救的行為只是有違道德的行為,並不是違法犯罪,大家怎麼看呢?吳勇波律師解析:一、本次事件中鏟車司機戚某某見死不救的問題,明顯已經超出了道德範疇,應屬於法律問題。
  • 從北京見死不救被刑拘,看古代法律相關規定,方知引導是多麼重要
    近期,有一條見死不救的新聞引起了爭議。在北京南四環,有兩車發生了追尾事故,由於前車司機只管著打電話報警而沒有第一時間採取措施救人,導致後車起火燃燒,兩人死亡,因此北京警方以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對前車司機進行了刑拘。
  • 見死不救也是犯罪——司機因為不救人被刑拘
    7月16日凌晨,北京南四環附近發生追尾事故。司機戚某駕駛無號牌機械車非法上路行駛,後方一輛白色小客車躲閃不及,與機械車尾部發生碰撞。司機戚某在明知小客車有人受傷的情況下,既沒有報警也不去救人。最終小客車起火,車內兩人被大火吞噬。事後,司機戚某被警方刑拘,面臨「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指控。在這個老人不敢扶、見義勇為有表彰的年代,終於迎來了一股清流:見死不救也是犯罪。
  • 北京南四環事故司機只打電話不救人引熱議:撞車後該怎麼救人?
    7月16日,北京南四環外環主路事故中,前車司機戚某某隻打電話不救人的事件,引發一場軒然大波。此前兩天,蘭州定西路上,一輛麵包車發生交通事故被撞翻後,附近等候紅燈的的哥牛永國見義勇為,跳上車頂救出了4名被困人員。兩起事件中所形成的鮮明對照,也讓坊間爭議越發激烈。「只報警,不直接救人」,能不能算做「發生交通事故後施救」?
  • 北京卓途教育集團法律講堂——見死不救犯法嗎 見死不救是否犯法?
    北京市銘達律師事務所導讀:在特殊情況下,「見死不救」也會成為刑法評價的對象,「見死不救」者亦要承擔刑事責任。但有些人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選擇了漠視,那麼這種情況下見死不救犯法嗎?一、見死不救犯法嗎在一般情況下,「見死不救」只是道德譴責的對象,不屬於刑法評價的範疇;但在特殊情況下,「見死不救」也會成為刑法評價的對象,「見死不救」者亦要承擔刑事責任。
  • 被追尾後「淡定」打電話,眼看對方被燒死?網友質疑其「為了少賠錢」
    點擊播放 GIF 1.2M7月16日凌晨,一個發生在北京市南四環的車輛追尾事故引發關注。經交警部門通報,這起事故造成了後車車內2人死亡。兩車追尾起火,視頻顯示前車司機一直打電話(戳視頻)據北京交警通報,7月16日3時許,朝陽區南四環外環主路十八裡店南橋西側,一輛小型普通客車與前方一輛鏟車相撞後起火,小客車內司機及乘客2人死亡。
  • 陝西男子抱摔2歲幼童,生母拍視頻見死不救,是否構成共同犯罪?
    孩子生前是否也遭受了類似的暴虐行為?一大堆疑點一時間湧現出來,卻無法得到解釋。 陝西寶雞舉摔幼童事件有了後續,經有關部門證實和警方通報,雙方系男女朋友關係,僅僅是因為分手後孩子的扶養問題發生爭執,男方便遷怒於孩子,對無辜的孩子撒氣施暴,釀成令人咋舌的悲劇。
  • 見死不救一男子被判5年
    本報太原2月1日電(霍雪飛 記者高山)見死不救是否屬於犯罪
  • 北青報:「見死不救」何時要負刑責
    4月20日,記者獲悉,武漢市蔡甸區人民檢察院以故意殺人罪,將見死不救的張某移送法院審理。這是武漢檢察機關首次以故意殺人罪起訴見死不救者。(4月21日《長江商報》)   很多人對於此案的起訴可能並不理解,認為「見死不救」僅僅是一種道德上應當譴責的行為,法律並沒有「見死不救罪」,不應當受到刑罰的制裁。
  • 間接故意殺人是否存在未遂形態
    第二種觀點認為:客觀上,被告人捅向受害人的身體部位有頭部、胸部、背部,這些部位都是極易造成人體死亡部位,且其連捅了被害人十餘刀,從其行兇手法看應當認定袁某屬於直接故意殺人未遂。  第三種觀點認為:雖然被告人連捅受害人十餘刀,但是受害人並未出現死亡的結果,不能構成故意殺人,應當認定為故意傷害。
  • 後車開遠光燈,前車故意剎車,後車避讓不及導致追尾,誰的責任?
    後車一直開遠光燈,前車故意剎車,後車避讓不及導致追尾,誰的責任?,後車因避讓不及造成追尾事件,到底責任歸誰呢?說到這兒的時候,大家也都認為在追尾的情況下,無論情況如何都是後車的責任,其實這一點也沒有錯。在交通規則中有規定,因為後車沒有保持合理的車距造成的追尾事件,由後車全部負責,但是在上面的分析當中,確實因為後車使用了遠光燈前車故意採取這樣的情況才發生的追尾事件,針對這種情況該如何作答呢?
  • 見死不救也會犯法!注意這幾種情形,一不留神還可能坐牢
    救人反被訛事件屢屢發生,使得有人倒地究竟扶不扶這個問題時不時就被拿出來爭論一番,2019年12月18日,因救下被侵犯的女子引發社會關注的趙宇在福州市年度見義勇為表彰大會上獲授予「福州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光榮稱號。
  • 當街暴打女朋友致死亡,男子算故意殺人還是故意傷害罪
    故意殺人是中國刑法中性質最惡劣的少數犯罪之一,必須從重從快嚴懲。關於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案件要準確把握故意殺人犯罪適用判死刑的標準。對故意殺人犯罪是否判處判死刑,不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結果,還要綜合考慮案件的全部情況。
  • 見死不救 道德和法律哪個管
    有網友稱,醫護人員職業道德缺失事件一件比一件觸目驚心,這樣的估計雖有偏頗之處,卻很有反思的必要。  「見死不救就是犯罪」!從我國刑法上講,見死不救就是不作為,因此造成嚴重後果,將構成間接故意殺人或間接故意傷害罪,要受到刑罰的制裁。那麼,事件中無良醫生的行為該如何定性?如何追究其法律責任呢?我們來聽聽專家學者們的意見。
  • 男友見死不救是否需要負法律責任
    ——林肯本文導讀昨天,央視的《今日說法》欄目播出了一起因感情糾紛導致女方自殺,男方「見死不救」的案例。而女方父母一紙訴狀將男方告上法庭,要求男方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今天和大家一起從法律角度探討一下男朋友「見死不救」的行為。案件起源於一個情感糾紛:小張和男友在大學校園中相識,在畢業後萌生了愛意並走到了一起,期間,小張還因為男友流產了兩次。
  • 見死不救是不是犯罪?如果犯罪,構成什麼罪?
    針對李某的死亡,趙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如果構成犯罪,其罪名是什麼?本案中劉某在抓趙某逃跑的過程中,被趙某劃的船託人深水區,當時劉某已經表明自己不會遊泳,而趙某對此置之不理,最終使劉某溺水身亡。趙某因疏忽大意沒有預見到或者已經預見到而輕信能夠避免造成劉某的死亡,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過失致人死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