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EGCG結合新冠病毒S蛋白阻斷與ACE2受體結合,但喝茶做不到這

2020-12-20 茶點西西

近日,雲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生物學特點、傳播特徵和公共衛生風險防控的應急需求,聯合昆明生物製造研究院有限公司開展了病毒防治的緊急科技攻關和相關製劑的研發,重點從食藥同源植物分子中篩選能夠阻斷病毒感染、具有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分子。目前,研究團隊在盛軍教授帶領攻關下,取得了突破進展。

該研究團隊利用創建的植物功效組學技術平臺研究發現,從茶中篩選到的有效單體分子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能夠強力結合新冠病毒S蛋白(Kd=121nM),並有效阻斷新冠病毒S蛋白與人ACE2受體的結合。同時,研究過程發現,EGCG不僅能阻止兩者相互結合,並且對已經結合受體的S蛋白還有促進二者解離的作用。目前,國內外尚未找到與新冠病毒S蛋白親和力強、並且能夠有效阻斷S蛋白與ACE2結合的分子。這一發現為開發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相關製劑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科學數據,同時為從食藥同源植物寶庫中應急篩選抗病毒成分並迅速用於臨床提供了一個創新的模式。

不過需要明確和強調的是,上述效果並不是喝茶就能實現的,依靠喝茶就能防治新冠病毒肺炎是痴心妄想,天方夜譚,痴人說夢。

有些人總是在混淆視聽,無中生有,暗度陳倉, 憑空想像 ,憑空捏造 ,無言無語, 無可救藥 !

雲南農大這次試驗中涉及的茶類有效成分是EGCG,它是兒茶素的一種,兒茶素是構成茶多酚的重要的物質,兒茶素分為四種:①表兒茶素(Epicatechin EC);②表沒食子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 EGC);③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 ECG);④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

EGCG又稱為複雜兒茶素,在茶葉內含物中有著較強的功效,主要是抗腫瘤,抗氧化,消臭、防齲,抗紫外線輻射,抑菌。而這次涉及的EGCG強力結合新冠病毒S蛋白,並阻斷與ACE2受體結合是比較晦澀難懂的一個作用,需要詳細分析。

病毒是微生物界比較特殊的存在,它是一個窮逼,要啥沒啥,不能自我汲取營養,生長繁殖複製,主要由一些遺傳物質和少許的蛋白質構成,為了生存下去,它必須尋找宿主,寄生在它們內部,這個重要的宿主就是細胞。

細胞有自我的生命循環系統,生長,複製,繁殖都可以自我完成,病毒進入細胞,藉助細胞的生命系統才能壯大,發展和繁榮自己的群體,但進入細胞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首先病毒需要克服人體的免疫系統,新冠病毒主要由人體的口腔,眼睛,鼻腔黏膜,或者腸道進入時,會被免疫系統殺死一部分,然後剩餘的達到了細胞表面,這時候如何侵入細胞內部就成病毒生死攸關的問題了。

細胞的細胞膜表面有大量的受體,ACE2是其中的一種,這些受體控制著物質進入細胞。激素、神經遞質、藥物或細胞內信號分子都需要與受體結合才能進入細胞內部,這些物質都是細胞生命循環需要的,這些受體是細胞的大門,不同的受體接受不同的物質,也起到了抵擋有害物質進入細胞的作用。

按理來說,病毒是不會進入細胞的,但是經過億萬年的進化,病毒逐步變得具有欺騙性,以新冠病毒為例,它演出了S蛋白(就是冠狀的突起部分),S蛋白是細胞需要的一種物質,而能與它配對結合的受體就是ACE2,二者具有極強的親和力。冠狀病毒到達細胞膜表面以後不斷在上面運動,依靠S蛋白欺騙ACE2受體,讓ACE2覺得這是細胞需要的物質,於是其便與病毒表面的S蛋白結合進入細胞內部,大錯由此種下。

病毒藉助細胞的循環系統生長繁殖複製,導致細胞複製錯誤,使得肌體病變,大量被複製的病毒不僅攻擊人類的肺部,心臟,腎臟也會受累,甚至對睪丸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妨害生殖系統。

而EGCG的主要作用就是阻斷新冠病毒S蛋白與ACE2受體結合,打斷其進入細胞的過程,類似於愛滋病的阻斷藥物,達到防治新冠病毒的作用,這當然是一個好消息。

但是為什么喝茶沒用呢,這就涉及到EGCG的一個特性了,那就是EGCG進入人體後的生物利用率極低,它親水不親脂,不能被腸道有效吸收,主要是被肝臟代謝排出,人體的吸收率不到5%,靠喝茶的濃度和劑量是無法達到阻斷作用的。

參與實驗的王宣軍主任也提醒大家:茶水有益於健康,確切來說,平時喝的茶水不會直接對預防或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有效。第一,需要一定的劑量,第二要合適的使用方法,所以就不能按喝茶水的濃度和方式來預防或治療,如果用茶葉提取物提高有效成分濃度,或許能達到預防或治療的目的,我們正在嘗試對目前研究成果進行深入研究和輔助治療應用,為抗擊新冠肺炎多提供一些參考。

正因為人體吸收EGCG較為困難,導致雖然EGCG功效極好但應用卻止步不前,現如今主要著眼在EGCG的有效提取,以及EGCG的甲基化上,甲基化的EGCG人體吸收率是一般EGCG的8倍,但製備比較困難,成本較高。

所以,EGCG雖好,但喝茶起不到作用,不要混水摸魚。人需要補鐵,但鐵鍋可不是拿來吃的。

相關焦點

  • 《科學》雜誌:高福等學者發現2種阻斷新冠與受體結合的抗體
    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團隊發現:從一名新冠康復患者中分離出的兩種單克隆抗體B38和H4抗體,可以阻止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區域RBD與人體細胞受體ACE2之間的結合。隨後在小鼠模型中的治療研究證實,這兩種抗體可降低小鼠感染後肺部的病毒載量。
  • 西湖大學: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劫持」人體ACE2蛋白入侵
    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再次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這項研究題為《人類ACE2識別2019-nCoV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SARS-CoV-2 by full-length human ACE2」,首次解析了新冠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以及表面蛋白S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
  • 新冠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可被阻斷?
    新冠狀病毒的細胞進入取決於病毒刺突(S)蛋白與細胞受體的結合以及取決於宿主細胞蛋白酶引發的S蛋白。闡新冠病毒通過哪些細胞因子進入可能會提供病毒傳播的見解並揭示治療靶標。 一項新研究通過新冠病毒結合SARS-CoV受體ACE2進入而絲氨酸蛋白酶TMPRSS2用於S蛋白引發,批准用於臨床的TMPRSS2抑制劑可阻止其進入,可能成為治療選擇。
  • 中國科學家有新突破!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抗體
    導讀: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科學》雜誌上公開表示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 目前兩個抗體已在相關公司進行產品轉化,未來有望用於新冠患者臨床治療。
  • 中醫藥科技抗「疫」新發現:甘草酸可抑制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活性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院長林國強及交叉科學研究院陳紅專教授團隊合作的研究揭示了從中藥甘草中分離得到的活性成分甘草酸的抗新冠病毒的作用機制,論文《甘草酸可抑制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活性》(Glycyrrhizic Acid Exerts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the Spike Protein of SARS-CoV-2)被植物醫藥界的一區(2020
  • 迷惑新冠病毒,西湖大學研究團隊設計出新冠病毒蛋白抑制劑
    論文截圖他們基於對新冠病毒受體ACE2的設計與改造,構建了多種ACE2三聚體蛋白,其中T-ACE2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親和力達到KD<1 pM,同時極大提高了病毒抑制活性。親和力高了,病毒就會優先結合T-ACE2,從而失去結合細胞表面ACE2的能力,因此T-ACE2具有了非常強的病毒抑制活性。雖然刺突蛋白本身以三聚體形式存在,但是在沒有受體結合的時候,三聚體中的三個單體結構是不同的,三聚體裡最多只有一個單體處於開放結構可與受體結合。T-ACE2和刺突蛋白親和力的極大提高暗示T-ACE2有可能會誘導刺突蛋白構象的變化。
  • Cell:深度突變掃描揭示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突變對S蛋白...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Jesse Bloom和他的同事們已經將近4000種不同的突變如何改變了SARS-CoV-2與人類細胞結合的能力進行了編目。他們的數據以交互式地圖的形式在網上公開,是科學家們開發抗病毒藥物和疫苗以對抗SARS-CoV-2引起的傳染病COVID-19的新資源。這項研究還揭示了單個突變可能如何影響這種病毒的行為。
  • Nature:揭示SARS-CoV-2刺突蛋白結合人ACE2受體的結構機制
    2020年9月2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位於SARS-CoV-2冠狀病毒表面上的刺突蛋白(S蛋白)與人類病毒受體ACE2接觸時,可以採取至少十種不同的結構狀態。這種對感染機制的新見解為開發疫苗和治療方法奠定基礎。
  • 王祥喜/李蘭娟等開發新冠雞尾酒療法,更好阻斷病毒入侵
    隨著新冠大流行繼續在人群中傳播,有可能出現具有逃避單個抗體中和能力的病毒突變體。結合不同表位的兩種及兩種以上強效中和抗體的組合,可以確保對這些突變體的保護。., Science, 2020)的基礎上,應用合理的NAb篩選策略,發現了一種高效的新冠病毒特異性的中和抗體P17,該抗體可在動物模型中發揮有效的保護作用。
  • 西湖大學冷凍電鏡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結構:「開關」雙構象
    人體細胞上相應的受體蛋白好比是一把「鎖」,病毒要想進入人體細胞,得有相應的「鑰匙」才能打開。新冠病毒的「鑰匙」是其S蛋白,而ACE2則是病毒入侵的「鎖」。通過解析生物結構可以了解病毒細胞是如何與人類受體結合,進而入侵人體的。
  • 三文魚感染新冠?病毒怕熱不怕冷,我們對冷鏈運輸也要多關注了
    在開始之前,我們首先要排除幾個錯誤的「刻板印象」 1,誰說新冠感染必須是肺部? 有人說魚沒有肺,所以沒法感染新冠,這就明顯是錯誤的理解了新冠了。 新冠病毒的受體是ace2,而ace2受體可不是肺部特有。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通訊員 馮怡記者20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2019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研究報告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這是西湖大學承擔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應急科研攻關任務的重要成果。ACE2-B0AT1複合物的冷凍電鏡密度圖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有研究發現,2019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一樣,也通過識別位於人體肺部上皮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
  • 《科學》:高福團隊發現2種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科學》:高福團隊發現2種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Emma Chou • 2020-05-18 11:24:
  • 《Cell》:TMPRSS2可協同激活新冠病毒S蛋白,Camostat有望成為潛在...
    冠狀病毒的細胞進入取決於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與細胞受體的結合,以及取決於宿主細胞蛋白酶對S蛋白的激活(priming)。S蛋白通過與新發現的受體DPP4相互作用而附著到宿主細胞上,隨後新冠病毒得以入侵細胞。宿主細胞蛋白酶激活S蛋白是新冠病毒入侵細胞內部的先決條件。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有何淵源?
  • 新冠病毒的武器——突變與進化
    從2020年12月開始,新冠病毒的變異程度似乎更上一層臺階,在英國東南部被鑑定出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 B.1.1.7 表現出更快的傳播速度。傳染病學教授 Jeremy Farrar 在《科學》(Science)的報導中提到:「因為病毒的不斷進化,一個難以預測的階段即將到來。」
  • 科學家成功改造ACE2受體,發現人體器官受新冠病毒損害機制
    利用這一成果,科學家們發現了新冠病毒傷害心臟、腎臟、脾臟和其它器官的機制。 小鼠是醫學上最常用的實驗動物,它們數量多、容易培育,還性格溫順,而且基因序列和人類也相似。 不過,小鼠的基因畢竟不是完全和人類一樣,部分醫學現象難以複製。例如,新冠病毒依賴於ACE2蛋白感染人類,但是它不能識別小鼠細胞的ACE2蛋白。
  • 大羊駝中兩種納米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雜誌14日發表了一項藥物發現:源自大羊駝(llama)的兩種小而穩定的納米抗體,可以在細胞培養中阻斷該病毒與人ACE2受體的相互作用,從而中和新冠病毒
  • 研究發現:羊駝抗體能「綁定」在新冠病毒上,有效阻止其感染宿主
    最近,世界多國都出現了新冠肺炎二次感染的病例。雖然新冠疫苗和藥物的研製進行得如火如荼,許多「候選人」也已進入臨床試驗,但目前為止效果並不明顯。因此,科學家另闢蹊徑,轉而瞄準了羊駝的抗體。9月4日,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的科學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羊駝納米抗體可以通過阻斷受體相互作用來中和SARS-CoV-2(新冠病毒)。
  • 北大團隊新發現:某些抗體結合可抑制新冠病毒突變體
    在前期篩選的可抑制新冠病毒的高活性抗體BD-368-2基礎上,團隊進一步發現BD-368-2與新冠病毒Spike三聚體的相互作用機制,並成功解析了二者形成複合體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另外,該抗體與其他抗體形成的抗體「組合」還可應對新冠病毒突變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