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2020-12-17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通訊員 馮怡

記者20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2019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研究報告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這是西湖大學承擔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應急科研攻關任務的重要成果。

ACE2-B0AT1複合物的冷凍電鏡密度圖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有研究發現,2019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一樣,也通過識別位於人體肺部上皮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新冠病毒在侵入人體的過程中,ACE2就像是「門把手」,病毒通過刺突蛋白(S蛋白)抓住它,進而打開進入細胞的大門。可以說,ACE2是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關鍵。

最近,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團隊展示了新冠病毒S蛋白的結構。然而,ACE2在細胞膜上以什麼狀態存在?新冠病毒相較於SARS病毒與ACE2結合有何異同?獲取ACE2的全長蛋白及其與S蛋白的複合物結構,將大大有助於解答上述疑問。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周強(右)與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鄢仁鴻(左)

周強實驗室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攻堅。這項研究首先需要獲取ACE2蛋白全長蛋白,但ACE2作為膜蛋白很難在體外穩定獲得。周強及博士後鄢仁鴻通過共表達的方法獲得了ACE2與腸道內一種胺基酸轉運蛋白的優質穩定的複合物,之後利用西湖大學的冷凍電鏡平臺成功解析了其三維結構。

通過分析ACE2的全長蛋白結構,周強實驗室發現,ACE2以二聚體形式存在,同時具有開放和關閉兩種構象變化,但兩種構象均含有與冠狀病毒的相互識別界面。

圖片說明:ACE2-B0AT1複合物結構圖

這項研究為進一步解析全長ACE2和新冠病毒的S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理解新冠病毒侵染細胞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線索。

比如,ACE2的二聚體與新冠病毒S蛋白的三聚體是否可以發生更高層級的交聯,從而促進病毒與宿主細胞膜的融合或者內吞?這些通過結構研究揭示的問題,有待未來多學科探索。

「總體而言,ACE2全長結構的解析,將有助於理解冠狀病毒進入靶細胞的結構基礎和功能特徵,對發現和優化阻斷進入細胞的抑制劑有重要作用。」清華大學全球健康與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教授評價說。

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由西湖大學提供

編輯:陳可軒

審核:管晶晶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西湖大學冷凍電鏡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結構:「開關」雙構象
    人體細胞上相應的受體蛋白好比是一把「鎖」,病毒要想進入人體細胞,得有相應的「鑰匙」才能打開。新冠病毒的「鑰匙」是其S蛋白,而ACE2則是病毒入侵的「鎖」。通過解析生物結構可以了解病毒細胞是如何與人類受體結合,進而入侵人體的。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亞馬遜為西雅圖總部...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相關研究內容於北京時間2月19日凌晨3點左右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
  • 西湖大學新冠研究登上Science封面,全球首次解析ACE2全長結構
    郭一璞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西湖大學周強團隊的此前成功解析了新冠病毒受體ACE2全長結構,現在,這一成果登上了Science封面。這篇論文最早在一個多月前發表在了預印本平臺biorXiv上,一時已然引起了轟動。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瞬間發生了什麼?西湖大學破解真相
    通訊員 馮怡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西湖大學: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劫持」人體ACE2蛋白入侵
    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西湖大學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再次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國際首次解析細胞免疫「偵察兵」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
    該項發現是國際上首次解析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TCR-CD3)結構,《自然》文章審稿人給予極高評價,稱此發現為「milestone」,即細胞免疫領域的裡程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是黃志偉教授自從加入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來在Nature發表的第4篇重要成果。
  • 新冠病毒又被「扒掉一層皮」!浙江省結構生物學研究重點實驗室成功...
    近日,以西湖大學為依託單位的浙江省結構生物學研究重點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相關研究內容於北京時間2月19日凌晨3點左右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
  • 迷惑新冠病毒,西湖大學研究團隊設計出新冠病毒蛋白抑制劑
    論文截圖他們基於對新冠病毒受體ACE2的設計與改造,構建了多種ACE2三聚體蛋白,其中T-ACE2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親和力達到KD<1 pM,同時極大提高了病毒抑制活性。也就是說,這個聯合研究團隊製造了一個ACE2假體蛋白「迷惑」病毒,並且它對病毒的「吸引力」比ACE2本身要高1000倍以上。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黨波波、周強,復旦大學陸路為本論文的通訊作者,西湖大學郭樑、畢穩穩、鄢仁鴻、張媛媛,復旦大學王欣玲、徐巍為本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Science 封面最新論文:揭露新冠病毒如何入侵細胞...
    具體來說,該論文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細胞表面受體 ACE2 的全長三維結構,以及新型冠狀病毒表面 S 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 ACE2 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值得一提的是,這篇論文是自本次疫情全球爆發以來《Science》雜誌所刊載的第一篇專門研究新冠病毒的封面論文。
  • 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門把手」ACE2 西湖大學把它的全長結構解析...
    記者劉雲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ACE2,全稱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2,中文名稱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相關研究內容,已於北京時間2月19日凌晨3點左右,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
  • 免疫系統T細胞受體複合物結構首獲解析
    科技日報哈爾濱8月29日電 (記者李麗雲 實習生江月)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團隊29日在《自然》在線發表論文,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人體T細胞受體—共受體複合物(TCR-CD3)結構。《自然》文章審稿人給予極高評價,稱此發現為細胞免疫領域的裡程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西湖大學新冠肺炎相關研究成果
    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3月4日上午10點左右,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the SARS-CoV-2 by full-length human ACE2 的研究論文,報導了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首次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細胞表面受體
  • 西湖大學研究團隊又獲重大突破:深度解密新冠病毒侵染人體一刻
    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北京時間2月21日凌晨,周強研究團隊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再次發文,報導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神秘面紗。
  • 西湖大學登上美國《科學》雜誌 揭秘新冠病毒侵染人體那一刻
    西湖大學供圖美國東部時間3月4日,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研究論文。他們首次成功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以及新型冠狀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該論文第一作者為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鄢仁鴻,通訊作者為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周強。
  • 對付新冠病毒這把「魔剪」,上科大等聯合攻關率先解析關鍵...
    北京時間4月9日17時,經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Nature)》邀請投稿,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楊海濤團隊與合作者組成的「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在該期刊上聯合發表了新冠病毒的重要研究成果「Structure of Mpro from COVID-19 virus and discovery
  • 上科大攜手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夥伴 率先破解新冠病毒關鍵藥物靶點
    )上發文,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主蛋白酶(Mpro)的高解析度三維空間結構,並綜合利用三種不同的藥物發現策略,找到針對新冠病毒的潛在藥物。  在從頭設計的研究策略中,「攻關聯盟」發現麥可受體N3是一個主蛋白酶的強效抑制劑,並率先解析了「主蛋白酶-N3」的高解析度複合物結構,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被解析的新冠病毒蛋白質的三維空間結構。為方便相關科技工作者第一時間開發以該酶為靶點的抗病毒藥物,「攻關聯盟」第一時間公開了研究成果,並在PDB蛋白質結構資料庫公開了結構坐標。
  • Cell:李蘭娟/李賽等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結構
    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病原體被鑑定為SARS-CoV-2。截至目前(9月15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925萬例,死亡人數達93萬。
  • 一作發Science封面,這個西湖大學90後博士後厲害了!
    兩個月前,他和團隊成員首次成功解析了新冠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以及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簡單來說,就是破解了新冠病毒侵染人體細胞的過程,這一項研究成果登上了美國《科學》雜誌封面,鄢仁鴻是該論文第一作者。
  • 科學家成功改造ACE2受體,發現人體器官受新冠病毒損害機制
    利用這一成果,科學家們發現了新冠病毒傷害心臟、腎臟、脾臟和其它器官的機制。 小鼠是醫學上最常用的實驗動物,它們數量多、容易培育,還性格溫順,而且基因序列和人類也相似。 不過,小鼠的基因畢竟不是完全和人類一樣,部分醫學現象難以複製。例如,新冠病毒依賴於ACE2蛋白感染人類,但是它不能識別小鼠細胞的ACE2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