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經營是當今國際上通行的經營業態,是一種現代化的商業組織形式和經營制度,其本質是把現代化工業大生產的原理運用於商業,實現經營活動的標準化、專業化和統一化,從而達到提高規模效益的目的。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對改變浙江省傳統的商貿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提高企業組織化程度,增強競爭能力,實現全省流通業的現代化,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浙江省連鎖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多種業態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發展前景廣闊。但由於連鎖經營是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業態,無論在經營理念上,還是在組織方式上都還存在不少問題。因此,分析研究浙江省連鎖業發展狀況,對推動全省連鎖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連鎖商業的發展狀況和主要特點
1、起步較早,早期發展緩慢,近年來發展加速。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於國內市場疲軟、銷售不暢,商業企業為求生存、求發展,借鑑國外規模效益的經驗,開始探索連鎖經營的方式。我省商貿、餐飲企業連鎖經營從90年代初起步,當時主要由企業自發地按照連鎖方式進行經營運作。由於受市場體制等方麵條件的限制,中間經歷了一個較為緩慢的發展過程。90年代後期,隨著工業化進程尤其是城市化進程加速和居民消費的變化,以及市場化和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特別是國家正式提出要把連鎖經營作為帶有方向性的一項流通體制改革,在政府推動和企業內在發展要求的共同作用下,我省的連鎖經營步入快速成長期,連鎖經營的品牌效應和規模優勢得到進一步顯現,連鎖經營模式越來越受商家推崇和消費者歡迎,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據統計,1999年全省有限額以上連鎖零售貿易、餐飲企業總店55家(不包括外省、外資連鎖企業,下同),設有連鎖門店466個,零售額33.71億元,佔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6%。2000年底,全省限額以上連鎖零售業、餐飲業企業數增加到61家,門店數達到590家,增長了26.6%,其零售額達到了51.04億元,佔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提高了0.6個百分點,達到2.2%。到2001年底,連鎖企業又發展到77家,全省連鎖門店數近900個,連鎖企業零售額80億元,佔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到3.1%,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2、多種經濟成份共同參與,已形成經營主體多元化的發展格局。
浙江省作為市場經濟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的省份,體制和機制優勢明顯,多種所有制經濟成份共同發展,在流通領域同樣如此。從經濟類型看,我省的連鎖零售業、餐飲業已從發展初期的國有控股、集體零售企業為主,發展成為國有、集體、私營、股份制、股份合作、港澳臺投資、外商投資等多種經濟成份共同參與的經營格局,特別是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勢頭強勁。2001年,在限額以上連鎖零售業、餐飲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約佔30%,其他非國有經濟形式如私營企業、港澳臺和外商投資企業、股份合作、聯營、集體企業所佔比重為70%,成為最為活躍的經濟成份。
3、超市、便利店、快餐業作為主要業態形式,日益深入百姓生活。
浙江省的連鎖企業本著"為民、便民、利民"的服務宗旨,將市場定位於普通的大眾消費群體,以超市、便利店作為主要的業態形式。目前在我省連鎖商業零售企業中,近70%為超市和便利店,另外還有一定數量的專賣(業)店。連鎖超市和連鎖便利店以居民生活必需品為主要經營商品,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可靠的質量和周到的服務吸引消費者,成為居民日常購物的主要場所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同,並日益深入百姓生活。餐飲連鎖企業則以臺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居多,業態形式則以快餐為主,如洋快餐中的肯德基、麥當勞,中式快餐中的臺資連鎖企業永和豆漿生意都不錯,省內的餐飲企業則利用名店優勢開設連鎖店,如杭州的"知味觀"、"張生記"等,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4、連鎖經營覆蓋的範圍和行業不斷擴大,市場輻射力增強。
城市繁華區和交通要道、城市大型社區,居民集中,客流量大,向來是商家的首選之地,連鎖業的發展也不例外。我省最初的連鎖企業也從城市繁華區域和大型社區開始發展,隨著連鎖企業、連鎖門店的發展,這些地段的連鎖超市和原有的其他商業網點之間、連鎖超市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連鎖企業利用自身的經營優勢,開始把目光投向城郊結合部和周邊城鎮,逐步把門店往這些地區擴張,形成由城市的中心地帶向周邊城鎮繼而向相對發達的農村鄉鎮發展的趨勢。從連鎖經營的行業看,已開始向更多行業和業態延伸,目前,連鎖經營的發展已從超市和便利店迅速擴展到商業的其他業態,基本涵蓋商業和服務業的方方面面,市場輻射力不斷增強。
5、連鎖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
浙江省連鎖商業擴大規模的方式主要靠對國有商業進行連鎖化改造,通過租賃、購買、新建網點,實現經營網絡的擴大。近年來,連鎖企業加大了資產經營的力度,通過聯營、購併、加盟等方式,加速了規模化發展的過程,如我省的家友、萬家福超市與上海聯華實現了跨地區的強強聯合。各級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通過扶優扶強,加快培育龍頭企業,使一些優勢企業的銷售規模迅速擴大,如杭州華商集團家友超市、寧波三江購物俱樂部有限公司、溫州人本超市有限公司、慈谿市慈客隆超市有限公司等都已成為我省連鎖業中的佼佼者,並躋身於全國連鎖百強企業之列。隨著近年來連鎖業態的發展,在全省範圍內湧現出一批大型超市門店。據2001年連鎖零售業、餐飲業快速調查,我省連鎖企業營業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連鎖門店有18個,其中營業面積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門店有3家。這些大賣場豐富的商品品種、低廉實惠的價格、開架式選購的銷售方式日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成為城鎮居民購買日用消費品和食品的首選場所。
6、國內外連鎖企業紛紛搶灘浙江市場,市場國際化、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
浙江作為經濟強省,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較高,居民的購買潛力十分巨大,隨著我省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實力雄厚的國內外連鎖企業紛紛湧入浙江市場,促進了我省市場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據統計,截止今年6月底,已有22家外省及外資大型連鎖企業進駐我省,在我省的連鎖門店已達到202個,比上年同期增長47.4%,上半年銷售額達28.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1.0%,已佔到我省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據了解,歐尚、北京國美等多家企業進駐我省正在籌備之中,年內都將開業。屆時,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並成為我省連鎖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7、生產企業分銷業發展迅速,成為市場的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
近年來隨著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的不斷轉變,不少生產企業利用自身產品的名牌名品優勢,開始建立和發展自己的銷售網絡,積極介入分銷業,各類品牌的專賣店、專業連鎖店如雨後春筍般地迅速在市場上發展起來,成為消費者新的購物場所。據對我省14家重點生產企業調查,上半年分銷網絡銷售總額達5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7%,其中出口額1.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1.5%;14家企業在全國各地設有連鎖門店數9754個,其中在省外設有連鎖門店數8228個;門店最多的中國奧康集團和康耐集團有限公司,已分別達到2170個和1626個。生產企業在穩步增加國內銷售網點的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到6月底,已在國外設立了21個連鎖門店,比上年6月底增加了8個,發展勢頭良好。14家企業設有465個配送中心,為全國各地和國外的連鎖門店服務。
二、對發展浙江省連鎖商業的幾點看法和思考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年來浙江省連鎖業的發展是快速的,成績也是顯著的。從發展的成因分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連鎖經營自身的優勢促進了連鎖商業的快速發展,二是各級政府支持和經濟環境改善成為發展迅速的主要外在原因。
從連鎖經營發展的內在規律看,連鎖經營以其獨特的競爭優勢成為當今國際上通行的經營業態。連鎖經營在20世紀初期開始發展,以圍繞大眾日常消費、便利、高質、廉價、大批量銷售為特徵,相繼出現食品超級市場、雜貨超級市場、倉儲商店、大型購物中心、無店鋪銷售等多種經營形式。在經營方式不斷推陳出新的同時,經營計劃、部門管理方式、自助服務、專業物流配送、POS管理系統等一系列經營管理技術相繼問世,使得經營管理技術逐步提高,從財產制度到具體的經營管理都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連鎖方式和方法,使得商品流通領域發生了一場根本性的革命。從國際上連鎖經營的發展歷史看,連鎖經營之所以發展迅速,主要是由其自身經營方式內在的優勢所決定的,這些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優化資源配置。連鎖經營通過統一調度,實現資源的最佳分配。同時,通過低成本擴張,兼併、重組一些不景氣的商業企業,在優化資源配置、盤活閒置資產、吸納社會富餘人員等方面更具有積極的經濟、社會意義。二是提高市場佔有率。零售業的特徵是分散化,要求零售企業儘可能地接近分散的消費者。追求某個單體商店規模擴大的做法在今天顯然已不能取得理想的經濟效果,而連鎖經營的多點分店布局從外延上拓展了企業的市場陣地,有助於提高企業的市場佔有率。三是提高競爭實力。連鎖經營的各分店在資產和利益等方面的一致性,使得連鎖企業可以投入單體零售無法相比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實施經營戰略與策略,可以對原先獨有的銷售措施、廣告策劃、硬體設施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新,使得整個連鎖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上;同時,水平的組織結構和垂直的管理結構又使得連鎖企業的優秀管理制度、方法、經驗能迅速有效地在各連鎖分店內貫徹實施,這些都大大加強了連鎖企業的總體競爭實力。四是提高了經濟效益。由於連鎖經營企業通過對商品實行統一管理,對降低流通成本、降低進貨價格、降低經營費用具有重要作用,從而使規模效益得到最佳的發揮。五是為生產領域提供了更為迅捷、明晰的市場信息。隨著連鎖經營企業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它能在較大範圍極迅速地處理市場信息,為有關企業"生產什麼"提供了更為準確、及時和翔實的決策依據,更充分地發揮著生產和消費的中介作用。六是保護了消費者利益。連鎖經營企業的營銷方式和專業化、標準化、現代化、科學化的管理,有利於保護優良品牌商品(如進行條形碼檢索、計價等)、抵制假冒偽劣商品、加強供銷存的管理調度和不斷改善服務;同時,連鎖化經營方式更易於全面控制,真正做到方便購買、服務到位,始終保持商品的低價格和高質量,符合社會營銷的定義,使消費者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等等。這些內在優勢,無疑得到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廣泛認可,成為世界連鎖業發展的主要內在原因。
從外部因素看,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省的社會經濟發展已達到有利於連鎖商業快速發展的階段。據發達國家的經驗,人均年收入在250-600美元時,連鎖商業開始發展;當收入達到600-850美元時,連鎖業將向大規模、國際化發展。2001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已超過1000美元,具備了發展連鎖經營的基礎條件。同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採取各種措施,積極支持連鎖商業的發展。省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連鎖經營,並把發展連鎖經營作為流通領域結構調整的主要方向,有關部門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隨著我省城市化、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特別是高速公路的出現,全省四小時交通圈的形成,更有利於促進連鎖經營的發展,使得商品在大範圍內的運輸配送變得十分便捷和經濟,從而有助於連鎖經營低成本優勢的實現。同時現代科技的運用及計算機的普及,為連鎖經營實現現代化管理提供了保證。因此,連鎖業的快速發展可以說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儘管浙江省連鎖經營起步較早,近年來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仍然處於發展階段,連鎖企業還處於改革、調整、磨合適應的過程,特別是與一些發達的省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我省的連鎖商業無論在經營理念方面,還是在組織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整個市場機制還未完全建立起來,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連鎖門店少,規模效益難以發揮。連鎖經營的強大生命力來源於企業商流、物流高效運轉中的規模優勢。根據國內外經驗,一個連鎖企業通常要發展到14家門店(平均每個門店營業面積400平方米左右)以上才能發揮規模優勢,才能有投入產出效益。儘管近年我省連鎖企業在數量上增長較快,門店數量增長也較快,但目前連鎖零售業、餐飲業的平均門店數只有11.5個,離開公認的盈虧平衡點還有較大的距離。我省最大的連鎖企業華商家友超市公司擁有門店數28個,寧波的三江貿易俱樂部擁有門店數26個,全省擁有14個門店以上的連鎖企業有19家,而門店數在20個以上的連鎖企業只有12家。大多數企業還處在發展的初期,真正有競爭力、消費者認同的企業不多。而上海聯華已擁有上千家的連鎖店,南京的"蘇果"連鎖門店也有150多家。與國際知名的連鎖企業比差距就更大了,如美國的沃爾瑪擁有4000多家門店,法國的家樂福有9000多家分店,德國的麥德龍有2100多家分店,日本的伊藤洋華堂和大榮分別擁有2.6萬多家和8700多家分店。
2、銷售規模偏小,市場競爭力不強。雖然我省已有7家連鎖企業躋身於全國連鎖百強企業,有的企業銷售額已超過10億元。但與國外企業相比,我省企業的銷售額只是個"零頭"而已。如居世界第一的美國沃爾瑪2000年銷售額為1933億美元;德國麥德龍1998年銷售額為521億美元;法國家樂福1998年銷售額為305億美元。而且我省連鎖企業向外擴張力不強。到2001年9月底,我省連鎖企業到外省市開設分店的企業只有3家,門店數只有6個。而外省、外商進駐我省的連鎖企業多達22家,連鎖門店多達200多個。此外連鎖配送成本高,也成為制約我省連鎖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我省的連鎖企業總店中,不論門店多少,幾乎都設有配送中心,由於大部分連鎖門店營業面積較小,配送成本就相對偏高。
3、人員素質低,管理跟不上,現代化水平較低。長期以來,我國貿易業特別是零售業、餐飲業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一直比較低,同其他行業相比,商場管理人員中大學畢業生的比例還很低,連鎖企業也不例外。企業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較低,售前、售中、售後服務提高不快,營業員對商場的商品知識缺乏,對顧客強行搜身甚至打人等現象時有發生。而且在通訊技術手段、電子化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現代化的水平還比較低,員工培訓、規範化服務方面還比較落後。
4、資金的緊缺和體制上的一些制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著我省連鎖業的進一步發展。一是資金方面。連鎖企業開辦新的直營店鋪,在購房、租金、裝修、設備等方面必須要有相當的投入。而商業企業自有資金比例較低,一般不到流動資金的10%,資產負債率接近80%。目前,我省多數連鎖企業因為資金困難而限制了門店數量的發展。二是稅收方面。對於同一資本開設的直營連鎖店,不論門店開在哪裡,所得稅按照現行稅制規定都在總部所在地統一繳納。但在目前的財政體制下,這種做法難以行得通。結果絕大多數連鎖企業只能把理應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的店鋪,在各地註冊成一個個獨立的企業法人,把稅收交給當地,給企業管理帶來極大的不便。三是市場監管方面。目前現行的一些市場監管辦法,還不能完全適應連鎖經營這種新的經營形式。如有的地方各級技術監督、衛生部門都要對商品進行抽檢,總部和配送中心檢查後,還要檢查店鋪的商品,從而影響了連鎖企業擴大經營的積極性。四是商業網點規劃與布局方面。從我省流通領域的特點看,商品交易市場多,經營品種比較豐富,個私經濟比重大、數量多、分布廣、靈活性強,這些都給連鎖業的布點擴張帶來較大的難度,加上有的商業網點規劃不盡合理,造成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導致一些連鎖企業經營的網點關閉。
零售業是我國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自1992年開始有限制地開放國內零售市場以來,以各種形式進入我國市場的企業已達300多家,而世界零售業"巨頭"企業更是看好中國市場,紛紛搶灘。面對外資企業的洶湧來勢,曾有外商一家大賣場擠跨我們一大片中小企業的慘痛教訓。入世後,隨著零售業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開放地域和數量的不斷增多,零售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從發展趨勢看,連鎖業將出現幾大變化:一是連鎖商業經營將更加集中化和規模化;二是連鎖商業跨地區經營將越來越多;三是連鎖商業將更加特色化和專業化;四是連鎖商業經營管理的技術化、現代化要求越來越高;五是連鎖商業發展的空間、覆蓋的範圍將越來越廣。我省處於東南沿海,經濟比較發達,杭州、寧波素來被商家看好。因此,可以預見我省的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我省的商業企業如何加快發展,適應市場變化,如何與外來企業抗衡,已成為當務之急。為此,應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推動我省連鎖業的進一步發展。
1、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提高競爭能力。針對我省連鎖企業存在集中度低、過於分散的問題,必須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比照國家對大集團試點的扶持政策,鼓勵實力雄厚的企業以資金為紐帶,運用兼併、聯合、重組等方式建立直營連鎖集團,或是運用商品、商號、配送、經營模式、管理技術等優勢發展加盟連鎖經營網絡,儘快形成實力強、管理規範的跨地區跨所有制的連鎖集團,積極引導各種所有制的流通企業走以連鎖為主要內容的新型業態之路,引導規模小、實力弱的連鎖企業加盟大型連鎖公司,發揮規模經營優勢,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加盟連鎖因不涉及企業資產,發展比較容易,應大力提倡。對重點培育的大型連鎖企業,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在銀行信貸、稅收政策、工商管理、進出口渠道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促進其快速發展。
2、加快與國際接軌,提高管理水平。要與外資企業抗衡,就必須要與國際接軌。首先,要轉變經營理念,強化服務意識,以"顧客第一"的原則,打造服務品牌;其次,提高管理的現代化科技水平。要廣泛應用計算機、現代通訊等信息技術,包括條形碼管理系統、POS系統、商業MIS系統、信息網絡等軟硬體設備和管理系統,進一步提高連鎖企業財務管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技術含量,加快電子計算機、條形碼等硬體設施的開發和運用;第三,加快人才的培養和人員素質的提高。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大力開發流通領域的人才資源,儘快造就一批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熟悉國內外貿易投資規則和慣例又懂得連鎖經營的管理人才;加強員工培訓,特別是營業員的商品知識培訓,努力提高營業員的服務水平。
3、繼續把發展連鎖超市和便利店作為工作重點。連鎖經營適用於多種零售業態及餐飲業,如百貨商店、超級市場、便利店、專賣店、專業店等。從我省的實際出發,當前應該把發展連鎖超級市場和連鎖便利店放在優先地位。當前連鎖商店的發展重點,應該以為民、便民、利民為指導思想,以中低等收入的工薪階層為基本顧客,以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求為經營宗旨,以大眾化生活用品和"菜籃子"、"米袋子"食品為主體商品,以超級市場、便利店和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快餐業為連鎖經營發展的主要形式,同時要積極開拓農村消費市場。
4、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配送,降低連鎖配送成本。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相當多的企業仍然保留著"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組織方式,從原材料採購到產品銷售過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動主要依靠企業內部組織的自我服務完成。目前現代意義上的物流還正在起步。我省連鎖企業的配送大多採取自有物流形式,這種以自我服務為主的物流活動模式效率低、成本大,特別是在跨地區的連鎖企業,問題更加突出。一些偏遠的加盟連鎖店,因配送成本高造成配送比例過低,降低了連鎖經營的規範化,更不能起到連鎖經營從根本上杜絕假冒偽劣源頭的作用。因此加快現代物流發展,不僅能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效益,對連鎖企業的規模擴張、提高配送比例、規範連鎖經營、從源頭上杜絕假冒偽劣產品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5、加強政策引導,為連鎖經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發展連鎖業是一個漸進過程,從目前我省發展連鎖經營的宏觀環境和微觀條件來看,亟需從政策、法律、資金和財政等方面予以扶持,必須儘快出臺全省連鎖業發展規劃,加大對連鎖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確定重點發展領域,研究解決稅收分配等問題,為連鎖企業的跨區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浙江省統計局貿易外經處 沈毅 繆茶英)
註:
連鎖企業(或稱連鎖店、連鎖公司):是指在核心企業的領導下,由分散的、經營同類商品或服務的企業或活動單位,採取共同方針,實行集中採購和分散銷售的有機結合,通過規範化經營,實現規模效益的經濟聯合組織形式。一般連鎖店應由若干個分店組成。其經營特徵:(1)經營同類產品;(2)使用統一商號;(3)統一採購配送,採購與銷售相分離(部分商品可根據物流合理和保質保鮮原則由供應商直接送貨到門店,其餘均由總部統一配送)。
連鎖門店包括下列兩種形式:
(1)直營連鎖:也叫正規連鎖。連鎖門店均由總部獨資或控股開設,在總部的直接領導下統一經營。
(2)加盟連鎖:也稱特許連鎖。各連鎖門店(被特許人)通過合同形式,取得使用總部(特許人)商標、商號、經營技術和銷售總部開發的商品的特許權,各連鎖門店均為獨立法人,但無自主經營權,統一接受總部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