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說英語是「廢物技能」,也是一種「反智」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說英語是「廢物技能」,也是一種「反智」

  議論風生

  作為一種語言,英語是人與世界溝通的工具。學了英語不意味著就淡化了漢語,而不管漢語還是英語,都是我們走向世界的橋梁。

  這幾天,一場關於「是否應該學英語」的辯論登上熱搜榜。

  某作家發微博說,「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犧牲了孩子們寶貴的童年……解決這個問題只要搞一支專業翻譯團隊就搞定了,哪用得著全民傻乎乎地學英語?這才叫減負。」此語一出,瞬間在微博上引發熱議,還引來王思聰的轉發回應,稱翻譯軟體不能翻譯出文化。這場爭論,有人說是流量碰瓷,有人說是無心之爭,但還是牽扯出一個問題:學英語到底有沒有用?

  「英語無用論」跟「讀書無用論」一樣,本來並不值得辯駁一番。不過,這次這名網友的理由跟以前相比還是有些不同,他認為,「(我們)全面追趕的時候可以學,取而代之的時候就應該改變」。

  通俗點說就是:以前中國學習成績不好,努力學習沒啥問題,現在成績趕上來了甚至有超越之勢,再做當年的「吳下阿蒙」不是掉價嗎?

  中國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確實有過一個「英語熱」的時期。那時國門初開,改革開放持續深入,大批西方文化產品湧入中國,這些新思想、新知識給年輕的知識分子帶來很大震動,推動他們積極學習英語,了解外國文化。這一時期的英語熱,實際上是當時西方文化熱的副產品。

  另一層原因是,不少外企進入中國,待遇比中國企業好得多,學好英語是進入外企的敲門磚,有直接的經濟利益。

  也有一些人學英語是為了出國,在這個過程中催生了一些英語培訓機構,助推著國人的英語學習熱情。而英語被納入高考,沿襲至今,更是全民學英語眾所周知的原因。

  所以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中國人學英語大概都帶著一種工具理性的思維:只有掌握了英語這門工具,才能實現考上大學、出國留學、進入大企業的目標。

  不能否認,現在多數人學英語,依然沒有跳脫以考試為目的的範疇。單將英語作為達成某個目標的工具,看起來也確實有些「功利」,但就此斷言英語是一門「廢物技能」,結論下得也是太草率。

  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相比,中國的經濟水平已大大提高,連帶著漢語也走向世界,前段時間沙特還把漢語列為必修課。

  但是,世界也在變化,各個國家、各種文化的「結界」不斷被打破,這種情勢,更需要學習不同語言,加強交流。

  本質上,作為一種語言,英語不是別的,它就是一門工具:它是應試的工具,更是人與人交流、人與世界溝通的工具。學了英語不意味著就淡化了漢語,而不管漢語還是英語,都是我們走向世界的橋梁。

  英語仍是世界第一語言,不學英語,寫論文看不了英文資料;做設計看不了世界最一流的圖紙;你大概也沒見過用漢語敲代碼的程式設計師吧?

  維根斯坦在1922年寫道:「語言的限制就是對我的世界的限制」。

  那麼,在這個時代,如果想看到這個世界上更多的東西,了解實際上更多元的文化,就不能排斥一門世界通用語。通往預言背後的世界,翻譯器可頂替不了。

  維根斯坦的原話是,「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are the limits of my world。」如果沒人懂英語,大概我們就永遠不知道這句話的哲理了。

  這就是為什麼要學英語的原因。

  □王言虎(媒體人)

相關焦點

  • 說英語是「廢物技能」,也是一種「反智」
    議論風生作為一種語言,英語是人與世界溝通的工具。學了英語不意味著就淡化了漢語,而不管漢語還是英語,都是我們走向世界的橋梁。這幾天,一場關於「是否應該學英語」的辯論登上熱搜榜。某作家發微博說,「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犧牲了孩子們寶貴的童年……解決這個問題只要搞一支專業翻譯團隊就搞定了,哪用得著全民傻乎乎地學英語?這才叫減負。」此語一出,瞬間在微博上引發熱議,還引來王思聰的轉發回應,稱翻譯軟體不能翻譯出文化。
  • 說英語是「廢物技能」 也是一種「反智」
    作為一種語言,英語是人與世界溝通的工具。學了英語不意味著就淡化了漢語,而不管漢語還是英語,都是我們走向世界的橋梁。 這幾天,一場關於「是否應該學英語」的辯論登上熱搜榜。 某作家發微博說,「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
  • 說英語是「廢物技能」,知道「反智」二字怎麼寫嗎?
    如果,你每天大清早6點準時起床,抄起一塊麵包就跑到校園操場上背考研英語單詞;如果,你計劃出國,每周都在網上苦苦尋覓一個可以練口語的老外;又或者,你的孩子還在上小學,每天下了課都要被你拽去英語課外輔導班……這個時候,有個人不屑一顧地跟你說,「別傻了老弟
  • 說英語是「廢物技能」,知道「反智」二字怎麼寫嗎?| 沸騰
    文 | 王言虎如果,你每天大清早6點準時起床,抄起一塊麵包就跑到校園操場上背考研英語單詞;如果,你計劃出國,每周都在網上苦苦尋覓一個可以練口語的老外;又或者,你的孩子還在上小學,每天下了課都要被你拽去英語課外輔導班……這個時候,有個人不屑一顧地跟你說,「別傻了老弟,學英語沒用的」,你咋想?
  • 作家稱英語是「廢物技能」 新京報:知道「反智」二字怎麼寫嗎?
    又或者,你的孩子還在上小學,每天下了課都要被你拽去英語課外輔導班…… 這個時候,有個人不屑一顧地跟你說,「別傻了老弟,學英語沒用的」,你咋想? 某作家發微博說,「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犧牲了孩子們寶貴的童年……解決這個問題只要搞一支專業翻譯團隊就搞定了,哪用得著全民傻乎乎地學英語?我覺得這才叫減負。」 此語一出,瞬間在微博上引發熱議,還引來王思聰的回應。
  • 花千芳是誰稱英語是廢物技能 王思聰怒懟花千芳說了什麼?
    3月17日,花千芳發了一篇微博,稱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沒想到這番言論受到王思聰的關注。王思聰在下面評論道:「9012年了還有沒出過國的傻X?」,不愧是敢怒敢言的王校長。大部分網友不贊同花千芳的觀點,「有多少人從十幾歲的時候就能確定做什麼工作,以後會不會用英語?
  • 評論:英語不是「廢物技能」 學英語更不是自我矮化
    英語不是「廢物技能」 學英語更不是自我矮化  最近,一位自媒體人在網上吐槽「中國人學英語」:「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為英語吶喊的人,無非是那些行業從業者和一部分思想上自我矮化的奴隸。」這位自媒體人認為,外語交流只要搞一支專業翻譯隊伍就行了,用不著全民學英語。
  • 英語是廢物技能嗎?
    英語是不是廢物技能,其實因人而異,譬如花主席這樣的網際網路作家,一篇雄文充斥了錯漏百出的二手信息,無知之人如獲至寶,有識之士嗤之以鼻
  • 英語是「廢物技能」,你同意嗎?
    01網絡作家花千芳發了一個微博,引來了巨大的爭議: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犧牲了孩子們寶貴的童年。為英語吶喊的人,無非是那些行業從業者,和一部分思想上自我矮化的奴隸。
  • 作協副主席:英語是一件廢物技能
    近日,一條關於「英語是一件廢物技能」的微博上了熱門。
  • 英語是廢物技能?那只是因為你沒用!
    導讀:前段時間,某作家因為發表英語是廢物技能的微博上了熱搜,為了避免求學路上的你被誤導,今天,AAE(美國英文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English,簡稱AAE)特為您分享如下:事件回放:
  • 英語,廢物技能?
    有人曾信誓旦旦地說:英語是一項廢物技能,浪費了無數人力財力,犧牲了孩子們寶貴的童年。還說為英語吶喊的人,無非是行業從業者和「一部分思想上自我矮化的奴隸」。在學英語這個問題上,部分所謂精英的目光短淺暴露無遺。
  • 因為說英語學習是廢物技能,這位網友遭王思聰怒懟(薦讀)
    但這一次的熱搜,是一場關於英語學習的「掐架」。事情的起因是有一位網友發表了一條這樣的微博:「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犧牲了孩子們寶貴的童年。為英語吶喊的人,無非是那些行業從業者,和一部分思想上自我矮化的奴隸。
  • 英語不是「廢物技能」,學英語更不是自我矮化
    最近,一位自媒體人在網上吐槽「中國人學英語」:「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為英語吶喊的人,無非是那些行業從業者,和一部分思想上自我矮化的奴隸。」這位自媒體人認為,外語交流只要搞一支專業翻譯隊伍就行了,用不著全民學英語。
  • 學英語對國人來說是廢物技能嗎?翻譯軟體才更適合廢物的稱號!
    一直以來,大部分中國學生覺得學習英語沒用。都用「我英語不好,那是我愛國的表現」來掩飾自己英語成績不好的真正原因。英語作為世界第二大的語言,普及範圍最廣泛。無論我們身處何地都需要它。所以,學習英語並不是一種廢物技能。
  • 學英語對於中國人而言就是廢物技能?你贊同嗎?
    前段時間,著名微博大V@花千芳發表了一片微博,內容表示「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犧牲了孩子們寶貴的童年……」此文一出,引來很多博友的評論,紛紛持有不同看法,比如學IT的理工男則表示「如果不學英語,那麼那些英文代碼都要找翻譯嗎?」的確是,生活中有很多英語,如果真不學點英語可能正被淘汰了。那麼對於@花千芳說的學英語就是一件廢物技能,到底有無道理呢。相信不管有無學過英語的人,都會表示各佔一半看法。
  • 王思聰掐架上熱搜,學英語就是廢物技能?
    網友花千芳發微博稱「英語是一種廢物技能」,適用面很窄,全民學英語是極大的浪費。王思聰怒懟其沒有出過國,稱「儘管出國可以用翻譯軟體,但這些軟體並不能翻譯出文化。」花千芳則回應,「語言是文化的基礎,語言西化思維就西化」。此次爭論最後變成了對「出沒出過國」的人身攻擊,讓人遺憾,但唇槍舌劍間,再次將一個容易引發口水戰的話題拉到了公共討論空間:今天,我們還要不要學英語?
  • 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項廢物技能?
    在今天國民老公王思聰回復關於英語是不是廢物技能的帖子火了,事情是這樣的,一個名為花千芳的人說到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犧牲了孩子們的寶貴童年,不過評論區卻都是反對的聲音,而王思聰也直接不留情面的回覆。
  • 英語是廢物技能?這種毒雞湯才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不過花千芳宣揚的「英語無用論」,也是居心叵測,要麼壞要麼蠢,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英語的重要性,如今很多工作崗位多少都會接觸到英語,就連我們平時閱讀的各種新聞資訊,也都是用英語程序編寫出來的,可以說英語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 博主花千芳說英語是一項廢物技能!王思聰聽後怒懟,只因固執!
    問大家一個問題,英語對於我們來說有用嗎?可能有人會說,當然有用,英語現在屬於三大學科之一呢,怎麼會沒用呢?然而也有人發表了反對的看法,而作家花千芳就是其中的一個,花千芳表示,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英語就是一項廢物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