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晴晴上一年級了,到目前為止度過了一周多小學時光。今天記述了開學之後遇到的問題和解決過程,希望能和其他有開學問題的父母相互交流,彼此共勉。
今天是教師節,文末有給教師贈送的100份開學禮盒,如果你是教師,可以直接拉到文末免費領取。
今年九月,晴晴上小學了。對於她和我,這都是一個挑戰。
因為疫情,晴晴已經大半年沒有進過課堂了,從前她就不喜歡去幼兒園,生活自由散漫,早上叫她起床比登天還難,如今9個月沒有上學,再進課堂可想而知有多不容易。
我沒有低估這件事的難度,但是剛開學的幾天,還是有幾件事,讓我措手不及。
先說一下背景。開學之前,晴晴對於自己成為小學生這件事充滿了期待。
開學前三天,學校組織一年級新生提前到校進行入學教育,晴晴第一次穿上校服、背上書包,開心得轉圈。
當時她顯示出莫名的自信,告訴我她長大以後也要上清華,我說這可有點難度,得學習特別好才行。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還說:「有的小朋友說自己有信心,實際上很膽怯,但我對自己是真的有信心!只要上課好好聽講,回來好好寫作業,我就能學好。」
我笑了。也不知道是哪兒來的自信心。
一切看上去都很順利,但是在開學第二天,全都打回了原形。
開學第一天,我跟晴晴說好了,每天回家做完作業再玩。但是,第二天我到家的時候,她正在看動畫片,姥姥跟我說:你快管管她,什麼作業也沒做呢,我讓她幹什麼也不聽。
我把晴晴的動畫片停下來,帶她到學習桌前,陪她看作業。剛開學,老師讓孩子們練習寫字姿勢,我讓晴晴按照老師的要求坐正坐直,她嘻嘻哈哈半躺著。我讓晴晴寫兩行筆畫,她在田字格裡畫小人。
我拿出第一招:陪伴。
我說我陪她寫完,她嬉皮笑臉和我打趣,還要往我臉上畫畫。到後來乾脆跳到地墊上,躺著拿一個小車玩。
我拿出第二招:講道理。
我說:你快點做完作業,就可以好好玩了,你越拖著,寫作業時間越長,你要是不寫完,今天就不許玩了。她充耳不聞。
我拿出第三招:夢想。
我說:你不是說要考清華,要好好聽講,好好寫作業嗎。她說:我的大腦是這麼說的,但我的身體現在就想躺著。
還挺明白!
這個時候,姥姥說:晴晴,你要是不寫作業,起碼做做運動,趁著還沒天黑,跟我下樓玩一會兒,總這麼宅在家裡躺著太不健康了。姥姥好說歹說,總算把晴晴拉起來下樓了。
結果,過了一會兒,天黑了滿身大汗回來。姥姥氣得跟我控訴:這孩子,剛才一直帶頭起鬨另一個小孩,人家都快哭了,人家爸爸還在一邊呢,都來幹涉了,她還在那兒起鬨,我說她,她就跟我發脾氣,讓我走,晴晴這孩子好多時候就是欺負人,上次跟某某玩的時候,就是不帶另一個孩子,還惡言惡語的。
聽到這裡,晴晴又大喊起來:姥姥你走!像一頭小獸一樣朝姥姥齜牙咧嘴。我叫她停,她也不肯停。
於是姥姥氣得回家了,讓我好好管教她。
就這樣,晴晴的新學期開始了。
好像在一天之間,我遇到了一年級會遇到的所有問題:不寫作業、和別的小朋友衝突、頂撞大人不服管教。這個時候,我該罵她嗎?該懲罰她嗎?
那是一個選擇的瞬間。在我做出選擇之前,有無數曾經聽到過的聲音湧上耳邊:講道理沒用,就得打屁股;太寵孩子不行,就是得讓她有怕的人;熊孩子就得教訓。
但與此同時,我心裡還縈繞著阿德勒、歐文亞隆、和其他前輩的聲音。
我最終決定聽她說。
我跟晴晴到她屋裡,她坐在滑梯上,我問她:你上一次為什麼不和小朋友玩?晴晴說:我不是不和她玩,我只是去旁邊玩了,我跟她說了,她沒聽見。想了想又說:當時太吵了,我不喜歡那麼吵,就要去旁邊玩。我問她:什麼太吵了?她說:當時有另一個姐姐吹泡泡槍,小朋友都圍上去了,我嫌太吵了,就要去旁邊玩,結果她沒聽見。我說:有另一個姐姐來吹泡泡,結果小朋友都圍著那個姐姐,你自己走掉了,但小朋友不知道,是這樣嗎?
她點點頭。
我又說:那你以後,什麼事情跟小朋友溝通,別喊叫,行嗎?
她又點點頭。
我說:好的,我知道了,沒關係,你以後記得好好說。
她見我沒有發脾氣,像是release了,整個人鬆弛了下來。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時刻。
這個時候,我拿出一張紙,跟她說:小晴晴,媽媽知道你是一個很好的小朋友,不過你接下來在小學裡,還可以做得更好。媽媽相信你會做得更好。現在我們來給你的未來定兩個小目標吧。一個是有關學業的目標,你自己來選,目標定為努力、上進、追求、優秀……
她問:上進是什麼意思?
我說:就是總是追求越來越好,成為最棒的。那你想選什麼?努力、上進、追求、優秀,還是自律?
她說:我選自律。
我說:好的,自律非常好。那我們把自律寫在紙上,好嗎?
寫完了自律,我又問她:那我們再給你的人際關係定一個小目標,好嗎?還是你來選:人緣好、受人歡迎、溝通、有最好的朋友,還是……
她說:溝通。
於是我又把溝通寫在紙上,最後把一張寫著「自律」和「溝通」的紙貼在牆上。
接著,我又拿了一張紙,跟她拆解「自律」。
我說:自律這個目標,得分成「規劃」和「結果」,也就是說,得自己制定計劃,還得自己負責實現。那我們現在做一下規划行嗎?
她點點頭。
我開始在紙上寫時間表,我說:那你下午放學回來,可以先玩一會兒,你說玩多久?
她想了想,說:玩半個小時吧。或者看動畫片半個小時可以嗎?
我說:可以,沒問題。就在紙上寫了「看半個小時動畫片」,然後把後面的部分寫了「學」和「玩」。我說:後兩部分學習時間和玩耍時間的長度,你知道怎麼決定嗎?
她說:不知道。
我說:這兩部分加起來,時間是一定的,就像蛋糕,就這麼大,一塊切得大一點,另外一塊就只能小一點。
接下來,我給她在紙上畫了一個圓,畫線分成了很多塊。
我說:這是時間蛋糕,我們現在來切分一下,這裡是上學,這裡是睡覺,這兩塊都不能減少。這裡是看動畫片的時間,剩下的是學習和玩的時間。如果你學習吃掉了這麼大一塊蛋糕,那麼玩就沒時間了。你要想玩,就得學習快一點,這樣玩的時間蛋糕才大。時間不像是普通蛋糕,不夠了還能去買,時間蛋糕只有這麼大,你想多玩,只能儘量減少學習時間,那就得抓緊時間學習。
晴晴說:時間是不能買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即使你買了鐘錶,也買不來時間。
我說:你說得太對了,時間就是買不來的。所以得好好規劃。
(完整對話在以下音頻中完整記錄)
給晴晴講時間規劃.m4a來自童行學院00:0016:52
接下來,我們做好了時間計劃表,還做好了每日自我檢查結果的表格,貼到了牆上。
晴晴對時間蛋糕的話題非常有興趣,討論著哪裡缺了一塊時間蛋糕,跟我說笑。我接著讓她寫好了當天的作業,洗漱睡覺。整個過程她沒有再抗拒。
臨睡之前,我決定和她再討論一下和姥姥、和小朋友的關係。我沒有直接責難她對姥姥大喊大叫或是欺負小朋友,而是告訴她,媽媽相信她是善意的,但就是衝動的時候容易生氣。我給她講了衝動帶來的問題,以及什麼是善良,相信她是一個善良的小朋友。晴晴安然接受了。
晴晴在憤怒的時候,是一隻炸毛的小獸。但在情緒平靜的時候,是一個容易溝通的孩子。我知道我需要找到的,不是管教的法子,而是平靜的時刻。
(完整對話過程在以下音頻中記錄。)
給晴晴講善良.m4a來自童行學院00:0014:30
從那天之後,小晴晴真的開始貫徹她的時間計劃表。每天回家休息一會兒,開始寫作業,然後晚上是看書和玩。到了第二周,已經可以主動完成作業了。我出差的日子裡,她也依然完成作業良好。
她沒有再和小朋友衝突,周末去素質拓展的地方玩,她還幫助前面的小朋友克服困難,引起那個小朋友的媽媽驚嘆:你女兒可真棒呀。
目前看起來,開學第一課的問題都解決了。
但這不意味著以後沒有問題。以後仍然可能會有很多很多很多問題,她可能會因為挫敗而惱羞成怒,也會因為在學校孤獨而回到家哭泣,還會因為功課難度而心生膽怯。但沒關係,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解決。
只要父母有對孩子溫柔的信念與溝通的耐心,所有問題都可以解決。
回顧整個解決問題的過程,這裡面有關鍵的三點:
1
相信孩子內心的善
孩子在學校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際問題,我們不希望孩子被人欺負,也同樣不希望孩子欺負別人。有時候,當我們被控訴的時候,會直接惱怒責罰孩子,但這樣的過程不利於問題解決,我們需要在內心中先和孩子站在一起,和孩子內心柔軟的部分站在一起,要相信孩子內心中柔軟和善意的部分。
這不意味著孩子沒有惡意,實際上每個孩子都可能對其他孩子有惡意和敵意,這是人性。小孩之間的傾軋、欺負、暴力,我們從小到大見的多了,小學階段的孩子,褪去幼兒的純真,又沒建立起成人的禮儀,因此學校裡充滿了殘酷的爭鬥,甚至連最規矩的好學生,都可能對其他孩子冷暴力或言語暴力。嘲笑、疏遠、隔離、欺負、當眾捉弄,這都是小學課堂裡常見的現象。孩子是有惡意的。
相信孩子內心的善,不等於不承認惡意的部分。我知道即使是我家孩子,有時候也會有嘲笑捉弄別人的情況。但相信孩子內心的善,意味著永遠不放棄孩子內心中,天使的部分。即便是看到了小惡魔出場遊蕩,也依然堅持尋找ta心中的天使。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有天使。越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越是要相信ta心底的良善,喚醒ta心底的天使。因為最終,只有ta自己心裡的天使,能制服自己心裡的小惡魔,也能對抗其他的小惡魔。
2
傾聽為先,溝通在後
我們經常想管教孩子,急於拋出自己的指令,但往往適得其反,怎麼說孩子都不肯聽。通常情況下,這是因為父母和孩子沒有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機制。
溝通,首先是雙向的,在信息傳遞方面,一來一回算一次溝通,單向灌輸並不是溝通。越是想要把自己的意思傳遞給孩子,越是需要先讓孩子把自己的心聲吐露出來。
溝通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礎之上。一種最基礎的信任關係,需要從孩子出生就開始建立,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讓自己成為孩子精神上可以信任的個體。
這種信任意味著三層意思:
第一,孩子相信自己是被愛的;
第二,孩子相信自己不會被誤解或者隨意評價;
第三,孩子相信自己講的話不會被隨意傳播和濫用。
父母經常不注意這三點細節,和孩子對話的過程中隨意評價,或者隨意把孩子說的話拿出來跟其他人說笑。建立信任需要很多年,撕裂信任只需要幾個瞬間。
有時候,父母說的道理都對,但孩子不肯聽。這多半是內心中的連接因為某種原因斷了。孩子在這個世界上,只肯聽ta信任的人指教。只有在孩子充分信任的基礎上,ta犯的錯誤才肯承認,心底的想法才肯吐露,大人的指教才肯接受。
3
讓孩子成為負責的主體
我們希望讓孩子聽我們的指教成長,但是最好的方式不是把我們的指教變成籠子,而是把我們的指教轉化為ta自己心中的指南針。
這就是「原則管理」,而不是「規則管理」。
原則管理,是讓孩子理解父母講的道理,懂得道理背後的「因為所以」,要非常重視因果關係;規則管理,是讓孩子記住父母建立的規矩,重視外在的規則細節。
原則管理就像指南針,讓孩子在不同場合都可以拿出來想,現在該走向哪裡;最終外顯的行為可能是靈活多樣的,但是內在的原則一致。例如讓孩子內化「時間是買不到的」「要合理分配時間」的原則,ta並不一定先寫作業還是先玩,也並不一定只用在寫作業這一件事情上。Ta只要有了「時間是寶貴的,時間是需要切分的,不同任務之間需要合理分配時間」這個原則,ta以後在任何情境中都可以自己規劃時間。
原則需要植入心裡,而不是施加於身體,因此原則的植入一定需要孩子接受其中的邏輯,想明白其中的道理,情感上接納這種原則,最終再經過很長時間內化於心。因此,有的時候原則管理和規則管理是矛盾的,如果孩子內心中抗拒某項規則,不得不被動接受,這種抗拒會不利於孩子理解內在的原則,更不利於孩子掌握原則。
孩子只有先理解,才可能執行。前期可能是慢的,但後面當孩子內化於心,ta就成為了自己行為的主體,可以在不同場合自我決策,為自己負責。
上面這幾點,大致是晴晴和我的開學第一課。我們的磨合還算順利,所有遇到的問題也都平穩度過了。
未來會一帆風順嗎?當然不會。世界上永遠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情。沒有一帆風順的愛,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業,也同樣不會有一帆風順的育兒成長。
但是沒關係,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解決。
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氣惱焦慮,不只是擔心孩子無法應對問題,更多的是潛意識擔憂自己無法應對問題。「對尚未出現的問題感到恐慌,稱之為焦慮。」因為對未知風險感到恐慌,因此對現實的孩子格外苛刻。
可是這種焦慮,更不利於解決問題。焦慮會遮蔽眼前真實的孩子,而如果不能看見真實的孩子,則什麼問題也無法解決。
解決孩子的問題只有兩個原則:相信與溝通。父母並不是無原則溺愛孩子,但也同樣不能無條件責罵孩子,父母所有要做的,就是找到那條真正和孩子內心打通的情感連接的路,走到孩子身邊,告訴ta:我在這裡,所有的問題,我和你一起解決。
這個世界上,孩子只會聽ta心中身邊人的指引。
今天是教師節,我想向所有老師致以最誠摯的問候。
作為新晉小學生的媽媽,作為教育從業者,我深知一位好的老師,一位對孩子有耐心、願意聆聽的好老師,對孩子的一生成長有多麼重要。
因此,在教師節之際,我想對全天下所有老師說一句:謝謝您。
我和童行學院一起,會給所有老師送一份禮物。禮盒是《童行學院時空之旅》年卡vip禮盒,包含《童行學院時空之旅》年卡100節課程,以及精美的筆記本、便籤紙等文具。《童行學院時空之旅》課程給5-9歲孩子帶來科學、人文、藝術之旅,培養孩子的思考與創造能力。因此希望贈送給家有5-9歲孩子的老師,或者小學任何一個年級的老師。
價值698元,限量贈送100份。因此也希望晴媽說和童行學院的老朋友,轉發給自己身邊的老師,獻上我們的祝福。
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可以查看禮盒詳情。(但是今天不要下單購買!!很重要!明天開始,會有為期四天的限時特價,還會有買一贈一的限時活動,所以今天不要買,如果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註明天童行學院的活動信息。)
領取方式是掃描下方群碼,加入社群,填寫表單,免費領取禮盒。祝願所有老師都能有美好的教師節,和未來美好的教育人生!
童行學院介紹
童行學院創辦於2017年,創始人是雨果獎得主郝景芳,核心團隊均來自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頂級學府和國際學校、網際網路教育公司等一線教育機構的優秀教育從業者。童行學院專注3-12歲兒童通識啟蒙,通過科學系統、趣味有效的探索型課程,讓兒童思維寬廣、思考深入(think big, think deep),培養具有創造力思維的未來人才。童行學院建立四大思維模型,培養十二種思維能力。讓孩子一通百通,學任何學科都遊刃有餘,目前已經服務超過20萬家庭。
童行學院為孩子搭建進階式課程體系,通過幾年深度進階學習,讓每一個孩子成為創造力人才。幼兒階段讓孩子開闊視野,了解世界。小學低年級讓孩子學習大師經典、建立多學科思路;小學高年級讓孩子發現興趣方向,進行精深鑽研,創造作品。以驅動性問題引導思考,讓孩子愛上學習,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童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