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衛生巾禁忌

2020-12-15 澎湃新聞

女孩五年級,來月經了,她找父親要三十元錢買衛生巾,父親對此很反感,竟惡語相向:「你流那麼多血怎麼不去死?」

裝著滿滿一車衛生巾的貨車,正在群山中穿梭。

「師傅,我們都看不清路,您是怎麼開車的?」

「沒事的,憑感覺開。」

2020年初冬,11月3日,四川涼山州的大山裡,雲霧繚繞,路面能見度不足兩米,車前的雨刷器不停晃動,車子右側,即是懸崖。清幽和她的志願者同伴們,要把車廂裡的衛生巾,送往位於山頂的一所鄉鎮中學。

在那裡,有三百多名女中學生,她們都到了需要使用衛生巾的年紀。但是,這些住校的女生,很多人並沒有覺察到自己對於衛生巾的需求。

在每個月的經期,她們有各種各樣的應對辦法,有的是用奶奶給弟弟扯的尿布,有的是用衛生紙,甚至還有用用過的作業本的。也有女孩會去買衛生巾,用得很節省,一片用一整天是常態,「墊在屁股下面就是一塊錢啊。」

一片小小的衛生巾,似乎隔絕出了兩個世界。

今年早些時候,「衛生巾貧困」的話題曾衝上熱搜,起因是有網友發帖說,發現淘寶上有那種散裝衛生巾售賣,平均每片兩毛錢,購買的人還很多。

這一現象讓許多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人去買這種來路不明、質量低劣的衛生巾,用在女性生理期最容易感染婦科疾病的時候?又有一些人說,這個問題,就好像那個何不食肉糜的問題一樣。

現實是,至今還有許多女性,連衛生巾都不使用,因為意識的貧困,也因為經濟的貧困。

難以啟齒的月經

大多數時候,清幽覺得他們此行到達的這個小縣城,跟中國其他很多地方的縣城沒有什麼大的差別。走進超市,衛生巾貨柜上擺放的品牌也和其他城市無異:七度空間、ABC、蘇菲……當然也會有一些小眾的品牌。

走在縣城中,也會發現有些特別之處,比如縣城裡有愛滋病免費檢測和領藥點,學校裡學生們繪製的宣傳海報上,經常有禁毒和防艾的內容。

志願者團隊下榻酒店所在的街道,沿街有很多擦鞋的小攤,四塊錢一位。擺攤的多數是上了年紀的女性,有的還背著背簍,背簍裡有個需要照料的孩子。

志願者這次要去的中學,距離縣城還有90多公裡的距離。衛生巾來了,志願者們讓學校安排一些女生過來幫忙分裝衛生巾。

當女生們得知要去幫忙的事情是分裝衛生巾時,有人好像身體突然凝固了,還有女孩低下了頭,覺得不好意思。志願者們幾次重複著要求,好一會兒都無人動身。終於,在一名來自雲南、操著和她們的方言有些接近的志願者的耐心溝通下,女孩們行動起來了。但是她們總是背著身子,像是怕被相熟的人認出來的樣子。

對於衛生巾、月經這樣的話題,感到羞恥,是這些青春期女孩們出奇統一的態度。

〓清幽和女孩兒在談心

「你開始來例假了嗎?」清幽問。面前的女生低下了頭,不作答。「來了還是沒來?你點頭或者搖頭就行。」

清幽碰到過很多對生理期相關話題很羞澀的女孩,她已經掌握了一套能夠得到她們真實回答的話術方法,就是不要提開放性問題,而是給出一個個答案,讓她們回答是或者不是。

「你會跟家人說嗎?」小女孩搖了搖頭。「那你會自己想辦法是嗎?」小女孩點了點頭。

關於生理期問題的話語禁忌,不僅存在於貧困地區大山裡面的青春期女孩身上。幾年前,清幽向他們公益組織的理事會成員提議要做衛生巾相關項目時,也遭到了一些男性成員的反對:助學項目做得好好的為啥要去做衛生巾項目?這個項目讓我們怎麼去募款啊?

這些不理解,即有對女性月經問題的羞恥和禁忌因素的影響,也有沒看見這個社會需求的原因。至今,即使在大城市,這個問題依然很常見。比如,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期間,有公益組織捐贈衛生巾到醫院,被男性領導拒收。

最早,UU公益只做助學項目,他們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對接資助人。2015年在雲南的一次公益活動,他們給孩子們發放書包,志願者在臺前喊一個女生的名字,但是女孩始終不上前。

清幽走到女孩面前問,「怎麼了,你哪裡不舒服嗎?」 「我能不能不要書包,我已經有六個書包了。」 女孩不願意站起來。

看到女孩褲子下面有一片紅,清幽意識到,她來例假了。清幽把女孩領去衛生間。詢問後得知,這是她第一次來月經。清幽拿出了衛生巾,教她使用。

女孩是個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媽媽離家出走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家裡沒有人告訴過她生理期的相關知識,在學校也沒有這方面的課程。對於生理期問題,她所知甚少。

那天晚上,清幽帶著志願者去女孩家中家訪。她們家的晚飯,鍋中黑乎乎的一團,清幽無法分辨出那一鍋亂燉究竟是什麼食物。

這樣的家庭狀況和結構,在志願者們所接觸的貧困地區女孩中很常見。也是因為這次雲南之行,清幽決定開始做「白色貝殼」項目,定位於關愛貧困地區女生的生理健康。

〓公益生理衛生課現場

匱乏的不止是衛生巾

從2015年到2020年,五年的項目實踐裡,清幽看見了太多貧困地區女孩的困境。

有女孩悄悄告訴清幽,在月經期最後幾天量比較少的時候,會在一天結束後,把當天用過的衛生巾疊起來收好,第二天繼續用。有女孩說,如果來的量比較大,會在衛生巾上再墊上衛生紙,這樣可以節約衛生巾。還有女孩直接用衛生紙替代衛生巾,有人用弟弟的尿布,甚至是墊用過的作業本。

在面對生理期的困惑時,大多數女孩都不會告訴家人,而是自己想辦法。有一個女孩告訴清幽,最初來月經時,看著自己血流不止,不知如何是好,她想要洗掉血水,就直接趟進了河水裡。幸好有一個奶奶路過,問清情況後告訴她,不能這樣,需要回家休息。

有的女孩母親雖然在身邊,但也不會跟她們講生理期的相關知識。她們的母親、奶奶這些女性長輩,並沒有用過衛生巾,而是用衛生紙、布條等應對生理期。

在某地,一位女老師拉著清幽的手告訴她,不僅是女學生沒有衛生巾用,她們在當地總是買到劣質衛生巾,老師也不能保證經期的衛生和安全。有一次去一個山區的一所中學送衛生巾,學校建在山上,只有一個小賣部。清幽走進那間小賣部,看到裡面賣的都是假冒商標的劣質衛生巾。

五年間,走過全國各地的七十多所學校,見了一萬多名女學生,清幽發現一些共性問題。這些女孩普遍性格內向,自卑、羞澀,生理衛生知識匱乏。

最初,發現了女孩們的衛生巾匱乏後,清幽想到的是,每個月捐給孩子們三十元錢,讓她們自己去購買衛生巾。但實踐一段時間後,她發現,大部分人不會把這筆錢用於買衛生巾。有的會用作周末從學校回家的車費,有的會用於買輔導資料,或者是一支鋼筆。

沒有錢當然是不去買衛生巾的重要原因。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們沒有生理期需要用衛生巾的意識。在女孩們看來,生理期墊衛生紙、布條,甚至是作業本就可以了,錢應該花在更需要的地方。

最早項目志願者去雲南山區的學校送衛生巾,校長讓清幽給孩子們講幾句話。沒講幾句,孩子們就眼淚汪汪。問答環節,有一個女孩遞上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老師我的血有點黑,我是不是要死了,是不是得了絕症?」還有女孩問,「老師我怎麼肚子疼,我是不是長瘤子了?」

孩子們的生理知識相當匱乏,她們需要生理知識,也需要關愛。清幽開始找婦產科的醫生,以及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人士,來給孩子們講課。慢慢的,項目組自己也研發相關課程。關於婦科病、早戀等內容,也會在課程中涉及。

在學校,生理相關的課程也逐漸開設了,不過在很多地方只是自習課,效果並不好。

在西部一所學校走訪時,清幽曾問過女孩學校生理課的情況。有女生說,上生理課時不好意思,「頭都要塞到書櫃裡了」。還有女生給清幽寫信,寫到自己最初得知清幽要來給大家上生理課的感受,「我最初以為又是一個古板的老太太來給我們上課,我又要浪費一下午的時間了。」

〓生理衛生課現場

學校安排的生理課,有時候讓女生們感到羞愧,甚至反感,或者是完全調動不了學生們的興趣。擺在清幽們面前的一個問題是,怎麼讓自己的課程吸引學生,讓她們真正學到東西。她們想了很多辦法,首先是要打破孩子們內心的禁忌,打破那種羞恥感,讓她們對生理期的相關詞彙脫敏,是課程需要做的第一步。

有一次課堂,女孩們被分成了兩隊,要比賽回答問題。第一個問題:「大家都看過西遊記吧,孫悟空打過許多妖怪,其中有一個叫三打白骨什麼呢?」第一隊孩子們大聲喊:「精!」第二個問題:「這是一道歷史題,宋代有一個將軍,是一代名將,但是被奸臣秦檜迫害致死,這個將軍姓什麼?」第二隊的孩子們大聲喊:「嶽!」

你們的答案是什麼?清幽指向第二隊的孩子,「嶽!」你們的答案是什麼?清幽又指向第一隊的孩子,「精!」「嶽」「精」「嶽」「精」……孩子們的聲音越喊越大,在這一來一回之間,她們突然發現了什麼,課堂上響起了一陣笑聲,課堂的氣氛也被調動起來了。

學會愛與被愛

在課上,清幽還會問女孩們,如果有來生,你們願意做男孩還是女孩。經常,她們的回答很一致:「男孩。」對於這些女孩來說,月經是一種負擔,是不得不承擔的負擔。對於女性身份的不接納,也是對於自我的不接納。這常常是因為她們身處的環境缺乏愛與理解。

有一次在某地做助學項目時,有志願者找到清幽,告訴她一個小學女生需要「白色貝殼」項目的幫助。女孩五年級,來月經了,她找父親要三十元錢買衛生巾,父親對此很反感,竟惡語相向:「你流那麼多血怎麼不去死?」

這種對於月經汙名化的社會環境,常常讓女孩們覺得,自己來月經是一件錯誤的事情。對於自己女性身份的厭惡,不僅來自於月經,也來自於生活中如何被對待。比如,父母和其他長輩更偏愛作為男性的弟弟或哥哥,家裡窮的話,上學的機會要讓給家中的男孩,她們要照顧弟妹,要外出打工。

後來,給女生們上課,生理衛生的內容只佔一小部分,清幽花更多的時間教女生們學會愛,接受愛,以及明白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接納自己,愛自己,是女孩們更缺失也更重要的一門課。

對於公益組織來說,她們大多數時候只能給一個學校的孩子提供一年的量的衛生巾,清幽希望能因為他們的到來,讓孩子們意識到使用衛生巾的重要性。有助學項目的小女孩曾寫信告訴清幽,現在自己會在助學款中拿出一筆錢去購買衛生巾。

〓女生聽完生理課後寫來的感謝信

在涼山一所學校,有一位男校長和女生們一起聽完了清幽他們上的生理衛生課,課畢,他流著眼淚說,女孩們太需要這樣的課程了,之前他想向女孩們講述這些知識,卻不知從何下手。而這也是清幽們想要看到的影響,很多學校他們只能去一次,而老師們才是會長期待在這裡的人,他們意識有了改變,項目的影響才能更加長遠。

和其他助學項目不同,雖然「白色貝殼」項目已經做了五年,但去找企業做募款時,他們還是屢遭拒絕。對於資助方來說,企業做了助學項目,是可以拿出去好好宣傳的善舉,而給孩子們捐了衛生巾,就「上不了臺面」。

政府的相關部門和機構,如果能像發放計生用品一樣,給步入生理期的貧困女孩免費發放衛生巾,會起到很好的示範效果,也會大大改變這些女孩的困境。

鳳凰WEEKLY在視頻號裡上線啦,

文字承載不了的,我們用視頻為你呈現 ↓↓↓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大山裡的衛生巾禁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大山裡的衛生巾援助:公益讓青春不再羞澀
    一條衛生巾要多少錢?這個問題的答案本是一個脫口而出的常識,然而對於那些還在大山裡每天為生存而奮鬥的女孩來說,就不那麼簡單了。走進層巒疊嶂的大涼山,你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較大的孩子背著自己的弟弟或者妹妹在山路上艱難地行走著,小林和妹妹就是在這大山中行走的其中一對兄妹。如今,小林只有和妹妹、奶奶三口人相依為命。 家裡的房子是父親留下來的,有些破舊,有些髒亂。祖孫三人就這樣擠在這件破舊的小屋子裡,穿過的衣服就像一堆破布片一樣堆在床上。
  • 印度如何應對月經禁忌和「衛生巾貧困」?莫迪發聲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五分之一的英國女生曾因月經遭到校園霸凌,近一半的美國女性經歷過月經羞恥,2016年的報告顯示只有15%的尼泊爾女孩在使用衛生巾,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估計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十分之一的女孩在月經期間缺課……許多地區的貧困女性無法獲得安全的經期用品,許多文化將經期女性視為「不潔」和「不吉利」的人,月經禁忌和經期貧困現象存在於世界各地
  • 「予」她同行: 「衛生巾互助盒」裡的故事
    校園內正在步行的女同學 記者 蕭詠棋 攝向「月經羞恥」說不11月3日,19級新聞系的小慧急著趕早課,離開宿舍時誤拿了夜用衛生巾。「我就在傳院樓衛生巾互助盒裡,換了日用型的。」之前她也經歷過月經突然來潮的尷尬,「以前遇到這種情況,只能買一整包或找同學借,挺不方便的。」回想起這段經歷,她感慨道:「衛生巾互助盒很方便。」
  • 中國假冒偽劣品染指衛生巾 引發禁忌話題討論
    英媒稱,近些年來,中國的消費者先後經歷了偽劣安全套、假酒、存放40年的肉等事件,而假冒偽劣的衛生巾是中國無法保證產品安全的最新案例。10月下旬,警方在江西南昌逮捕了兩名嫌犯,他們被指從2013年起在骯髒的作坊裡生產了約1000萬片衛生巾,並包裝成名牌產品。其中大多數都在鄉村的小店裡出售。
  • 提醒:更換衛生巾,這2個禁忌可別再犯了!
    每到月經到來之際,衛生巾就成為了必不可少的生理物品。但是在使用衛生巾的時候,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項需要了解的,如果用法不當,那麼很有可能會給身體帶來嚴重傷害。很多女性對衛生巾的使用用一直存在一種困惑:衛生巾到底多久更換一次正常?2小時?3小時?還是4小時呢?
  • 衛生巾多久換一次?使用時的2個禁忌,望你不要犯,特別是第一個
    女性每個月都會來月經,除了懷孕期間,其他的時候,都是會正常來月經,既然來月經,那就要用到衛生巾,衛生巾也是女性不可缺少的一種東西,在每次來月經的前幾天,就要提前備好衛生巾,當月經來臨時也是及時的用上,那衛生巾的使用就要多注意了,使用的不好,可能也會給身體帶來一些問題,那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 女孩子換「衛生巾」時,再急也別碰「3禁忌」,否則婦科病或「趁虛而...
    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是:女孩子換"衛生巾"時,再急也別碰"3禁忌",否則婦科病或"趁虛而入"!一起來看看吧! 另外,如果衝水時馬桶蓋打開,馬桶內的瞬間氣旋最高可以將病菌或微生物帶到6米高的空中,並懸浮在空氣中長達幾小時,進而落在衛生巾上,等下次你繼續使用這些已經被汙染的衛生巾,婦科病或"趁虛而入"!
  • 為什麼全世界衛生巾廣告都用藍色液體?
    其實不僅是衛生巾廣告,尿不溼之類的產品廣告用的也是藍色墨水,只是衛生巾裡藍色墨水,代表的是人類歷史上一直被視為禁忌話題的經血,因而自帶著一種不為人知的神秘性。這些看愚蠢可笑、一點也不真實的廣告畫面曾在電視裡播了好多年,甚至至今還出現在中國的衛生巾電視廣告中。White old men(白人老男人)——是Sarah在聊起衛生巾廣告時總會提到的「禍根」。想像一下《廣告狂人》裡的場景:一群十分有優越感的白種老男人,邊抽菸邊談論著衛生巾廣告改怎麼做。
  • 買不起衛生巾,很羞恥?
    有女生吐槽,學生時代生活費300,要從飯錢裡扣。算日用1塊5,夜用2塊,來一次6天左右。每月,就要用到90~100。這,還沒計算進一些特殊情境。有人重病,每天需要用大量衛生巾。從那時候,開始瞞著家人,在網上訂購散裝衛生巾。直到去世後,才被家人們發現。窮人家,沒有選擇的權利。
  • 思想界|「散裝衛生巾」引爭議:女性離衛生巾自由還有多遠?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散裝衛生巾」引發的爭議與近日逝世的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散裝衛生巾」引爭議:女性離衛生巾自由還有多遠?近日,一則關於「散裝衛生巾」的微博衝上熱搜, 這則內容以及後續的一系列討論加深了公眾對女性「月經貧困」的認識。
  • 衛生巾是女性用品,衛生巾廣告卻從未放棄服務男性
    男性代言衛生巾一度引發熱議,廣告行業認為這種異性代言的行為是向女性消費者示好,是女性消費者地位提升的表現。從社會效應角度來看,有爭議的廣告行為的確可以在第一時間打開知名度,但作用效果相對較短。獵奇心理過去後,看到男性在廣告裡表現出一副很懂衛生巾的樣子,觀感似乎並不十分美妙。男明星代言衛生巾品牌衛生巾的真實使用者正在為廠商不太明智的商業決策支付成本。
  • 古代女人沒有衛生巾,「大姨媽」來了咋辦?
    蟲蟲:#腦洞#古代人沒有衛生巾,來大姨媽時怎麼辦?向所有妹子大力推薦衛生棉條的實習編輯/馬馬馬衛生巾、衛生棉條和月經杯是提高女性經期生活質量的三個偉大發明。然而這些我們司空見慣的東西存在於地球上才不到一百年,連最常見的衛生巾,在中國大範圍使用也只有區區四十年左右而已。
  • 中國衛生巾發展簡史:一段女性失語的歷史
    許連捷在後來的採訪裡說聽說香港女性都用衛生巾,而自己的太太卻連衛生巾是什麼都沒有見過。但當他看到衛生巾生產設備時,他也說了另一句話:「天要下大錢了」。他的衛生巾叫「安樂」衛生巾,意為「安全,快樂」。外國公司也把他們的價值觀帶入中國,在那段時間的衛生巾廣告裡,女性都因為有了這樣一個產品,從而可以度過一個舒適自信的月經期,即便在這種從前被認為是忌諱或不潔的幾天裡,女性同樣可以擁有女性魅力。到了1999年,中國的衛生巾年銷售量達到300億,有一半中國女性用上了衛生巾。
  • 為何中國女性喜用衛生巾,不愛衛生棉條?原來使用衛生巾也有講究
    女性朋友每個月都有生理期,這幾天,我們通常稱之為來「大姨媽」,而且每次來月經的時候是女性朋友身體免疫力最低下的時候,很多女性會出現煩躁不安,腰酸感,下腹墜脹,等等狀況,還有些女性朋友會莫名的來脾氣,或者情緒低落,想吃甜食等,在月經期間,女性朋友還是需要有很多的禁忌的,那麼對於女性朋友自己來說是要悉心照顧好你的
  • 夏季一天換幾次衛生巾
    這些衛生巾裡或者添加了不同類型的藥物、香精或添加劑,也有的是在衛生巾上噴塗由苦參、蛇床子、川黃連和冰片配製的純中草藥生物藥液。藥物衛生巾添加的成分各有不同,一般來說都起到殺菌止癢的作用,同時,藥物衛生巾的清涼感可以在炎熱或溼熱的天氣為女性帶來舒適的感受。但是藥用衛生巾有其適用人群,並非人人皆宜。
  • 「散裝衛生巾」引發熱議,4000萬女人,沒有衛生巾自由……
    還有更多的人,連這樣便宜的衛生巾也買不到、買不起,目前,我國貧困兒童數量約為4000萬,其中12至16歲、面臨生理期的女童約佔10%。也就是說,我國有大概400萬的女童面臨「月經貧困」。有些貧困女孩甚至會用棉襪來代替衛生巾,待生理期結束後把襪子又穿在腳上。月經貧困,是遺落在角落裡的傷痛和無助。
  • 女大學生發起衛生巾互助盒:反對「月經羞恥」不是沒事找事
    光明日報 圖女性大概都能理解衛生巾互助盒的意義。這就好像「人有三急」卻沒帶衛生紙,互助盒的出現可以說解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這件事如果局限在女性圈子裡,那就是一件單純的好事。不過,發起人特意將衛生巾互助盒放在顯眼位置,並明確提出反對「月經羞恥」的概念,就在網上引發了巨大爭議。
  • 「散裝衛生巾」爭議背後:被遮蔽的全球「月經貧困」
    她們面臨的選擇,更可能是一包衛生巾或一天的夥食,每個月幾十元的衛生巾「額外」支出,並非任何人都能輕鬆承擔。更讓人擔心的是,如果這家售賣散裝衛生巾的店鋪被投訴乃至關停,原本經濟能力有限的女性在失去獲得廉價衛生巾的途徑之後,又該如何處理自己的生理需求呢?
  • 女生月經期"衛生巾"多久換一次更健康?醫生:最好別超"這個數"!
    而衛生巾作為女性經期必備的一種東西,如果使用不當也會為女性健康造成影響,那麼你知道女生月經期"衛生巾"多久換一次更健康嗎?醫生提醒大家:最好別超"這個數"! 一般來說,第一天的量是比較多的,那麼第一天更換衛生巾就要比較勤快了,平均兩個小時就要更換一次;第二天的量可能是最多的,參照量可以考慮一個半小時就更換一次;第三天量開始逐漸減少,每四個小時更換一次為最佳;第四天量一般是比較少的了,可以選用一些比較薄的衛生巾,每六個小時換一次即可;第五天基本上已經沒有了,根據情況可以不需要衛生巾了。
  • 中國古代女人來例假沒有衛生巾怎麼辦?古代人的智慧讓我們點讚!
    衛生巾、衛生棉條和月經杯是提高女性經期生活質量的三個偉大發明。然而這些我們司空見慣的東西存在於地球上才不到一百年,連最常見的衛生巾,在中國大範圍使用也只有區區四十年左右而已。沒有衛生巾的漫長歲月裡,從孟姜女到楊玉環到你姥姥的廣大女性們,要怎麼解決血流成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