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她同行: 「衛生巾互助盒」裡的故事

2020-12-19 澎湃新聞

原創 新新報Newtimes 新新報NewTimes

學生立場 時代潮流

從10月29日開始,陳同學經過傳播學院一樓的女洗手間時總會進去看一眼放在洗手臺上的透明盒子,檢查裡面裝的東西是否被他人使用,因為從那天起,她擁有了一個新身份——「衛生巾互助盒計劃」志願者。而那個第一次出現在深圳大學的透明盒子裡面裝著的,正是許多女生從小到大不敢在大庭廣眾下大大方方拿出來的衛生巾。

衛生巾互助盒海報 圖源網絡

「衛生巾互助盒計劃」始於中國政法大學與華東政法大學,其目的是打破「月經羞恥」,為女性提供便利。該計劃通過在洗手間儲存應急衛生巾的方式,幫助處於經期的女性,同時也鼓勵女性捐獻衛生巾,互幫互助。項目一經發起,便迅速被全國各大高校學生響應。在深大志願者們的不懈努力下,傳院作為深大的「互助盒計劃試驗田」,已做到了女洗手間互助盒全覆蓋。

然而,為了完成該項目,志願者們所付出的努力卻遠遠不止安裝幾個盒子。

項目順利落地

19級傳播學院的羅同學是該項目在深大的發起人之一,據她回憶,當時在網上一看到這個項目,她就想要將其變為現實。「首先是我自已的經驗,我和我身邊的人都有過突然來月經的情況。解決這個問題是(這個計劃)最主要的,(我們)也強調女性互助,打破月經羞恥這個文化。」或許連她也沒有預料到,「衛生巾互助盒」能在一周後就如此迅速地在深大傳院樓落地。

為了讓自己能在後續與學校的協商中更具有說服力,她們先是效仿北師大在全校範圍內進行了問卷調查。不出她們所料,一千餘份有效回收問卷當中,只有5.81%的受訪者沒有經歷過經期忘帶衛生巾的窘境,僅有個位數受訪者對該項目表示反對。紮實的群眾基礎確實給予了他們很大的信心,在參考了法大平權會的推文以及考慮到可能出現的風險後,他們撰寫了該項目的策劃書並準備遞交學院,而學院老師們對策劃書的反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計劃的「生死」。

好在老師們非常支持這個計劃,「我們去找了學工辦的李桂瑜老師,把策劃案交給她看,她很快就同意了。」羅同學說。第二天他們就拿到了籤好字的申請書,據她回憶,志願者們在一周之內就走完了包括申請、安裝在內的所有流程,「沒有遇到任何的困難或者阻撓,真的很順利。」

傳播學院一樓的衛生巾互助盒 記者 龐梁華 攝

試點的結果也給志願者們帶來了驚喜,對此羅同學用「超出預期」來形容。在一周的時間內,志願者們自費投放的衛生巾大部分已被取用,此外還有新的衛生巾補充進來,較高的使用率和流動率給志願者們帶來了進行下一步計劃的信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衛生間互助盒計劃」當然不會止步於傳院,志願者的 「野心」是覆蓋整個深大,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但並不是所有地方的實施,都像在傳院那麼順利。

「有許多學院都會說觀望一下我們這邊的試點情況。」 羅同學說道。同時她表示,諸如文科樓、教學樓、圖書館一類的綜合場所,並不屬於某個學院管理,這種場所的申請 相對比較麻煩。因為在衛生間張貼海報,安裝互助盒需要與學校管理相關內容的後勤部、宣傳部協商,等待審批。「我們現在打算二改我們的策劃案,準備去跟後勤部那邊去談一談怎麼在綜合場所推進。」羅同學說。

目前,在看到傳播學院成功試點後,心理學院在理工樓L3其所屬的十二、十三層也批准了在女衛生間安裝衛生巾互助盒的項目計劃,文科樓、圖書館等也有出現學生們自發安裝互助盒的情況,而達到深大全覆蓋的最終目標,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羅同學所在的團隊希望這份策劃案能起到開源的作用,讓「衛生巾互助盒」在更多學校落地。「已經有華農、暨大等學校的同學以我們的策劃案作為參考,這些學校有些還在準備,有些正在推進。」為什麼做到這一步?志願者的想法很簡單:「我們要打破『月經羞恥』,這就是個像『吃飯』一樣正常的現象,我們就想達到讓大家習以為常的目的。」

校園內正在步行的女同學 記者 蕭詠棋 攝

向「月經羞恥」說不

11月3日,19級新聞系的小慧急著趕早課,離開宿舍時誤拿了夜用衛生巾。「我就在傳院樓衛生巾互助盒裡,換了日用型的。」之前她也經歷過月經突然來潮的尷尬,「以前遇到這種情況,只能買一整包或找同學借,挺不方便的。」回想起這段經歷,她感慨道:「衛生巾互助盒很方便。」

「衛生巾互助盒」不僅為女性提供便利,也增進了男性對月經的了解。與互助盒相關的推文在朋友圈傳開後,19級電信專業的男生小曾開始關注此事。「之前並不了解女生來月經的感受,對『月經羞恥』也知之甚少。」看到推文中的月經描述後,他才有了概念。「有點心疼,女生每個月都要面對這種又羞又痛的事情,很不容易。」他認為這次活動對男生來說很有意義,「月經這個話題很敏感,男生主動提及的話,可能被誤認為不尊重女性。」他無奈地說道,「一不小心就『社會性死亡』了。」但這次活動搭建了交流平臺,「我們有機會去了解女生,關愛女生。」

校內洗手間外的「衛生巾互助盒」海報 記者 龐梁華 攝

這一活動的初衷在於打破「月經羞恥」,宣揚關愛女性,但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不懂為什麼共享衛生巾的行為要冠名『月經羞恥』……用隱癖詞彙只是作為中國女生天生的含蓄的表達。」對於衛生巾互助行動,網絡上的質疑之聲正反映了兩性間認識的錯位:女性振臂高呼,而有的男性認為這有些小題大做。

實際上,「月經羞恥」是志願者們試圖打破的觀念,而非虛無縹緲的概念。「『月經羞恥』現象何時何地都非常普遍,像在疫情期間,一線女性醫護人員衛生用品沒有被納入公共用品採購清單。而在國外衛生巾廣告也會使用藍色液體代替經血,以輕鬆愉快的形式表現等等。」社會學系研究性別關係的鄭靜老師告訴記者。

「衛生巾互助盒」行動是女性之間的互相幫助,也是在呼籲社會關愛女性。「我國現在對女性而非母親的關愛活動還是比較缺乏,這次的互助盒確實是一次很好的機會。」人文學院研究女性主義的張霽老師十分肯定設立「衛生巾互助盒」對宣揚關愛女性的促進作用。

公開討論 打破禁忌

止:衛生巾這種相對私密的東西也要互助?

全家正:不懂為什麼共享衛生巾的好舉措要冠名「月經羞恥」。

啤酒花:建議關注大便羞恥、撒尿羞恥、嘔吐羞恥、襪子破洞羞恥。沒旗子也要硬立一個?那我建議關注羞恥自由。我就不明白,好好的一個互助為什麼非要扯上月經羞恥?

以上網友回復截取自網絡評論

自「衛生巾互助盒計劃」面世以來,爭議、嘲諷不斷。

有人認為「衛生巾互助盒計劃」與「月經羞恥」無關,只是女權主義者又一次「出擊」,更有甚者模仿「衛生巾互助盒」的形式提出「華子互助盒子」等計劃進行嘲諷。

也有人認為月經是十分隱私的事情,不應該在公共領域進行討論,衛生巾這種私密的東西也不應該進行互助。而這種觀點恰恰反映了傳統民俗對女性的禁忌。

傳統民俗禁忌中普遍存在著對女性的厭惡與排斥,古時的民俗中,女子常被視作「不祥」,女性的周期性生理現象——月經則被視作「不潔」。《本草綱目》中對女性月經的描述為「惡液腥穢,故君子遠之,為其不潔,能損陽生病也」, 古人認為月經是穢汙與危險的因子,會對他人尤其是男子造成危害。傳統民俗中最忌諱新婚日子新娘來月經,認為會給婆家帶來黴運,處於經期的婦女也被禁止參加婚禮、祭祀神明。

此外,人們除了認為來了月經的女性是不潔的,連與月經有關的用品都是不潔和危險的,女人用的月經帶要放在隱秘之處,不能讓別人看見。

生活中人們對月經的隱晦表達和女性不敢大方使用衛生巾的現象正是傳統民俗中對女性禁忌的表現,而「衛生巾互助盒計劃」的推行讓人們能公開地在公共領域討論女性的月經,把衛生巾放置於公共空間,有著正視女性正常生理現象和打破傳統習俗禁忌的意義。

「衛生巾互助盒」不僅能切實地幫助有需要的女性,還在觀念上打破落後的傳統的民俗禁忌,是文明進步的體現。由此看來,「衛生巾互助盒子」的確是小題目做出大文章。

(本文刊載於127期新新報焦點版)

文字 | 謝若濤 龐梁華 賴曉雅

周喬 張靖 譚易頡 蕭詠棋

原標題:《新聲代 | 「予」她同行: 「衛生巾互助盒」裡的故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互助盒上線!|溫暖予你,一路同行!
    予她同行衛生巾互助盒活動盒內有活動安排活動名稱「予她同行·衛生巾互助盒」活動活動時間2020.12.15起>承辦單位南京體育學院學生會活動對象南京體育學院全體女性同學和女性教職工注意事項NOTICE予她同行
  • 專訪|衛生巾互助盒發起人梁鈺:我們談論衛生巾,就像哈利波特說出...
    記者 | 趙蘭溪編輯 | 劉素楠近日,「衛生巾互助盒」計劃登上了微博熱搜。2020年10月14日,博主@梁鈺stacey在微博分享了一位中學女教師給她的留言,該名女教師在教室裡做了衛生巾互助盒,方便忘帶衛生巾的女生使用。
  • 衛生巾互助盒 | 一場打開性別想像的「月事革命」
    12月26日,她再次來月經,在學校圖書館的洗手間,她沒有像上次那樣忘帶衛生巾,還從包裡拿出一片,放進洗手間中一個特殊的盒子裡。圖源自高宛如的微博這個盒子就是後來風靡數百所校園的「衛生巾互助盒」。據澎湃新聞消息,10月21日,華東政法大學的大二女生許璐鳴在中國大陸最早發起了這個活動。她在教學樓4個衛生間外,都放了衛生巾互助盒。
  • Qing調查|衛生巾互助盒登上熱搜後 改變的不僅僅是觀念
    近日,話題「衛生巾互助盒」登上熱搜,主持人梁鈺轉發並置頂「予她同行_Standbyher」的微博並表示:「Girls help girls」。 自2020年10月13日,天津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怡然老師在學校提出並發起「衛生巾互助盒」至今,據梁鈺和予她同行志願者收到的反饋,截至2020年10月31日晚11點,共計249所學校放置了衛生巾互助盒,幫助解決女同學在需要衛生巾時卻又無法滿足需要的窘境。
  • 交大衛生巾互助盒背後,她/他們想說……
    小紅果們有沒有發現,教學樓裡也有了衛生巾互助盒!衛生巾互助這個活動是由華東政法大學的女生發起的,一經發起,很多高校紛紛效仿,我們小交當然也沒有錯過,雖然沒有全面普及,但引起了很多小紅果的關注!衛生巾互助盒旨在為生理期的女孩子們提供便利,採取「拿一放一」的方式,為女生們提供保障,不僅如此,它更是在宣傳「月經並不可恥」!月經是女性的正常生理現象,所以不管是女孩子還是男孩子,對於衛生巾這個詞都沒有必要產生羞恥感!今天,V妮特別邀請了交大校內三方「衛生巾互助盒」活動的發起者。
  • 對話高校衛生巾互助盒推動人:破除月經羞恥有助女生建立自信
    新京報訊(記者 王俊)近日,高校衛生巾互助盒行動上了熱搜,先是華東政法大學,接著中國政法大學,隨之各大高校接連響應。推動者梁鈺也沒想到,互助盒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得到40餘所高校支持。梁鈺是靈山慈善基金會「姐妹戰疫安心行動」公益項目發起人。10月14日,她注意到一位中學女老師在自己學校做了衛生巾互助盒,便發了微博。
  • 「我沒想到放衛生巾互助盒會引起這麼大關注」|與發起人對談
    她跟我們聊了聊,那四個衛生巾互助盒為什麼會出現在校園裡?近距離站在衛生巾互助盒的旁邊觀察,盒子的設計本身非常簡單,就是一個可以貼在牆上的透明盒子。盒子旁邊的宣傳頁,包括上面的小標識,都是許璐鳴自己設計的。
  • 378所高校廁所裡的衛生巾革命|她們的冒險
    受訪者供圖「衛生巾互助盒」的點子最初來自一位大學老師,她定下規則,「拿一片放一片」,供教室裡的同學應急使用。10月14日,微博博主梁鈺(曾策划過「姐妹戰役」行動和「月經安心行動」,為一線女性醫護及處於貧困狀態的未成年女性送去經期用品)收到她的投稿,「衛生巾互助盒」正式進入公眾視野,之後,公益組織「予她同行」迅速跟進,倡導為校內女性提供便利、打破月經羞恥。
  • 【雲飛雜記】從大學衛生巾互助盒說起
    我瞥了眼題目是關於衛生巾互助盒的,感覺沒什麼緊要的,就回復女兒:我先看看。在這個共享的時代:共享單車、共享紙巾、共享廁所、共享辦公、共享充電寶……無所不有。衛生巾互助盒無非是讓生活因共享而方便的又一物罷了。  畢竟是女兒布置的作業,在地鐵上,我翻看了該文。原來是一個大二女生璐鳴為了反對月經羞恥,方便男生幫女生取衛生巾,在教學樓(女廁所外面)裝上了衛生巾互助盒。
  • 浙商大發起「衛生巾互助盒」行動,這也太暖了
    ,浙江工商大學的校園內,不少進入教學樓的女生會發現女洗手間內多了一個「衛生巾互助盒」。為忘帶衛生巾的女生應急,盒子上還附加了海報,上面寫著關愛女性的呼籲。陳羽天是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他是學校裡最早一批「衛生巾互助盒」的發起人之一,「我曾在網絡上了解過這個活動,得知班裡有女生想在校內設立的想法後,就第一時間就加了入。」
  • 廣西多所高校出現「衛生巾互助盒」,你支持嗎?
    有的互助盒裡放了一包衛生巾,還貼著寫有投放時間的便利貼;還有的互助盒內則多了布洛芬等藥品,上面貼有「請判斷自己是否過敏」的提示。「這個活動很有意義,一般例假來的時間具有不確定性,互助盒可以為女生提供及時而有必要的幫助。」黃同學是廣西大學大三的學生,她認為互助盒能夠為女生提供便利,如果有需要的話,她也會去使用,並且會遵循拿一片放一片的原則。
  • 濟南多所高校現「衛生巾互助盒」,告別「月經羞恥」,我們還要走多遠
    前些日子,「衛生巾」因「散裝」兩個字引發討論,如今再登熱搜,則與一個被安放在衛生間的小盒子有關聯。而這一切都源自一條微博。10月14日,博主@梁鈺stacey分享了一位中學女教師的留言,這名女教師在教室裡做了衛生巾互助盒,方便忘帶衛生巾的女生使用。梁鈺以「衛生巾互助盒」為話題鼓勵大家一起行動,隨後形成了連鎖反應,高校的女孩們相繼行動起來。
  • 【公益行動】人大「衛生巾互助盒」來啦~
    近日暨大和中大的「衛生巾互助盒」上了熱搜,隨之各大高校接連響應。
  • 衛生巾互助盒:別讓「羞恥」之說掩蓋需求之實|言論
    近日,華東政法大學的幾個衛生間裡出現了同學自行設置的「衛生巾互助盒」,一時間引起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在「月經」被換作他詞才能勉強於公共場合被談論的環境中,一個被放置於公共視線中的衛生巾互助盒無疑成為了激起千層浪的那塊石頭。
  • 高校女生的「衛生巾互助盒」,為什麼成了猥瑣男的狂歡?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事件,說上海有些大學裡面,女生主動自發地在洗手間門口準備了「衛生巾互助盒」。給忘記帶衛生巾的女生提供「急救」,避免尷尬。
  • 俏妃衛生巾互助盒走進長沙醫學院
    最近,關於"女性月經"、"衛生巾"、"痛經"等問題多次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前有2毛錢的"散裝衛生巾"引熱議;後有林依輪在直播中提到了"痛經",被網友彈幕留言取笑;不久前,關於"衛生巾互助盒"的行動的詞條也在微博中廣受熱議。
  • 我是男生,我做了一個衛生巾互助盒-虎嗅網
    10月21日,華東政法大學的明法樓東樓一樓的洗手間出現了「衛生巾互助盒」。透明盒子裡放置了幾片衛生巾,旁邊的小海報上寫了「應急用,拿一片放一片,共同維護,放回品牌不限。」背景是密集的小字:「拒絕月經羞恥」。
  • 女大學生發起衛生巾互助盒:反對「月經羞恥」不是沒事找事
    近日,上海一名女大學生在校園教學樓廁所內放置衛生巾互助盒,互助盒通過「拿一片放一片」的方式供女性應急使用,並且放在顯眼位置。該學生表示,這是為了反對「月經羞恥」。光明日報 圖女性大概都能理解衛生巾互助盒的意義。這就好像「人有三急」卻沒帶衛生紙,互助盒的出現可以說解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這件事如果局限在女性圈子裡,那就是一件單純的好事。不過,發起人特意將衛生巾互助盒放在顯眼位置,並明確提出反對「月經羞恥」的概念,就在網上引發了巨大爭議。
  • 把衛生巾擺進大學廁所的女孩和男孩們:是互助,也是反抗汙名
    她攥著衛生巾,手心的汗打溼了外包裝。但男老師好像沒有明白她的意思,皺起眉頭大聲反問:「你說什麼?『那個』是哪個?」這句話讓人群安靜了一秒,然後不少同學看著高莉竊笑起來——有男生有女生,甚至有高莉最熟悉的幾位好友。這是高莉中學時一段難堪的回憶。她形容當時的心情是前所未有的無地自容。
  • 口述|安裝月經互助盒的女生:我是如何告別月經羞恥的?
    10月14日,看到梁鈺轉發一條關於月經互助盒的內容,許璐鳴激動不已,自己是一個不愛帶衛生巾出門的女孩,為這事媽媽經常責怪她,「可是哪裡記得住每天都帶呢?」想起自己以前在女校的經歷,即便大家都是女生,但借衛生巾時仍然會私下裡遮遮掩掩,「有時候一張衛生巾可以解決很多女性尷尬的瞬間,自己為什麼不去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