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多所高校現「衛生巾互助盒」,告別「月經羞恥」,我們還要走多遠

2021-01-09 網易

  這本是最基本的女性生理用品。前些日子,「衛生巾」因「散裝」兩個字引發討論,如今再登熱搜,則與一個被安放在衛生間的小盒子有關聯。而這一切都源自一條微博。10月14日,博主@梁鈺stacey分享了一位中學女教師的留言,這名女教師在教室裡做了衛生巾互助盒,方便忘帶衛生巾的女生使用。梁鈺以「衛生巾互助盒」為話題鼓勵大家一起行動,隨後形成了連鎖反應,高校的女孩們相繼行動起來。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4日,全國有296所高校參與其中,在濟南也有近10所高校響應。


  鄭彤放置的「衛生巾互助盒」

  當然,這場行動也伴隨著不少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女權主義在作秀,也有人質疑活動的可行性及是否真的能改善月經羞恥。面對網際網路上的各種聲音,該活動發起人梁鈺卻很坦然,她告訴記者,有爭議是好的,「沒有人討論才是最糟糕的,看見才是改變的開始。」她希望,月經羞恥能隨著一次次的討論「脫敏」。

  把衛生巾擺進廁所的濟南女大學生

  「應急用,拿一片放一片,共同維護,放回品牌不限。」10月23日,山東師範大學大四學生郭瑾秋在微博熱搜上看到了「衛生巾互助盒」的話題,那時,這個活動已經形成了連鎖反應,高校的女孩們相繼行動了起來,並將本校的情況反饋到微博上。「我們學校是不是也可以有?」她第一時間想到了效仿。


  這並非郭瑾秋的第一次就與「月經」相關話題做出行動。當「散裝衛生巾」成為熱點時,她便繪製了一幅漫畫發到社交平臺,試圖呼籲大家關注「月經貧困」。而與圖像闡釋觀點不同,這次的「衛生巾互助盒」則需要她實際行動起來,她有些顧慮,「擔心盒子被保潔人員清理掉,也不敢貼在廁所外面,怕被人撕毀。」直到她去列印海報,工作人員看到後鼓勵她,這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為什麼覺得必須要去做些什麼?這或許源自每次有同學忘帶衛生巾時羞怯的聲音:「那個,你帶姨媽巾了嗎?」在公共場合說起時,她們習慣了壓低聲音。「為什麼不能把生理期變成可以掛在嘴邊的事情?」郭瑾秋意識到,月經本是再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在2020年卻依舊是件很難說出口的「羞恥」事。

  文淵樓C區的女廁所出現「衛生巾互助盒」一周後,同校外國語學院的鄭彤參與了進來。她先是與同學討論了初步策劃方案,又聯繫了學院團委老師,得到「支持」的答覆後,10月30日一早,兩個乾淨漂亮的小盒子便出現在文淵樓B區二樓和三樓的女廁門口。盒子裡除衛生巾,還有免洗洗手液、溼巾、便利貼等物品。鄭彤還留了言,詳細介紹了活動情況和互助盒的使用方法。

  沒多久,鄭彤的朋友圈裡就多了很多女孩的分享圖:「我們學校也有衛生巾互助盒了,超棒」。這個不大的透明盒子很快引起關注,讓鄭彤意想不到的是,女孩們甚至把這變成了打卡地,她還不忘用便利貼寫下「正視女孩最正常的生理現象」,貼在互助盒旁,給女孩們「加油」。

  得到女孩們的接受只是第一步,鄭彤和小夥伴們不希望這個活動淪為一場形式,她們正在研究後續的維護方案,努力打造「互助和自助購買相結合」的運行模式。

  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老師孫豔琳關注到了這個現象,她很佩服女孩們超強的行動力。她坦言,衛生巾互助盒是有意義的,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以平常心看待,「它很溫暖,並不媚俗,不應該成為敏感話題」。

  「爭吵是有益的更重要的是議題被關注」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由熱搜話題「衛生巾互助盒」發起的這場有關消除「月經羞恥」的活動,濟南已有近10所高校響應,包括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財經大學、山東女子學院、濟南大學等,其中帶有「山東財經大學衛生巾互助盒」的微博話題已有65.6萬的閱讀量。而隨著「月經羞恥」這一話題的發酵,上述數據還在持續增長。

  關於「衛生巾互助盒在濟南高校的落地情況」,同學們是如何看待的呢?對此,記者就此話題做了問卷調查,在收到的回覆中,除了個別的「不清楚」「不太懂」等中立態度外,大多同學表示「贊成」「很棒」,其中還不乏持支持態度的男生,例如這樣一則回復,「身為男生,依然覺得這很有必要。這實在是很多女生難以啟齒、困擾的事情。」

  不過,在實際運行中,「衛生巾互助盒」也遇到了些小麻煩。郭瑾秋一共做了3個互助盒,分別放置在文淵樓C區的3個女廁所。她不定時去看使用情況。「有一個正在使用,有兩個被放在了洗手臺上,看樣子是粘貼的不牢固,脫落了。而且其中一個盒子裡的衛生巾明顯少了。」她打算抽個時間維護一下,但她也坦言,僅靠自己有些孤掌難鳴。同樣的,鄭彤也遇到了有人直接拿走了一包卻一片也沒放回來的情況。

  對於互助盒這種形式,學校和部分行動參與者都抱有顧慮:無法確認是否有用心不良之人,放進對人體有害的東西。「我們發現互助的形式不是很好,可能會考慮由志願者定期去補充。」有的高校志願者表示,目前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在線上線下,也有人對此事發出質疑。首先,有些學校出現了反對的聲音,互助盒和海報被撕毀。另外,有人覺得這是女權主義在作秀,有人對活動的可行性、產品衛生和質量問題提出了憂慮。還有人打起跟「衛生巾互助盒」的擦邊球,例如搞起了「香菸互助盒」,甚至有人以此為創業項目,試圖盈利。

  「爭吵是有益的,更重要的是議題被關注」,對此,該活動的發起者梁鈺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沒有討論才是最糟糕的,看見才是改變的開始。任何事情都會有爭議,這是很正常的。互助盒的活動本就是一個超越金錢概念的行為,「這是簡單的事,源自互助,女孩們並不是買不起,我們最好不要把它變味。」

  關於互助盒的後續發展問題,梁鈺認為需要慢慢摸索。「它是一個新鮮事情,剛剛起步,肯定有不完善的,這是一個共同的課題,我也在探索,各地參與的女孩們也在討論。大家不要想著抄作業。」她說,關於「衛生巾互助盒」項目的後續,她跟團隊也在想辦法,讓它持續發展起來。「例如我們接洽知名的衛生巾品牌,看看能如何藉助他們的力量再做點什麼。」

  告別「月經羞恥」這只是其中一小步

  這並非梁鈺第一次發起與衛生巾相關的活動。今年2月,她發現援鄂醫療隊女性缺乏衛生巾,率先在微博上發起了「姐妹戰疫安心行動」,為援助湖北醫護人員募捐了一百多萬份生理期用品。之後,她又發起了「月經安心行動」,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女孩免費提供衛生巾以及生理衛生教育。

  而「衛生巾互助盒」活動的發起,也源於梁鈺的一條微博。但她也坦言,自己只是做了宣傳的工作。「提供海報、一個信息平臺。女生們分享她們的經驗,我們可以幫她們轉發出來,或者幫助大家對接。然後我們做了一個衛生巾互助地圖。我們沒做什麼,就只是幫忙宣傳,女孩們的行動力讓人吃驚。」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衛生巾互助盒從最初一個簡單樸素的小紙盒,發展為具備帶殼塑料盒、防潮袋、說明標籤的衛生設施。

  梁鈺也表示,最開始,「衛生巾互助盒」的話題是沒有的,因為衛生巾、月經都是敏感詞。她跟團隊和新浪爭論了很久,後來參與的人多了,他們把這個話題放了出來,也正因為這個話題,更多人參與了進來。在整個社會環境中,月經和衛生巾是很少被提及的,很多人用「大姨媽」「倒黴」這些詞彙來替換它。現在對「衛生巾互助盒」的關注、衛生巾互助行動的關注,哪怕是在爭議的情況下,也算是在公眾空間中的更多提及。

  梁鈺也強調,「衛生巾互助盒」本不僅針對高校,只是在高校發展得最為迅速,「這大概跟高校女生之間每天朝夕相處,更願意互幫互助有關,現在也有一些中學加入了進來。」

  正如媒體人在評論這件事上說的一樣:正視女性處境、爭取女性平等和權利,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看見「她問題」、打破所謂的禁忌、為「月經羞恥」脫敏、幫助貧困地區女性擺脫「經期貧困」……這都是解決的開端。

  來源:濟南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對話高校衛生巾互助盒推動人:破除月經羞恥有助女生建立自信
    新京報訊(記者 王俊)近日,高校衛生巾互助盒行動上了熱搜,先是華東政法大學,接著中國政法大學,隨之各大高校接連響應。推動者梁鈺也沒想到,互助盒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得到40餘所高校支持。梁鈺是靈山慈善基金會「姐妹戰疫安心行動」公益項目發起人。10月14日,她注意到一位中學女老師在自己學校做了衛生巾互助盒,便發了微博。
  • 反對「月經羞恥」,20多所高校發起衛生巾互助活動
    澎湃新聞記者 喻琰 實習生 楊彩妮 姜龍慶  「我是女生,我來月經。」近日,各地多所高校衛生巾互助盒行動引發網友關注。    28日,澎湃新聞梳理發現,各地高校開始自發響應「衛生巾互助盒」活動。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目前有20餘所高校在校內自發安置衛生巾互助盒。部分高校在響應活動的同時,還會普及宣傳月經知識。
  • 衛生巾互助盒:別讓「羞恥」之說掩蓋需求之實|言論
    這些被激起的聲浪裡有為衛生巾互助盒撐腰的讚美者,也有認為這實際意義不大、甚至譁眾取寵的批評者,亦有由於放置在衛生間外等顯眼位置而對「月經羞恥」展開討論的聲音。這些多樣的言論說了些什麼?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衛生巾互助盒事件以及其背後的蘊意?
  • 都2020年了,還在「月經羞恥」嗎?俏妃衛生巾互助盒走進長沙醫學院
    拒絕"月經羞恥",從衛生巾互助盒開始據相關報告顯示,"月經羞恥"的表現依然比較明顯。超過九成女生在月經來臨時,面臨著言行上各方面的不自由。衛生巾互助盒的想法一經提出就得到了很多高校的響應。對於這個舉措,很多人表示非常認可,一是互助盒能夠為女生提供便利,因為月經的周期並不是穩定的,提前或延後是常有的事情,女性並不是每次都能做好萬全準備,常會陷入月經突然到來但身邊沒有衛生巾可以使用的尷尬局面。如果身邊沒有熟人,或者熟人也未帶衛生巾,加上售賣衛生巾的店又不在附近的話,就更難處理了。
  • 口述|安裝月經互助盒的女生:我是如何告別月經羞恥的?
    許璐鳴自製的衛生巾互助盒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華東政法大學校園內安裝「衛生巾互助盒」的消息被轉發到社交媒體上,幾天時間內,各地高校開始自發響應「衛生巾互助盒」活動。從疫情期間,大家對於女性醫護人員用衛生巾的關注,到後來「散裝衛生巾」話題,然後聯想到現在的「衛生巾互助盒」,其實主題都是關於「月經貧困」和「月經羞恥」。疫情期間,我自己就非常關注女性醫護人員的衛生巾使用情況,我當時就想在這方面做點什麼,但一直沒想好。
  • 「我是女生,我來月經」:20多所高校發起衛生巾互助活動
    「我是女生,我來月經。」近日,各地多所高校衛生巾互助盒行動引發網友關注。28日,澎湃新聞梳理發現,各地高校開始自發響應「衛生巾互助盒」活動。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目前有20餘所高校在校內自發安置衛生巾互助盒。部分高校在響應活動的同時,還會普及宣傳月經知識。
  • 女大學生發起衛生巾互助盒:反對「月經羞恥」不是沒事找事
    近日,上海一名女大學生在校園教學樓廁所內放置衛生巾互助盒,互助盒通過「拿一片放一片」的方式供女性應急使用,並且放在顯眼位置。該學生表示,這是為了反對「月經羞恥」。光明日報 圖女性大概都能理解衛生巾互助盒的意義。這就好像「人有三急」卻沒帶衛生紙,互助盒的出現可以說解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這件事如果局限在女性圈子裡,那就是一件單純的好事。不過,發起人特意將衛生巾互助盒放在顯眼位置,並明確提出反對「月經羞恥」的概念,就在網上引發了巨大爭議。
  • 專訪|衛生巾互助盒發起人梁鈺:我們談論衛生巾,就像哈利波特說出...
    衛生巾互助盒的想法一經提出就得到了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女生的響應,她們在經過校方許可之後於女洗手間設立衛生巾互助盒。截至10月29日,共有來自206所高校的學生自發參與其中。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衛生巾互助盒從最初一個簡單樸素的小紙盒,發展為具備帶殼塑料盒、防潮袋、說明標籤的衛生設施,甚至還有高校製作了衛生巾自動售賣機。
  • 廣西多所高校出現「衛生巾互助盒」,你支持嗎?
    記者走訪廣西大學校園時注意到,目前該高校在第二、第三、第六、第十教學樓共投放有10個互助盒,這些盒子均用「文件袋」替代,裡面放置的物品也不一致。有的互助盒裡放了一包衛生巾,還貼著寫有投放時間的便利貼;還有的互助盒內則多了布洛芬等藥品,上面貼有「請判斷自己是否過敏」的提示。「這個活動很有意義,一般例假來的時間具有不確定性,互助盒可以為女生提供及時而有必要的幫助。」黃同學是廣西大學大三的學生,她認為互助盒能夠為女生提供便利,如果有需要的話,她也會去使用,並且會遵循拿一片放一片的原則。
  • 「予」她同行: 「衛生巾互助盒」裡的故事
    項目一經發起,便迅速被全國各大高校學生響應。在深大志願者們的不懈努力下,傳院作為深大的「互助盒計劃試驗田」,已做到了女洗手間互助盒全覆蓋。然而,為了完成該項目,志願者們所付出的努力卻遠遠不止安裝幾個盒子。項目順利落地19級傳播學院的羅同學是該項目在深大的發起人之一,據她回憶,當時在網上一看到這個項目,她就想要將其變為現實。
  • 杭州一小學女廁現月經提示牌,打破「月經羞恥」再成輿論焦點
    02告別月經羞恥,需要坦蕩教導和面對月經,似乎是一個隱秘又公開的話題。儘管月經通常伴隨女性一生中的30-40年,卻很少被大方談及,甚至不得不換上種種替代名字出現,「大姨媽」「憂鬱的日子」「那個」「那幾天」......漫長的「羞恥」讓女性自己對月經也諱莫如深起來。
  • 瑰蝠標誌,讓我們跟月經羞恥說拜拜
    拒絕月經羞恥前段時間,有不少高校女生自發發起的衛生巾互助盒活動被送上了熱搜頭條。最初,這是上海華東政法大學女生於10月21日所發起的一個個例活動,但很快受到了很多同學和網友的關注和支持,進而風靡全國各地的高校。從衛生巾互助盒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出,「月經羞恥」已經成為當下社會深受到廣大網友關注的熱點話題。
  • 【雲飛雜記】從大學衛生巾互助盒說起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拒絕月經羞恥」,一個女大學生在行動。昨天女兒發了我一篇公眾號文章,問我怎麼看。我瞥了眼題目是關於衛生巾互助盒的,感覺沒什麼緊要的,就回復女兒:我先看看。衛生巾互助盒無非是讓生活因共享而方便的又一物罷了。  畢竟是女兒布置的作業,在地鐵上,我翻看了該文。原來是一個大二女生璐鳴為了反對月經羞恥,方便男生幫女生取衛生巾,在教學樓(女廁所外面)裝上了衛生巾互助盒。據報導,反響很大,大多數人給予了肯定的態度。對社會上各種不同聲音,璐鳴做出了自己的應答。
  • 交大衛生巾互助盒背後,她/他們想說……
    小紅果們有沒有發現,教學樓裡也有了衛生巾互助盒!衛生巾互助這個活動是由華東政法大學的女生發起的,一經發起,很多高校紛紛效仿,我們小交當然也沒有錯過,雖然沒有全面普及,但引起了很多小紅果的關注!衛生巾互助盒旨在為生理期的女孩子們提供便利,採取「拿一放一」的方式,為女生們提供保障,不僅如此,它更是在宣傳「月經並不可恥」!月經是女性的正常生理現象,所以不管是女孩子還是男孩子,對於衛生巾這個詞都沒有必要產生羞恥感!今天,V妮特別邀請了交大校內三方「衛生巾互助盒」活動的發起者。
  • Qing調查|衛生巾互助盒登上熱搜後 改變的不僅僅是觀念
    自2020年10月13日,天津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陳怡然老師在學校提出並發起「衛生巾互助盒」至今,據梁鈺和予她同行志願者收到的反饋,截至2020年10月31日晚11點,共計249所學校放置了衛生巾互助盒,幫助解決女同學在需要衛生巾時卻又無法滿足需要的窘境。
  • 衛生巾互助盒 | 一場打開性別想像的「月事革命」
    12月26日,她再次來月經,在學校圖書館的洗手間,她沒有像上次那樣忘帶衛生巾,還從包裡拿出一片,放進洗手間中一個特殊的盒子裡。圖源自高宛如的微博這個盒子就是後來風靡數百所校園的「衛生巾互助盒」。據澎湃新聞消息,10月21日,華東政法大學的大二女生許璐鳴在中國大陸最早發起了這個活動。她在教學樓4個衛生間外,都放了衛生巾互助盒。
  • 當我們談論「月經羞恥」時,我們到底在說什麼
    作者:土土絨近日,上海一名女大學生在校園教學樓廁所內放置衛生巾互助盒,互助盒通過「拿一片放一片」的方式供女性應急使用,並且放在顯眼位置。該學生表示,這是為了反對「月經羞恥」。女性大概都能理解衛生巾互助盒的意義。這就好像「人有三急」卻沒帶衛生紙,互助盒的出現可以說解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
  • 我是男生,我做了一個衛生巾互助盒-虎嗅網
    10月21日,華東政法大學的明法樓東樓一樓的洗手間出現了「衛生巾互助盒」。透明盒子裡放置了幾片衛生巾,旁邊的小海報上寫了「應急用,拿一片放一片,共同維護,放回品牌不限。」背景是密集的小字:「拒絕月經羞恥」。
  • 月經羞恥,傷害了多少女孩
    每個女生都會來月經,但我們都曾想盡辦法讓別人忘記這一點。 李尖尖在全家人面前宣告自己來例假,一家人都很尷尬/《以家人之名》華東政法大學的一位學生為了打破這種「月經羞恥」,在學校設置了衛生巾互助盒。盒子就放在女廁所最顯眼的地方,昭示著「來月經,並不可恥」。
  • 【公益行動】人大「衛生巾互助盒」來啦~
    近日暨大和中大的「衛生巾互助盒」上了熱搜,隨之各大高校接連響應。